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猪育种综合实习

猪育种综合实习一、躺体评定谐标与方法(一)肌肉颜色1.原理肌肉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肌肉中的肌红蛋白质含量及其铁原子的化学价态。正常肉呈鲜红色,蛋白质变性和受微生物污染的肉呈绿色。PSS的异常肉质呈灰白(PSE肉)或暗褐(DFD肉)色。2.评定时间猪被宰杀后2h之内。3.试样部位左半体胸腰椎连接部背最长肌横断面,即眼肌处,评定时切取新鲜断面。4.评定方法采用目测评分法,于白天室内正常光照下评定,不允许阳光直射试样,也不充许在黑暗处评定。5.评分标准按5级分制标准肉色评分图评分:1分为灰白色(PSE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色(倾向PSE肉色),3分为鲜红色(正常肉色),4分为深红色(正常肉色),5分为暗褐色(DFD肉色)。加拿大也采用5级分制评定,所不同的采用肉色标准和组织标准同时进行评定,另外是取冷却肉样,即宰后24h后评定,加拿大的评分标准如下:分值肉色标准组织标准灰白1分松软、大量渗水2分轻度灰白较松软、渗水3分正常正常(鲜红色)4分深红色较坚硬、干燥5分暗褐色坚硬、干燥猪肌肉的颜色和组织的上述变化是发生在肌肉中的特殊生化反应的结果,且这种变化在宰后可以持续多小时,因此,肉质的客观评分取冷却肉样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肉色的变化范围是从灰白到暗褐色。但是必须注意到,由于不同肌肉组织的功能不同,在同一体上肌肉间甚至同一肌肉都可以观察到一定的颜色变化,即所谓的“双色”效应。因此,在评分时,应当考虑这些因素。日本采用6级分制评分,=分为灰白肉色(PSE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色(PSE肉色),3分正常鲜红色,4分为正常鲜红色略深于3分,5、6分为暗褐色(DFD肉色),5分较6分颜色略淡。(二)肌肉pH值1、原理肌肉pH值是反映猪屠宰后肌糖原酵解速率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生理正常1
1 猪育种综合实习 一、胴体评定诣标与方法 (一)肌肉颜色 1.原理 肌肉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肌肉中的肌红蛋白质含量及其铁原子的化学价态。正 常肉呈鲜红色,蛋白质变性和受微生物污染的肉呈绿色。PSS 的异常肉质呈灰白(PSE 肉) 或暗褐(DFD 肉)色。 2.评定时间 猪被宰杀后 2h 之内。 3.试样部位 左半胴体胸腰椎连接部背最长肌横断面,即眼肌处,评定时切取新鲜断 面。 4.评定方法 采用目测评分法,于白天室内正常光照下评定,不允许阳光直射试样, 也不允许在黑暗处评定。 5.评分标准 按 5 级分制标准肉色评分图评分:1 分为灰白色(PSE 肉色),2 分为轻 度灰白色(倾向 PSE 肉色),3 分为鲜红色(正常肉色),4 分为深红色(正常肉色),5 分为 暗褐色(DFD 肉色)。 加拿大也采用 5 级分制评定,所不同的采用肉色标准和组织标准同时进行评定,另外是 取 冷却肉样,即宰后 24h 后评定,加拿大的评分标准如下: 分值 肉色标准 组织标准 1 分 灰白 松软、大量渗水 2 分 轻度灰白 较松软、渗水 3 分 正常(鲜红色) 正常 4 分 深红色 较坚硬、干燥 5 分 暗褐色 坚硬、干燥 猪肌肉的颜色和组织的上述变化是发生在肌肉中的特殊生化反应的结果,且这种变化在 宰后可以持续多小时,因此,肉质的客观评分取冷却肉样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肉色的变 化范围是从灰白到暗褐色。但是必须注意到,由于不同肌肉组织的功能不同,在同一胴体上 肌肉间甚至同一肌肉都可以观察到一定的颜色变化,即所谓的“双色”效应。因此,在评分 时,应当考虑这些因素。 日本采用 6 级分制评分,=分为灰白肉色(PSE 肉色),2 分为轻度灰白色(PSE 肉色), 3 分正常鲜红色,4 分为正常鲜红色略深于 3 分,5、6 分为暗褐色(DFD 肉色),5 分较 6 分颜色略淡。 (二)肌肉 pH 值 1、原理 肌肉 pH 值是反映猪屠宰后肌糖原酵解速率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生理正常

肉质或异常肉质(PSE或DFD肉)的依据。2、仪器普通酸度(pH)计。3、试样部位在左半体倒数第3根肋骨部距背中线约6cm处切开皮肤与脂肪,切取背最长肌。试样宽度和厚度均应不小于3cm。4、测定时间宰杀后45min内测定的pH值,记录为pH:宰杀后24h测得的pH值,记录为pH24或pH2。5、测定方法按pH计使用说明,将电极直接插入肉样,插入深度不小于1cm,测定pH值后,将肉样保存在4℃左右的冰箱中,以备测定pH24。6、判断标准正常肉质的pH值变动在6.06.7之间。当pH值小于5.9时,同时伴有肉色灰白、肌肉组织松软和大量渗水征候,可判定为PSE肉。当Phz4值大于6.0时,又伴有肉色暗褐、组织坚硬和表面干燥征候,可判定为DFD肉。(三)系水力1、原理肌肉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称肌肉的系水力。它影响肌肉的风味、多汁性、嫩度、颜色、加工与贮藏性能。2、仪器经改装的应变式无侧限压力仪(WW-2A型),圆形取样器,中速定性分析滤纸。3、试样部位与大小左半体第2~3腰椎处背最长肌,在硬橡胶板上切取厚度为1.0cm的肉片,再用直经为2.523cm的圆形取样器切取供试肉样。4、测定时间宰杀后2h。5、测定方法用感应量为0.01g的天平称量供试肉样(W1)。在肉样上下方各复盖一层医用纱布,纱布外各垫18层化学定性分析滤纸,滤纸外各垫一层硬质书写用塑料垫板,然后将垫好的肉样放置于压力仪的平台上,用匀速缓慢摇动压力仪的摇把,使平台上升直至压力计百分表上显示出相当于35kg的读数为止并保持此压力5min,然后迅速撤除压力,取出被压肉样并立即用天平称重(W2)。6、测定结果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肌肉失水率(%)=[(Wi-W2)/Wi]X100式中Wi为压前肉样重(g),W2为压后肉样重(g)或称肉样失水重。(四)滴水损失1、原理在不施加其他任何外力而只受重力作用的条件下,肌肉蛋白质系统在测定时的液体损失量,称为滴水损失,它与肌肉的系水力呈负相关,可作为度量肌肉系水力的指标2、仪器冰箱、天平、聚乙烯薄膜袋。3、试样部位与大小取左半体第4~5腰椎背最长肌,将试样修整为长×宽×高为50×30×20(mm)的肉片。4、测定时间宰杀后2个h取样,在冰箱冷藏层存放24h后称重。2
2 肉质或异常肉质(PSE 或 DFD 肉)的依据。 2、仪器 普通酸度(pH)计。 3、试样部位 在左半胴体倒数第 3 根肋骨部距背中线约 6cm 处切开皮肤与脂肪,切取 背最长肌。试样宽度和厚度均应不小于 3cm。 4、测定时间 宰杀后 45min 内测定的 pH 值,记录为 pH1;宰杀后 24h 测得的 pH 值, 记录为 pH24 或 pH2。 5、测定方法 按 pH 计使用说明,将电极直接插入肉样,插入深度不小于 1cm,测定 pH1 值后,将肉样保存在 4℃左右的冰箱中,以备测定 pH24。 6、判断标准 正常肉质的 pH1 值变动在 6.0~6.7 之间。当 pH1 值小于 5.9 时,同时伴 有肉色灰白、肌肉组织松软和大量渗水征候,可判定为 PSE 肉。当 Ph24 值大于 6.0 时,又 伴有肉色暗褐、组织坚硬和表面干燥征候,可判定为 DFD 肉。 (三)系水力 1、原理 肌肉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称肌肉的系水力。它影 响肌肉的风味、多汁性、嫩度、颜色、加工与贮藏性能。 2、仪器 经改装的应变式无侧限压力仪(WW-2A 型),圆形取样器,中速定性分析滤 纸。 3、试样部位与大小 左半胴体第 2~3 腰椎处背最长肌,在硬橡胶板上切取厚度为 1.0cm 的肉片,再用直经为 2.523cm 的圆形取样器切取供试肉样。 4、测定时间 宰杀后 2h。 5、测定方法 用感应量为 0.01g 的天平称量供试肉样(W1)。在肉样上下方各复盖一层 医用纱布,纱布外各垫 18 层化学定性分析滤纸,滤纸外各垫一层硬质书写用塑料垫板,然 后将垫好的肉样放置于压力仪的平台上,用匀速缓慢摇动压力仪的摇把,使平台上升直至压 力计百分表上显示出相当于 35kg 的读数为止并保持此压力 5min,然后迅速撤除压力,取出 被压肉样并立即用天平称重(W2)。 6、测定结果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肌肉失水率(%)=[(W1-W2)/ W1]×100 式中 W1 为压前肉样重(g),W2 为压后肉样重(g)或称肉样失水重。 (四)滴水损失 1、原理 在不施加其他任何外力而只受重力作用的条件下,肌肉蛋白质系统在测定时 的液体损失量,称为滴水损失,它与肌肉的系水力呈负相关,可作为度量肌肉系水力的指标。 2、仪器 冰箱、天平、聚乙烯薄膜袋。 3、试样部位与大小 取左半胴体第 4~5 腰椎背最长肌,将试样修整为长×宽×高为 50×30×20(mm)的肉片。 4、测定时间 宰杀后 2 个 h 取样,在冰箱冷藏层存放 24h 后称重

5、测定方法将修整好的试样置于感应量为0.01g的天平上称重(W1),用铁丝钩住肉样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吊挂于充气的聚乙烯薄膜袋中,扎紧袋口,避免肉样与袋壁接触,吊挂于冰箱中,要2~4℃条件下贮存24h,然后取出试样并称重(W2)。6、测定结果的计算计算公式为:滴水损失(%)=[(Wi-W2)/Wi]X100式中W,为贮存前试样重(g),W2为贮存后试样重(g)。(五)大理石纹1、原理肌肉大理石纹指可见的肌内脂肪,它的含量和分布状况与肌肉的多汁性、嫩度和滋味密切相关。2、试样部位左半体最末胸椎与第一腰椎连接部的背最长肌横切面(眼肌)。3、评定时间样在冰箱冷藏层4℃条件下存放24h后评定。4、评定方法法对照肌肉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用目测评分法评定。5、评分标准按5级分制评定:1分一一肌内脂肪呈极微量分布2分一一肌内脂肪呈徽量分布3分一一肌内脂肪呈适量分布4分一一肌内脂肪呈较多量分布5分一一肌肉脂肪呈过多量分布以3分为理想分布,2分和4分为尚理想分布,1分和5分为非理想分布。(六)熟肉率1、原理肌肉受热之后,其组成成分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产生重量损失,对度量烹煮损失有实际经济意义。2、仪器1500W电炉、铝锅、感应量为0.1g的天平。3、试样部位左、右两侧的腰大肌。4、测定时间宰杀后2h。5、测定方法将左、右两侧的腰大肌合并称重(W),然后放置于盛水沸水的铝锅蒸屉上,加盖,置于1500w电炉上加热30min,取出蒸熟肉样,用铁丝钩住吊挂于室内阴凉处,冷却20min再称量熟肉重(W2)。6、测定结果的计算计算公式为熟肉率(%):[W2/Wi]X100=式中Wi为蒸前试样重(g),W2为蒸后试样重(g)。(七)嫩度1、原理食用嫩度是人们对肌肉结构特征的总概括,是消费者最为重视的食用品质之一。通过主观或客观的方法评定嫩度可以反映肌肉蛋白质结构定性及其在一系列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变性、凝集和水解程度以及在食用时人们口感优劣程度。3
3 5、测定方法 将修整好的试样置于感应量为 0.01g 的天平上称重(W1),用铁丝钩住肉 样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吊挂于充气的聚乙烯薄膜袋中,扎紧袋口,避免肉样与袋壁接触, 吊挂于冰箱中,要 2~4℃条件下贮存 24h,然后取出试样并称重(W2)。 6、测定结果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 滴水损失(%)=[(W1-W2)/ W1]×100 式中 W1 为贮存前试样重(g),W2 为贮存后试样重(g)。 (五)大理石纹 1、原理 肌肉大理石纹指可见的肌内脂肪,它的含量和分布状况与肌肉的多汁性、嫩 度和滋味密切相关。 2、试样部位 左半胴体最末胸椎与第一腰椎连接部的背最长肌横切面(眼肌)。 3、评定时间 样在冰箱冷藏层 4℃条件下存放 24h 后评定。 4、评定方法 对照肌肉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用目测评分法评定。 5、评分标准 按 5 级分制评定: 1 分——肌内脂肪呈极微量分布 2 分——肌内脂肪呈徽量分布 3 分——肌内脂肪呈适量分布 4 分——肌内脂肪呈较多量分布 5 分——肌肉脂肪呈过多量分布 以 3 分为理想分布,2 分和 4 分为尚理想分布,1 分和 5 分为非理想分布。 (六)熟肉率 1、原理 肌肉受热之后,其组成成分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产生重量损失,对 度量烹煮损失有实际经济意义。 2、仪器 1500W 电炉、铝锅、感应量为 0.1g 的天平。 3、试样部位 左、右两侧的腰大肌。 4、测定时间 宰杀后 2h。 5、测定方法 将左、右两侧的腰大肌合并称重(W1),然后放置于盛水沸水的铝锅蒸 屉上,加盖,置于 1500w 电炉上加热 30min,取出蒸熟肉样,用铁丝钩住吊挂于室内阴凉处, 冷却 20min 再称量熟肉重(W2)。 6、测定结果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 熟肉率(%):[W2/ W1]×100= 式中 W1 为蒸前试样重(g),W2 为蒸后试样重(g)。 (七)嫩度 1、原理 食用嫩度是人们对肌肉结构特征的总概括,是消费者最为重视的食用品质之 一。通过主观或客观的方法评定嫩度可以反映肌肉蛋白质结构定性及其在一系列因素作用下 发生的变性、凝集和水解程度以及在食用时人们口感优劣程度

2、仪器肌肉嫩度计、圆形取样器、冰箱、恒温水浴锅、温度汁。3、试样部位腰大肌和半膜肌的中心部位。4、试样前处理方法宰杀后3h剥离腰大肌和半膜肌,除去肌膜外附着的脂肪,将肌肉装入清洁的聚乙稀薄膜袋中,然后放置于冰箱内,在0~4℃条件下熟化96h。取出经熟化的肌肉在室温下放置15min,然后打开肉袋,用直径约0.5cm的玻璃温度计插入肌肉中心部位,再扎好袋口,使袋口向上放人30℃恒温水浴锅中,加盖持续加热,直至肌肉中心温度达70℃时为止。然后取出肉样,用自来水冲洗片刻以降温,置室温下使肌肉冷却至20℃。5、试洋大小,按与肌纤堆呈垂直的方向切取1.5cm厚的肉块,再用直径为1.27cm的圆形取样器顺肌纤维方向切取肉样。6、测定方法将供试肉样按肌纤维走向横放在嫩度计剪切片的三角孔底部,用于扶平,启动仪器升降按钮使处于下降位置,再按动工作按钮进行剪切操作,记录表盘上副针所指示的读数,即剪切力值(kg)。7、测定结果每种试祥平行做10个重复,计算10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试样的平均剪切力值。试样平均剪切力值越高表示肉越老化,剪切力值越低,则越嫩。(八)香味:肉与其他任何食品的味一样都是通过人的嗅觉和味觉感知的。一系列挥发性物质刺激异粘膜和水溶性、脂溶性物质刺激味蕾对感知肉香味起主要作用,但肉的纹理、嫩度和多汁性对口腔的物理刺激所产生的口感也对肉味起一定作用。因此,肉香味的厂义定义是人的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复合感觉反应。关于肉香味的来源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瘦肉起源说,认为香味是来自瘦肉中水溶性香味前体物质在加热时产生的,脂质不能产生对肉香味有特殊作用的含氮、硫的芳香类化合物(Chang和petterson,1977);另一种是脂肪起源说,认为香味来自脂肪而不是瘦肉。如将不同物种的动物纯瘦肉加热,则难以鉴别出牛、羊和猪肉,如将脂肪加热则产生出种间特有的香味差异(Hornstein和Crowe,1960,196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分析手段的进步,尤其是气液相色谱、质谱仪的应用,已鉴定出与肉香味有关的化合物好几百种。而肉香味化合物产生主要有3个途径(陈润生,1988)。(1)氨基酸与还原糖间的迈拉德反应(Maillardreaction)。(2)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糖类,核苷酸等生物物质的热降解。(3)脂肪的氧化作用。二、SPF猪的生产和培育SPF猪的生产并不神秘,初级SPF猪的生产要求有特殊的设备和设施:次级SPF猪的繁殖饲养和非SPF猪完全一伴,仅对生存环境提出几项要求,即要求这些猪应饲养在无特定病原的条件下,严防各种特定病原通过引种、饲料和各种媒介带进猪群。为了生产初级SPF猪,国内仅需有几套设施,在当前还不迫切要求饲养SPF猪的情况4
4 2、仪器 肌肉嫩度计、圆形取样器、冰箱、恒温水浴锅、温度汁。 3、试样部位 腰大肌和半膜肌的中心部位。 4、试样前处理方法 宰杀后 3h 剥离腰大肌和半膜肌,除去肌膜外附着的脂肪,将肌肉 装入清洁的聚乙稀薄膜袋中,然后放置于冰箱内,在 0~4℃条件下熟化 96h。取出经熟化的 肌肉在室温下放置 15min,然后打开肉袋,用直径约 0.5cm 的玻璃温度计插入肌肉中心部位, 再扎好袋口,使袋口向上放人 30℃恒温水浴锅中,加盖持续加热,直至肌肉中心温度达 70℃ 时为止。然后取出肉样,用自来水冲洗片刻以降温,置室温下使肌肉冷却至 20℃。 5、试洋大小 按与肌纤堆呈垂直的方向切取 1.5cm 厚的肉块,再用直径为 1.27cm 的圆 形取样器顺肌纤维方向切取肉样。 6、测定方法 将供试肉样按肌纤维走向横放在嫩度计剪切片的三角孔底部,用于扶平, 启动仪器升降按钮使处于下降位置,再按动工作按钮进行剪切操作,记录表盘上副针所指示 的读数,即剪切力值(kg)。 7、测定结果 每种试祥平行做 10 个重复,计算 10 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试样 的平均剪切力值。试样平均剪切力值越高表示肉越老化,剪切力值越低,则越嫩。 (八)香味:肉与其他任何食品的味一样都是通过人的嗅觉和味觉感知的。一系列挥发性物 质刺激鼻粘膜和水溶性、脂溶性物质刺激味蕾对感知肉香味起主要作用,但肉的纹理、嫩度 和多汁性对口腔的物理刺激所产生的口感也对肉味起一定作用。因此,肉香味的广义定义是 人的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复合感觉反应。 关于肉香味的来源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瘦肉起源说,认为香味是来自瘦肉中水溶性 香味前体物质在加热时产生的,脂质不能产生对肉香味有特殊作用的含氮、硫的芳香类化合 物(Chang 和 petterson,1977);另一种是脂肪起源说,认为香味来自脂肪而不是瘦肉。如 将不同物种的动物纯瘦肉加热,则难以鉴别出牛、羊和猪肉,如将脂肪加热则产生出种间特 有的香味差异(Hornstein 和 Crowe,1960,196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分析手段的进步,尤其是气液相色谱、质谱仪的应用,已鉴定出 与肉香味有关的化合物好几百种。而肉香味化合物产生主要有 3 个途径(陈润生,1988)。 (1)氨基酸与还原糖间的迈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 (2)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糖类,核苷酸等生物物质的热降解。 (3)脂肪的氧化作用。 二、SPF 猪的生产和培育 SPF 猪的生产并不神秘,初级 SPF 猪的生产要求有特殊的设备和设施;次级 SPF 猪的 繁殖饲养和非 SPF 猪完全一佯,仅对生存环境提出几项要求,即要求这些猪应饲养在无特 定病原的条件下,严防各种特定病原通过引种、饲料和各种媒介带进猪群。 为了生产初级 SPF 猪,国内仅需有几套设施,在当前还不迫切要求饲养 SPF 猪的情况

下,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的一套设施要能充分发挥作用就很不错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初级SPF猪的生产情况,我们在这里还应进行下列三项重点说明。(一)要在远离居民点的隔离环境下,建设一套SPF猪的生产设施,负责生产21日龄前后的无菌毒仔猪。为获得初生至3周龄初级SPF猪的生产设施,必须保证在完全无菌条件下完成这一生产过程。接受临产母猪要用转运车送到经过消毒处理后的临产母猪隔离饲养舍,手术前再经过临产母猪洗涤消毒室,送进无菌手术室,在无菌手术室将临产母猪靠近旋转手术台捆绑后麻醉,术部剔毛再消毒,然后将予先消毒备好的透明的大空式手术操作台粘贴在术部,这时术者手臂通过连结在操作台的外插手套开始进入操作台内,并动用操作台内备好的器材进行无菌手术,经剖腹取出仔猪后,再通过与手术操作台采用大空式对接的无菌通道将无菌仔猪送进转运箱,推出手术室。当转运箱被送到仔猪哺育室时,再将转运箱与无菌隔离哺育器(桶)进行大空式对接,这时仔猪通过对接的无菌通道进入无菌隔离哺育器(桶)。转运箱和哺育器(桶)都有无菌过滤通风设备,哺育器(桶)底部有粪尿只能从哺育器内向哺育器外单流向的排出装置。哺育器(桶)上部备有经过消毒的可保证哺育器(桶)内所养仔猪3周龄以内的食物需要。在这3周内仔猪从开食起就单纯采食消毒牛奶。由于仔猪未接触任何菌毒等微生物,所以,仔猪可以不吃初乳。根据国内外的观察,这3周龄内初级SPF猪生长发育稍微慢一点,但从无菌哺育器(桶)内出来后,经过数月适应恢复,到6月龄前后即可达到正常生长发育水平。放置哺育器(桶)的哺育室要由人工调控温度,通过室内温度的调控让哺育器(桶)内部仔猪有个最宜适温。(二)要在远离居民点的隔离环境条件下,建设几套SPF猪的培育设施,负责饲养所生产出来的无菌毒仔猪。这些仔猪由绝对无菌毒环境中走向自然时,要接触到除特定病原外的其它各种菌毒,这一适应过程(约5周左右)完成后即可用过滤隔离防病车发送到各SPF猪场去饲养,这些称为初级SPF猪。饲养4~8周龄初级SPF猪的培育设施,由于饲养点有限,对其要求应比8周龄以后的饲养设施要更严格。为使不接触任何菌毒等微生物的仔猪逐渐适应自然正常条件,除特定病原外的微生物区系,培育设施及其设备应更清洁卫生一些。(三)改建或新建一批SPF猪场,作为批量繁殖生产SPF猪的饲养设施,接受各类SPF猪进行SPF肉猪生产。从推广SPF猪的角度看,所有SPF猪的饲养设施即SPF猪饲养场及其周围净化区应符合隔离防疫要求。能够封锁,不许任何无关人员和其它动物进入净化区,并注意净化区内灭鼠、灭蝇等工作,以防止从天上地下带进特定病原。新建场使用前应严格进行全面消毒,改造场经自然净化(彻底清扫、药物消毒和数月日晒后),在重新使用前也应严格进行全面消毒,消毒程序和所用药物请参考有关部分。所有SPF猪饲养设施启用后还要继续注意日常性消毒防疫工作。在运转过程中要推行猪群调动的分区全进全出制度,让每栋猪舍或者每部分饲养设施分别定期得到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扫消毒,以利切断连续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感染。5
5 下,北京市 SPF 猪育种管理中心的一套设施要能充分发挥作用就很不错了。为了让更多的 人了解初级 SPF 猪的生产情况,我们在这里还应进行下列三项重点说明。 (一)要在远离居民点的隔离环境下,建设一套 SPF 猪的生产设施,负责生产 21 日龄 前后的无菌毒仔猪。为获得初生至 3 周龄初级 SPF 猪的生产设施,必须保证在完全无菌条 件下完成这一生产过程。接受临产母猪要用转运车送到经过消毒处理后的临产母猪隔离饲养 舍,手术前再经过临产母猪洗涤消毒室,送进无菌手术室,在无菌手术室将临产母猪靠近旋 转手术台捆绑后麻醉,术部剔毛再消毒,然后将予先消毒备好的透明的大空式手术操作台粘 贴在术部,这时术者手臂通过连结在操作台的外插手套开始进入操作台内,并动用操作台内 备好的器材进行无菌手术,经剖腹取出仔猪后,再通过与手术操作台采用大空式对接的无菌 通道将无菌仔猪送进转运箱,推出手术室。当转运箱被送到仔猪哺育室时,再将转运箱与无 菌隔离哺育器(桶)进行大空式对接,这时仔猪通过对接的无菌通道进入无菌隔离哺育器 (桶)。转运箱和哺育器(桶)都有无菌过滤通风设备,哺育器(桶)底部有粪尿只能从哺 育器内向哺育器外单流向的排出装置。哺育器(桶)上部备有经过消毒的可保证哺育器(桶) 内所养仔猪 3 周龄以内的食物需要。在这 3 周内仔猪从开食起就单纯采食消毒牛奶。由于仔 猪未接触任何菌毒等微生物,所以,仔猪可以不吃初乳。根据国内外的观察,这 3 周龄内初 级 SPF 猪生长发育稍微慢一点,但从无菌哺育器(桶)内出来后,经过数月适应恢复,到 6 月龄前后即可达到正常生长发育水平。放置哺育器(桶)的哺育室要由人工调控温度,通过 室内温度的调控让哺育器(桶)内部仔猪有个最宜适温。 (二)要在远离居民点的隔离环境条件下,建设几套 SPF 猪的培育设施,负责饲养所 生产出来的无菌毒仔猪。这些仔猪由绝对无菌毒环境中走向自然时,要接触到除特定病原外 的其它各种菌毒,这一适应过程(约 5 周左右)完成后即可用过滤隔离防病车发送到各 SPF 猪场去饲养,这些称为初级 SPF 猪。 饲养 4~8 周龄初级 SPF 猪的培育设施,由于饲养点有限,对其要求应比 8 周龄以后的 饲养设施要更严格。为使不接触任何菌毒等微生物的仔猪逐渐适应自然正常条件,除特定病 原外的微生物区系,培育设施及其设备应更清洁卫生一些。 (三)改建或新建一批 SPF 猪场,作为批量繁殖生产 SPF 猪的饲养设施,接受各类 SPF 猪进行 SPF 肉猪生产。 从推广 SPF 猪的角度看,所有 SPF 猪的饲养设施即 SPF 猪饲养场及其周围净化区应符 合隔离防疫要求。能够封锁,不许任何无关人员和其它动物进入净化区,并注意净化区内灭 鼠、灭蝇等工作,以防止从天上地下带进特定病原。新建场使用前应严格进行全面消毒,改 造场经自然净化(彻底清扫、药物消毒和数月日晒后),在重新使用前也应严格进行全面消 毒,消毒程序和所用药物请参考有关部分。所有 SPF 猪饲养设施启用后还要继续注意日常 性消毒防疫工作。在运转过程中要推行猪群调动的分区全进全出制度,让每栋猪舍或者每部 分饲养设施分别定期得到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扫消毒,以利切断连续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家禽育种综合实习.doc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绵羊育种综合实习.doc
- 《家畜育种学》课程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廖和荣).doc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动科专业).pdf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方差分析II-双向分类资料(3/3).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方差分析II-双向分类资料(2/3).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方差分析II-双向分类资料(1/3).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统计推断概述(1/2).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方差分析I-单向分类资料.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单个和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假设检验.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统计推断概述(2/2).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Biostatistic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资料整理 2.4 集中趋势的度量 2.5 离散趋势的度量.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资料整理 2.1 资料的分类 2.2 数据的频率分布 2.3 数据的表示方法.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实验指导(PPT讲稿)使用EXCEL和SAS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授课教案(PPT讲稿)试验设计简介.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授课教案(PPT讲稿)第十二章 协方差分析 Analysis of covariance(ANCOVA).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授课教案(PPT讲稿)第十三章分类数据的假设检验——卡方(x2)检验.ppt
- 《畜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授课教案(PPT讲稿)第十一章 非线性回归.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牛育种综合实习.doc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共十一章).doc
- 《家畜育种学》课程实习指导(共八个实验实习).doc
- 《家畜育种学》课程作业习题集(填空题含答案).doc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选择的作用.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选择.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家畜育种学绪论.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家畜的性状.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篇 新品系与新品种的培育(第十五章 新品系的培育、第十六章 新品种的培育).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篇 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篇 杂种优势利用 第十三章 杂种优势的概念和意义.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产性能测定、第六章 种畜的遗传评估——单性状育种值估计.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配套系与配套杂交.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交配系统.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选择的作用、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选择.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育种对象.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羊品种类型.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肉用羊特点.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英科学家人兽混合胚胎.ppt
- 《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鸡与鹌鹑属间杂交试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