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3 支路法

3.3支路法 概述 若电路有b条支路,n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可列方程数KCL:n-1 KVL: b-(n-1) 各支路的伏安关系方程数b 总共方程数 2 b
3.3 支路法 1、概述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各支路的伏安关系方程 数 b 总共方程数 2 b 可列方程数 KCL: n-1 KVL: b-(n-1)

支路法 示例:电路有6条支路。欲求解各支路电流I、电压Umn。 ①n,1、独立节点KCL R R S1 I1-I3+I4=0 R 5 3) 0 R 2、网孔KVL: U,1+U14-U24=0 21 14 4 4)R -U31-UA3-U14=0 43 ① U24+U43+U32=0
支路法 示例:电路有6条支路。欲求解各支路电流Ii、电压Umn。 R1 R2 I2 I1 US1 R6 R5 R4 R3 I3 I4 I5 IS3 US4 1 2 3 4 -I1 - I2 + I5 = 0 I1 - I3 + I4 = 0 I2 + I3 – I6 = 0 U21 + U14 – U24 = 0 -U31 – U43 – U14 = 0 U24 + U43 + U32 = 0 1、独立节点KCL 2、网孔KVL: I6

支路法 示例 3、支路伏安关系 R R U21=RII-US S1 U31=R R U=R 5 32 S3 R 24 =RL +U S4 uu=RI U43=R 4 4)R 3 ① 共12个方程
支路法 示例 R1 R2 I2 I1 US1 R6 R5 R4 R3 I3 I4 I5 IS3 US4 1 2 3 4 U21 =R1 I1 - US1 U31 =R2 I2 U32 =R3 (I3 - IS3 ) U24 =R4 I4 + US4 U14 = R5 I5 U43 = R6 I6 I6 3、支路伏安关系 共 12个方程

方程的求解 一1、独立节点KCL 3、支路伏安关系 0 21=RII-USI 0 U31=R2I2 U2,=R2(I +I 0 32 UA=RL +U 4 $4 2、网孔KVL: +U14-U,4=0 14 24 31 U43-U14=0 U24+U43+U32=0
方程的求解 -I1 - I2 + I5 = 0 I1 - I3 + I4 = 0 I2 + I3 – I6 = 0 U21 + U14 – U24 = 0 -U31 – U43 – U14 = 0 U24 + U43 + U32 = 0 2、网孔KVL: 1、独立节点KCL U21 =R1 I1 - US1 U31 =R2 I2 U32 =R3 (I3 - IS3 ) U24 =R4 I4 + US4 U14 = R5 I5 U43 = R6 I6 3、支路伏安关系

方程的求解 一1、独立节点KCL 3、支路伏安关系 0 21=RII-USI 0 R2I2 U2,=R2(I +I 0 32 UA=RL +U 4 $4 2、网孔KVL: +U14-U,4=0 14 24 31 U43-U14=0 U24+U43+U32=0 代入
方程的求解 -I1 - I2 + I5 = 0 I1 - I3 + I4 = 0 I2 + I3 – I6 = 0 U21 + U14 – U24 = 0 -U31 – U43 – U14 = 0 U24 + U43 + U32 = 0 2、网孔KVL: 1、独立节点KCL U21 =R1 I1 - US1 U31 =R2 I2 U32 =R3 (I3 - IS3 ) U24 =R4 I4 + US4 U14 = R5 I5 U43 = R6 I6 3、支路伏安关系 代入

子1)先消元电压Umn Ril1+ r5l5-R4l4=Us1+us4 R212-r616-R5l5=o R4/4+R6/6+R3l3=-4+R3Us3 -1-12+l5=0 12+13-16=0
• 1)先消元电压Umn。 R1I1+ R5I 5−R4I 4 =US1+US4 −R2I 2 −R6I 6 −R5I 5 = 0 R4I 4+R6I 6+ R3I 3 = −US4+ R3US3 -I1 - I2 + I5 = 0 I1 - I3 + I4 = 0 I2 +I3 – I6 = 0

方程的求解 3、支路伏安关系 再求各支路 21=RII-USI 电压 U31=R2I2 U2,=R2(I 32 UA=RL +U 4 $4
方程的求解 U21 =R1 I1 - US1 U31 =R2 I2 U32 =R3 (I3 - IS3 ) U24 =R4 I4 + US4 U14 = R5 I5 U43 = R6 I6 3、支路伏安关系 再求各支路 电压

2)先消元电流l 支路伏安关系 + GU 21=R1I1-Us SI SI 12=G,U3 R2I2 2 U2,=R2(I 13=G3U32+ls3 32 UA=RL +U 4 $4 40S4 4代入l=G3U14 I=gU 43 1-12+ 0 12+13-16
• 2)先消元电流 Ii。 -I1 - I2 + I5 = 0 I1 - I3 + I4 = 0 I2 +I3 – I6 = 0 U21 =R1 I1 - US1 U31 =R2 I2 U32 =R3 (I3 - IS3 ) U24 =R4 I4 + US4 U14 = R5 I5 U43 = R6 I6 支路伏安关系 I1 = G1 U21 + G1US1 I2 = G2 U31 I3 = G3 U32 + IS3 I4 = G4 U24 - G4 US4 I5 = G5 U14 I6 = G6 U43 代入

1)先消元电流l GIU21-G2031+G5014= GiUsy GU21-G3U32+G424=-(1Us1+l3+G4Us4 G2U31+G3U/32-G6U43=-s3 2、网孔KVL: U2,+U/14-U2=0 21 24 21-U-U=0 U,4+U43 +U32=0
• 1)先消元电流 Ii。 −G1U21−G2U31+G5U14 =G1US1 G1U21−G3U32+G4U24 = −G1US1+ IS3+G4US4 G2U31+G3U32−G6U43 = −IS3 U21 + U14 – U24 = 0 -U31 – U43 – U14 = 0 U24 + U43 + U32 = 0 2、网孔KVL:

1)先消元电流l GIU21-G2031+G5014= GiUsy GU21-G3U32+G424=-(1Us1+l3+G4Us4 G2U31+G3U/32-G6U43=-s3 2+U 14 24 0 31 U/2-U4=0 U24+U 43
• 1)先消元电流 Ii。 −G1U21−G2U31+G5U14 =G1US1 G1U21−G3U32+G4U24 = −G1US1+ IS3+G4US4 G2U31+G3U32−G6U43 = −IS3 U21 + U14 – U24 = 0 -U31 – U43 – U14 = 0 U24 + U43 + U32 = 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电路元件 2.5 电容元件 2.6 电感元件 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1 直流电路 3.2 含源支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 1.9 Tellgen定理 第2章 电路元件 2.1 电压源和电流源 2.2 受控电源 2.3 电阻元件 2.4 多端电阻和二端口电阻.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 1.5 电路的线图 1.6 独立的KVL方程.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非线性直流电路 4.1 非线性二端电阻元件 4.2 非线性直流电路方程.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14 双口网络互联.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15 线性直流电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13 Y-△电阻网络的等效变换.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课程简介(刘同怀)、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 1.1 电路元件及其表征 1.2 电路的结构 1.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1.4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ppt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英文讲义)Chapter 09 Analysis of Finite Wordlength Effects.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英文讲义)Chapter 07 Digital Filter Design.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英文讲义)Chapter 06 Digital Filter Structures.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英文讲义)Chapter 05 Digital Processing of Continuous-Time Signals.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英文讲义)Chapter 04 Frequency-domain Representation of LTI Discrete-Time Systems.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英文讲义)Chapter 02 Discrete-Time Signals and Systems.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英文讲义)Introduction(彭启琮).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英文讲义)Chapter 01 Continuous-time Signals and Systems.pdf
-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8章 D/A和A/D转换器(小结).ppt
-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8章 D/A和A/D转换器 18.2 A/D转换器.ppt
-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8章 D/A和A/D转换器 18.1 D/A转换器.ppt
-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8章 D/A和A/D转换器(目录).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支路法(回顾)、网孔分析法.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节点分析法.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7 叠加定理 3.8 互易定理.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10 不含独立源的单口网络 3.11 含独立源的单口网络 3.12 不含独立源双口网络.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练习题(含答案).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习题与解答.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放大电路中的反馈.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二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六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七章 状态变量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三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四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五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讲义课件)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教材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1 应变式传感器.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教材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2 压阻式传感器.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教材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1 自感式传感器.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教材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2 差动变压器.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教材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3 电容式传感器.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教材课件)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4 电涡流式传感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