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大豆栽培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65
文件大小:6.67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产量品质形成 第三节 大豆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复播大豆(夏大豆)的栽培技术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作物裁培学第章大豆哉培中大

作 物 栽 培 学 第八章 大豆栽培

大豆裁培概述第一节机第二节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产量品质形成第三节大豆的栽培技术第四节复播大豆(夏大豆)的栽培技术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大 豆 栽 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产量品质形成 第三节 大豆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复播大豆(夏大豆)的栽培技术

一、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一)大豆的营养价值大豆(soybean)既是油料作物(oilcrop)又是蛋白质作物(proteincrop),大豆籽粒含蛋白质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30%左右。其中大豆蛋白质是“全价蛋白”。大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在各种植物油中,以大豆脂肪酸组成更符合人体营养需要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一、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一) 大豆的营养价值 大豆(soybean)既是油料作物(oil crop), 又是蛋白质作物(protein crop),大豆籽粒含蛋白质 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30%左右。其中大豆蛋白 质是“全价蛋白” 。大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在各种植 物油中,以大豆脂肪酸组成更符合人体营养需要

大豆脂肪酸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亚麻酸,flaxacid)对人体营养需要很重要,它与人体内的胆固醇结合后,可防血管硬化。多食用豆油可预防动脉血管硬化,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大豆含丰富的维生素B1、B、烟酸,可预防獭皮病、糙皮病、舌炎、唇炎、口角炎等。大豆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蔗糖和纤维素,淀粉含量极少,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大豆除蛋白质、油脂(oil/fat)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大豆低聚糖、大豆卵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贰、大豆蛋白肽、大豆膳食纤维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食用豆制品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大豆脂肪酸(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flax acid) 对人体营养需要很重要,它与人体内的胆固醇结合后,可防血管硬 化。 多食用豆油可预防动脉血管硬化,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大豆含 丰富的维生素B1、B2、烟酸,可预防癞皮病、糙皮病、舌炎、唇炎、口角 炎等。 大豆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蔗糖和纤维素,淀粉含量极少,是糖尿病人 的理想食品。 大豆除蛋白质、油脂(oil/fat)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大豆低聚糖、大豆 卵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蛋白肽、大豆膳食纤维等多种生物 活性物质,食用豆制品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大豆的加工利用组织蛋白、大豆主要作榨油和饼粮,还可加工大豆粉浓缩蛋白儿童食品、罐头食品等。分离蛋白。大豆蛋白广泛用于面食、烘烤食品、大豆还是制作油漆、油墨、甘油、人造羊毛、人造纤维、电木、胶合板、胶卷等工业原料。三大豆的其它用途1、大豆是重要的饲料作物2、大豆在轮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大豆是重要出口物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产量高、品质佳,畅销30多个国家。原先是我国出口农产品中最多的一种。因多种原因,现今以进口为主。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二) 大豆的加工利用 大豆主要作榨油和饼粕,还可加工大豆粉、组织蛋白、浓缩蛋白、 分离蛋白。大豆蛋白广泛用于面食、烘烤食品、儿童食品、罐头食品等。 大豆还是制作油漆、油墨、甘油、人造羊毛、人造纤维、电木、胶合板、 胶卷等工业原料。 (三) 大豆的其它用途 1、大豆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2、大豆在轮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 大豆是重要出口物资 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产量高、品 质佳,畅销30多个国家。原先是我国出口农产品中最多的一种。因多种 原因,现今以进口为主

大豆的起源和分布一)大豆的起源中国是栽培大豆的起源地。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进化而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大豆字记载的国家,商代甲骨文称天登为豆,秦汉后才改称为豆。1959年山西省侯马县发掘出多颗大豆粒,经1c测定,距今巴有2300年,累战国时代遗物。我国大豆的分布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我国大豆种植分布很广均有种植。以黄淮海平原和松辽平原最集中,东北省和华北的豫、鲁、皖、苏的黑翼等地:长以莱是義国天登里产区域。荃国次集中的区域还有南北东西多个省区。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二、大豆的起源和分布 (一) 大豆的起源 中国是栽培大豆的起源地。栽培大豆由野生大 豆进化而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大豆文字记载的 国家,商代甲骨文称大豆为菽豆,秦汉后才改称菽 为豆。1959年山西省侯马县发掘出多颗大豆粒,经 14C测定,距今已有2 300年,系战国时代遗物。 (二) 我国大豆的分布 我国大豆种植分布很广,从北到南,从东到西 均有种植。以黄淮海平原和松辽平原最集中,东北 的黑、吉、辽三省和华北的豫、鲁、皖、苏、冀等 地,长期以来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域。全国次集中的 区域还有南北东西多个省区

China:SoybeansLegendMinorgrowing areasHeilotMajor growing areasHei MongolPercentorsoybeanproductionbyprovince(1993-1997)BeiHeilongjiang33.3%8.0%Shandong7.0%Henan6.8%Jilin5.7%InnerMongoliaTianjin5.5%HebeiHingxia5.1%Anhui3.3%JiangsuQinahai3.0%Liaoning2.6%Hunan2.5%HubeiSanst2.4%SichuanSheanxJiana2.0%Shaanxi2.0%Jiangxi1.9%GuangxiShanghai1.8%ShanxiSichuanHIHs1.3%Zhejiang1.2%Fujian1.1%Guangdongan1.1%GuizhouHunanTheseprovinoesaccountfor06.6%01totalproductionGuzhauFujianSoybean crop calendarfortheNorth China Plain andManchuriaVunnanPLANTGunnxiBHARVERTAJANFEBTMAR APRMAYTUNJULAUGSEPOCYNOVDECAcross southern China,soybeans areplanted andharvested 1.2monthsearlierthandepictedabove.作物栽培学USDAJOINTAGRICULTURALWEATHERFACLITY(JAWF)

作物栽培学

三世界中国大豆生产概泥一世界大豆生产概况大豆是世界上近40年来种植面积增加最快,产量增长最多的作物。四强: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1993年美国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自1994年起美国大豆产量连年攀升,从当时大豆总产量的5924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7534万吨,年均以27.2%的速度递增。自前,美国转基因大豆年产量达5000万吨,接近其总产量的70%。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三、世界与中国大豆生产概况 (一) 世界大豆生产概况 大豆是世界上近40年来种植面积增加最快,产 量增长最多的作物。四强 :美国、巴西、阿根廷、 中国。 1993年美国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自1994年起, 美国大豆产量连年攀升,从当时大豆总产量的5 924 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7 534万吨,年均以27.2%的 速度递增。目前,美国转基因大豆年产量达5 000万 吨,接近其总产量的70%

二中国大豆生产概况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豆面积和总产超过中国,跃居第一总产占世界总产的一半。其后,巴西和阿根廷相继超过中国目前,中国大豆面积和总产仅位居第四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二) 中国大豆生产概况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豆面积和总产超过中国,跃居第一, 总产占世界总产的一半。其后,巴西和阿根廷相继超过中国。 目前,中国大豆面积和总产仅位居第四

新疆大豆生产概况二新疆从1994年以来,大豆面积和单产快速发展。伊型、阿勒泰、昌吉等地州为大豆主产区,占全疆大豆面积60%以上,以春播大豆为主。近几年间、套种和复播面积增加很快。大力推广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1999年新大豆1号、石大豆1号在石河子乡小庙村袁建林的0.7hm?高产田,经国家“九五”攻关验收专家当场收获,两品种单产分别达5957.55kg/hm25484.6kg/hm?,创全国大豆高产最高纪录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三) 新疆大豆生产概况 新疆从1994年以来,大豆面积和单产快速发展。伊 犁、阿勒泰、昌吉等地州为大豆主产区,占全疆大豆面 积60%以上,以春播大豆为主。近几年间、套种和复播 面积增加很快。大力推广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1999 年新大豆1号、石大豆1号在石河子乡小庙村袁建林的 0.7hm2高产田,经国家“九五”攻关验收专家当场收 获,两品种单产分别达5957.55kg/hm2 、 5484.6kg/hm2 ,创全国大豆高产最高纪录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