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国当代文学史(共十讲)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讲绪论参考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版《中国当代文学概观》(2002年修订本)张钟北京大学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 ⚫ 第一讲 绪 论 ⚫一、参考教材 ⚫ 1、《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版 ⚫ 2、《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 复旦大学版 ⚫ 3、《中国当代文学概观》(2002年修订本)张钟 北京大学版

学习目的1、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写作技巧与语言表达2、了解文学潮流、创作现象的变迁3、探究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的联系(1)哲学中的概念历史中的真相文学中的细节(2)20世纪哲学探索的一个出发点:福柯、德里达、巴赫金的文学研究(3)世纪之交文学杂志版面的变化(4)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知识的关联:或侧重于人类精神、情感心理与思维现象或侧重于人类组织、制度规则与实用知识
二、学习目的 ⚫ 1、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写作技巧与语言表达 ⚫ 2、了解文学潮流、创作现象的变迁 ⚫ 3、探究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的联系 ⚫ (1)哲学中的概念 ⚫ 历史中的真相 ⚫ 文学中的细节 ⚫ (2)20世纪哲学探索的一个出发点: ⚫ 福柯、德里达、巴赫金的文学研究 ⚫ (3)世纪之交文学杂志版面的变化 ⚫ (4)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知识的关联: ⚫ 或侧重于人类精神、情感心理与思维现象 ⚫ 或侧重于人类组织、制度规则与实用知识

善良和谐与关爱一宽容自由与平等敬畏规则与信念节制妥协与公正约束道德与律令制衡宪政与民主苦难尊严与权利公民权利与整个法治体系的四重关系立法权利的分配→执法权利的落实一→权利的获取→守法权利的救济(补偿)一司法
善良 → 和谐与关爱 宽容 → 自由与平等 敬畏 → 规则与信念 节制 → 妥协与公正 约束 → 道德与律令 制衡 → 宪政与民主 苦难 → 尊严与权利 公民权利与整个法治体系的四重关系: 权利的分配 → 立法 权利的落实 → 执法 权利的获取 → 守法 权利的救济(补偿)→ 司法

三、文学分期1、文学的核心主题视角20世纪初的文化转型一→科学与民主的“启蒙”主题实一→“20世纪中国或隐或显的百年贯穿和延续文学”的界说(钱理群等人的较早提出)2、文学的主导原则视角1942年的《讲话》一→从解放区到新中国的体制化保障得到认同的原则和创作方法: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工农兵从启蒙对象到歌颂对象
三、文学分期 ⚫ 1、文学的核心主题视角 ⚫ 20世纪初的文化转型 → 科学与民主的“启蒙”主题 ⚫ → 或隐或显的百年贯穿和延续 → “20世纪中国 ⚫ 文学”的界说(钱理群等人的较早提出) ⚫ 2、文学的主导原则视角 ⚫ 1942年的《讲话》→ 从解放区到新中国的体制化保障 ⚫ → 得到认同的原则和创作方法: ⚫ 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 工农兵从启蒙对象到歌颂对象

3、文学的断代划分视角现当代的划分以新中国的成立为界前十七年1文革十年(2)新时期及其内部细分的差异:(3)1976年10月起始1978年之后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讨论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再评价、78年8月“伤痕文学”的发端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
3、文学的断代划分视角 ⚫ 现当代的划分以新中国的成立为界 ⚫ (1)前十七年 ⚫ (2)文革十年 ⚫ (3)新时期及其内部细分的差异: ⚫ ① 1976年10月起始 ⚫ ② 1978年之后 ⚫ 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 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再评价、 ⚫ 78年8月“伤痕文学”的发端 ⚫ ③ 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

四、阅读推荐前十七年的小说: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孙犁《铁木前传》、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小说类:王蒙、高晓声、陆文夫、张贤亮、邓友梅、汪曾祺、谌容、路遥、高行健、陈忠实、张洁、刘心武、韩少功、阿城贾平凹、张承志、张炜、李锐、史铁生、阎连科、梁晓声、莫言、马原、余华、苏童、周梅森、王朔、刘震云、方方、池莉、铁凝王安忆、陈染、林白、阿来散文类:刘宾雁、王小波、张承志、周涛、史铁生、吴思诗歌类:北岛、舒婷、顾城、昌耀、海子、于坚
四、阅读推荐 前十七年的小说: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周立波《暴风骤雨》、 孙犁《铁木前传》、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新时期以来的作家: 小说类: 王蒙、高晓声、陆文夫、张贤亮、邓友梅、汪曾祺、 谌容、路遥、高行健、陈忠实、张洁、刘心武、韩少功、阿城、 贾平凹、张承志、张炜、李锐、史铁生、阎连科、梁晓声、莫言、 马原、余华、苏童、周梅森、王朔、刘震云、方方、池莉、铁凝、 王安忆、陈染、林白、阿来 散文类: 刘宾雁、王小波、张承志、周涛、史铁生、吴思 诗歌类: 北岛、舒婷、顾城、昌耀、海子、于坚

第二讲当代文学的开端与格局作家的境遇1、来自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1)从文学到革命:如周扬、丁玲、周立波、艾青(2)从革命到文学:如赵树理、柳青、孙犁、梁斌、杜鹏程、吴强、马烽、李季、贺敬之、郭小川2、来自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1)左翼型:对共产党的政治斗争予以配合的进步民主人士。如胡风游离型:2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如老舍、巴金(3)冲突型:包括对新政权在感情上的格格不入。如沈从文、张爱玲
第二讲 当代文学的开端与格局 ⚫ 一、作家的境遇 ⚫ 1、来自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 ⚫ (1)从文学到革命:如周扬、丁玲、周立波、艾青 ⚫ (2)从革命到文学:如赵树理、柳青、孙犁、梁斌、杜鹏程、 ⚫ 吴强、马烽、李季、贺敬之、郭小川 ⚫ 2、来自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 ⚫ (1)左翼型: ⚫ 对共产党的政治斗争予以配合的进步民主人士。如胡风 ⚫ (2)游离型: ⚫ 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如老舍、巴金 ⚫ (3)冲突型: ⚫ 包括对新政权在感情上的格格不入。如沈从文、张爱玲

沈从文在1948年12月北平被围时,与一位青年的通信中有言二十年三十年统统由一个‘思’字出发,此时却必需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把笔搁下,这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的结果原则的确立这种创作原则被视作“文艺一体化保证的理论规定具体要求是:1、文艺为政治服务2、创作方法上的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3、写英雄人物的规定4、关于创作题材的规定:现实高于历史;工农兵高于知识分子:重大社会斗争高于“家务事、儿女情”革命历史高于一般历史
⚫ 沈从文在1948年12月北平被围时,与一位青年的通信中有言: ⚫ “.二十年三十年统统由一个‘思’字出发,此时却必需用 ‘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 得把笔搁下,这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的结果。” ⚫ 二、原则的确立 ⚫ 这种创作原则被视作“文艺一体化保证的理论规定”。 ⚫ 具体要求是: 1、文艺为政治服务 2、创作方法上的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3、写英雄人物的规定 4、关于创作题材的规定: 现实高于历史; 工农兵高于知识分子; 重大社会斗争高于“家务事、儿女情”; 革命历史高于一般历史

矛盾的解决三、1、社会的主要矛盾→次要生活现象]2、革命的进步精神一个人的琐细趣味3、工农兵的大众立场一→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立场4、本质的主流的生活→表象的支流的生活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支点主要表现为: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革命的阶级立场、明确的党性原则)一→旧有的现实主义四、创作的螺旋政治 → 中心 →政策 →党的领导党的领袖→特定时期的权力需要
三、矛盾的解决 ⚫ 1、社会的主要矛盾 → 次要生活现象] ⚫ 2、革命的进步精神 → 个人的琐细趣味 ⚫ 3、工农兵的大众立场 → 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立场 ⚫ 4、本质的主流的生活 → 表象的支流的生活 ⚫ 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支点主要表现为: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革命的 阶级立场、明确的党性原则)→ 旧有的现实主义 ⚫ 四、创作的螺旋 ⚫ 政治 → 中心 → 政策 → 党的领导 ⚫ → 党的领袖 → 特定时期的权力需要 ⚫

五、时代的落差,1、不同时代的创作差异知名于现代文学史的许多作家,进入当代后或不再有创作的鼎盛期,或干脆罢笔未写。诸如: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艾青、沈从文、赵树理、丁玲、叶圣陶、冯至、臧克家、周立波、孙犁、钱钟书、夏衍、沙汀、艾芜、田间、冰心2、当今时代的经典改编与重读建国前的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作品的迥然有异
⚫五、时代的落差 ⚫ 1、不同时代的创作差异 ⚫ 知名于现代文学史的许多作家,进入当代后或不再有创作的 鼎盛期,或干脆罢笔未写。诸如: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 曹禺、艾青、沈从文、赵树理、丁玲、叶圣陶、冯至、臧克家、 周立波、孙犁、钱钟书、夏衍、沙汀、艾芜、田间、冰心 ⚫ 2、当今时代的经典改编与重读 ⚫ 建国前的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作品的迥然有异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赵树理的小说.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海派散文——以张爱玲为中心.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青春之歌》解读.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余光中散文——孝子与游子.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40年代小说.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处于边缘的别样叙事——其他小说创作、散文创作、戏剧与电影.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30年代戏剧.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30年代散文.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40年代诗歌.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40年代戏剧.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含答案).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中国现代文学史讲稿(共二十一章).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现代文学讲稿(共二十一章).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中国当代文学史.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诗歌与欣赏创作.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新时期文学.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史.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现代文学史.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诗歌欣赏与创作.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二十年代的诗歌.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钱钟书与《围城》.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序论(一).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80年代小说.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序论(二).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边城魂魄——沈从文的小说.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矛盾的小说.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老舍的小说.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张爱玲及其小说.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巴金的小说.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鲁迅的小说创作.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曹禺的话剧.ppt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The Chines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pdf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授课教案 The Chines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pdf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1 中学语文教师.ppt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2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演变发展.ppt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3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5 语文教学设计.ppt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6 阅读教学.ppt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4 语文教材研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