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8 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教学案例8: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案例呈现】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把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一穷 二白。和毛泽东时代相比,中国今天的基本国情仍然是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 占有量低下,各种资源的人均量不同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占 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源量和消费量。但是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一穷二白、一穷 二弱的国情特征有了巨大改变。在1956年,中国是相当贫穷的国家。若按购买力平价方法 (1990年国际美元价格)计算,1950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不足1/20,而2010年已经接 近15,实际上己经超过了美国:即使是按汇率法(现价美元)计算,也超过了世界总量的 110,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从2000年的8.3倍,快速缩小为2.06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那时的中国是最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国,还养活不了自己。而现在,中国己经成为世界主要农 产品生产量第一大国,也是农业增加值第一大国。那时中国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少之又少,现 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沿海港口国家;是高速铁路和快速城际铁路里程最长、速度最快的 国家:而且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国家:还是世界大国中全国性综合交通 枢纽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在建设世界最长的大容量、高效率、跨区域特高压输电网:水电装 机和风电并网装机分别在2004年和2010年超过美国,两项都已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占 全国总发电量的近30%。建国初期,中国在现代工业方面是典型的小国、弱国,现在已成 为世界第一大制成品出口国、第一大制造业增加值国家,2010年打破了美国自1890年以来 垄断了120年的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地位。1956年,中国全国高等教育人口只有几十万人, 2011年已经突破1.2亿人:1956年,全国从事科技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到100万人,到2014 年已达到5800万人。现在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居 世界第四位,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跃居世界 第六位,研究和试验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 (资料来源:《社会主义:中国成功的制度优势》,胡鞍钢,《经济导刊》,2014年) 【案例点评】 毫无疑问,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 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前的 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从建国初期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来看,中 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的可能性己经不存在,而且事实一再证明,社会主义道路 是发展中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 裴宜理所说: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毛泽东时代打下的。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经济不可能取 得如此辉煌成就!当建到第二层楼时,绝不应该否认第一层楼的价值和作用:当万丈高楼平 地而起后,毁坏第一层也许就会导致整个大厦的崩塌!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八章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第四日“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教学。 第二,本案例可用来说明中国在建国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走社会主道路的制度自信
教学案例 8: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案例呈现】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把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一穷 二白。和毛泽东时代相比,中国今天的基本国情仍然是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 占有量低下,各种资源的人均量不同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占 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源量和消费量。但是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一穷二白、一穷 二弱的国情特征有了巨大改变。在 1956 年,中国是相当贫穷的国家。若按购买力平价方法 (1990 年国际美元价格)计算,1950 年中国 GDP 占世界总量不足 1/20,而 2010 年已经接 近 1/5,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即使是按汇率法(现价美元)计算,也超过了世界总量的 1/10,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从 2000 年的 8.3 倍,快速缩小为 2.06 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那时的中国是最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国,还养活不了自己。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农 产品生产量第一大国,也是农业增加值第一大国。那时中国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少之又少,现 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沿海港口国家;是高速铁路和快速城际铁路里程最长、速度最快的 国家;而且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国家;还是世界大国中全国性综合交通 枢纽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在建设世界最长的大容量、高效率、跨区域特高压输电网;水电装 机和风电并网装机分别在 2004 年和 2010 年超过美国,两项都已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占 全国总发电量的近 30%。建国初期,中国在现代工业方面是典型的小国、弱国,现在已成 为世界第一大制成品出口国、第一大制造业增加值国家,2010 年打破了美国自 1890 年以来 垄断了 120 年的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地位。1956 年,中国全国高等教育人口只有几十万人, 2011 年已经突破 1.2 亿人;1956 年,全国从事科技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到 100 万人,到 2014 年已达到 5800 万人。现在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居 世界第四位,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跃居世界 第六位,研究和试验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 (资料来源:《社会主义:中国成功的制度优势》,胡鞍钢,《经济导刊》,2014 年) 【案例点评】 毫无疑问,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 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前的 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从建国初期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来看,中 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而且事实一再证明,社会主义道路 是发展中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 裴宜理所说: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毛泽东时代打下的。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经济不可能取 得如此辉煌成就!当建到第二层楼时,绝不应该否认第一层楼的价值和作用;当万丈高楼平 地而起后,毁坏第一层也许就会导致整个大厦的崩塌!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八章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第四目“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教学。 第二,本案例可用来说明中国在建国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走社会主道路的制度自信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7 “小脚女人”——邓子恢.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6 同仁堂的新生.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5 周恩来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4 金正恩访华回击半岛问题涉华杂音.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3 “五反”斗争定案处理的原则.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2 刘青山、张子善案件.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1 陈云建国初期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中的历史作用.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8 解放战争中的“解放战士”.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7 最后一次演讲.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5 进京“赶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4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3《五四指示》与《中国土地法大纲》.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2 东北剿匪——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坚实一步.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1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大计”.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9 聚焦阅兵: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首次共同接受检阅.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8 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7 打破日军不败神话第一战——平型关大捷.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6 “八百壮士”的血泪传奇.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5《南京大屠杀史档案》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1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2 “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3 “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4 毛泽东1962年“七千人大会”讲话摘录.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5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6 美国学者眼里的新中国前三十年经济建设成就.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7 钱学森人生的五次选择.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1 陈云的“六颗重磅炸弹”.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2 邓小平指导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3 “要吃米,找万里”.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4 邓小平南方谈话: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好了.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5 习仲勋争到“尚方宝剑”办特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6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7 中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及背景.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3 连续4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最高法党组汇报,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4 准确认识和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刻内涵.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5 “四个全面”的历史溯源.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6 十八大以来民生新变化速写.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