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课程教学资源(分析手册)第06册 食品、肥料和饲料分析

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6册食品分析肥料和饲料分析
原子吸收分析手册 第 6 册 食品分析 肥料和饲料分析

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6册目?录10.食品分析-T.蔬菜,10. 1水果分析方法-T样品前处理.10.1.1310.1.2石墨炉原子吸收法S10.1.3火焰原子吸收法6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10.1.41310.1.5还原蒸发原子吸收法1410. 2谷物,豆类和土豆分析方法1510.3肉类和鱼类分析方法,1510.4脂肪,油类和奶制品分析方法1610. 4.1样品前处理,1610.4.2石墨炉原子吸收法1610.4.3火焰原子吸收法2010.4.4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2010.4.5还原蒸发原子吸收法.2010.5烈性酒,含酒精饮料分析2010.5.1样品前处理2110.5.2石墨炉原子吸收法2110.5.3火焰原子吸收法2610.5.4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2610.5.5还原蒸发原子吸收法2710.6加工过的食品分析方法2810.6.1样品前处理2810.6.2石墨炉原子吸收法2810.6.3火焰原子吸收法2810.6.4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281
1 原子吸收分析手册 第6册 目 录 10. 食品分析. 3 10.1 蔬菜,水果分析方法. 3 10.1.1 样品前处理. 3 10.1.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4 10.1.3 火焰原子吸收法. 6 10.1.4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13 10.1.5 还原蒸发原子吸收法. 14 10.2 谷物,豆类和土豆分析方法. 15 10.3 肉类和鱼类分析方法. 15 10.4 脂肪,油类和奶制品分析方法. 16 10.4.1 样品前处理. 16 10.4.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16 10.4.3 火焰原子吸收法. 20 10.4.4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20 10.4.5 还原蒸发原子吸收法. 20 10.5 烈性酒,含酒精饮料分析. 20 10.5.1 样品前处理. 21 10.5.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21 10.5.3 火焰原子吸收法. 26 10.5.4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26 10.5.5 还原蒸发原子吸收法. 27 10.6 加工过的食品分析方法. 28 10.6.1 样品前处理. 28 10.6.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28 10.6.3 火焰原子吸收法. 28 10.6.4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28

10.6.5还原蒸发原子吸收法2811.肥料和饲料分析2911. 1肥料分析方法.29样品前处理.11.1.12911.1.2火焰原子吸收法3111.1.3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3511.1.4还原蒸发原子吸收法.3711.2饲料分析方法.3811.2.1样品前处理.3811.2.2火焰原子吸收法382
2 10.6.5 还原蒸发原子吸收法. 28 11. 肥料和饲料分析. 29 11.1 肥料分析方法. 29 11.1.1 样品前处理. 29 11.1.2 火焰原子吸收法. 31 11.1.3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35 11.1.4 还原蒸发原子吸收法. 37 11.2 饲料分析方法. 38 11.2.1 样品前处理. 38 11.2.2 火焰原子吸收法. 38

10.食品分析10.1蔬菜,水果分析方法参考资料:Health Testing Methods Commentary, Japan Pharmaceutical SocietyPublication,Kanehara PublishingCo.,Foodstuffs ANALYSIS METHOD,Japan Foodstuffs Manufacturing Society,FoodstuffsANALYSISMETHODEditorialCommissionPublication(KorinCo)10.1.1样品前处理a)硝酸,高氯酸分解首先,取碾碎和风干的样品2至5g置入锥形瓶,加水润湿,加25ml硝酸,混合后,放置。然后缓缓加热反应。冷却后,加10ml高氯酸,缓缓加热浓缩,中间如果杯内样品发黑,需加2至3ml硝酸继续加热。直至样品变成微黄色或无色分解完毕。冷却后,加2ml盐酸,用水定容到适当体积。备注:1)在分解过程中,如果样品变硬碳化会引起爆炸,因此样品加热时要保证硝酸总是存在。2)适宜与As,Ca,Cd,Cr,Cu,Fe,K,Mg,Mn,Na,Pb,Sb,Sn,Zn,等的测定。但是有卤素与As,Sb,Se和Sn共存或处理过程中样品炭化,则引起挥发等损失。3)由于存在试剂以及容器不纯物污染的可能性,要用与样品相同的过程制备空白溶液。b)烘干、灰化首先,碾碎和风干的5至10g样品置入石英烧杯。然后在电热板上缓缓加热。直至水分完全蒸发,部分样品出现炭化。把烧杯放入电炉,以每小时100℃的速度升温到500C,然后灰化几小时。灰化完全后,加2至5ml的50%硝酸镁溶液或硝酸(1+1)。干燥后继续灰化,加2至4ml的水,干燥后,加5ml的盐酸溶解,用水定容到适当体积。备注:几乎所有的元素都可能在灰化时有挥发损失,Cd在500℃灰化有挥发损失。如果有卤素共存,As,Sb,Sn,Zn等的灰化温度超过550C将严重地影响回收率。3
3 10. 食品分析 10.1 蔬菜,水果分析方法 参考资料: Health Testing Methods Commentary , Japan Pharmaceutical Society Publication,Kanehara Publishing Co., Foodstuffs ANALYSIS METHOD,Japan Foodstuffs Manufacturing Society, Foodstuffs ANALYSIS METHOD Editorial Commission Publication (Korin Co) 10.1.1 样品前处理 a) 硝酸,高氯酸分解 首先,取碾碎和风干的样品 2 至 5g 置入锥形瓶,加水润湿,加 25 ml 硝酸,混合后,放置。然后缓缓加热反应。冷却后,加 10 ml 高氯酸,缓 缓加热浓缩,中间如果杯内样品发黑,需加 2至3 ml 硝酸继续加热。直至 样品变成微黄色或无色分解完毕。冷却后,加 2 ml 盐酸,用水定容到适 当体积。 备注: 1) 在分解过程中,如果样品变硬碳化会引起爆炸,因此样品加热 时要保证硝酸总是存在。 2) 适宜与 As,Ca,Cd,Cr,Cu,Fe,K,Mg,Mn,Na,Pb, Sb,Sn,Zn,等的测定。但是有卤素与 As,Sb,Se 和 Sn 共存或 处理过程中样品炭化,则引起挥发等损失。 3) 由于存在试剂以及容器不纯物污染的可能性,要用与样品相同 的过程制备空白溶液。 b) 烘干、灰化 首先,碾碎和风干的5至10g 样品置入石英烧杯。然后在电热板上缓缓 加热。直至水分完全蒸发,部分样品出现炭化。把烧杯放入电炉,以每 小时 100 C 的速度升温到 500 C,然后灰化几小时。灰化完全后,加 2 至5 ml 的50% 硝酸镁 溶液或硝酸 (1+1)。干燥后继续灰化,加 2至4 ml 的 水,干燥后,加 5 ml 的盐酸溶解,用水定容到适当体积。 备注: 几乎所有的元素都可能在灰化时有挥发损失,Cd 在 500 C 灰化有挥发损 失。如果有卤素共存,As,Sb,Sn ,Zn 等的灰化温度超过 550 C将严重地影 响回收率

10.1.2石墨炉原子吸收法a)目标元素Cd, Pbb)测定步骤灯电流和狭缝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4册7.5章各元素测定指定的条件。Cd试剂:1)Cd标准溶液(0.01μgCd/ml):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2册第3章制备标准2)硝酸钯(I)溶液(10μgPd/ml):溶解0.108g的硝酸钯到10ml的硝酸(1+1),用水定容到500ml,取此溶液20ml加水定容到200 ml。步骤:1)各放15ml处理好的样品(见备注)到四个20ml容量瓶中,其中三个加0.1至2ml的标准溶液(0.01μgCd/ml)这样第一个只有样品,其余三个加入标准的数量逐渐提高,加硝酸(1+1)到各容量瓶,使酸度一致。用水定容到刻度。(备注:如果处理好的样品中含量超过0.01μg的Cd,减少取样体积,使含量小于0.01μg)2)取等量(至少100ul)的上述溶液到较小的加等体积的硝酸钯(I)溶液(10μgPd/ml)混合后用于测定。测定:测定波长:228.8 nm校准曲线浓度范围:0.2至2ng/ml石墨管:高密度石墨管样品注入体积:10微升升温程序:温度(℃)时间 (秒)升温方式流量(升/分)R120150.1阶段12R250150.131.060010R460015s1.053s6000.0H4
4 10.1.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a) 目标元素 Cd,Pb b) 测定步骤 灯电流和狭缝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4 册 7.5 章各元素测定指定的 条件。 • Cd 试剂: 1) Cd 标准溶液 (0.01 g Cd/ml)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2 册第 3 章制备标准 2) 硝酸钯 (II) 溶液 (10 g Pd/ml) :溶解 0.108 g 的硝酸钯到 10 ml 的硝酸 (1+1),用水定容到 500 ml ,取此溶液 20 ml 加水定容到 200 ml。 步骤: 1) 各放 15 ml 处理好的样品 (见备注) 到四个 20 ml 容量瓶中,其中 三个加0.1至2 ml 的标准溶液 (0.01 g Cd/ml)这样第一个只有样 品,其余三个加入标准的数量逐渐提高,加硝酸 (1+1) 到各容量 瓶,使酸度一致。用水定容到刻度。(备注:如果处理好的样品中 含量超过 0.01 g的Cd,减少取样体积,使含量小于 0.01 g) 2) 取等量(至少 100 l )的上述溶液到较小的加等体积的硝酸钯 (II) 溶液 (10 g Pd/ml) 混合后用于测定。 测定 : 测定波长: 228.8 nm 校准曲线浓度范围: 0.2至2 ng/ml 石墨管: 高密度石墨管 样品注入体积: 10 微升 升温程序: 温度 (C) 时间 (秒) 升温方式 流量 (升/分) 阶段 1 120 15 R 0.1 2 250 15 R 0.1 3 600 10 R 1.0 4 600 15 S 1.0 5 600 3 S 0.0H

362000s0.0H722500s1.0Pb试剂:1)Pb标准溶液(0.2μgPb/ml):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2册第3章制备标准2)硝酸钯()溶液(10μgPd/ml):见前文Cd的试剂2)。步骤:1)各放15ml处理好的样品(见备注)到四个20ml容量瓶,其中三个加0.1至2ml的标准溶液(0.2μgPb/ml)这样第一个只有样品,其余三个加入标准的数量逐渐提高,加硝酸(1+1)到各容量瓶,使酸度一致。用水定容到刻度。(备注:如果处理好的样品中含量超过0.01μg的Pb减少取样体积,使含量小于0.01μg)2)取等量(至少100μl)的上述溶液到较小的加等体积的硝酸钯(I)溶液(10μgPd/ml)混合后用于测定。测定:测定波长:283.3 nm校准曲线浓度范围:2至20ng/ml石墨管:高密度石墨管样品注入体积:20微升升温程序:温度(℃C)时间 (秒)升温方式流量(升/分)阶段112020R0.1210R2500.1310R1.06004s600151.053s6000.0H3s620000.0H72s25001.0LO
5 6 2000 3 S 0.0H 7 2500 2 S 1.0 • Pb 试剂: 1) Pb 标准溶液 (0.2 g Pb/ml)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2 册第 3 章制备标准 2) 硝酸钯 (II) 溶液 (10 g Pd/ml) :见前文 Cd 的试剂 2)。 步骤: 1) 各放 15 ml 处理好的样品 (见备注) 到四个 20 ml 容量瓶,其中三 个加0.1至2 ml 的标准溶液(0.2 g Pb/ml)这样第一个只有样品,其 余三个加入标准的数量逐渐提高,加硝酸 (1+1) 到各容量瓶,使酸 度一致。用水定容到刻度。(备注:如果处理好的样品中含量超过 0.01 g的Pb 减少取样体积,使含量小于 0.01 g) 2) 取等量(至少 100 l )的上述溶液到较小的加等体积的硝酸钯 (II) 溶液 (10 g Pd/ml) 混合后用于测定。 测定 : 测定波长: 283.3 nm 校准曲线浓度范围: 2至20 ng/ml 石墨管: 高密度石墨管 样品注入体积: 20 微升 升温程序: 温度 (C) 时间 (秒) 升温方式 流量 (升/分) 阶段 1 120 20 R 0.1 2 250 10 R 0.1 3 600 10 R 1.0 4 600 15 S 1.0 5 600 3 S 0.0H 6 2000 3 S 0.0H 7 2500 2 S 1.0

10.1.3火焰原子吸收法a)目标元素Ca,Cd,Cu,Fe,K,Mg,Mn,Na,Pb,Znb)测定步骤测定步骤、灯电流,狭缝和火焰条件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3册6.4章各元素测定指定的条件。制备校准曲线的标准溶液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2册第3章制备标准。.Ca试剂:1)Ca标准溶液(10μgCa/ml):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2册第3章制备标准2)La溶液(50g/l):67g的氯化镧滴加少量盐酸(1+1)溶解,然后加水定容到500ml。步骤:1)取适当体积处理好的样品(含5至150μg的Ca)到50ml容量瓶。加3ml的La溶液(50g/l),用水定容到刻度。同时用相同的步骤制备空白试验溶液,用于校正测得的结果。2)取1至30ml逐步增加的Ca的标准溶液到50ml容量瓶,各加3ml的镧溶液(50g/l)加水定容到刻度。测定:测定波长:422.7nm校准曲线浓度范围:0.3至6μg/ml测定条件: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3册6.4,9。备注:当Na的量大于Ca200倍时,加镧不能完全消除干扰,需采用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3册6.4,10)。Cd试剂:1)Cd标准溶液(10μg的Cd/ml):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2册第3章制备标准。2)柠檬酸二氢铵(10g/l):溶解10g的柠檬酸二氢铵到约80ml的水加2至3滴间-甲酚紫溶液(1g/l),滴加氨水(1+1)调节pH到9左右,加水到100ml。转移到分液漏斗,加2ml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10g/l)和10ml的乙酸丁脂。强烈振摇溶液,放6
6 10.1.3 火焰原子吸收法 a) 目标元素 Ca,Cd,Cu,Fe,K,Mg,Mn,Na,Pb,Zn b) 测定步骤 测定步骤、灯电流,狭缝和火焰条件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3册 6.4 章各元素测定指定的条件。制备校准曲线的标准溶液参照原子吸收分析 手册第 2 册第 3 章制备标准。 • Ca 试剂: 1) Ca 标准溶液 (10 g Ca/ml)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2 册第 3 章制备标准 2) La 溶液 (50 g/l) :67 g 的氯化镧滴加少量盐酸 (1+1)溶解,然后 加水定容到 500 ml。 步骤: 1) 取适当体积处理好的样品 (含 5至150 g的Ca) 到 50 ml 容量瓶。 加 3 ml 的La 溶液 (50 g/l),用水定容到刻度。同时用相同的步骤制 备空白试验溶液,用于校正测得的结果。 2) 取 1 至30 ml 逐步增加的Ca 的标准溶液到 50 ml 容量瓶,各加 3 ml 的镧溶液 (50 g/l)加水定容到刻度。 测定 : 测定波长: 422.7 nm 校准曲线浓度范围: 0.3至6 g /ml 测定条件: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3 册 6.4,9。 备注: 当 Na 的量大于 Ca 200 倍时,加镧不能完全消除干扰,需采用氧化 亚氮-乙炔火焰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3 册 6.4,10)。 • Cd 试剂: 1) Cd 标准溶液 (10 g 的Cd/ml)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2 册第 3 章制备标准。 2) 柠檬酸二氢铵 (10 g/l):溶解 10 g 的柠檬酸二氢铵到约 80 ml 的 水加 2至3 滴间-甲酚紫溶液 (1 g/l),滴加氨水 (1+1) 调节 pH 到 9 左右,加水到100 ml。转移到分液漏斗,加 2 ml 的二乙基二硫代 氨基甲酸钠溶液 (10 g/l) 和 10 ml 的乙酸丁脂。强烈振摇溶液,放

置。分离柠檬酸二氢铵层,用干燥的滤纸过滤除去少量的乙酸丁脂颗粒。3)间-甲酚紫溶液(1g/l):溶解0.1g的间-甲酚紫到50ml的乙醇,加水到100ml。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10g/l):溶解1.3g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加水到100ml。5)乙酸丁脂步骤:1)取适当量处理好的样品(含0.5至10μg的Cd)到分液漏斗,加10ml的柠檬酸二氢铵溶液(10g/l)和2至3滴间-甲酚紫溶液(1g/l)。作指示剂,然后加氨水(1+1)直至溶液变微紫色,5ml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10g/l),振摇溶液,加10ml的乙酸丁脂,再强烈振摇1分钟,放置待其分层。分离乙酸丁脂层并置入20ml容量瓶。加5ml的乙酸丁脂到留下的水层,重复提取步骤。合并乙酸丁脂层到上述的容量瓶。再加乙酸丁脂到20ml,用于测定。2)用Cd的标准溶液(10μg的Cd/ml)按照校准曲线浓度范围制备标准系列,操作步骤与样品相同。测定:测定波长:228.8nm校准曲线浓度范围:0.02至0.5μg/ml(萃取后的浓度)测定条件:灯电流:8 mA狭缝:0.5 nm点灯方式:BGC-D2燃烧器高度:7mm助燃气:空气燃气流量:乙炔0.8升/分(如果喷雾样品时火焰发红,降低样品提升量)CuI(当浓度在定量范围0.2至4μg/ml,无干扰组分时)试剂:Cu标准溶液(10μg的Cu/ml):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2册第3章制备标准步骤:1)处理好的样品可直接用于测定,或用水稀释到定量的浓度范围。同时用水制备空白试验溶液,操作步骤与样品相同,用于校正结果。7
7 置。分离柠檬酸二氢铵层,用干燥的滤纸过滤除去少量的乙酸丁 脂颗粒。 3) 间-甲酚紫 溶液 (1 g/l) :溶解 0.1 g 的间-甲酚紫到 50 ml 的乙 醇,加水到 100 ml。 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 (10 g/l) :溶解 1.3 g 的二乙基二 硫代氨基甲酸钠,加水到 100 ml。 5) 乙酸丁脂 步骤: 1) 取适当量处理好的样品 (含 0.5至10 g 的Cd) 到 分液漏斗,加 10 ml 的柠檬酸二氢铵溶液(10g/l)和2至3滴间-甲酚紫 溶液 (1g/l)。 作指示剂,然后加氨水 (1+1) 直至溶液变微紫色,5 ml 的二乙基二 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 (10 g/l),振摇溶液,加 1 0 ml 的乙酸丁脂, 再强烈振摇 1 分钟,放置待其分层。分离乙酸丁脂层并置入 20 ml 容量瓶。加 5 ml 的乙酸丁脂到留下的水层,重复提取步骤。合并 乙酸丁脂层到上述的容量瓶。再加乙酸丁脂到 20 ml,用于测定。 2) 用Cd 的标准溶液 (10 g的Cd/ml)按照校准曲线浓度范围制备标 准系列,操作步骤与样品相同。 测定 : 测定波长: 228.8 nm 校准曲线浓度范围: 0.02至0.5 g /ml (萃取后的浓度) 测定条件: 灯电流 : 8 mA 狭缝: 0.5 nm 点灯方式 : BGC-D2 燃烧器高度 : 7 mm 助燃气 : 空气 燃气流量 : 乙炔 0.8 升/分 (如果喷雾样品时火焰发红,降低样品提升量) • Cu I (当浓度在定量范围 0.2 至 4 g /ml,无干扰组分时) 试剂: Cu 标准溶液 (10 g 的Cu/ml)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2 册第 3 章制备标准 步骤: 1) 处理好的样品可直接用于测定,或用水稀释到定量的浓度范 围。同时用水制备空白试验溶液,操作步骤与样品相同,用于校 正结果

2)校准曲线,取2至40ml的Cu标准溶液(10μg的Cu/ml)以逐渐增加的体积到100ml容量瓶中。如样品的处理过程,最后用乙酸丁脂定容到20ml 用于测定。测定:测定波长:324.7nm校准曲线浓度范围:0.2至4μg/ml(萃取后的浓度)测定条件: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3册6.4,15。CuIⅡI(当Cu浓度低于定量范围时)试剂:1)Cu标准溶液(10ug的Cu/ml):如CuI2)柠檬酸二氢铵(10g/l)3)间-甲酚紫溶液(1g/l)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10g/1):5)乙酸丁脂试剂2),3),4)和5)如如Cd试剂。步骤:1)取适当量处理好的样品(含2至40μg的Cu)到分液漏斗,处理如Cd步骤的1)。2)校准曲线,在在校准曲线浓度范围用Cu标准溶液(10μg的Cd/ml)。制备标准系具体步骤如样品。测定测定波长:324.7nm校准曲线浓度范围:0.1至2μg/ml(萃取后的浓度)测定条件:灯电流:6mA狭缝:0.5 nm点灯方式:BGC-D2燃烧器高度:7 mm空气助燃气:燃气流量:乙炔0.8升/分(如果喷雾样品时火焰发红,降低样品提升量)Fe试剂:Fe标准溶液(10μg的Fe/ml):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2册第3章制备标准。8
8 2) 校准曲线,取 2至40 ml 的Cu 标准溶液 (10 g的Cu/ml) 以逐渐增 加的体积到 100 ml 容量瓶中。如样品的处理过程,最后用乙酸丁 脂定容到 20 ml 用于测定。 测定 : 测定波长: 324.7 nm 校准曲线浓度范围: 0.2至4 g /ml (萃取后的浓度) 测定条件: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3 册 6.4,15。 • Cu II (当 Cu 浓度低于定量范围时) 试剂: 1) Cu 标准溶液 (10 g 的Cu/ml) :如 Cu I 2) 柠檬酸二氢铵 (10 g/l) 3) 间-甲酚紫 溶液 (1 g/l) 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 (10 g/l) : 5) 乙酸丁脂 试剂2),3),4) 和 5) 如 如 Cd 试剂。 步骤: 1) 取适当量处理好的样品 (含 2 至 40 g 的Cu) 到分液漏斗,处理 如 Cd 步骤的1)。 2) 校准曲线,在在校准曲线浓度范围用 Cu 标准溶液 (10 g的 Cd/ml)。制备标准系具体步骤如样品。 测定 测定波长: 324.7 nm 校准曲线浓度范围: 0.1至2 g /ml (萃取后的浓度) 测定条件: 灯电流 : 6 mA 狭缝: 0.5 nm 点灯方式 : BGC-D2 燃烧器高度 : 7 mm 助燃气 : 空气 燃气流量 : 乙炔 0.8 升/分 (如果喷雾样品时火焰发红,降低样品提升量) • Fe 试剂: Fe 标准溶液 (10 g 的Fe/ml)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2 册第 3 章 制备标准

步骤:1)处理好的样品可直接用于测定,或用盐酸(1+50)稀释使其的浓度在测定范围内。同时,取适当量的水用与处理样品相同的方法处理,制备空白溶液。用空白的结果校正样品的测得值。2)校准曲线,取3至60ml的Fe标准溶液(10μg的Fe/ml)以逐渐增加的体积到1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与样品相同量的酸,用水定容到刻度。测定测定波长:248.3 nm校准曲线浓度范围:0.3至6μg/ml测定条件: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3册6.4,16。K试剂:K标准溶液(10μg的K/ml):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2册第3章制备标准。步骤:1)处理好的样品可直接用于测定,或用盐酸(1+50)稀释使其的浓度在测定范围内。同时,取适当量的水用与处理样品相同的方法处理,制备空白溶液。用空白的结果校正样品的测得值。2)校准曲线,取1至10ml的K标准溶液(10μg的K/ml)以逐渐增加的体积到100ml容量瓶中,然后加与样品相同量的酸,用水定容到刻度。测定:测定波长:766.5 nm校准曲线浓度范围:0.1至1μg/ml测定条件: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3册6.4,19。Mg试剂:1)Mg标准溶液(5ug的Mg/ml):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2册第3章制备标准2)La溶液(50g/l):如Ca试剂步骤:1)取适当体积处理好的样品(含2至2.5μg的Mg)到50ml容量瓶。加3ml的La溶液(50g/l),用水定容到刻度。同时,用相同的步骤制备空白溶液用于校正测定结果。2)校准曲线,取逐步增加的5至5ml的Mg标准到50ml容量瓶,9
9 步骤: 1) 处理好的样品可直接用于测定,或用盐酸 (1+50) 稀释 使其的浓 度在测定范围内。同时,取适当量的水用与处理样品相同的方法 处理,制备空白溶液。用空白的结果校正样品的测得值。 2) 校准曲线,取 3至60 ml 的Fe 标准溶液 (10 g的Fe/ml) 以逐渐增 加的体积到 100 ml 容量瓶中,然后加与样品相同量的酸,用水定 容到刻度。 测定 测定波长: 248.3 nm 校准曲线浓度范围:0.3至6 g /ml 测定条件: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3 册 6.4,16。 • K 试剂: K 标准溶液 (10 g 的K/ml)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2 册第 3 章 制备标准。 步骤: 1) 处理好的样品可直接用于测定,或用盐酸 (1+50) 稀释 使其的浓 度在测定范围内。同时,取适当量的水用与处理样品相同的方法 处理,制备空白溶液。用空白的结果校正样品的测得值。 2) 校准曲线,取 1至10 ml 的K 标准溶液 (10 g的K/ml) 以逐渐增 加的体积到 100 ml 容量瓶中,然后加与样品相同量的酸,用水定 容到刻度。 测定 : 测定波长: 766.5 nm 校准曲线浓度范围:0.1至1 g /ml 测定条件: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3 册 6.4,19。 • Mg 试剂: 1) Mg 标准溶液 (5 g 的Mg/ml) :参照原子吸收分析手册第 2 册第 3 章制备标准 2) La 溶液 (50g/l) :如 Ca 试剂 步骤: 1) 取适当体积处理好的样品 (含 2至2.5 g 的Mg) 到 50 ml 容量 瓶。加3 ml 的La 溶液 (50 g/l),用水定容到刻度。同时,用相同的 步骤制备空白溶液用于校正测定结果。 2) 校准曲线,取逐步增加的5至5 ml 的Mg 标准 到 50 ml 容量瓶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课程教学资源(分析手册)第07册 水泥、陶瓷材料和玻璃分析.doc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课程教学资源(分析手册)第08册 有色金属分析.doc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课程教学资源(分析手册)第09册 有色金属(II)和钢铁分析.doc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课程教学资源(分析手册)第10册 药物和生物材料分析.doc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课件:紫外分光光度法(PPT讲稿)岛津UV-Vis分光光度计培训.ppt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课件:质谱法(PPT讲稿)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 MS).ppt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课件:质谱法(PPT讲稿)GC-MS基础理论.ppt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课件:质谱法(PPT讲稿)质谱分析原理.ppt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课件:气相色谱法(PPT讲稿)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气相色谱分析.ppt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课件:气相色谱法(PPT讲稿)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器 TCD、FID、ECD.ppt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课件:气相色谱法(PPT讲稿)气相色谱分析(Gas Chromatography,GC).ppt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课件:高效液相色谱法(PPT讲稿).ppt
- 山东农业大学:《果蔬产品加工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Processing.docx
- 山东农业大学:《粮油食品加工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Cereals and Oils FoodsProcessing.docx
- 山东农业大学:《肉制品加工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Meat and Meat Products.doc
-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Storage and Processing of Horticultural Product A.doc
-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Food processing.doc
-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doc
-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experiment.doc
- 山东农业大学:《白酒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of Process Technology of Chinese Spirits.doc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课程教学资源(分析手册)第05册 水分析和空气分析.doc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课程教学资源(分析手册)第04册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各元素的测定条件.doc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课程教学资源(分析手册)第03册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各元素的测定条件.doc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课程教学资源(分析手册)第02册 校准曲线的制备和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干扰.doc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课程教学资源(分析手册)第01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和基本条件.doc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doc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课讲义,包头医学院:戈娜).doc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pdf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烘焙食品加工技术基础知识介绍.doc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烘焙食品加工技术基础知识介绍.ppt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了解烘焙食品原材料相关属性及表现形式.doc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烘焙食品原材料知识(一).doc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烘焙食品原材料知识(一).ppt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小麦粉面筋的相关数据测定.doc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烘焙食品原材料知识(二).doc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烘焙食品原材料知识(二).ppt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馒头的加工制作.doc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面包制作(一).doc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面包制作.pptx
-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面包制作实训(一).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