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合肥工业大学测量学试卷A(题目)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9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合肥工业大学测量学试卷A(题目)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测量学》试卷样卷之一合肥工业大学专业《测量学》试卷大题号三四五六二试卷总分大题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某地经度为东经117°30',该地位于高斯投影6°带的带号N为(A.19B.20c. 39D.402.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为()B.瞄准、精平、对中、读数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C.粗平、瞄准、精平、读数D.粗平、精平、瞄准、读数)3.当钢尺的名义长度小于其实际长度时,会把所量测的距离(A.量长B.量短C.不长不短D.量长或量短)4.系统误差具有(B.离散性A.积累性C.随机性D.补偿性)5.建筑场地上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主要形式有(A:水准网B.建筑方格网D.导线网c.小三角网6.在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各类公路的符号,称为(A.比例符号B.线形符号c.半比例符号D.非比例符号)7.用光学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应(B.固定不动A.随经纬仪转动D.随照准部转动C.随望远镜转动8.附合导线内业计算中,如果测量的是右角,那么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应()A.反符号平均分配B.反符号按比例分配C.符号不变平均分配D.符号不变按比例分配1《测量学》试卷第1套第页共6页

《测量学》试卷第 1 套 第 页 共 6 页 1 《测量学》试卷样卷之一 合肥工业大学 专业《测量学》试卷 大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试卷总分 大题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某地经度为东经 117°30´,该地位于高斯投影 6°带的带号 N 为( ) A.19 B.20 C.39 D.40 2.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为( )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B.瞄准、精平、对中、读数 C.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D.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3.当钢尺的名义长度小于其实际长度时,会把所量测的距离( ) A.量长 B.量短 C.不长不短 D.量长或量短 4.系统误差具有( ) A.积累性 B.离散性 C.随机性 D.补偿性 5.建筑场地上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主要形式有( ) A.水准网 B.建筑方格网 C.小三角网 D.导线网 6.在 1:1000 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各类公路的符号,称为( ) A.比例符号 B.线形符号 C.半比例符号 D.非比例符号 7. 用光学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应( ) A.随经纬仪转动 B.固定不动 C.随望远镜转动 D.随照准部转动 8.附合导线内业计算中,如果测量的是右角,那么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应( ) A.反符号平均分配 B.反符号按比例分配 C.符号不变平均分配 D.符号不变按比例分配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9.地形图上按一定的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为(A.首曲线B.间曲线C.助曲线D.计曲线10.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m=土10”,则4边形内角和的中误差M为()A.±25"B.±5"Cc.±2.5"D.±20"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1.测量工作分为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部分。()2.视差现象是由于人眼的分辨率造成的,视力好则视差就小。()3.水准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度盘上读数而测定两点之间高差的。(4.水准管上2mm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周角为水准管分划值。()5.测量LA=100ZB=50°,测角中误差均为10",所以A角的精度高于B角。()6.竖盘指标差是由于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不居中造成的误差。(D7.地形图比例尺越小,其精度就越高。()8.在测量工作中无论如何认真仔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9.导线测量中,边越长量距误差越大。因此边越短,导线的精度就越高。(10.测量中,增加观测次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误差。()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复查人评卷人1.测量学2.视准轴3.水平角2《测量学》试卷第1套第页共6页

《测量学》试卷第 1 套 第 页 共 6 页 2 9.地形图上按一定的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为( ) A.首曲线 B.间曲线 C.助曲线 D.计曲线 10.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 m=±10″,则 4 边形内角和的中误差 M 为( ) A.  25″ B.  5″ C.  2.5″ D.  20″ 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 1.测量工作分为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部分。( ) 2.视差现象是由于人眼的分辨率造成的,视力好则视差就小。( ) 3.水准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度盘上读数而测定两点之间高差的。( ) 4.水准管上 2mm 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周角为水准管分划值。( ) 5.测量 A = 100 , B = 50 ,测角中误差均为 10″,所以 A 角的精度高于 B 角。( ) 6.竖盘指标差是由于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不居中造成的误差。( ) 7.地形图比例尺越小,其精度就越高。( ) 8.在测量工作中无论如何认真仔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 ) 9.导线测量中,边越长量距误差越大。因此边越短,导线的精度就越高。( ) 10.测量中,增加观测次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误差。(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测量学 2. 视准轴 3. 水平角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4.地物5.测设6.等高线7.水准管分划值8.比例尺9.方位角10.高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评卷人复查人得分1.微倾式水准仪和光学经纬仪分别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应分别满足哪些几何条件?2.什么是偶然误差?它有哪些特性?3《测量学》试卷第1套第页共6页

《测量学》试卷第 1 套 第 页 共 6 页 3 4. 地物 5. 测设 6.等高线 7.水准管分划值 8.比例尺 9.方位角 10.高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微倾式水准仪和光学经纬仪分别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应分别满足哪些几何条件? 2.什么是偶然误差?它有哪些特性?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简述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4《测量学》试卷第1套第页共6页

《测量学》试卷第 1 套 第 页 共 6 页 4 3.简述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五、成果整理(本大题共3题,每题7分,共21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整理下表中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各点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1.测标尺读数高差改正改正后高差高差(m)测站数高程(m)点后视前视数(mm)(m)A182520.0001124511546113002176411434314001B154021.000p计J容=±12/n(n为测站数)mm算检核整理下列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2.测测竖盘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各测回角值回目标o11,1站位置o191A1o数A00048左B7238181A1800036右B2523754OA900100左B16238242V2700042右B34238123.整理下列视距测量测量成果,写出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和结果,测站点A的高程为21.40m仪器高为i=1.420m。(注:竖盘盘左刻划,从目镜端由0°逆时针刻划到360°1下丝读数高差高程中丝读数竖直度盘读数竖直角水平距离目标上丝读数1aDhHsα视距间隔2.44011.8622.1588 251.76820.9341. 3592 455《测量学》试卷第1套第页共6页

《测量学》试卷第 1 套 第 页 共 6 页 5 五、成果整理(本大题共 3 题,每题 7 分,共 21 分) 1. 整理下表中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各点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 测 点 标尺读数 高差(m) 测站数 高差改正 数(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后视 前视 A 1825 1 20.000 1 1546 1245 1 2 1764 1300 1 3 1400 1434 1 B 1540 21.000  计 算 检 核 f n h = 12 容 mm (n 为测站数) 2.整理下列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 测 站 测 回 数 竖盘 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各测回角值 ° ′ ″ O 1 左 A 0 00 48 B 72 38 18 右 A 180 00 36 B 252 37 54 2 左 A 90 01 00 B 162 38 24 右 A 270 00 42 B 342 38 12 3.整理下列视距测量测量成果,写出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和结果,测站点 A 的高程为 21.40m, 仪器高为 i=1.420m。(注:竖盘盘左刻划,从目镜端由 0°逆时针刻划到 360°) 目标 下丝读数 上丝读数 视距间隔 中丝读数 s 竖直度盘读数 ° ′ 竖直角  水平距离 D 高差 h 高程 H 1 2.440 1.862 2.15 88 25 2 1.768 0.934 1.35 92 45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7分,共14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对某边丈量了5次,其距离值分别为58.256m、58.260m、58.258m、58.262m和58.264m,求算术平均值工及其中误差ml。2.已知控制点A的坐标(xA=110.500m,yA=54.536m)和AB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135°00'00",图上量得P点坐标为xp=80.500m,yp=24.536m,试计算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测设数据,并绘图说明之。6《测量学》试卷第1套第页共6页

《测量学》试卷第 1 套 第 页 共 6 页 6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2 题,每题 7 分,共 14 分) 1.对某边丈量了 5 次,其距离值分别为 58.256m、58.260m、58.258m、58.262m 和 58.264m,求算术平均值 L 及其中误差 mL 。 2.已知控制点 A 的坐标( xA =110.500m, yA = 54.536m )和 AB 边的坐标方位角 =1350000  AB ,图上量得 P 点坐标为 xP = 80.500m, yP = 24.536m ,试计算用极 坐标法测设 P 点的测设数据,并绘图说明之。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