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4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心号与系安 §7.4常系数孩性差分方程 的求解 米 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系 2003.1 退出 开始
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系 2003.1 §7.4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的求解

解法 1.迭代法 2.时域经典法:齐次解+特解 3.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利用卷积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4.z变换法→反变换→yn)
X 第 2 解法 页 1.迭代法 3.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利用卷积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2.时域经典法:齐次解+特解 4. z变换法→反变换→y(n)

一.迭代法 解差分方程的基础方法 差分方程本身是一种递推关系, 但得不到输出序列n的解析式 侧题
X 第 3 一.迭代法 页 解差分方程的基础方法 差分方程本身是一种递推关系, 但得不到输出序列y(n)的解析式

时域经典法 1.齐次解:齐次方程的解 (-gn-)=0 但起始状态(,(2)(N不能全为零 智用品 说明yn)是一个公比为a的几何级数,所以 y(n)=Ca" 或由特征方程r-a=0,可得r=4 指数形式 (n)=Cr”=Ca 合D通
X 第 4 二.时域经典法 页 1.齐次解:齐次方程的解 y(n)− ay(n−1) = 0 ( ) ( ) ( ) ( ) ( ) ( ) ( ) a y n y n y y y y y = − = = = − − 0 1 1 1 0 1 0, ( ) n y n = Ca 指数形式 但起始状态y(−1), y(− 2), y(− N)不能全为零 说明 y(n)是一个公比为 a的几何级数 , 所以 或由特征方程 r − a = 0,可得r = a ( ) n n y n = Cr = Ca

求待定系数C由边界决定 设(-1)=2,代入原方程,令=0 y0=(-1)=2 由方程解y(n) y0)=Ca°=C 所以C=2 齐次解 y()=2a” 求差分方程齐次解步骤 差分方程→ 特征方程→特征根→ J(m)的解析式→由起始状态定常数
X 第 5 求待定系数 页 C由边界决定 y(0) = ay(−1) = 2 ( ) , 代入原方程, 2 1 a 设y − = 令n = 0 由方程解 y(n) y( ) = Ca = C 0 0 所以C = 2 ( ) n y n = 2a 齐次解 求差分方程齐次解步骤 差分方程→ 特征方程→特征根→ y(n)的解析式→由起始状态定常数

根据特征根,解的三种情况 1无重根1≠r≠.≠rn阶方程 y(n)=C(n)"+C(r"+.+C,(ry 创题 2.有重根 刨题 3.有共轭复数根 创题
X 第 6 根据特征根,解的三种情况 页 ( ) ( ) ( ) ( ) n n n n n y n = C r +C r ++C r 1 1 2 2 1.无重根 r1 r2 rn n阶方程 2.有重根 3.有共轭复数根

2.特解 倒题 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与输出有相同的形式 输入 输出 x(n)=em y(n)=Ae x(n)=eian y(n)=Aeio xn)=cos(@n) y(n)=Acos(@n+0) x(n)=sin(@n) y(n)=Asin(@n+0) x(n)=nk y(n)=Agnk Ain++An+Ao x(n)=A y(n)=C x(n)=(r)" y(n)=C(r)" x(n)=(ry(r与特征根重) y(n)=C(r)"+C2(ry
X 第 7 页 2.特解 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与输出有相同的形式 ( ) an x n = e ( ) an y n = Ae ( ) n x n j = e ( ) n y n A j = e 输入 输出 x(n) = cos( n) y(n) = Acos( n+ ) x(n) = sin( n) y(n) = Asin( n+ ) ( ) k x n = n ( ) 1 0 1 y n A n A 1 n A n A k k k = k + + + + − − x(n) = A y(n) = C ( ) ( ) n x n = r ( ) ( ) n y n = C r ( ) ( ) n x n = r ( ) ( ) ( ) n n y n C n r C r (r与特征根重) = 1 + 2

三,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1.零输入响应:输入为零,差分方程为齐次 齐次解:C(cy” C由初始状态定(相当于0的条件) 创题 2.零状态响应:初始状态为0,即 (1)=y(2)==0 经典法:齐次解+特解 求解方法 卷积法 合UD
X 第 8 三.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页 1.零输入响应:输入为零,差分方程为齐次 C由初始状态定(相当于0-的条件) ( ) n 齐次解: C r 2.零状态响应:初始状态为0,即 y(−1) = y(− 2) = = 0 求解方法 经典法:齐次解+特解 卷积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数字角频率(离散域的频率)的取值.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2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1 引言.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9 码分复用、码分多址(CDMA)通信.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匹配滤波器的约束关系.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8 匹配滤波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7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自相关函数能量谱和功率谱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6 能量谱和功率谱.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相关系数.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相关定理证明.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5 相关.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帕塞瓦尔定理证明.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4 完备正交函数集、帕塞瓦尔定理1.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相关系数.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3 信号的正交函数分解.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柯西-施瓦茨不等式.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2 信号矢量空间的基本概念.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1 引言.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5.11 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5 单位样值响应.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6 离散卷积(卷积和).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滑动平均滤波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7 解卷积.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1 引言.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2 Z变换的定义、典型序列的z变换.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3 Z变换的收敛域.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4 逆z变换.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5 Z变换的基本性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初值定理.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双边z变换的位移性.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右移位性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左移位性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时域卷积定理.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6 z平面与s平面的映射关系.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7 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8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10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9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DTFT).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9.1 引言.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