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国政法大学:2012版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共九门)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492
文件大小:3.0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大纲 《企业社会责任》教学大纲 《国际商务管理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双语)》教学大纲 《金融投资定量分析》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教学大纲金仁淑编写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教学大纲 金仁淑 编写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目录3《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前言..4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四、总学时、学分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六、上课要求X七、主要参考书目第一专题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6一、全球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6二、国际经济面临的问题教学环节安排:6本专题讨论题:6拓展阅读书目:1第二专题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8一、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8三、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8四、2008年次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8五、影响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因素S讨论题:9教学安排:9拓展阅读书目:9第三专题欧美金融危机成因及影响.10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及对策.10二、美债危机的演进及原因,.10四、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反思10五、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探讨10讨论题:.11教学形式:1111拓展阅读书目:第四专题美国经济疲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2、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2.12二、美国经济走势对世界经济的传导机制三、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关系.12讨论题:..12教学形式:.12..12拓展阅读书目:第五专题大地震后日本经济战略调整.131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1 目 录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3 前 言.4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4 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4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4 四、总学时、学分.4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4 六、上课要求.4 七、主要参考书目.5 第一专题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6 一、全球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6 二、国际经济面临的问题.6 教学环节安排:.6 本专题讨论题:.6 拓展阅读书目:.7 第二专题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8 一、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8 三、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8 四、2008 年次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8 五、影响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因素.8 讨论题:.9 教学安排:.9 拓展阅读书目:.9 第三专题 欧美金融危机成因及影响.10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及对策.10 二、美债危机的演进及原因.10 四、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反思.10 五、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探讨.10 讨论题:. 11 教学形式:. 11 拓展阅读书目:. 11 第四专题 美国经济疲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2 一、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2 二、美国经济走势对世界经济的传导机制.12 三、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关系.12 讨论题:.12 教学形式:.12 拓展阅读书目:.12 第五专题 大地震后日本经济战略调整.13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3、日本新增长战略特点二、震后重建为新增长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13三、日本经济国际化程度滞后..13四、日本经济国际化滞后的成因13五、加快国际化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新增长.13教学环节安排:.14拓展阅读书目:..14.15第六专题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政治经济分析一、欧美对华贸易战的始末..15二、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为何突然“升温”..15三、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之争.15课堂教学安排:.15拓展阅读书目:.15第七专题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分析..16一、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6二、金融危机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6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的原因.16四、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16五、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16讨论题:.17教学环节安排:..17拓展阅读书目:.17..18第八专题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金砖国家概述、.18二、金砖国家崛起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18.18三、金砖国家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展望.19教学安排:..19拓展阅读书目:.19.20第九专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特征.20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20.20三、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教学安排:..20讨论题:..20..20拓展阅读书目..22第十专题亚太经济合作新格局与中日韩FTA经济效应研究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背景.22...22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及特征三、中日韩FTA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22课堂教学环节:..22.23拓展阅读书目:.24第十一专题开题报告2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 一、日本新增长战略特点.13 二、震后重建为新增长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13 三、日本经济国际化程度滞后.13 四、日本经济国际化滞后的成因.13 五、加快国际化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新增长.13 教学环节安排:.14 拓展阅读书目:.14 第六专题 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政治经济分析.15 一、欧美对华贸易战的始末.15 二、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为何突然“升温”.15 三、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之争.15 课堂教学安排:.15 拓展阅读书目:.15 第七专题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分析.16 一、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6 二、金融危机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6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的原因.16 四、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16 五、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16 讨论题:.17 教学环节安排:.17 拓展阅读书目:.17 第八专题 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8 一、金砖国家概述.18 二、金砖国家崛起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18 三、金砖国家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8 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展望.19 教学安排:.19 拓展阅读书目:.19 第九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0 一、国际货币体系特征.20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20 三、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20 教学安排:.20 讨论题:.20 拓展阅读书目.20 第十专题 亚太经济合作新格局与中日韩 FTA 经济效应研究.22 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背景.22 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及特征.22 三、中日韩 FTA 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22 课堂教学环节:.22 拓展阅读书目:.23 第十一专题 开题报告.24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课程编码:406020682英文名称:Hot Issueson International Economy开课部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周学时:2总学时:36学分:23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3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 课程编码:406020682 英文名称:Hot Issues on International Economy 开课部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周学时:2 总学时:36 学 分:2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是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研讨性课程。该课程重点研究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解析对国际经济与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由此进一步掌握国际经济发展的本质与规律性。该课程理论性、实用性较强,研究范围广,需要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是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必选课。作为研讨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新问题、新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的学习,需要牢固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等相关专业必修课程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运用这些理论准确把握国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动态、新问题,并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分析国际经济热点问题产生的背景、本质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真正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1.培养思辩能力:即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选题:发现要研究的问题。3.掌握查阅文献的能力:包括中外文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突破口,即创新。4.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5.掌握论文写作规则和格式。6.撰写一篇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四、总学时、学分36学时(每周3学时)、2学分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采取研讨性教学方法,培养独立科研的能力。分科研小组,进行科研合作。每个教学环节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科研小组根据指定的选题或自足选题,确定本学期重点研究的课题:2.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评论他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成果3.汇报本小组科研选题的依据与研究计划:4.介绍研究方法、科研进程及创新:5.教师对每个小组的选题、文献查阅、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详细的评析,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措施和方案。6.提交小组研究报告和课程论文。六、上课要求1.发扬团队精神,培养思辨能力。每个人都进入科研小组,并发挥积极作用。2.组长负责制,课堂外经常进行小组讨论。4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 前 言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是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研讨性课程。该课程重点研究近年来世界经济发 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解析对国际经济与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并提 出相应对策,由此进一步掌握国际经济发展的本质与规律性。该课程理论性、实用性较强,研究范 围广,需要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是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必选课。作为研讨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新问题、新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的学习,需要牢 固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等相关专业必修课程的理论和方法,通 过运用这些理论准确把握国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动态、新问题,并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 的科学研究,分析国际经济热点问题产生的背景、本质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真正提高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1.培养思辩能力:即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选题:发现要研究的问题。 3.掌握查阅文献的能力:包括中外文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突破口,即创新。 4.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5.掌握论文写作规则和格式。 6.撰写一篇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 四、总学时、学分 36 学时(每周 3 学时)、2 学分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采取研讨性教学方法,培养独立科研的能力。 分科研小组,进行科研合作。每个教学环节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科研小组根据指定的选题或自足选题,确定本学期重点研究的课题; 2.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评论他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成果; 3.汇报本小组科研选题的依据与研究计划; 4.介绍研究方法、科研进程及创新; 5.教师对每个小组的选题、文献查阅、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详细的评析,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措 施和方案。 6.提交小组研究报告和课程论文。 六、上课要求 1.发扬团队精神,培养思辨能力。每个人都进入科研小组,并发挥积极作用。 2.组长负责制,课堂外经常进行小组讨论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3.严格遵守考勤制度。4.考核办法:课堂表现(包括完成作业、提问、课堂讨论等):20%;考勤:10%;研究报告或文献综述:30%;论文:40%七、主要参考书目(一)著作1.IMF《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报告》(1月和7月出版)。2.庄宗明:《世界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3。3.[英]麦迪森著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金仁淑:《日本经济制度变迁及绩效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5.金仁淑:《投资大国的兴衰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及效应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二)专业杂志:1.世界经济2.世界经济与政治3.世界经济文汇4.世界经济研究5.世界经济导刊6.日本学刊7.现代日本经济8.国际金融9.国际金融研究10.国际经济合作11.国际经济评论12.国际贸易13.国际贸易问题14.国际商务研究15.外国经济与管理16.东北亚论坛17.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18.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贸经济与国际贸易》19.现代国际关系5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5 3.严格遵守考勤制度。 4.考核办法:课堂表现(包括完成作业、提问、课堂讨论等):20%;考勤:10%;研究报告或 文献综述:30%;论文:40% 七、主要参考书目 (一)著作 1.IMF《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报告》(1 月和 7 月出版)。 2.庄宗明:《世界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3。 3.[英]麦迪森 著 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金仁淑:《日本经济制度变迁及绩效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金仁淑:《投资大国的兴衰——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及效应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二)专业杂志: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文汇 4.世界经济研究 5.世界经济导刊 6.日本学刊 7.现代日本经济 8.国际金融 9.国际金融研究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经济评论 12.国际贸易 13.国际贸易问题 14.国际商务研究 15.外国经济与管理 16.东北亚论坛 17.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 18.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贸经济与国际贸易》 19.现代国际关系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一专题茶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存在的新问题、新动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根据IMF《全球经济形势报告》、《世界金融形势报告》分析每年国际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比较发达国家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形势。难点在于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当前国际经济运行的现象及本质,了解其发展趋势学时分配:3学时一、全球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1.全球经济发展现状2.中国经济发展特点3.发达国家经济形势分析4.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状况二、国际经济面临的问题(一)世界经济总体面临的风险1.经济增速缓慢2.金融危机尚未缓解3.政府财政风险增大4.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欧美仍处在金融危机中(三)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三、世界经济发展展望(一)继续解决金融危机(二)调整世界经济不平衡(三)推动新兴市场经济体结构改革教学环节安排:1.根据IMF的《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报告》等权威文献,教师介绍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各经济体的发展状况。2.根据指定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3分小组讨论和阐述观点,对有些观点进行辩论。本专题讨论题:1.分析当前国际经济新特点2.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发展战略3.发达国家金融危机新进展及治理对策4.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6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6 第一专题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存在的新问题、新动态对中国经济的 影响,根据 IMF《全球经济形势报告》、《世界金融形势报告》分析每年国际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特点、比较发达国家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形势。难点在于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 究当前国际经济运行的现象及本质,了解其发展趋势 学时分配:3 学时 一、全球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 1.全球经济发展现状 2.中国经济发展特点 3.发达国家经济形势分析 4.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状况 二、国际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世界经济总体面临的风险 1.经济增速缓慢 2.金融危机尚未缓解 3.政府财政风险增大 4.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欧美仍处在金融危机中 (三)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 三、世界经济发展展望 (一)继续解决金融危机 (二)调整世界经济不平衡 (三)推动新兴市场经济体结构改革 教学环节安排: 1.根据 IMF 的《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报告》等权威文献,教师介绍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 各经济体的发展状况。 2.根据指定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3.分小组讨论和阐述观点,对有些观点进行辩论。 本专题讨论题: 1.分析当前国际经济新特点 2.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发展战略 3.发达国家金融危机新进展及治理对策 4.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拓展阅读书目:1.IMF《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报告》(1月和7月出版)。2.庄宗明:《世界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3。3.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世界经济中的中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英]麦迪森著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新华出版社,1997。7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7 拓展阅读书目: 1.IMF《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报告》(1 月和 7 月出版)。 2.庄宗明:《世界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3。 3.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世界经济中的中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英]麦迪森 著 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新华出版社,1997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二专题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学习金融危机对现有世界经济格局的冲击。难点在于分析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及中国的对策。学时分配:4学时一、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1.世界经济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结构或框架。2.世界经济中心: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3.战后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4.每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有内在联系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2.日本经济进入长期萧条3.美国经济出现信息经济下的长期繁荣4.中国经济高速增长5.欧洲一体化受到货币危机困扰三、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1.暴露出“雁行模式"的弊端。2.中国经济经受住考验,人民币保持稳定,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3.加快了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4.防范危机增加外汇储备,而美元贬值使这些国家受到美国的盘剥。5.货币贬值有利于美国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缓解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四、2008年次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美国形成了四大挑战,也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变化1.改变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1)对美国治理全球能力的挑战(2)对美元霸主特权的挑战2.全球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3.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导致进行全面的改革4.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成为20国集团中的重要成员5.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五、影响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因素1.危机持续时间。2.美日欧的博奔。美国一向为创新性强的国家,欧洲和日本内部问题丛生,能否挑战美国的地位?3.新兴市场经济体能否真正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外部影响力。8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 第二专题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学习金融危机对现有世界经济格局的冲 击。难点在于分析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及中国的对策。 学时分配:4 学时 一、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 1.世界经济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是在 一定的经济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结构或框架。 2.世界经济中心: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3.战后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 4.每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有内在联系 二、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 2.日本经济进入长期萧条 3.美国经济出现信息经济下的长期繁荣 4.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5.欧洲一体化受到货币危机困扰 三、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1.暴露出“雁行模式”的弊端。 2.中国经济经受住考验,人民币保持稳定,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3.加快了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4.防范危机增加外汇储备,而美元贬值使这些国家受到美国的盘剥。 5.货币贬值有利于美国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缓解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四、2008 年次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美国形成了四大挑战,也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1.改变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 (1)对美国治理全球能力的挑战 (2)对美元霸主特权的挑战 2.全球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 3.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导致进行全面的改革 4.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成为 20 国集团中的重要成员 5.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五、影响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因素 1.危机持续时间。 2.美日欧的博弈。美国一向为创新性强的国家,欧洲和日本内部问题丛生,能否挑战美国的地 位? 3.新兴市场经济体能否真正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外部影响力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4.亚洲区域化进程5.全球资本和贸易的方向发生变化六、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的作用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2.调整储蓄率,有序进行金融改革和资本疏导3.确立以我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4.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金融秩序与世界货币体系重构讨论题:1.为什么西方发现“新大陆”而不是东方发现“新大陆”?2.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会发挥哪些作用?3.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经济新格局产生哪些影响?教学安排:1.教师系统接收世界经济格局相关知识和理论2.根据思考题分组讨论3.教师对讨论的观点进行评价,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4.每个小组制定本课程的研究课题。拓展阅读书目:1.陶大铺:《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萧琛:《全球网络经济》[M],华夏出版社,1999。3.世界银行发展丛书·研究系列报告,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东亚奇迹的反思》[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世界银行编:《东亚的复苏与超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新华出版社,19979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9 4.亚洲区域化进程 5.全球资本和贸易的方向发生变化 六、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的作用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2.调整储蓄率,有序进行金融改革和资本疏导 3.确立以我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 4.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金融秩序与世界货币体系重构 讨论题: 1.为什么西方发现“新大陆”而不是东方发现“新大陆”? 2.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会发挥哪些作用? 3.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经济新格局产生哪些影响? 教学安排: 1.教师系统接收世界经济格局相关知识和理论 2.根据思考题分组讨论 3.教师对讨论的观点进行评价,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每个小组制定本课程的研究课题。 拓展阅读书目: 1.陶大镛:《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萧琛:《全球网络经济》[M],华夏出版社,1999。 3.世界银行发展丛书•研究系列报告,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东亚奇迹的反思》[M],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3。 4.世界银行编:《东亚的复苏与超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新华出版社,1997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