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阅读资料:郑朝晖 今本易经的时间性言说(初稿)
今本易经卦爻辞的时间性言说 摘要:今本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作六十四个原型事件,每个事件均是一个时间性整体,其中, 卦辞描述了整个事件的线索,爻辞则描述了事件的具体过程,而爻的阴阳变化则揭示了事物 变化之几的整体特性 关键词:原型事件线索过程几微 易经虽有所谓今本、古本,或者传本、帛本、竹本的区别,但其差别主要是 形式上的差别,集中在个别文字与文本编排之上,而其基本内容并无本质差异, 真正的差别主要存在于不同的易传阐释之中。至于连山、归藏与周易的本经差异, 因文献缺失的原因,虽可推测或者相信其内容有较大差异,但其真相无法判定, 因此只能付之阙如。这样看来,就易经六十四卦本文而言,今本易经没有改变其 原始内容,可以确信今本易经卦爻辞仍能反映其早期言说方式,通过分析今本易 经的言说方式,能够明了中国哲学言说根源的特性 事件原型 一般而言,学界赞同单一卦的卦爻辞是一个整体,当然,也有的学者并不赞 同此一观点,如尚秉和先生即认为:“易辞与他经不同,他经上下文多相属,易 则不然,因易辞皆由象生,观某爻而得甲象,又观某爻而得乙象,故易辞各有所 指,上下句义不必相联。”显然,尚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其“易辞皆观象而生”的 认识。而李镜池先生则代表了另外一种“六经皆史”的看法,认为易经卦爻辞是 史巫长期总结筮辞和卜辞的结果,“卦爻辞的构成,是有组织的。它的组织,不 是以卦画爻位为次序,虽则有极少数用对衬式或階升式出于作者的有意安排,而 大多数有它的中心思想,每一卦象一篇简短的论文;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以文字形 式作联系,没有中心思想。”2有的学者如胡朴安则纯从文字学、历史学的角度出 发,将六十四卦看作历史记载,每一卦均为一个历史事件,但因过于坐实,信从 者不多。在笔者看来,倘若将辞的联系看作仅是象的联系,就很难解释为何有的 辞之间明显的事象关系。此外,若将辞看作是有中心思想的简短论文,也很难解 释清楚为何有的卦多辞仅仅涉及事件过程,并不进行事理分析的事实。因此笔者 认为,胡朴安的事件视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尚秉和认为辞象具有一定的结构 关系也具有一定的道理,李镜池先生认为卦爻辞皆有内在组织的观点亦为可取 也就是说,卦爻辞若说根源于卦象之义的话,那么,他们之间是一种整体性的对 应关系,而非一一对应的机械关系。因此笔者赞同牟宗三的事件视角,“占卜就 是看一件事件的发展,一件事件的发展就是一个抛物线。所谓抛物线就是你可以 把它展开,通过始、壮、究三个观念了解它。”这里的事件观念与胡朴安的史学 事件观有所不同,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具有时间意味的过程事件。不过,当我们讨 论六十四卦每一卦的过程时,也会发现,这些卦的过程都是具体事件的过程,并 非都是纯粹的逻辑过程,也有具体的事态过程,只不过,这些事态过程也有原型 化的可能,因之,笔者主要采用事件原型的视角对易经的时间言说进行分析。 所谓原型,在心理学中是指集体无意识的表征,是人类心灵进化历史上沉淀 下来的某些心理认知“本能”的类型。原型一词在语言学中则是指语言范畴家族 1尚秉和:《说例·周易尚氏学》,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五页。 2李镜池:《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0页 3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1 今本易经卦爻辞的时间性言说 摘要:今本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作六十四个原型事件,每个事件均是一个时间性整体,其中, 卦辞描述了整个事件的线索,爻辞则描述了事件的具体过程,而爻的阴阳变化则揭示了事物 变化之几的整体特性。 关键词:原型事件 线索 过程 几微 易经虽有所谓今本、古本,或者传本、帛本、竹本的区别,但其差别主要是 形式上的差别,集中在个别文字与文本编排之上,而其基本内容并无本质差异, 真正的差别主要存在于不同的易传阐释之中。至于连山、归藏与周易的本经差异, 因文献缺失的原因,虽可推测或者相信其内容有较大差异,但其真相无法判定, 因此只能付之阙如。这样看来,就易经六十四卦本文而言,今本易经没有改变其 原始内容,可以确信今本易经卦爻辞仍能反映其早期言说方式,通过分析今本易 经的言说方式,能够明了中国哲学言说根源的特性。 事件原型 一般而言,学界赞同单一卦的卦爻辞是一个整体,当然,也有的学者并不赞 同此一观点,如尚秉和先生即认为:“易辞与他经不同,他经上下文多相属,易 则不然,因易辞皆由象生,观某爻而得甲象,又观某爻而得乙象,故易辞各有所 指,上下句义不必相联。”1显然,尚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其“易辞皆观象而生”的 认识。而李镜池先生则代表了另外一种“六经皆史”的看法,认为易经卦爻辞是 史巫长期总结筮辞和卜辞的结果,“卦爻辞的构成,是有组织的。它的组织,不 是以卦画爻位为次序,虽则有极少数用对衬式或階升式出于作者的有意安排,而 大多数有它的中心思想,每一卦象一篇简短的论文;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以文字形 式作联系,没有中心思想。”2有的学者如胡朴安则纯从文字学、历史学的角度出 发,将六十四卦看作历史记载,每一卦均为一个历史事件,但因过于坐实,信从 者不多。在笔者看来,倘若将辞的联系看作仅是象的联系,就很难解释为何有的 辞之间明显的事象关系。此外,若将辞看作是有中心思想的简短论文,也很难解 释清楚为何有的卦多辞仅仅涉及事件过程,并不进行事理分析的事实。因此笔者 认为,胡朴安的事件视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尚秉和认为辞象具有一定的结构 关系也具有一定的道理,李镜池先生认为卦爻辞皆有内在组织的观点亦为可取, 也就是说,卦爻辞若说根源于卦象之义的话,那么,他们之间是一种整体性的对 应关系,而非一一对应的机械关系。因此笔者赞同牟宗三的事件视角,“占卜就 是看一件事件的发展,一件事件的发展就是一个抛物线。所谓抛物线就是你可以 把它展开,通过始、壮、究三个观念了解它。”3这里的事件观念与胡朴安的史学 事件观有所不同,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具有时间意味的过程事件。不过,当我们讨 论六十四卦每一卦的过程时,也会发现,这些卦的过程都是具体事件的过程,并 非都是纯粹的逻辑过程,也有具体的事态过程,只不过,这些事态过程也有原型 化的可能,因之,笔者主要采用事件原型的视角对易经的时间言说进行分析。 所谓原型,在心理学中是指集体无意识的表征,是人类心灵进化历史上沉淀 下来的某些心理认知“本能”的类型。原型一词在语言学中则是指语言范畴家族 1 尚秉和:《说例·周易尚氏学》,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五页。 2 李镜池:《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 1978 年版,第 10 页。 3 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 页
中的最典型成员,原型具有代表性,但并不表示它具有所有该语言范畴的特性。 笔者所使用的原型事件一词,既吸收了原型的历史根源性、典型代表性,也吸收 了原子事实的思路,即将原型事件也看成是中国文化整体言说的基本要素。也就 是说,在时间言说的意义上而言,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可以看成是六十四个原 型事件,因为每一卦均有一个卦名,原型事件的言说方式可以归结成一个个的要 素言说,从而使其具有原子事实的逻辑言说特点。也即是说,六十四卦的言说兼 具有沟通无意识与显意识的作用。显然,这样一种言说方式,是特殊的,需要深 入探索其言说特点。作为事件原型的六十四卦卦爻辞言说,其时间性言说包括三 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指卦辞的线索性言说,用来贯穿整个事件的终始 爻辞的过程性言说,用来揭示事件的具体过程,爻变的变化之几,即几微性言说, 用来指示动机和时机 线索 易经每一卦的卦辞亦称彖辞,按照易传的说法:“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 言乎变者也。”(系辞上)“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 也。”(乾文言)彖辞主要是揭示整体的卦象的卦德,而爻则揭示的是变动的具体 过程的情态。至于爻的言说如何结成彖的整体,易传中所言不详。王弼在《周易 略例》中对彖爻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说:“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 明其所由之主也。”4“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变者何也?情伪之所为也。” 5“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也。”°王弼认为彖辞讲的是整体的趋势,这个趋 势主要是由六爻之中的最重要的爻的情态所决定,每一爻的情态都受到这个总趋 势也就是主爻的情态所左右,爻与卦之间存在一个时势与时态的相互影响的关 系。后来惠栋把这个关系总结为“全体为彖,析体为爻”的明晰表达 可以看到,传统关于彖爻关系的看法,要么认为是性情关系,要么认为是体 变关系,前者用哲学语言来说,主要是本质现象关系,后者主要是整体部分关系。 若论卦爻为性情关系,必须是在易经诠释走向观其德义之后。如乾卦卦辞元亨利 贞,其原始意义是“开始顺畅,利于占问”,后来诠释为“善之长,嘉之会,义 之和,事之千”四德,卦辞方具有性之义,爻辞的潜龙、见龙、乾龙、跃龙、飞 龙、亢龙才有可能解释成四德的情态显现。即便如此,在其他卦的卦爻辞之间, 很难有这样圆满的对应关系,如妡卦卦辞“女壮,勿用取女”,爻辞系栀、有鱼、 无肤、无鱼、有陨、妡角,很难解释其性情关系如何。若论为趋势与时态的关系, 同样是妡卦,也是解释不便,妡卦初六爻为主爻,其意义与卦辞意义是相关的, 似乎合乎王弼的主爻观,但王弼的主爻观是建立在整体观上的主爻观,即主爻实 际上能统合次爻的发展趋势,即他能影响次爻的吉凶走向,初六爻如何影响其他 爻,是很难从爻辞中看出来的。后来的学者如苏轼提出“卦合爻别”,惠栋提出 “彖体爻析”,更加明确了这种整分观,但若将这种观念运用到易经卦爻辞的实 际阐释中,则会发现困难重重。事实上,整分观与性情观关系密切,王弼理解的 体就与理有莫大的关系,苏轼理解的合也与性有极大关联。也就是说,虽然性情 观主要是从事象入手,整分观是从卦象入手,但都不能完全解释卦爻辞的关系特 4王弼:《周易略例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91页 5同上,第597页 上,第604页 [湳]惠栋撰、[清]江藩补、袁庭栋整理:《周易述》,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版,第455页。 2
2 中的最典型成员,原型具有代表性,但并不表示它具有所有该语言范畴的特性。 笔者所使用的原型事件一词,既吸收了原型的历史根源性、典型代表性,也吸收 了原子事实的思路,即将原型事件也看成是中国文化整体言说的基本要素。也就 是说,在时间言说的意义上而言,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可以看成是六十四个原 型事件,因为每一卦均有一个卦名,原型事件的言说方式可以归结成一个个的要 素言说,从而使其具有原子事实的逻辑言说特点。也即是说,六十四卦的言说兼 具有沟通无意识与显意识的作用。显然,这样一种言说方式,是特殊的,需要深 入探索其言说特点。作为事件原型的六十四卦卦爻辞言说,其时间性言说包括三 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指卦辞的线索性言说,用来贯穿整个事件的终始, 爻辞的过程性言说,用来揭示事件的具体过程,爻变的变化之几,即几微性言说, 用来指示动机和时机。 线索 易经每一卦的卦辞亦称彖辞,按照易传的说法:“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 言乎变者也。”(系辞上)“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 也。”(乾文言)彖辞主要是揭示整体的卦象的卦德,而爻则揭示的是变动的具体 过程的情态。至于爻的言说如何结成彖的整体,易传中所言不详。王弼在《周易 略例》中对彖爻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说:“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 明其所由之主也。”4“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变者何也?情伪之所为也。” 5“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也。”6王弼认为彖辞讲的是整体的趋势,这个趋 势主要是由六爻之中的最重要的爻的情态所决定,每一爻的情态都受到这个总趋 势也就是主爻的情态所左右,爻与卦之间存在一个时势与时态的相互影响的关 系。后来惠栋把这个关系总结为“全体为彖,析体为爻”7的明晰表达。 可以看到,传统关于彖爻关系的看法,要么认为是性情关系,要么认为是体 变关系,前者用哲学语言来说,主要是本质现象关系,后者主要是整体部分关系。 若论卦爻为性情关系,必须是在易经诠释走向观其德义之后。如乾卦卦辞元亨利 贞,其原始意义是“开始顺畅,利于占问”,后来诠释为“善之长,嘉之会,义 之和,事之干”四德,卦辞方具有性之义,爻辞的潜龙、见龙、乾龙、跃龙、飞 龙、亢龙才有可能解释成四德的情态显现。即便如此,在其他卦的卦爻辞之间, 很难有这样圆满的对应关系,如姤卦卦辞“女壮,勿用取女”,爻辞系柅、有鱼、 无肤、无鱼、有陨、姤角,很难解释其性情关系如何。若论为趋势与时态的关系, 同样是姤卦,也是解释不便,姤卦初六爻为主爻,其意义与卦辞意义是相关的, 似乎合乎王弼的主爻观,但王弼的主爻观是建立在整体观上的主爻观,即主爻实 际上能统合次爻的发展趋势,即他能影响次爻的吉凶走向,初六爻如何影响其他 爻,是很难从爻辞中看出来的。后来的学者如苏轼提出“卦合爻别”,惠栋提出 “彖体爻析”,更加明确了这种整分观,但若将这种观念运用到易经卦爻辞的实 际阐释中,则会发现困难重重。事实上,整分观与性情观关系密切,王弼理解的 体就与理有莫大的关系,苏轼理解的合也与性有极大关联。也就是说,虽然性情 观主要是从事象入手,整分观是从卦象入手,但都不能完全解释卦爻辞的关系特 性。 4 王弼:《周易略例 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 591 页。 5 同上,第 597 页。 6 同上,第 604 页。 7 [清]惠栋撰、[清]江藩补、袁庭栋整理:《周易述》,成都:巴蜀书社,1993 年版,第 455 页
笔者认为,更为合理的理解思路是,卦辞是爻辞描述事件过程的线索,爻辞 之间的结构不是完全由初上之位决定,而更为卦辞所决定,要理解爻的过程描述 必须以卦辞为线索才能做到。综观六十四卦卦辞的线索特征,实际上主要由亨与 利描述出来,亨代表事件的过程符合事件的典型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程度 提高的过程,而利则代表事件的选择过程,它的过程可能具有反复性。如坤卦卦 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 贞吉。”其线索表示,本卦爻辞所言事件的过程,是顺畅的,另外,利西南而不 利东北,根据此线索,可以理解初六与六二爻事态之间的关系,初六“履霜,坚 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这个转折是因为开始往东北,故有霜冰 之凶,若往西南,则天地广阔,后面的含章、括囊、黄裳、龙血都与向南的拓展 过程有关,是向南而行的顺利进程,抽象一点而言,是其顺势而为的能力的不断 提高的过程。又如睽卦卦辞“小事吉”,爻辞所述之事,均为小事,虽然遇见各 种与己不和之人,象恶人、主人、赶车人、元夫、宗人、求婚人,因为虽然丧马 但无求于人,因而均无咎,所遇之人均为寻马途中所遇,与自己的关系也是由内 而外的,但因是小事,故吉利。再如噬嗑卦卦辞“亨,利用狱”,若将卦辞视作 线索的话,则会极大地改变对爻辞的认识,初九与上九爻辞均与刑狱有关,传统 均认为中间四爻为吃肉的不同情形,分别是鲜肉、腊肉、带骨肉与干肉,吃肉与 刑狱有何关联,无法解释清楚,若坚持主爻说,或可勉强就卦象说上下爻为咬合 之关键,也不具有太大的说服力,就整合说,四爻为狱中食肉的状况,似也牵强。 只有就线索说,全爻均与刑狱有关,且亨揭示了此刑狱为逐渐加重之过程,由开 始的灭趾、灭鼻,再到腊肉之刑即黥刑,乾肺、乾肉之刑,即胫刑、宫刑,最终 到灭耳即大辟之刑,符合刑罚级别逐步提升的过程。 过程 卦辞主要是谈线索的,而爻辞则是讲过程的。易传系辞有言:“易之为书也, 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显然,系 辞认为,六爻是讲事件的终始过程的,郑玄进一步地把这个过程解释成“始、壮、 究”的事件过程,牟宗三说:“始、壮、究。始就是开始,任何事物开始之后总 得在时间中经历一个过程,有所成著,成著这个时候就是所谓壮,究就是快完了 这个过程要是用图画表示,一定是一个抛物线。若从量的方面看,用康德的词语 说,这种量就是强度量,不是广度量。广度量是数学量,任何东西都可无限分割 下去。庄子天下云:‘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就是古希腊所言无穷 二分,这种可以无穷二分的量就叫做广度量。抛物线是强度量,不是广度量。它 开始于微小的时候,从微小到壮大,然后消灭。这就是强度量。强度量可以分 成始壮究三个阶段。易经就是用三个阶段来表示,用图画式的语言表示就是三画 卦。卦象开始就是三画卦,两卦重而为一,是重卦。为什么用三画卦呢?三画卦 就表示始壮究。每一画在卦象里叫做爻,始壮究三项每一项就是一个爻。爻者 交也。易传讲阴阳,阴阳相交,相交就是一个动相,把它用图画式语言展开就是 三画卦。三画卦当作一个过程看,它就是始壮究。”易经六十四卦皆有爻题,均 有初 四、五、上之分,牟宗三显然是从时间过程的角度而不是从空间 位置的角度来理解爻的位别的。胡朴安则更以事件过程解释六十四卦全文,他说: “乾坤两卦是绪论。既济、未济两卦是余论。自屯卦至离卦,为草昧时代至殷末 8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3 笔者认为,更为合理的理解思路是,卦辞是爻辞描述事件过程的线索,爻辞 之间的结构不是完全由初上之位决定,而更为卦辞所决定,要理解爻的过程描述 必须以卦辞为线索才能做到。综观六十四卦卦辞的线索特征,实际上主要由亨与 利描述出来,亨代表事件的过程符合事件的典型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程度 提高的过程,而利则代表事件的选择过程,它的过程可能具有反复性。如坤卦卦 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 贞吉。”其线索表示,本卦爻辞所言事件的过程,是顺畅的,另外,利西南而不 利东北,根据此线索,可以理解初六与六二爻事态之间的关系,初六“履霜,坚 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这个转折是因为开始往东北,故有霜冰 之凶,若往西南,则天地广阔,后面的含章、括囊、黄裳、龙血都与向南的拓展 过程有关,是向南而行的顺利进程,抽象一点而言,是其顺势而为的能力的不断 提高的过程。又如睽卦卦辞“小事吉”,爻辞所述之事,均为小事,虽然遇见各 种与己不和之人,象恶人、主人、赶车人、元夫、宗人、求婚人,因为虽然丧马 但无求于人,因而均无咎,所遇之人均为寻马途中所遇,与自己的关系也是由内 而外的,但因是小事,故吉利。再如噬嗑卦卦辞“亨,利用狱”,若将卦辞视作 线索的话,则会极大地改变对爻辞的认识,初九与上九爻辞均与刑狱有关,传统 均认为中间四爻为吃肉的不同情形,分别是鲜肉、腊肉、带骨肉与干肉,吃肉与 刑狱有何关联,无法解释清楚,若坚持主爻说,或可勉强就卦象说上下爻为咬合 之关键,也不具有太大的说服力,就整合说,四爻为狱中食肉的状况,似也牵强。 只有就线索说,全爻均与刑狱有关,且亨揭示了此刑狱为逐渐加重之过程,由开 始的灭趾、灭鼻,再到腊肉之刑即黥刑,乾胏、乾肉之刑,即胫刑、宫刑,最终 到灭耳即大辟之刑,符合刑罚级别逐步提升的过程。 过程 卦辞主要是谈线索的,而爻辞则是讲过程的。易传系辞有言:“易之为书也, 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显然,系 辞认为,六爻是讲事件的终始过程的,郑玄进一步地把这个过程解释成“始、壮、 究”的事件过程,牟宗三说:“始、壮、究。始就是开始,任何事物开始之后总 得在时间中经历一个过程,有所成著,成著这个时候就是所谓壮,究就是快完了。 这个过程要是用图画表示,一定是一个抛物线。若从量的方面看,用康德的词语 说,这种量就是强度量,不是广度量。广度量是数学量,任何东西都可无限分割 下去。庄子天下云:‘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就是古希腊所言无穷 二分,这种可以无穷二分的量就叫做广度量。抛物线是强度量,不是广度量。它 开始于微小的时候,从微小到壮大,然后消灭。这就是强度量。 强度量可以分 成始壮究三个阶段。易经就是用三个阶段来表示,用图画式的语言表示就是三画 卦。卦象开始就是三画卦,两卦重而为一,是重卦。为什么用三画卦呢?三画卦 就表示始壮究。每一画在卦象里叫做爻,始壮究三项每一项就是一个爻。爻者, 交也。易传讲阴阳,阴阳相交,相交就是一个动相,把它用图画式语言展开就是 三画卦。三画卦当作一个过程看,它就是始壮究。”8易经六十四卦皆有爻题,均 有初、二、三、四、五、上之分,牟宗三显然是从时间过程的角度而不是从空间 位置的角度来理解爻的位别的。胡朴安则更以事件过程解释六十四卦全文,他说: “乾坤两卦是绪论。既济、未济两卦是余论。自屯卦至离卦,为草昧时代至殷末 8 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 页
之史。自咸卦至小过卦,为周初文武成时代之史。”9“要之在未有文字之先,古 人必以卦爻为一切思想符号之用。所以我的周易古史观,可以撇开卦爻不问也。 看每卦《大象》,如云雷屯,山下出泉蒙之类,只是借震雷坎云,为屯之符号, 而各爻并无雷云之义;艮山坎水,为蒙之符号,而各爻并无山水之义。其初、二 三、四、五、上者,是记录之列次序耳。其他六十二卦,皆如是。周易是有文 以后之记载,其用卦为符号者,犹今日卷册之标记,无他义也。”“团体之开始, 在于屯之初爻也。二、三、四、五、上爻皆是建侯以后之事。”整个爻辞描述的 事件过程正是卦辞线索事件的具象化过程。 当然,有的学者认为,有的卦的爻辞描述具有鲜明的空间结构,如咸卦所述 之事,正是一个完整的人体结构,拇指、小腿、大腿、心胸、喉头、嘴脸,六爻 的描述似乎是就人体的静态结构进行不同的感应行为的分类,但通观全卦的细 节,理解成取女,即感动少女的深入过程更合理,整个过程与人的恋爱过程相 致,男子对女子动心的过程,正是拇指抓地止步注视为开始,随后就是欲进不进 的忐忑,然后就是追随的过程,其后则是目光相视,心思迷惑的过程,最后则由 欲言又止进入无所不谈,正是双方产生心灵感应的完整恋爱过程。又如兑卦,似 乎是关于快乐种类的描述,有唱和之乐、田猎之乐、丰收之乐、享祭之乐、乐极 生悲之乐与君子之乐,事实上仔细考量,兑有润泽之意,所谓快乐,均是和、孚、 来、商、引的行为润泽的结果,其收获的多少程度,正是逐步增多的过程,和是 分配合理,孚是四猎有获或者侵掠有得,来是农业丰收,商是上天保佑,引则是 君子有礼。六十四卦爻辞的过程描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事态描述,一种是 进化事态描述,当然,两者的区分也并非是截然相别,两者之间在同一卦的过程 中有交叉运用的现象,但基本类别的区分还是可行的。进化事态描述以乾卦最为 典型,乾卦整个事态过程以龙的飞升过程为喻,象征事业的发展过程,从勿用、 在田、乾乾、或跃、在天到有悔,正是君子的事业周期过程,也是一个典型事业 发展提升过程。自然事态描述可以离卦为例,初爻讲对不速之客充满警惕就不会 有灾难发生,二爻则讲扎紧蓠芭是吉利的,三爻讲人们开始逐步放松警惕,也不 听人规劝,凶兆已现,四爻讲敌人突然袭击,实行三光政策,五爻讲大家痛定思 痛,同心协力抵抗而转吉,六爻讲乘胜反攻而战胜敌人。整个讲的是防御之道的 原型事件,这里面只是防御的自然事态过程,没有递升内涵。兼有两种描述类型 的可以井卦为例,井卦一方面六爻描述的是修理井的自然修理过程,从发现井水 受污染开始,到去泥、通泉眼、淘井水、整治井壁、浸水到整治井口,是一个自 然而然的治井过程;另一方面,不食、射鲋、可汲、无咎、食泉、有孚的过程, 也正是井的养人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几微 易经是掌握变化的学问,六十四卦爻题非九即六,九、六即老阳老阴,将要 变成少阴少阳之数。每一爻皆为九、六,意味着每一爻都是变化之几。易传有言: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 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系辞上)又说:“子曰:‘知几, 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9胡朴安:《周易古史观》,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2006年版,自序第6页 10同上,总说第6页。 1同上,第10页 12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4 之史。自咸卦至小过卦,为周初文武成时代之史。”9“要之在未有文字之先,古 人必以卦爻为一切思想符号之用。所以我的周易古史观,可以撇开卦爻不问也。 看每卦《大象》,如云雷屯,山下出泉蒙之类,只是借震雷坎云,为屯之符号, 而各爻并无雷云之义;艮山坎水,为蒙之符号,而各爻并无山水之义。其初、二、 三、四、五、上者,是记录之列次序耳。其他六十二卦,皆如是。周易是有文字 以后之记载,其用卦为符号者,犹今日卷册之标记,无他义也。”10“团体之开始, 在于屯之初爻也。二、三、四、五、上爻皆是建侯以后之事。”11整个爻辞描述的 事件过程正是卦辞线索事件的具象化过程。 当然,有的学者认为,有的卦的爻辞描述具有鲜明的空间结构,如咸卦所述 之事,正是一个完整的人体结构,拇指、小腿、大腿、心胸、喉头、嘴脸,六爻 的描述似乎是就人体的静态结构进行不同的感应行为的分类,但通观全卦的细 节,理解成取女,即感动少女的深入过程更合理,整个过程与人的恋爱过程相一 致,男子对女子动心的过程,正是拇指抓地止步注视为开始,随后就是欲进不进 的忐忑,然后就是追随的过程,其后则是目光相视,心思迷惑的过程,最后则由 欲言又止进入无所不谈,正是双方产生心灵感应的完整恋爱过程。又如兑卦,似 乎是关于快乐种类的描述,有唱和之乐、田猎之乐、丰收之乐、享祭之乐、乐极 生悲之乐与君子之乐,事实上仔细考量,兑有润泽之意,所谓快乐,均是和、孚、 来、商、引的行为润泽的结果,其收获的多少程度,正是逐步增多的过程,和是 分配合理,孚是四猎有获或者侵掠有得,来是农业丰收,商是上天保佑,引则是 君子有礼。六十四卦爻辞的过程描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事态描述,一种是 进化事态描述,当然,两者的区分也并非是截然相别,两者之间在同一卦的过程 中有交叉运用的现象,但基本类别的区分还是可行的。进化事态描述以乾卦最为 典型,乾卦整个事态过程以龙的飞升过程为喻,象征事业的发展过程,从勿用、 在田、乾乾、或跃、在天到有悔,正是君子的事业周期过程,也是一个典型事业 发展提升过程。自然事态描述可以离卦为例,初爻讲对不速之客充满警惕就不会 有灾难发生,二爻则讲扎紧蓠芭是吉利的,三爻讲人们开始逐步放松警惕,也不 听人规劝,凶兆已现,四爻讲敌人突然袭击,实行三光政策,五爻讲大家痛定思 痛,同心协力抵抗而转吉,六爻讲乘胜反攻而战胜敌人。整个讲的是防御之道的 原型事件,这里面只是防御的自然事态过程,没有递升内涵。兼有两种描述类型 的可以井卦为例,井卦一方面六爻描述的是修理井的自然修理过程,从发现井水 受污染开始,到去泥、通泉眼、淘井水、整治井壁、浸水到整治井口,是一个自 然而然的治井过程;另一12方面,不食、射鲋、可汲、无咎、食泉、有孚的过程, 也正是井的养人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几微 易经是掌握变化的学问,六十四卦爻题非九即六,九、六即老阳老阴,将要 变成少阴少阳之数。每一爻皆为九、六,意味着每一爻都是变化之几。易传有言: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 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系辞上)又说:“子曰:‘知几, 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9 胡朴安:《周易古史观》,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 2006 年版,自序第 6 页。 10 同上,总说第 6 页。 11 同上,第 10 页。 12 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 页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终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 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系辞下)几是成事之始 是变动的趋势所在,是事情发生的先机,研易就是为了占此先机。牟宗三说:“几 这个观念就是采取最开始最具体最动态的观点看。一件事件发动就是生起,一发 动就一定有一个后果。……几就是要动还未动的时候,就是动之微啦!……任何 一件事在人世间,在宇宙间生起,开始一发动,将来的结果就统统包括在内,这 开始一发动就是几。占卜最重要是看几,能看到几,将来的结果都可以算到了 占卜就是用最具体的心态看事物。”牟宗三显然强调具体的几隐藏在具体的事件 之中,实际上它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孔子与牟宗三的看法还主要是就易知来而言,易不仅知来,而且藏往,“神 以知来,知以藏往”(系辞上),“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说卦) 易卦作为一种时间整体,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事实上,在每一个时间点上 我们只能观察到每一爻的状况,只是我们可能会用不变的眼光来看这一爻,而易 经的提示是,无论这一爻是阴是阳,它都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并且,这 爻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爻的意义的变更。从卦象看,卦的整体是由事件的不同时 间段共同构成的,当我们关注卦中的每一爻,将其视作现在时,前面的爻就是过 去,后面的爻就是未来,过去现在未来并不是分割的,他们都包含在卦的整体中, 而呈现为我们的人生。以围棋为例,围棋的每一个子在下棋之前都无确定的意义, 只有下在棋盘中才有意义,而且当下的每一颗子,都与过去的子与未来的子相关 联,因此当下就呈现了我们的整个棋力,也就是人生。每一个变化都会引起过去 的意义与未来的趋势的变革,从而引起整体人生的变化,因此每一个变化都是事 物变化之“机”,君子和一般人的差别就在于能不能发现这个“几”,能不能适应 这个“几”。 今以左传“观之否”例来解释这个几。“昔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 侯使筮之,得‘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 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 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居土上,故曰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 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 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观之否, 只有六四爻变动,此处以观卦六爻来预测陈国公子光的人生,公子光的变动之机 预示了他在齐国的未来结果。这里我们不要讨论神秘的应验现象,而是发现,观 六四变为否九四后,观卦整个变成否卦,其他爻阴阳位性不变,但其意义却相应 变化,即观的初二三变成否的初二三,观的五上变成否的五上,过去未来的意义 全部得以变更,卦的时间整体也因之而变。初六的童观变成拔茅以汇,六二的窥 观变为包承,六三的观我生进退变成包羞,也就好象是随大溜变成团结,小心眼 变成注重细节,进退不定变成慎重虔诚,而九五的观我生变成休否,观其生变成 倾否,也就好象是民意测验变成公关事件,国际声望变成转移视线。而这一切的 起点只是因为六四观国之光变成有命无咎,即从客的身份转换成主的身份的这 转机
5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终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 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系辞下)几是成事之始, 是变动的趋势所在,是事情发生的先机,研易就是为了占此先机。牟宗三说:“几 这个观念就是采取最开始最具体最动态的观点看。一件事件发动就是生起,一发 动就一定有一个后果。……几就是要动还未动的时候,就是动之微啦!……任何 一件事在人世间,在宇宙间生起,开始一发动,将来的结果就统统包括在内,这 开始一发动就是几。占卜最重要是看几,能看到几,将来的结果都可以算到了, 占卜就是用最具体的心态看事物。”牟宗三显然强调具体的几隐藏在具体的事件 之中,实际上它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孔子与牟宗三的看法还主要是就易知来而言,易不仅知来,而且藏往,“神 以知来,知以藏往”(系辞上),“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说卦) 易卦作为一种时间整体,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事实上,在每一个时间点上, 我们只能观察到每一爻的状况,只是我们可能会用不变的眼光来看这一爻,而易 经的提示是,无论这一爻是阴是阳,它都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并且,这一 爻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爻的意义的变更。从卦象看,卦的整体是由事件的不同时 间段共同构成的,当我们关注卦中的每一爻,将其视作现在时,前面的爻就是过 去,后面的爻就是未来,过去现在未来并不是分割的,他们都包含在卦的整体中, 而呈现为我们的人生。以围棋为例,围棋的每一个子在下棋之前都无确定的意义, 只有下在棋盘中才有意义,而且当下的每一颗子,都与过去的子与未来的子相关 联,因此当下就呈现了我们的整个棋力,也就是人生。每一个变化都会引起过去 的意义与未来的趋势的变革,从而引起整体人生的变化,因此每一个变化都是事 物变化之“机”,君子和一般人的差别就在于能不能发现这个“几”,能不能适应 这个“几”。 今以左传“观之否”例来解释这个几。“昔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 侯使筮之,得‘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 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 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居土上,故曰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 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 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观之否, 只有六四爻变动,此处以观卦六爻来预测陈国公子光的人生,公子光的变动之机 预示了他在齐国的未来结果。这里我们不要讨论神秘的应验现象,而是发现,观 六四变为否九四后,观卦整个变成否卦,其他爻阴阳位性不变,但其意义却相应 变化,即观的初二三变成否的初二三,观的五上变成否的五上,过去未来的意义 全部得以变更,卦的时间整体也因之而变。初六的童观变成拔茅以汇,六二的窥 观变为包承,六三的观我生进退变成包羞,也就好象是随大溜变成团结,小心眼 变成注重细节,进退不定变成慎重虔诚,而九五的观我生变成休否,观其生变成 倾否,也就好象是民意测验变成公关事件,国际声望变成转移视线。而这一切的 起点只是因为六四观国之光变成有命无咎,即从客的身份转换成主的身份的这一 转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易经》阅读资料:邀请陈鸿森教授的审批表.doc
- 《易经》阅读资料:赵麟斌 忆六庵老人二三事(修订稿3).doc
- 《易经》阅读资料:贺广如 心學易中的卜筮.doc
- 《易经》阅读资料:賴貴三:黃壽祺先生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docx
- 《易经》阅读资料:谢金良 略论黄寿祺先生的学术成就.doc
- 《易经》阅读资料:翁银陶七律二首:纪念先师黄寿祺教授百年诞辰.doc
- 《易经》阅读资料:翁银陶《从易学群书平议看先师黄寿祺教授的易学观点与治学精神》.doc
- 《易经》阅读资料:王兴国 龟占蓍卜解谜 ————龟蓍作为卜筮具及其在古代卜筮中的作用和地位(未定稿).doc
- 《易经》阅读资料:江国梁 非三元风水术.doc
- 《易经》阅读资料:江国梁 中国古代宗教与科学研究概论.doc
- 《易经》阅读资料:欧明俊 陆游与易学(会议).doc
- 《易经》阅读资料:林胜勤《周易》與養生關係芻議.doc
- 《易经》阅读资料:杨效雷 吴澄的卦统、卦主、卦变说.doc
- 《易经》阅读资料:杨宏生 易学的现代转变.doc
- 《易经》阅读资料:杨天才 毛泽东建党思想中的易学思维.doc
- 《易经》阅读资料:易經與藝術表現的關係 -謝奕翎.doc
- 《易经》阅读资料:施议对 關於二元對立定律及其在唐詩解讀中的運用.doc
- 《易经》阅读资料:施榆生 怀念黄寿祺教授.doc
- 《易经》阅读资料:张帆 怀念寿祺师长.doc
- 《易经》阅读资料:廖名春 左傳國語易筮言八解.doc
- 《易经》阅读资料:陈鸿森 易學識小錄().pdf
- 《易经》阅读资料:高予远 龙场三卦.doc
- 《易经》阅读资料:魏宗奕 回忆、缅怀黄寿祺.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拔荆 定稿 读《六庵诗选》.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河浪 春在书窗碧水边.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高宪 六庵吟稿中与黄曾樾.doc
-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两汉易学与音乐学(黄黎星).doc
- 复旦大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_课程电子讲义.docx
- 复旦大学:《逻辑哲学论》导读_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逻辑教学——从师生年龄差增长谈起.pdf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皮尔士真理观的实践意义(复旦大学:邵强进、黄维).pdf
-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PDF电子书(克里斯丁·麦茨).pdf
- 复旦大学:《心灵哲学 Philosophy of Mind》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第1讲 笛卡尔与十二个心灵哲学问题 Descartes And 12 Problems In Philosophy Of Mind.ppt
- 复旦大学:《心灵哲学 Philosophy of Mind》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第2讲 行为主义 Behaviorism.ppt
- 复旦大学:《心灵哲学 Philosophy of Mind》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第3讲 心脑同一论 The Mind - Brain Identity Theory.ppt
- 复旦大学:《心灵哲学 Philosophy of Mind》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第4讲 取消式唯物主义(或译为“消除式唯物主义”)Eliminative Materialism.ppt
- 复旦大学:《心灵哲学 Philosophy of Mind》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第5讲 人工神经元网络以及神经语义学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Neurosemantics.ppt
- 复旦大学:《心灵哲学 Philosophy of Mind》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第6讲 功能主义 Functionalism.ppt
- 复旦大学:《心灵哲学 Philosophy of Mind》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第7讲 对于机器状态功能主义的批评——汉字屋论证 Criticism Of Machine State Functionalism - Chinese Room Argument.ppt
- 复旦大学:《心灵哲学 Philosophy of Mind》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第10讲 动物认知 Animal Cognition.ppt
- 复旦大学:《心灵哲学 Philosophy of Mind》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第8讲 对于汉字屋论证的一些反思 Some Further Reflection Upon Chinese Room Argumen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