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7 打破日军不败神话第一战——平型关大捷

教学案例7:打破日军不败神话第一战一一平型关大捷 【案例呈现】 1937年9月22日,日军突袭平型关阵地。次日,阎锡山向朱德通报战况,要求八路军 115师配合作战。9月24日,林彪和聂荣臻组织旅、团、营指挥员再次勘察地形,确定在乔 沟两侧高地,采用伏击战术歼灭日军。按照计划部署,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分段 埋伏在乔沟一带,承担“拦头”“斩腰”“断尾”的任务,待日军进入口袋阵一举将其歼灭。 这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仗。“这一仗必须打胜在‘恐日病’和‘亡国论’到处 流行的时候,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在盼望八路军出师后的第一个捷报。”在战前动员会上, 聂荣臻以此鼓舞士气。摩拳擦掌的兴奋传递给了每个人。 9月25日凌晨时分,各部队艰难跋涉到预定位置,在冰冷的山顶潜伏着,静待日军的 出现。当天拂晓时分,日军的两个汽车中队、负责运送物资的辎重部队以及骑兵小队,出现 在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上。待到日军全部进入埋伏圈,林彪下达战斗命令,强勇吹响了冲锋 号,手榴弹、步枪、机关枪瞬间齐发,战斗正式打响。整场战斗持续6个多小时,115师投 入三个团共计7000余人,全歼日军千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日军近一个旅团的军需 物资。尽管事前聂荣臻断言“用这么好的地形,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 但我军最终伤亡400余人说明战斗进行得并不轻松。 根据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历史顾问高凤山的研究,抗战初期,八路军每支步枪配发的子弹 不到五发。为了节省子弹,基本上打完三枪就上刺刀冲锋。“刺刀断了,用枪托。枪托断了, 就和日军扭打在一起。但日军受过严格训练,枪法很准。而且受武士道精神影响,非常顽固、 凶狠。”“最终没有一个俘虏,可见战斗打得多么残酷。” 9月26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这是八路军出师后 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这一战役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 击并首次取得的大胜利,宣告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产,振奋了全国抗日军民, 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也使指挥这次战役的林彪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 名将。“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平型关大捷为后来的抗日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林彪写成《平型关战斗经验》,冷静分析 了八路军抗日第一战的得失。形成了“我军在目前兵力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 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 动战,是不适宜的”战略方针共识。 (资料来源:《半岛都市报》,2015年4月20日) 【案例点评】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斗志,增强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也提高了中国共产 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成为“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同时,平型关伏击战中我军占有有利的 地形、精心的埋伏准备、正确的战略战术等各种优势,但歼敌千人我军也付出了400余人的 伤亡,“最便宜的事”最终却“打得并不轻松”,终使我军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 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本案例记述了平型关大捷的过程及在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持久战方针的提出及敌后战场的开辟的必然性。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二目“敌后战场的开辟 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相关部分的辅助教学。 案例运用中,可组织学生就“平型关伏击战敌我优势的对比以及我军正确的战略方针” 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在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作持久战、保存实力伺机歼敌的游 击战的极端必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案例 7:打破日军不败神话第一战——平型关大捷 【案例呈现】 1937 年 9 月 22 日,日军突袭平型关阵地。次日,阎锡山向朱德通报战况,要求八路军 115 师配合作战。9 月 24 日,林彪和聂荣臻组织旅、团、营指挥员再次勘察地形,确定在乔 沟两侧高地,采用伏击战术歼灭日军。按照计划部署,115 师 685 团、686 团、687 团分段 埋伏在乔沟一带,承担“拦头”“斩腰”“断尾”的任务,待日军进入口袋阵一举将其歼灭。 这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仗。“这一仗必须打胜!在‘恐日病’和‘亡国论’到处 流行的时候,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在盼望八路军出师后的第一个捷报。”在战前动员会上, 聂荣臻以此鼓舞士气。摩拳擦掌的兴奋传递给了每个人。 9 月 25 日凌晨时分,各部队艰难跋涉到预定位置,在冰冷的山顶潜伏着,静待日军的 出现。当天拂晓时分,日军的两个汽车中队、负责运送物资的辎重部队以及骑兵小队,出现 在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上。待到日军全部进入埋伏圈,林彪下达战斗命令,强勇吹响了冲锋 号,手榴弹、步枪、机关枪瞬间齐发,战斗正式打响。整场战斗持续 6 个多小时,115 师投 入三个团共计 7000 余人,全歼日军千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日军近一个旅团的军需 物资。尽管事前聂荣臻断言“用这么好的地形,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 但我军最终伤亡 400 余人说明战斗进行得并不轻松。 根据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历史顾问高凤山的研究,抗战初期,八路军每支步枪配发的子弹 不到五发。为了节省子弹,基本上打完三枪就上刺刀冲锋。“刺刀断了,用枪托。枪托断了, 就和日军扭打在一起。但日军受过严格训练,枪法很准。而且受武士道精神影响,非常顽固、 凶狠。”“最终没有一个俘虏,可见战斗打得多么残酷。” 9 月 26 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这是八路军出师后 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这一战役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 击并首次取得的大胜利,宣告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产,振奋了全国抗日军民, 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也使指挥这次战役的林彪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 名将。“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平型关大捷为后来的抗日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林彪写成《平型关战斗经验》,冷静分析 了八路军抗日第一战的得失。形成了“我军在目前兵力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 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 动战,是不适宜的”战略方针共识。 (资料来源:《半岛都市报》,2015 年 4 月 20 日) 【案例点评】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斗志,增强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也提高了中国共产 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成为“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同时,平型关伏击战中我军占有有利的 地形、精心的埋伏准备、正确的战略战术等各种优势,但歼敌千人我军也付出了 400 余人的 伤亡,“最便宜的事”最终却“打得并不轻松”,终使我军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 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本案例记述了平型关大捷的过程及在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持久战方针的提出及敌后战场的开辟的必然性。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二目“敌后战场的开辟 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相关部分的辅助教学。 案例运用中,可组织学生就“平型关伏击战敌我优势的对比以及我军正确的战略方针” 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在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作持久战、保存实力伺机歼敌的游 击战的极端必要性和正确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6 “八百壮士”的血泪传奇.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5《南京大屠杀史档案》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4 二战后东京审判中的28名甲级战犯是如何选定的.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3 “十四年抗战”说法的由来.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2 “九·一八”来临之际,中国海军舰艇在日本海演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1 铭记“九·一八”事变 侵略铁证如山.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8 反对本本主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7 革命理想高于天.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6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七次变化.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5 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党代会:中共六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4 毛泽东研究战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3 刑场上的婚礼.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1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7《汪陈宣言》.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6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5 “红船精神”的由来和表现.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4 中共“一大”代表的命运.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3 巴黎雄辩,一鸣惊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2 五四运动导火线.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8 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9 聚焦阅兵: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首次共同接受检阅.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1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大计”.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2 东北剿匪——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坚实一步.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3《五四指示》与《中国土地法大纲》.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4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5 进京“赶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7 最后一次演讲.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8 解放战争中的“解放战士”.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1 陈云建国初期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中的历史作用.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2 刘青山、张子善案件.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3 “五反”斗争定案处理的原则.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4 金正恩访华回击半岛问题涉华杂音.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5 周恩来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6 同仁堂的新生.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7 “小脚女人”——邓子恢.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8 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1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2 “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