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地形图测量测绘

9.地形图测绘9.1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地形测量的任务是测绘地形图。地形图测绘是以测量控制点为依据,按以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地物和地貌测定在图之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绘制成图,如图9-1
9. 地形图测绘 9.1 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 地形测量的任务是测绘地形图。地形图测绘是以测量 控制点为依据,按以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将地物和地貌测定在图 之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绘制成图,如图9-1

20汉10EYA水1001:2000图8-1地形图
110 100 水 110 汉 120 100 110 1∶2000 图 8-1 地形图

9.1. 1比例尺图上任一线段d与地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D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常见的比例尺有两种: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来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即为了用图方便,以及避免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通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也称直线比例尺2060米1:1000图示比例尺
• 图上任一线段d与地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D之比,称为 图的比例尺。常见的比例尺有两种:数字比例尺和直 线比例尺。 • 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来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 即 • 为了用图方便,以及避免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 通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也称直线比例尺。 9.1.1 比例尺 D M d 1 = 20 0 20 40 60 米 1∶1 000 图 8-2 图示比例尺

9. 1. 2 地物符号·1)、比例符号轮廓较大的地物,如房屋、运动场、湖泊、森林、田地等,凡能按比例尺把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缩绘在图上的,称为比例符号。这类符号表示出地物的轮廓特征。2)、非比例符号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单程碑、水井和钻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征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3)、半比例符号对于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河流、道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和垣栅等,其准确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4)、地物注记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符号,称为地物注记。如地区、城镇、河流、道路名称;江河的流向、道路去向以及林木、田地类别等说明
9.1.2 地物符号 • 1)、比例符号 轮廓较大的地物,如房屋、运动场、湖泊、森林、 田地等,凡能按比例尺把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缩绘在图上的, 称为比例符号。这类符号表示出地物的轮廓特征。 • 2)、非比例符号 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 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程碑、水井 和钻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征的象征性符号表 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 地物的形状和大小。 • 3)、半比例符号 对于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河流、道路、通讯 线、管道、垣栅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 比例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表示地物的中心 位置,但是城墙和垣栅等,其准确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 • 4)、地物注记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符号,称为 地物注记。如地区、城镇、河流、道路名称;江河的流向、道路 去向以及林木、田地类别等说明

.编号图例编号符号名称图例符号名称19师山合w12三角点小三角点125.3443.0II蓉石8112220D132.08导线点水准点328.90341.384.0143高压线普通房屋L.a4015低压线水池11.04.0村庄516通讯线1.010.0砖石及混@30学校176凝土图墙10.0④0医院18土墙70.5_0.15首曲线一计曲线0.3?3019I厂458等高线间曲线0.156.0L.o未加固的T2.0120o1.5坟地梯田坎加固的12.03.01.52110基宝塔02 +**++*+++1.0叶12.0水塔22911独立村果树1.0()J3.叶11.o
编号 符号名称 图 例 编号 符号名称 图 例 1 三角点 12 小三角点 2 导线点 13 水准点 3 普通房屋 14 高压线 4 水 池 15 低压线 5 村 庄 16 通讯线 6 学 校 17 砖石及混 凝土围墙 7 医 院 18 土 墙 8 工 厂 19 等高线 9 坟 地 20 梯田坎 10 宝 塔 21 垄 11 水 塔 22 独立树 1.5 水 李 村 1.5 文 3.0 + 3.0 工 3.0 2.0 2.0 1.0 3.5 1.0 3.5 1.0 2.0 梁 山 383.27 3.0 狮 山 125.34 3.0 I12 41.38 2.0 Ⅱ蓉石 8 328.903 2.0 4.0 1.0 4.0 1.0 4.0 1.0 10.0 10.0 0.5 6.0 1.0 45 0.15 0.3 0.15 计曲线 首曲线 间曲线 1.5 3.0 未加固的 加固的 1.5 0.2 阔叶 针叶 果树

9. 1. 3 等高线·1)等高线原理等高线是地面相邻等高点相连接的闭合曲线。一簇等高线,在图上不仅能表达地面起伏变化的形态,而且还具有一定立体感。如图8-4,设有一座小山头的山顶被水恰好没时的水面高程为50m水位每退5m,则坡面与水面的交线即为一条闭合的等高线,其相应高程为45m、40m、35m。将地面各交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按一定比例尺缩小,从而得到一簇表现山头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起伏变化的等高线
9.1.3 等高线 • 1)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是地面相邻等高点相连接的 闭合曲线。一簇等高线,在图上不仅能表达地面起伏 变化的形态,而且还具有一定立体感。如图8-4,设有 一座小山头的山顶被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50 m, 水位每退5 m,则坡面与水面的交线即为一条闭合的等 高线,其相应高程为45 m、40 m、35 m。将地面各交 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按一定比例尺缩小,从而得 到一簇表现山头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起伏变化的 等高线

H-45H-40H-35454035水平面图8-等高线原玛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称为等高线平距。由图可知,d愈大,表示地面坡度愈缓,反之愈陡。坡度与平距成反比。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距选择过大,就不能精确显示地貌;反之,选择过小,等高线密集,失去图面的清晰度。因此,应根据地形和比例尺参照表8-1选用等高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在 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 d,称为等高线平距。由图可知,d愈大,表示地面坡度愈缓, 反之愈陡。坡度与平距成反比。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距选择过大,就不能精确显示地 貌;反之,选择过小,等高线密集,失去图面的清晰度。因此, 应根据地形和比例尺参照表8-1选用等高距。 图8-4 等高线原理 H=45 H=40 H=35 45 40 水平面 35

表8-1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比例尺备注地形类别1:5001:10001:50001:2000平地0.5m2m0.5m1m等高距为0.5m时,特征点高丘陵0.5m2m5m1m程可注至cm,其余均为注至dm山地2m1m5m1m
表8-1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比 例 尺 地形类别 1500 11 000 12000 15 000 备 注 平地 0.5 m 0.5 m 1 m 2 m 丘陵 0.5 m 1 m 2 m 5 m 山地 1 m 1 m 2 m 5 m 等高距为 0.5 m 时,特征点高 程可注至 cm,其余均为注至 dm

按上表选定的等高距称为基本等高距,同一幅图只能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等高线的高程应为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数。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用细实线描绘:为了读图方便,高程为5倍基本等高距的等高线用粗实线描绘并注记高程,称为计曲线:在基本等高线不能反映出地面局部地貌的变化时,可用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长虚线加密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更加细小的变化还可用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短虚线加密的等54222高线,称为助曲线(图9-5)。825221820图8-5,各种等高线
按上表选定的等高距称为基本等高距,同一幅图只 能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等高线的高程应为基本等高距 的整倍数。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用细 实线描绘;为了读图方便,高程为5倍基本等高距的等高 线用粗实线描绘并注记高程,称为计曲线;在基本等高 线不能反映出地面局部地貌的变化时,可用二分之一基 本等高距用长虚线加密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更加细 小的变化还可用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短虚线加密的等 高线,称为助曲线(图9-5)。 25 24 22 21 20 18 21.5 25.2 21.8 20 图 8-5 各种等高线

2)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盆地山头和洼地图8-6山头和洼地
2)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 • 山头和洼地(盆地) 图8-6 山头和洼地 100 10 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975年首次珠峰高程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GPS测量的原理与应用.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GPS测量学综合教案.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Z-MaxGPS展示.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徕卡TPS1200全站仪和GPS1200测量系统新产品介绍.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喜利得激光测量产品介绍.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教案.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徕卡GPS智能超站仪.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合肥工业大学测量学试卷A(题目).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合肥工业大学测量学B(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合肥工业大学测量学试卷A(答案).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合肥工业大学测量学B(题目).doc
- 《测量学》课程实验实习指导书.doc
- 《测量学》课程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电子教案讲义,共十六章).doc
- 《地面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内蒙古科技大学:张会战,共五章).ppt
- 《地面工程测量》课程授课教案(讲义).doc
- 《地面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Ground Engineering Surveying.doc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直线方向的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钢尺测距.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测量误差理论.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高程测量.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角度测量.ppt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一、工程材料教案.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二、热加工教案.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三、冷加工教案.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四、公差教案.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机制基础(上)教案.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机制基础(下)教案.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胡蓉).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材料成型综合习题(试题).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材料成型综合习题(答案).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机械加工习题(试题).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机械加工习题(答案).doc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机械加工工艺概论.ppt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工程材料的性能.ppt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纳米科技.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