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3 “要吃米,找万里”

教学案例3:“要吃米,找万里” 【案例呈现】 安徽凤阳小岗村队长严俊昌和队里的几位老人决定的包产到户的建议,得到全村20户 人家的一致同意,并且20位户主为这个极为冒险的举动立下了“生死状”,在每个人的姓名 之下摁下了殷红的手印、盖上鲜红的印章,自此拉开了中国分田到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序幕。 1979年夏季,小岗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他们的冒险带来了巨大的丰收喜悦。虽然意识 形态的坚冰还没有打破,有着这样那样的禁锢。但是,实行包产到户地区的示范效应是挡不 住的,因为农民实在受不了饿肚子。“不是包产到户不行吗?我们来个包产到组!”农民们这 样说。当然,这毕竞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了,大气候不一样。各地干部对此少不得睁一眼 闭一眼。如果这些事发生在“文革”中,“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帽子早就扣上去了。 1979年春天,各地农民纷纷行动起来,把人民公社的土地重新划分,三家五户结为小 组,共同拥有这一份土地。到春耕时,全国已有200万个村的3亿社员采取了这种行动,这 在当时叫包产到组。1979年,安徽全省99.5%的生产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诸如包 产包干到户、包产包干到组、联产等,结果夏粮、秋粮获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收成。与此同时, 四川、贵州、河南、甘肃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生产责任 制。 “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这是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很 有名的一句谚语。当时主政安徽的万里,主政四川的赵紫阳,主政内蒙古的周惠(注:都是 当时的第一书记)不谋而合率先带领群众搞起了包产到户。但是这只是自下而上的探索行动, 并没有意识形态上的明确认可,只是当时很多人思想己经松动,上面和下面的人都有,不谋 而合形成了改革的共识,他们的这种尝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默许。直到1982年1月1日, 中央发布该年1号文件一一《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的突破点是这样一句话:“目前 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的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 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是在党的文件上第一 次承认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自此,全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 济政策的坚冰才开始打破。 (资料来源:《激荡三十年》,吴晓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案例点评】 粉碎“四人帮”以后,万里在安徽当省委第一书记。他带头打破“左”的禁锢,打响农 村改革第一炮,勇敢探索农村改革之路,大胆支持农民的改革之举,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 户,让农民重新获得生产自主权,粮食增产,很快吃饱肚子。农民对万里的赞誉,实质上是 对党中央改革开放路线的歌颂。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十章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目“改 革开放的起步”的“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教学。 第二,本案例可以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农民温饱问题,万里、 赵紫阳就是当时带动农村实行改革的模范
教学案例 3:“要吃米,找万里” 【案例呈现】 安徽凤阳小岗村队长严俊昌和队里的几位老人决定的包产到户的建议,得到全村 20 户 人家的一致同意,并且 20 位户主为这个极为冒险的举动立下了“生死状”,在每个人的姓名 之下摁下了殷红的手印、盖上鲜红的印章,自此拉开了中国分田到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序幕。 1979 年夏季,小岗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他们的冒险带来了巨大的丰收喜悦。虽然意识 形态的坚冰还没有打破,有着这样那样的禁锢。但是,实行包产到户地区的示范效应是挡不 住的,因为农民实在受不了饿肚子。“不是包产到户不行吗?我们来个包产到组!”农民们这 样说。当然,这毕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了,大气候不一样。各地干部对此少不得睁一眼 闭一眼。如果这些事发生在“文革”中,“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帽子早就扣上去了。 1979 年春天,各地农民纷纷行动起来,把人民公社的土地重新划分,三家五户结为小 组,共同拥有这一份土地。到春耕时,全国已有 200 万个村的 3 亿社员采取了这种行动,这 在当时叫包产到组。1979 年,安徽全省 99.5%的生产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诸如包 产包干到户、包产包干到组、联产等,结果夏粮、秋粮获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收成。与此同时, 四川、贵州、河南、甘肃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生产责任 制。 “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这是流行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很 有名的一句谚语。当时主政安徽的万里,主政四川的赵紫阳,主政内蒙古的周惠(注:都是 当时的第一书记)不谋而合率先带领群众搞起了包产到户。但是这只是自下而上的探索行动, 并没有意识形态上的明确认可,只是当时很多人思想已经松动,上面和下面的人都有,不谋 而合形成了改革的共识,他们的这种尝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默许。直到 1982 年 1 月 1 日, 中央发布该年 1 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的突破点是这样一句话:“目前 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的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 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是在党的文件上第一 次承认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自此,全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 济政策的坚冰才开始打破。 (资料来源:《激荡三十年》,吴晓波,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案例点评】 粉碎“四人帮”以后,万里在安徽当省委第一书记。他带头打破“左”的禁锢,打响农 村改革第一炮,勇敢探索农村改革之路,大胆支持农民的改革之举,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 户,让农民重新获得生产自主权,粮食增产,很快吃饱肚子。农民对万里的赞誉,实质上是 对党中央改革开放路线的歌颂。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十章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目“改 革开放的起步”的“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教学。 第二,本案例可以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农民温饱问题,万里、 赵紫阳就是当时带动农村实行改革的模范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2 邓小平指导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1 陈云的“六颗重磅炸弹”.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7 钱学森人生的五次选择.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6 美国学者眼里的新中国前三十年经济建设成就.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5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4 毛泽东1962年“七千人大会”讲话摘录.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3 “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2 “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1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8 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7 “小脚女人”——邓子恢.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6 同仁堂的新生.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5 周恩来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4 金正恩访华回击半岛问题涉华杂音.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3 “五反”斗争定案处理的原则.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2 刘青山、张子善案件.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1 陈云建国初期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中的历史作用.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8 解放战争中的“解放战士”.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7 最后一次演讲.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4 邓小平南方谈话: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好了.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5 习仲勋争到“尚方宝剑”办特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6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07 中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及背景.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3 连续4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最高法党组汇报,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4 准确认识和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刻内涵.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5 “四个全面”的历史溯源.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6 十八大以来民生新变化速写.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7 “百名红通人员”头号嫌犯杨秀珠从美国回国投案自首.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8《大国外交》: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中国力量.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9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导言——以史为鉴知兴替.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