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法)Crop Cultivation Physiology and Research Technique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5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法)Crop Cultivation Physiology and Research Technique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作物裁培生理研究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法CropCultivationPhysiologyandResearchTechnique课程编码:Z201008总学时/总学分:32/2理论学时/理论学分:16/1实验学时/实验学分:16/1适用专业:农学专业开课单位:农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农学类专业必修课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1)学习并掌握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方法:(2)掌握主要研究方法的原理与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3)对学生科学思维(思想)的训练与启迪,并能在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1学时)本章要点:①作物裁培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②我国作物裁培生理学的发展现状及其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应用举例);③作物栽培生理主要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了解作物栽培生理的产生与发展概况,掌握作物栽培生理几种研究方法,明确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优质、高效的指导研究意义。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章试验材料的准备(2学时)第一节试材的代表性第二节作物器官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第三节作物籽粒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四节室内试材的一般培养教学要求:学习并掌握作物的代表性样品取样方法,测定数据准确度、精确度以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结果的影响。作物不同部位和时期的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的技术要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章作物个体生长研究法(2学时)第一节作物的株高第二节作物的叶面积第三节作物体的重量教学要求:学习并掌握作物个体生长的株高、叶面积以及鲜重和干重的样品的处理和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课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宜范围。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1

1 《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法 Crop Cultivation Physiology and Research Technique 课程编码:Z201008 总学时/总学分:32/2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16/1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16/1 适用专业: 农学专业 开课单位:农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农学类专业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1)学习并掌握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方法;(2)掌握主要 研究方法的原理与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3)对学生科学思维(思想)的训练与启迪,并能在 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概论(1 学时) 本章要点:① 作物栽培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② 我国作物栽培生理学的发展现状及其生产中 的地位与作用(应用举例);③作物栽培生理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作物栽培生理的产生与发展概况,掌握作物栽培生理几种研究方法,明确对作 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优质、高效的指导研究意义。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章 试验材料的准备(2 学时) 第一节 试材的代表性 第二节 作物器官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第三节 作物籽粒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第四节 室内试材的一般培养 教学要求:学习并掌握作物的代表性样品取样方法,测定数据准确度、精确度以及标准差和变 异系数对结果的影响。作物不同部位和时期的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的技术要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 学。 第二章 作物个体生长研究法(2 学时) 第一节 作物的株高 第二节 作物的叶面积 第三节 作物体的重量 教学要求:学习并掌握作物个体生长的株高、叶面积以及鲜重和干重的样品的处理和测定方法。 并通过实验课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宜范围。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三章作物群体结构研究法(3学时)第一节作物的叶面积指数第二节作物的光合势和叶面积持续时间第三节作物叶片着生状态研究法第四节作物群体内光能分布研究法教学要求:学习并掌握作物群体生长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片着生状态以及群体冠层光分布的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课实践与验证不同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技术要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四章作物群体物质生产研究法(3学时)第一节物质生产的数量分析第二节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第三节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教学要求:明确作物物质生产数量分析中的相关概念和计算公式,了解作物产量潜力的估算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五章作物光合作用研究法(3学时)第一节作物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二节叶绿素荧光一光合作用的探针教学要求:学习掌握作物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叶绿素荧光的发现、叶绿素荧光的来源、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测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农业上的应用。并通过实验课实践与验证不同指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六章数字裁培技术(2学时)第一节数字栽培技术的形成、内涵和特征第二节数字裁培的支持技术第三节数字栽培的应用实例教学要求:学习了解数字栽培技术的基本特征、数字栽培的几种支持技术和3S技术、遥感技术和专家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三、参考教材1、作物生理研究法张宪法主编农业出版社1990,北京2、作物栽培生理研究邹琦,李德全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北京3、作物生理学导论郑尧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北京4、作物栽培学总论曹卫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北京5、作物裁培学总论刘子凡黄洁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北京2

2 第三章 作物群体结构研究法(3 学时) 第一节 作物的叶面积指数 第二节 作物的光合势和叶面积持续时间 第三节 作物叶片着生状态研究法 第四节 作物群体内光能分布研究法 教学要求:学习并掌握作物群体生长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片着生状态以及群体冠层光分 布的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课实践与验证不同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技术要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四章 作物群体物质生产研究法(3 学时) 第一节 物质生产的数量分析 第二节 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第三节 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 教学要求:明确作物物质生产数量分析中的相关概念和计算公式,了解作物产量潜力的估算方 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五章 作物光合作用研究法(3 学时) 第一节 作物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 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的探针 教学要求:学习掌握作物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叶绿素荧光的发现、叶绿素荧光的来 源、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测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农业上的应用。并通过实验课实践与验证不 同指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六章 数字栽培技术(2 学时) 第一节 数字栽培技术的形成、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 数字栽培的支持技术 第三节 数字栽培的应用实例 教学要求:学习了解数字栽培技术的基本特征、数字栽培的几种支持技术和 3S 技术、遥感技术 和专家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参考教材 1、 作物生理研究法 张宪法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0 ,北京 2、 作物栽培生理研究 邹琦,李德全主编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8 ,北京 3、 作物生理学导论 郑丕尧主编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2 北京 4、 作物栽培学总论 曹卫星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6 ,北京 5、 作物栽培学总论 刘子凡 黄洁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北京

6、作物栽培学概论董树亭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北京7、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沈秀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北京四、学习要求(1)学习本课程应掌握作物研究方法的制定对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便正确制订作物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和生产技术规程。(2)本课程涉及内容较为广泛,需要具备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农化、农业气象、生物统计等专业基础课和有关多方面的知识,学习时一定要融会贯通。同时,结合本专业的学位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以及数据处理等环节,设计完成本课程课堂讨论专题。五、成绩评定方式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作业(课程论文)20%、实验10%、笔试50%。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1、考勤50%,2、课堂讨论50%。附:实验大纲(指理论含实验课中的实验部分内容)实验主要仪器/每组学时序号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名称分配人数类型设备学习作物株型的观察、代表株的直尺、烘箱作物个体生长特征的基本操铝盒、分析选择,植株高度、鲜重和干重测35人观察作训练天平定方法坐标纸、打1、叶形纸称重法验证性2、鲜样称重法和干样称重法孔器、直尺、35人2作物叶面积的测定实验3、长宽系数法烘箱盒、激4、激光叶面积仪光叶面积仪分别用物质生产法、半叶法、改综合性烘箱盒、分35人物质生产的测定良半叶法分析作物不同品种间叶Y实验析天平片干物质生产能力及其差异光量子验证性了解作物冠层结构各个参数、测仪、冠层仪作物冠层结构的测定35人4实验定方法及其数据分析LAI-2000SPAD仪、便验证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学习并掌握测量植物叶绿素含5携叶绿素荧5人4定实验量、叶绿素荧光的方法光测定仪大纲制定者:勾玲张小均大纲审定者:郑重制定时间:2010年7月3

3 6、 作物栽培学概论 董树亭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北京 7、 作物栽培学总论 董钻 ,沈秀瑛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北京 四、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应掌握作物研究方法的制定对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便正确 制订作物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和生产技术规程。 (2)本课程涉及内容较为广泛,需要具备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农化、农业气象、 生物统计等专业基础课和有关多方面的知识,学习时一定要融会贯通。同时,结合本专业的学位毕业 论文的设计、实施以及数据处理等环节,设计完成本课程课堂讨论专题。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20%,作业(课程论文)20%、实验 10% 、笔试 5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1、考勤 50%,2、课堂讨论 50%。 附:实验大纲(指理论含实验课中的实验部分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主要仪器/ 设备 每组 人数 1 作物个体生长特征的 观察 学习作物株型的观察、代表株的 选择,植株高度、鲜重和干重测 定方法 3 基本操 作训练 直尺、烘箱 铝盒、分析 天平 5 人 2 作物叶面积的测定 1、叶形纸称重法 2、鲜样称重法和干样称重法 3、长宽系数法 4、激光叶面积仪 3 验证性 实验 坐标纸、打 孔器、直尺、 烘箱盒、激 光叶面积仪 5 人 3 物质生产的测定 分别用物质生产法、半叶法、改 良半叶法分析作物不同品种间叶 片干物质生产能力及其差异 3 综合性 实验 烘箱盒、分 析天平 5 人 4 作物冠层结构的测定 了解作物冠层结构各个参数、测 定方法及其数据分析 3 验证性 实验 光量子 仪、冠层仪 LAI-2000 5 人 5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 定 学习并掌握测量植物叶绿素含 量、叶绿素荧光的方法 4 验证性 实验 SPAD 仪、便 携叶绿素荧 光测定仪 5 人 大纲制定者:勾玲 张小均 大纲审定者:郑重 制定时间: 2010 年 7 月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