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诗歌欣赏与创作

石河子大学教案课程名称诗歌欣赏与创作任课教师张书群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文学教研室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诗歌欣赏与创作 任课教师 张 书 群 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文学教研室

2008一2009学年第二学期姓名「张书群职称讲师总学时36使用教材使学生获得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较为全面的知识。其中包括一流派等,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深入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文学价值课代表诗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运动、诗歌史发展规律等;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得到有关的诗歌知识,也程能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教学目的名章章次学时1220年代诗歌(一)2220年代诗歌(二)2320年代诗歌(三)4430年代新诗(一)5230年代新诗(二)学6240年代诗歌(一)7240年代诗歌(二)时82十七年诗歌(一)分92十七年诗歌(二)21080年代诗歌(一)配21180年代诗歌(二)21280年代诗歌(三)13690年代诗歌414台湾诗歌215复习16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 姓 名 张书群 职 称 讲师 总学时 36 使用教材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一、使学生获得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较为全面的知识。其中包括 流派等,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深入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文学价值. 代表诗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运动、诗歌史发展规律等; 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得到有关的诗歌知识,也 能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 学 时 分 配 章 次 章 名 学 时 1 20 年代诗歌(一) 2 2 20 年代诗歌(二) 2 3 20 年代诗歌(三) 2 4 30 年代新诗(一) 4 5 30 年代新诗(二) 2 6 40 年代诗歌(一) 2 7 40 年代诗歌(二) 2 8 十七年诗歌(一) 2 9 十七年诗歌(二) 2 10 80 年代诗歌(一) 2 11 80 年代诗歌(二) 2 12 80 年代诗歌(三) 2 13 90 年代诗歌 6 14 台湾诗歌 4 15 复习 2 16

2009年月日教学一、了解胡适生平;二、了解胡适的新诗理论;目的三、了解《尝试集》及其评价。一、胡适生平简介;教二、胡适的新诗理论;三、《尝试集》及其评价。学四、民歌体新诗与刘半农的诗。内容一、教学重点:《尝试集》及其评价。教学重二、教学难点:胡适的新诗理论。点、难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点及教学方法一、思考题:简述胡适的新诗理论。作业、思二、课外阅读:1、《尝试集》;考题(讨论题)、阅2、刘半农诗歌。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1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胡适生平; 二、了解胡适的新诗理论; 三、了解《尝试集》及其评价。 教 学 内 容 一、胡适生平简介; 二、胡适的新诗理论; 三、《尝试集》及其评价。 四、民歌体新诗与刘半农的诗。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尝试集》及其评价。 二、教学难点:胡适的新诗理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思考题:简述胡适的新诗理论。 二、课外阅读:1、《尝试集》; 2、刘半农诗歌。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 页

2009年月日一、了解郭沫若的创作道路;教学二、了解郭沫若的创作思想及创作成果;目的一、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道路;二、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一一五四时代狂精神的文学再现;三、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星空》之对比;教四、郭沫若的创作思想及创作成果。学内容一、教学重点:郭沫若的创作思想及创作成果。二、教学难点: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星空》之对比。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一、作业:《女神》如何显示了郭沫若开创中国现代新诗格局作业、思的重要贡献?考题(讨二、阅读材料:1、龚济民、方仁念:《郭沫若传》,北京:十论题、阅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2、阅读等作品《女神》、《星空》。读材料一、了解郭沫若的创作道路;题后二、了解郭沫若的创作思想及创作成果;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2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郭沫若的创作道路; 二、了解郭沫若的创作思想及创作成果; 教 学 内 容 一、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道路; 二、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五四时代狂飙精神的文学再现; 三、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星空》之对比; 四、郭沫若的创作思想及创作成果。 一、教学重点:郭沫若的创作思想及创作成果。 二、教学难点: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星空》之对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作业:《女神》如何显示了郭沫若开创中国现代新诗格局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的重要贡献? 二、阅读材料:1、龚济民、方仁念:《郭沫若传》,北京:十 月文艺出版社,1988 年版;2、阅读等作品《女神》、《星空》。 题 后 记 一、了解郭沫若的创作道路; 二、了解郭沫若的创作思想及创作成果;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2 页

2009年月日一、了解20年代新诗概况;教学二、了解新诗的几大流派。目的新诗的几大流派及其代表作;一教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的《微雨》;二、学三、“新格律诗”的创作及徐志摩抒情诗创作的艺术造谐。四、冰心、朱自清、宗白华等的小诗创作。内容教学重一、教学重点:“新格律诗”的创作及徐志摩情诗创作的艺点、难术造谐。点及教学方法二、教学难点:对李金发诗歌的理解。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作业、思一、作业:为什么说徐志摩的一生就是一首无韵的诗?考题(讨论题)、阅二、阅读材料:1、李金发的《微雨》;读材料2、徐志摩代表作品。题后记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 20 年代新诗概况; 二、了解新诗的几大流派。 教 学 内 容 一、新诗的几大流派及其代表作; 二、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的《微雨》; 三、“新格律诗”的创作及徐志摩抒情诗创作的艺术造诣。 四、冰心、朱自清、宗白华等的小诗创作。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新格律诗”的创作及徐志摩抒情诗创作的艺 术造诣。 二、教学难点:对李金发诗歌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为什么说徐志摩的一生就是一首无韵的诗? 二、阅读材料:1、李金发的《微雨》; 2、徐志摩代表作品。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3页2009年月日一、了解现代派诗歌的产生背景;教学二、了解现代派诗的纯诗化追求;目的三、了解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现代派诗歌的产生背景;一、教现代派诗的纯诗化追求;二、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学三、内容教学重点: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教学难点:现代派诗的纯诗化追求。二、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法。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考题:简述戴望舒诗歌的审美追求。一、作业、思课外阅读:戴望舒诗集。二、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3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现代派诗歌的产生背景; 二、了解现代派诗的纯诗化追求; 三、了解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教 学 内 容 一、现代派诗歌的产生背景; 二、现代派诗的纯诗化追求; 三、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二、教学难点:现代派诗的纯诗化追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思考题:简述戴望舒诗歌的审美追求。 二、课外阅读:戴望舒诗集。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4页2009年月日一、了解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教学二、了解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创作。目的一、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二、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创作。教学内容一、教学重点: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创作。二、教学难点: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教学重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作业:以《竹》为题创作一幅画配诗。一、考题(讨二、阅读中国诗歌会与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歌。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4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 二、了解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创作。 教 学 内 容 一、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 二、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创作。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创作。 二、教学难点: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以《竹》为题创作一幅画配诗。 二、阅读中国诗歌会与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歌。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5页2009年月日一、了解40年代诗歌发展概况;教学二、了解艾青诗歌的思想意蕴;目的三、了解艾青诗歌的艺术魅力。一、艾青生平简介;教二、40年代诗歌发展概况;三、艾青诗歌的思想意蕴;学四、艾青诗歌的艺术魅力。内容教学重点:艾青诗歌的思想意蕴。二、教学难点::艾青诗歌的艺术魅力。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一、作业:从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赏析《我爱这土地》。考题(讨论题)、阅二、课外阅读:艾青诗集。读材料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5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 40 年代诗歌发展概况; 二、了解艾青诗歌的思想意蕴; 三、了解艾青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 学 内 容 一、艾青生平简介; 二、40 年代诗歌发展概况; 三、艾青诗歌的思想意蕴; 四、艾青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艾青诗歌的思想意蕴。 二、教学难点:艾青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从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赏析《我爱这土地》。 二、课外阅读:艾青诗集。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6页2009年月日教学一、了解九月诗派及其诗学主张;二、了解穆旦、郑敏等人的诗歌。目的一、九月诗派及其诗学主张;教二、穆旦、郑敏等人的诗歌学内容一、教学重点:九月诗派及其诗学主张。二、教学难点:穆旦的诗歌赏析。教学重点、难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一、作业:1、穆旦诗歌的思想底蕴表现在哪些方面?考题(讨二、课外阅读:穆旦、郑敏代表性诗歌。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7页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6 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九月诗派及其诗学主张; 二、了解穆旦、郑敏等人的诗歌。 教 学 内 容 一、九月诗派及其诗学主张; 二、穆旦、郑敏等人的诗歌;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九月诗派及其诗学主张。 二、教学难点:穆旦的诗歌赏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1、穆旦诗歌的思想底蕴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课外阅读:穆旦、郑敏代表性诗歌。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7 页

2009年月日教学一、了解17年诗歌发展概况;二、了解闻捷诗歌创作。目的一、“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基本队伍;二、颂歌现象与三种基本抒情方式;教三、闻捷诗歌的两种走向;四、《天山牧歌》与闻捷笔下的爱情;学五、《复仇的火焰》赏析;内容一、教学重点:闻捷诗歌的两种走向。二、教学难点:《复仇的火焰》赏析。教学重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法。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一、作业:闻捷诗歌鲜明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考题(讨二、阅读材料:《复仇的火熔》、《天山牧歌》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8页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一、了解 17 年诗歌发展概况; 二、了解闻捷诗歌创作。 教 学 内 容 一、“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基本队伍; 二、颂歌现象与三种基本抒情方式; 三、闻捷诗歌的两种走向; 四、《天山牧歌》与闻捷笔下的爱情; 五、《复仇的火焰》赏析;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闻捷诗歌的两种走向。 二、教学难点:《复仇的火焰》赏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一、作业:闻捷诗歌鲜明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阅读材料:《复仇的火焰》、《天山牧歌》。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8 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古诗十九首》.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论语》导读.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孟子》导读.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唐代散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唐诗 上.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唐诗 下.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李白诗中的月亮.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元代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国古代文学(四).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白居易.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正始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杜甫.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魏晋南北朝概说.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及第七章庾信与北朝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陶渊明.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两晋文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南北朝民歌.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散文和骈文.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现代文学史.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史.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新时期文学.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诗歌与欣赏创作.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中国当代文学史.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现代文学讲稿(共二十一章).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中国现代文学史讲稿(共二十一章).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含答案).doc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40年代戏剧.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40年代诗歌.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30年代散文.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30年代戏剧.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处于边缘的别样叙事——其他小说创作、散文创作、戏剧与电影.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40年代小说.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余光中散文——孝子与游子.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青春之歌》解读.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海派散文——以张爱玲为中心.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赵树理的小说.ppt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国当代文学史(共十讲).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