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5 清帝退位诏书

教学案例5:清帝退位诏书 【案例呈现】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 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 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 於前,北方各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 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滋新旧代谢之 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 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 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资料来源:《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门岿,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 【案例点评】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而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之一,就是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6岁的皇帝溥 仪颁布的“退位诏书”,即“清帝退位诏书”,至此溥仪正式“下岗”。相对于苟延残喘的清 王室来说,这是避免生灵涂炭的明智之举:而对于襁褓中的民国来说,这是避免内战,走向 共和的理性之举。清帝退位诏书中关于帝国终结、走向共和、和平统一、民族团结等施政纲 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建议】 (1)本案例可作为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第二目“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教 学,说明清朝皇帝退位的过程,以此引起学生们对辛亥革命重要性的认识。 (2)在简介案例梗概或者播放视频资料“清帝退位诏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这 一案例说明了什么”进行讨论,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解读
教学案例 5:清帝退位诏书 【案例呈现】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 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 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 於前,北方各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 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 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 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 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资料来源:《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门岿,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0 年版) 【案例点评】 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而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之一,就是 1912 年 2 月 12 日,隆裕太后代表 6 岁的皇帝溥 仪颁布的“退位诏书”,即“清帝退位诏书”,至此溥仪正式“下岗”。相对于苟延残喘的清 王室来说,这是避免生灵涂炭的明智之举;而对于襁褓中的民国来说,这是避免内战,走向 共和的理性之举。清帝退位诏书中关于帝国终结、走向共和、和平统一、民族团结等施政纲 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建议】 (1)本案例可作为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第二目“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教 学,说明清朝皇帝退位的过程,以此引起学生们对辛亥革命重要性的认识。 (2)在简介案例梗概或者播放视频资料“清帝退位诏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这 一案例说明了什么”进行讨论,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解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4 大总统誓词.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3 川汉铁路:一条路扳倒清王朝.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2 胸怀民族复兴理想 开创更加光明前景.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1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节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6 谭嗣同慷慨赴难.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5 百日维新.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4 康有为的政治改革策略及其失误.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3 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2 自身腐败与内讧太平天国迅速失败的悲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1《天朝田亩制度》(节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9 毛泽东论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原因.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8 毛泽东论近代中国社会.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7《黄祸图》——最早的“中国威胁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6 三元里人民抗英.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5《辛丑条约》的影响.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4 马关谈判.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3 抢掠圆明园.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1 恢复景山五亭历史原貌.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中国近代一百位历史人物简介.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各章测试(含答案).doc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6 孙中山与护法运动.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1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习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2 五四运动导火线.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3 巴黎雄辩,一鸣惊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4 中共“一大”代表的命运.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5 “红船精神”的由来和表现.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6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7《汪陈宣言》.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1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3 刑场上的婚礼.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4 毛泽东研究战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5 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党代会:中共六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6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七次变化.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7 革命理想高于天.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8 反对本本主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1 铭记“九·一八”事变 侵略铁证如山.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2 “九·一八”来临之际,中国海军舰艇在日本海演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3 “十四年抗战”说法的由来.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4 二战后东京审判中的28名甲级战犯是如何选定的.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