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石河子大学:窦全能)

《学前教育学》讲稿石大师范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窦全能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1、补充:(1)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2)年龄划分学前期:0至6岁乳儿期:0至1岁婴儿期:1至3岁幼儿期:3至6岁童年期:6至12岁少年期:12至14岁青年前期:14至18岁(3)幼儿教育的概念:广义:学校、社会、家庭狭义:由专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等专门设置的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幼儿身心并使之向社会要求方向发展的活动。2、识记:(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擅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福禄员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
《学前教育学》讲稿 石大师范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 窦全能 第一章 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1、补充: (1)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 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年龄划分 学前期:0 至 6 岁 乳儿期:0 至 1 岁 婴儿期:1 至 3 岁 幼儿期:3 至 6 岁 童年期:6 至 12 岁 少年期:12 至 14 岁 青年前期:14 至 18 岁 (3)幼儿教育的概念: 广义:学校、社会、家庭 狭义:由专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等专门设置的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幼儿身心并使之向社会要求方向发展的活动。 2、识记: (1) 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 年, 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 年,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 (2) 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 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 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 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 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 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杜威:美国教育家一一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3、领会:(1)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一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 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 动。 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 “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 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 :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 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 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 子教育的地位。 3、领会: (1)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 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 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3、在 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 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 “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 育学说。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 重要开创者,1928 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 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 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 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与教育1、识记:(1)偏见:儿童、本能与恶。(2)“吾道不孤”:罗素、梭罗、周作人、鲁迅(3)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1、发展决定着教育;2、教育又创造着发展;3、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4)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维果茨基在《学前教育与发展》中提出“儿童的大纲”与教学的“大纲”两个概念2、补充:儿童观(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2、领会:(1)“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在卢梭时代被大批先进的思想家所发现和认同。。(2)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一一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皮亚杰。(3)儿童是成人之师:在一定意义上,儿童是成人生活的导师,儿童的生活里蕴藏着人生的种种真趣、真谛。3、领会:(1)“自然一一使然”问题:“自然”是指人的天性,“使然"指后来的环境、教育、文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性格、知识等。常被还原为“先天一一后天”、“天赋一经验”或“遗传一环境。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2)园丁说的贡献与局限:园丁说是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它把教师比作园丁,儿童比作种子、花木、庄稼,取譬种植来探讨儿童教育的规律,指出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有一个由内向外表达的过程,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这些观念都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
第二章 儿童与教育 1、识记: (1)偏见:儿童、本能与恶。 (2)“吾道不孤”:罗素、梭罗、周作人、鲁迅 (3)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1、发展决定着教育;2、教育又创造 着发展; 3、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 (4)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维果茨基在《学前教育与发展》中提出“儿 童的大纲”与教学的“大纲”两个概念 2、补充:儿童观 (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 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 护宣言》;1959 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 年,缔结《儿童权利 公约》。 2、领会: (1)“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在卢梭时代被大批先进的思想家所发现和 认同。 (2)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皮亚杰。 (3)儿童是成人之师:在一定意义上,儿童是成人生活的导师,儿童的生活 里蕴藏着人生的种种真趣、真谛。 3、领会: (1)“自然——使然”问题:“自然”是指人的天性,“使然”指后来的环境、 教育、文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性格、知识等。常被还原为“先天——后天”、“天 赋——经验”或“遗传——环境”。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 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 (2)园丁说的贡献与局限:园丁说是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它把教师比作园丁,儿童比作种子、花木、庄稼,取譬种植来探讨儿童教育的规 律,指出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有一个由内向外表达的过程,教育应 当尊重儿童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这些观念都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

念。但这种类比有局限,实际不儿童比种子或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也复杂得多,尽管它们拥有共同的或共通的规律,人与植物毕竞也有不同的地方,仅仅是取警种植谈论教育并不能揭示教育的全部内涵。(3)顺性而动。(4)儿童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5)教育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对于一个主体来说,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过渡存在一个不快不慢的最佳速率,这一速率恰恰是大自然规定的速率,这一速率亦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教育应当尊重这一自然速率。(6)学前教育:教学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教学的两个极端:3岁前儿童的教学的特点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维果斯基将这类教学称为自发型教学,是教学的一个极端现象,另一个极端现象是反应型教学,儿童自已的大纲与教学大纲相比微不足道。学前教育应当更接近于自发型教学,学前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大纲我”变成儿童自己的大纲的程度。意大利瑞吉欧一爱米利亚学区的方案教学”在体现这一观念方面是一个光辉的范例,“方案教学”主张,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应当尊重儿童自发的探索活动;教育的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单独决择,而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儿童的活动方案”。这是一种偏重于自发型一侧的自发一反应型的教学,真正保障了教育内容的大纲与儿童发展的大纲的一致性3、运用:运用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来分析现行学校的教学现状
念。但这种类比有局限,实际不儿童比种子或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也复 杂得多,尽管它们拥有共同的或共通的规律,人与植物毕竟也有不同的地方,仅 仅是取譬种植谈论教育并不能揭示教育的全部内涵。 (3)顺性而动。 (4)儿童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 (5)教育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对于一个主体来说,从一个阶段到 下一个阶段的过渡存在一个不快不慢的最佳速率,这一速率恰恰是大自然规定的 速率,这一速率亦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教育应当尊重这一自然速率。 (6)学前教育:教学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教学的两个极端: 3 岁前儿童的教学的特点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维果斯基将这类教学称 为自发型教学,是教学的一个极端现象,另一个极端现象是反应型教学,儿童自 己的大纲与教学大纲相比微不足道。学前教育应当更接近于自发型教学,学前教 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大纲我”变成儿童自己的大纲的程度。意大利瑞吉欧 —爱米利亚学区的“方案教学”在体现这一观念方面是一个光辉的范例,“方案教 学”主张,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应当尊重儿童自发的探索活动; 教育的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单独抉择,而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 儿童的活动“方案”。这是一种偏重于自发型一侧的自发—反应型的教学,真正保 障了教育内容的大纲与儿童发展的大纲的一致性 3、运用: 运用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来分析现行学校的教学现状

第三章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一、识记:1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2)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3)家、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4)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维形形成的关键。2、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任务:A、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做好宣传、汇报工作:B、加强对幼儿的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按照各个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C、动员广大家长群策群力,共同办好托儿所、幼儿园3、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个别方式(家庭访问、个别交谈、家教咨询、家庭联系本、电话或书信往来)和集体方式(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和科学育儿报告会、专题辨析会、家长开放日、活动日制度、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和陈列室。4、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地域性、实用性、综合性、双向性。二、领会:(1)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及相互的关系: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结构因素、家庭经济与物质条件因素、家长因素。(2)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1996年国这教育委员会下令正式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在这个规程中增加了社区工作部分。(3)学前教育机构的社区工作:A、确定幼托机构与社区间的定期联系制度;B、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办好幼托事业;C、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与教育资源,建立联合教育活动网络;D、因地制宜,设置和指导非正规幼托组织活动;E、家前教育机构适当参加社区教育工作,赢得群众对幼托事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3、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如何做好托儿所、幼儿园家长接待工作的?
第三章 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 一、识记: 1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 (2)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 (3)家、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4)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 2、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任务:A、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做好宣传、 汇报工作;B、加强对幼儿的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按照各个儿童 的特点来进行教育;C、动员广大家长群策群力,共同办好托儿所、幼儿园。 3、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个别方式(家庭访问、个别交谈、 家教咨询、家庭联系本、电话或书信往来)和集体方式(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 家长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和科学育儿报告会、专题辨析会、家长开放 日、活动日制度、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和陈列室。 4、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地域性、实用性、综合性、双向性。 二、领会: (1)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及相互的关系: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结构因素、 家庭经济与物质条件因素、家长因素。 (2)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1996 年国这教育委员会下令正式实施《幼儿 园工作规程》,在这个规程中增加了社区工作部分。 (3)学前教育机构的社区工作:A、确定幼托机构与社区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B、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办好幼托事业;C、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与教育资 源,建立联合教育活动网络;D、因地制宜,设置和指导非正规幼托组织活动; E、家前教育机构适当参加社区教育工作,赢得群众对幼托事业的理解、信任与 支持。 3、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如何做好托儿所、幼儿园家长接待工作的?

第五章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一、识记:1、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的重要性(1)儿童生活的保障。(2)促进儿童身心健康。(3)激发智力潜能。(4)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5)萌发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2、园所基地的选择要求:1、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2、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3、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地带;4、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二、领会(1)托幼园所配置的动态性和参与性:环境的创设,应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变化:环境创设应教师幼儿共同参与。(2)托幼园所配置的可持续发展性:在设计建筑物时,应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满足扩大招生、设专门功能室的需要。3、运用:尝试运用托幼机构的园舍配置原则来分析托儿所的现状。1、实用和经济;2、卫生和安全,有助于健康;3、全面和多样;4、动态性和参与性:5、可持续发展性
第五章 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 一、识记: 1、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的重要性 (1)儿童生活的保障。 (2)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3)激发智力潜能。 (4)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5)萌发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 2、园所基地的选择要求: 1、 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2、 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3、 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地带; 4、 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 二、领会: (1)托幼园所配置的动态性和参与性:环境的创设,应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 变化;环境创设应教师幼儿共同参与。 (2)托幼园所配置的可持续发展性:在设计建筑物时,应有一定的可持续发 展的可能性,满足扩大招生、设专门功能室的需要。 3、运用: 尝试运用托幼机构的园舍配置原则来分析托儿所的现状。 1、 实用和经济;2、卫生和安全,有助于健康;3、全面和多样; 4、动态性和参与性;5、可持续发展性

第五章学前教育机构中老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1、识记(1)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的内涵:义称师幼互动,是专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是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因素。(2)师幼互动行为发生的条件:第一,在客观上,教师与孩子必须同时在场;第二,主观上,教师与孩子的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相互指向性行为。(3)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行为的外显要素:一、施动者与受动者:师幼互动行为参与主体的称谓二、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具体互动行为的初级归类:三、互动行为的性质: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的概括性特征:1、就行为的实现方式,可分为言语型的行为与非言语型的行为;2、、就互动主体情感特征:教师情感有正向情感、负向情感与中性性质的情感;幼儿的情感也有进取、畏惧与平和。四、师幼互动行为的题与结果:施动者行为意图称为施动行为目的,受动者的行为意图称为反馈行为取向。内隐要素:1、场景界定;2、角色认知;3、行为期待。2、领会:(1)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制度的规定,幼儿园制度的安排决定了教师在介入与幼儿的互动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主体的建构;文化的安排,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师幼互动行自然与文化中价值取向与基本观念有关。(2)师幼相互作用中的控制问题:第一,对幼儿的控制:幼儿教师没有必要试图监控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言行,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要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行为。必须处理好:教育者控制的范围、控制的度、控制的弹性以及控制与激发问题;第二,教师的自控:教师的情绪情感及其表达方式对互动过程有重要
第五章 学前教育机构中老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1、识记: (1)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的内涵:又称师幼互动,是专门指发生在托儿所、 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 为及过程。是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因素。 (2)师幼互动行为发生的条件:第一,在客观上,教师与孩子必须同时在场; 第二,主观上,教师与孩子的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相互指向性行为。 (3)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行为的 外显要素:一、施动者与受动者:师幼互动行为参与主体的称谓 二、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具体互动行为的初级归类; 三、互动行为的性质: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的概括性特征: 1、 就行为的实现方式,可分为言语型的行为与非言语型的 行为; 2、 就互动主体情感特征:教师情感有正向情感、负向情感 与中性性质的情感;幼儿的情感也有进取、畏惧与平和。 四、师糼互动行为的题与结果:施动者行为意图称为施动行为目的, 受动者的行为意图称为反馈行为取向。 内隐要素:1、场景界定;2、角色认知;3、行为期待。 2、领会: (1)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制度的规定,幼儿园制度的安排决定了 教师在介入与幼儿的互动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主体的建构;文化 的安排,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师幼互动行自然与文化中价值取向与基本观念 有关。 (2)师幼相互作用中的控制问题:第一,对幼儿的控制:幼儿教师没有必要 试图监控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言行,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要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和 创新行为。必须处理好:教育者控制的范围、控制的度、控制的弹性以及控制与 激发问题;第二,教师的自控:教师的情绪情感及其表达方式对互动过程有重要

的影响,不但影响幼儿的情绪,而且也影响整个教育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和幼儿互动中特别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和、教师对自身的控制包括:控制日常言行、控制情绪、控制教学语言。(3)理想的师幼互动形态:平视(指教师需要站在和幼儿水平的位置上去看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儿童最为自然的、真实的想法,去体会儿童经历的是什么,这些经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支架教学(指教师在与幼儿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应该使自己给儿童搭架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儿童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3、运用:运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流程说明你的和儿童的一次互动过程
的影响,不但影响幼儿的情绪,而且也影响整个教育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和 幼儿互动中特别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和、教师对自身的控制包括:控制 日常言行、控制情绪、控制教学语言。 (3)理想的师幼互动形态:平视(指教师需要站在和幼儿水平的位置上去看 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儿童最为自然的、真实的想法,去体会儿童经历的是什么, 这些经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支架教学(指教师在与幼儿进行相互 作用的过程中,应该使自己给儿童搭架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儿童完成他们自己的 学习计划。 3、运用: 运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流程说明你的和儿童的一次互动过程

第六章学前儿童体育1、识记:(1)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生长是指构成身体的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以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在整体体形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还包括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前者突出的是量的发展,后者体现质的变化。(2)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由头至尾原则、由近及远定律、生理年龄和生长发育阶段相关。(3)学前儿童保育保健:包括学前儿童生活护理和学前儿童心理保健。(4)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目标: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健康水平。分为四个层面,即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分类目标、年龄目标以及各个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2、领会:学前儿童体育的功能(1)体育是儿童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条件。(2)学前体育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可以促进大脑的生长和发育。(3)学前体育可以影响个体的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第一,学前期是自我概念的重要发展时期;第二,早期经验会影响人格的成长,从而会影响人的一生;第三,身体运动都伴随着意志、情绪、认知等心理因素。(4)学前儿童身体锻炼:身体锻炼,与称身体练习,动作练习是身体锻炼的基本手段,动作练习包括:基本动作的练习、基本体操的练习、体育游戏、运动器械的活动。两条原则:1、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应当以尊重学前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的水平为前提;2、学前儿童体育应多用游戏形式。(5)幼儿健康教育和幼儿体育之间的关系: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的对象是身心健康并有良好的社会心态、有适度的交际愿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向的承载者一身体。健康教育是内含于体育中的,是体育概念的下位概念。幼儿健康教育应当以体育理论为依托,幼儿健康教育是学前体育的一部分
第六章 学前儿童体育 1、识记: (1)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生长是指构成身体的细胞数量增多, 体积增大以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在整体体形的增长和体重的增 加;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 级的分化演变过程,还包括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前者突出的是量的发 展,后者体现质的变化。 (2)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由头至尾原则、由近及远定律、生理 年龄和生长发育阶段相关。 (3) 学前儿童保育保健:包括学前儿童生活护理和学前儿童心理保健。 (4)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目标: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健康 水平。分为四个层面,即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分类目标、年龄目标以及各 个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 2、领会: 学前儿童体育的功能 (1)体育是儿童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条件。 (2)学前体育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可以促进大脑的生长和发育。 (3)学前体育可以影响个体的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第一,学前期是 自我概念的重要发展时期;第二,早期经验会影响人格的成长,从而会影 响人的一生;第三,身体运动都伴随着意志、情绪、认知等心理因素。 (4)学前儿童身体锻炼:身体锻炼,与称身体练习,动作练习是身体锻炼 的基本手段,动作练习包括:基本动作的练习、基本体操的练习、体育游戏、运 动器械的活动。 两条原则:1、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应当以尊重学前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的水 平为前提; 2、学前儿童体育应多用游戏形式。 (5)幼儿健康教育和幼儿体育之间的关系: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的 对象是身心健康并有良好的社会心态、有适度的交际愿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现状 与发展趋向的承载者—身体。健康教育是内含于体育中的,是体育概念的下位概 念。幼儿健康教育应当以体育理论为依托,幼儿健康教育是学前体育的一部分

健康教育应当注意利用身体锻炼在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身体锻炼也纳入幼儿健康教育的研究范围。3、运用:(1)你如何看待在幼儿园中进行“淬砺体育”?淬砺体育强调建立一种淬砺主义的体育观念和相应的体育实践体系。要用远足、劳动、竞赛、野营等活动来磨炼学前儿童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要用冒险活动、安全知识技能教育、挫折教育来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淬砺体育是值得提倡的。但在满足学前儿童的自然需要与有意识地延迟他们的某些需要之间如何块择,这是一种艺术,具体实行淬砺体育时应当注意一个“度”,否则就会物极必反,变成变相的虐待,平白无故地让孩子找罪受,遭挫折。这就从过度保护这一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2)根据你的教学经验谈儿童体育如何实施?
健康教育应当注意利用身体锻炼在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身体锻炼也纳入幼 儿健康教育的研究范围。 3、运用: (1)你如何看待在幼儿园中进行“淬砺体育”? 淬砺体育强调建立一种淬砺主义的体育观念和相应的体育实践体系。要 用远足、劳动、竞赛、野营等活动来磨炼学前儿童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 的适应能力;要用冒险活动、安全知识技能教育、挫折教育来培养他们的自我保 护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淬砺体育是值得提倡的。但在满足学前儿童 的自然需要与有意识地延迟他们的某些需要之间如何抉择,这是一种艺术,具体 实行淬砺体育时应当注意一个“度”,否则就会物极必反,变成变相的虐待,平白 无故地让孩子找罪受,遭挫折。这就从过度保护这一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2)根据你的教学经验谈儿童体育如何实施?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窦全能).doc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preschool pedagogy.pdf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专题(PPT讲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郭力华).ppt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咨询心理学知识概述(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张澜).ppt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心理咨询主要理论.ppt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程序.ppt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咨询.ppt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婚恋、家庭心理咨询.ppt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性心理咨询.ppt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理论和方法.ppt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专业).ppt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ppt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试卷A(答案).doc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试卷A(试题).doc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And Techniques Of Counseling(理论).doc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And Techniques Of Counseling(教育专业).doc
-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常见问题汇编.docx
-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复习大纲.pdf
-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doc
-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听觉实验.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知识重点.doc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儿童与教育.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家庭、社区、幼儿园.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百年中国学前教育.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学前儿童认知教育.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师幼互动.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幼儿园体育(学前儿童体育).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学前课程.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ppt
-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