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1 引言

心号与系我 §71¥ 引言 半 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系 2003.1 退出 开始
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系 2003.1 §7.1 引言

连续时间信号、连续时间系统 连续时间信号: )是连续变化的的函数,除若干不连续点之外对 于任意时间值都可以给出确定的函数值。函数的波形都 是具有平滑曲线的形状,一般也称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 抽样信号 量化信号 连续时间系统: 系统的输入、输出都是连续的时间信号。 合U>
X 第 2 连续时间信号、连续时间系统 页 连续时间信号: f(t)是连续变化的t的函数,除若干不连续点之外对 于任意时间值都可以给出确定的函数值。函数的波形都 是具有平滑曲线的形状,一般也称模拟信号。 连续时间系统: 系统的输入、输出都是连续的时间信号。 模拟信号 抽样信号 量化信号

离散时间信号、离散时间系统 离散时间信号: 时间变量是离散的,函 数只在某些规定的时刻有 确定的值,在其他时间没 有定义。 t-2t0 离散信号可以由模拟信号抽样而得,也可以由实际系 统生成。 离散时间系统: 系统的输入、输出都是离散的时间信号。如数字计 算机
X 第 3 离散时间信号、离散时间系统 页 离散时间信号: 时间变量是离散的,函 数只在某些规定的时刻有 确定的值,在其他时间没 有定义。 离散时间系统: 系统的输入、输出都是离散的时间信号。如数字计 算机。 o k t ( ) k f t 2 t −1 t 1 t 3 t −2 t 离散信号可以由模拟信号抽样而得,也可以由实际系 统生成

量化 采样过程就是对模拟信号的时间取离 散的量化值过程—得到离散信号。 幅值量化—幅值只能分级变化。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在各离散点的幅值被量化的信号
X 第 4 量化 页 幅值量化——幅值只能分级变化。 采样过程就是对模拟信号的时间取离 散的量化值过程——得到离散信号。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在各离散点的幅值被量化的信号。 o t f (t) T 2T 3T 3.1 4.2 1.5 0.9 o T 2T 3T f (t) q t 3 4 2 1

离散时间系统的优点 ·便于实现大规模集成,从而在重量和体积方面显示其优 越性; 容易作到精度高,模拟元件精度低,而数字系统的精 度取决于位数; 可靠性好; •存储器的合理运用使系统具有灵活的功能; 易消除噪声干扰; 数字系统容易利用可编程技术,借助于软件控制,大 大改善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易处理速率很低的信号
X 第 5 离散时间系统的优点 页 •便于实现大规模集成,从而在重量和体积方面显示其优 越性; •容易作到精度高,模拟元件精度低,而数字系统的精 度取决于位数; •可靠性好; •存储器的合理运用使系统具有灵活的功能; •易消除噪声干扰; •数字系统容易利用可编程技术,借助于软件控制,大 大改善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易处理速率很低的信号

离散时间系统的困难和缺点 高速时实现困难,设备复杂,成本高,通信系统由 模拟转化为数字要牺牲带宽。 应用前景 由于数字系统的优点,使许多模拟系统逐步被淘汰, 被数字(更多是模/数混合)系统所代替: 人们提出了“数字地球”、“数字化世界”、“数 字化生存”等概念,数字化技术逐步渗透到人类工作与 生活的每个角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正在使人类生产和 生活质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X 第 6 离散时间系统的困难和缺点 页 高速时实现困难,设备复杂,成本高,通信系统由 模拟转化为数字要牺牲带宽。 应用前景 由于数字系统的优点,使许多模拟系统逐步被淘汰, 被数字(更多是模/数混合)系统所代替; 人们提出了“数字地球”、“数字化世界”、“数 字化生存”等概念,数字化技术逐步渗透到人类工作与 生活的每个角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正在使人类生产和 生活质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混合系统 混合系统: 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联合应用。如自控 系统、数字通信系统。需要AD、D/A转换。 不能认为数字技术将取代一切连续时间系统的应用 ·人类在自然界中遇到的侍待处理信号相当多的是连 续时间信号,需经AWD、D/A转换。 •当频率较高时,直接采用数字集成器件尚有一些 困难,有时,用连续时间系统处理或许比较简便。 最佳地协调模拟与数字部件已成为系统设计师的 首要职责
X 第 7 页 混合系统: 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联合应用。如自控 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需要A/D、D/A转换。 不能认为数字技术将取代一切连续时间系统的应用 •人类在自然界中遇到的待处理信号相当多的是连 续时间信号,需经A/D、D/A转换。 •当频率较高时,直接采用数字集成器件尚有一些 困难,有时,用连续时间系统处理或许比较简便。 •最佳地协调模拟与数字部件已成为系统设计师的 首要职责。 混合系统

系统分析 连续时间系统 微分方程描述 「经典法:齐次解+特解 时域分析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变换域分析:拉氏变换法 离散时间系统—差分方程描述 差分方程的解法与微分方程类似 经典法:齐次解+特解 时域分析 零输入响应4零状态响应 变换域分析:变换法
X 第 8 系统分析 页 + + 变换域分析 拉氏变换法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经典法:齐次解 特 解 时域分析 : 连续时间系统——微分方程描述 + + 变换域分析 变换法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经典法:齐次解 特 解 时域分析 : z 离散时间系统——差分方程描述 差分方程的解法与微分方程类似

本章内容 离散时间信号及其描述、运算;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一 差分方程: 线性差分方程的时域解法; •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 ·离散卷积。 学习方法 注意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分析方法上的联系、 区别、对比,与连续系统有并行的相似性。和前几 章对照,温故而知新
X 第 9 本章内容 页 •离散时间信号及其描述、运算;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 •线性差分方程的时域解法; •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 •离散卷积。 注意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分析方法上的联系、 区别、对比,与连续系统有并行的相似性。和前几 章对照,温故而知新。 学习方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9 码分复用、码分多址(CDMA)通信.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匹配滤波器的约束关系.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8 匹配滤波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7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自相关函数能量谱和功率谱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6 能量谱和功率谱.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相关系数.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相关定理证明.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5 相关.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帕塞瓦尔定理证明.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4 完备正交函数集、帕塞瓦尔定理1.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相关系数.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3 信号的正交函数分解.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柯西-施瓦茨不等式.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2 信号矢量空间的基本概念.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6.1 引言.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5.11 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5.10 脉冲编码调制(PCM).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5.9 从抽样信号恢复连续时间信号.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5.8 带通滤波系统的运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辐射与波长的关系.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2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数字角频率(离散域的频率)的取值.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4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5 单位样值响应.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6 离散卷积(卷积和).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滑动平均滤波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7 解卷积.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1 引言.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2 Z变换的定义、典型序列的z变换.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3 Z变换的收敛域.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4 逆z变换.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5 Z变换的基本性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初值定理.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双边z变换的位移性.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右移位性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左移位性质.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证明时域卷积定理.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6 z平面与s平面的映射关系.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7 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