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讲 “非遗保护”:留住记忆与手艺

第九講 百年 昆口来大美至美 重树中华民城传统自馆 重拾中华氏淡传统美学 留住记忆与手艺 非遗》保护

“非遗保护”的背景和内涵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根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UESC0)在 巴黎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大会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对民间创作的界定是:“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 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 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 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 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 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
一、 “非遗保护”的背景和内涵界定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根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UESCO)在 巴黎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大会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 ❖ 对民间创作的界定是:“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 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 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 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 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 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3年10月17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 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 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 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 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 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 造力的发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2003年10月17日 ❖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 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 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 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 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 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 造力的发展

二、行将消逝的记忆和手艺 ÷从2003年年初文化部正式启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 护工程开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已经在 全国上下掀起了举世公认的热潮。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三次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的有中国4个项目,都属于文化表现 形式类,包括:传统戏剧类昆曲艺术1项,音乐类 古琴艺术、木卡姆艺术、蒙古长调艺术3项
二、行将消逝的记忆和手艺 ❖ 从2003年年初文化部正式启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 护工程开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已经在 全国上下掀起了举世公认的热潮。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三次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的有中国4个项目,都属于文化表现 形式类,包括:传统戏剧类昆曲艺术1项,音乐类 古琴艺术、木卡姆艺术、蒙古长调艺术3项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518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 属于文化表现形式类的有468项。其中民间文学和各 种艺术形式的项目共333项,手工技艺形式的项目89 项,杂技竞技形式的项目7项,传统医药形式的项 目9项,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项目有20项;属于节 会、庙会祭典类文化空间的只有50项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在518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 属于文化表现形式类的有468项。其中民间文学和各 种艺术形式的项目共333项,手工技艺形式的项目89 项,杂技竞技形式的项目17项,传统医药形式的项 目9项,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项目有20项;属于节 会、庙会祭典类文化空间的只有50项

凝固历史:漫话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 g1. 民间文学类 [1]四大民间传说;[2]谭振山民间故事; [3]三大英雄史诗 ÷2.民间音乐舞蹈类 [1]蒙古族长调;[2]高跷秧歌, 龙舞、狮舞 3.戏曲 [1]皮影戏;[2]木偶戏
凝固历史:漫话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 ❖ 1.民间文学类 [1]四大民间传说;[2]谭振山民间故事; [3]三大英雄史诗 ❖ 2.民间音乐舞蹈类 [1]蒙古族长调;[2]高跷秧歌,龙舞、狮舞 ❖ 3.戏曲 [1]皮影戏;[2]木偶戏

教家延挖 7◆

雕刻皮影
雕刻皮影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导论:问津民俗文化.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讲 学做民俗学家:田野采风与调查报告的撰写.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讲 神灵世界:中国民间信仰的形态.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讲 百姓生意经:民间商贸习俗的传承.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讲 生态民俗:岁时周期与村落形态.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讲 祭典与庆典:时间观念与节日习俗.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讲 人在旅途:衣食住行的渊源与流变(下).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讲 人在旅途:衣食住行的渊源与流变(上).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讲 生存网络:家族亲族的民俗形态.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讲 尘世变奏曲:人生仪礼的民俗传承.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大纲 Folklore of Chinese.pdf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讲 农村人口问题和农村人口城镇化.ppt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讲 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ppt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讲 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ppt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讲 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ppt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讲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ppt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讲 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ppt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讲 农村家庭和家族.ppt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Rural Sociology.ppt
- 《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讲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ppt
- 《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讲 文化空间:庙会与花会组织的展演.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十三个实验,中国农业大学:李季胡菊).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Student Career Designing.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讲 职业.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讲 能力 价值观.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讲 自我认知的内容与方法.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九讲 职业选择.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讲 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讲 性格.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八讲 环境分析.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讲 气质.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一讲 总结.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讲 策略与评估.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讲 兴趣.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概述.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环境分析.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策略.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调适.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职业选择.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自我认知 第一节 自我认知的内容与方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