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阅读资料:易經與藝術表現的關係 -謝奕翎
易經與藝衠表現的關像 謝奕翎 壹丶前言 周易·繫辭下傳》:「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 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 之德,以類萬物之情。」2《易經〉第二十卦風地〈觀〉:「〈巽〉上〈坤〉下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 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 教·而天下服矣。」3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一大觀。中正·指 九五陽剛居中得正’順指下〈坤〉;〈巽〉上〈巽〉。這是舉九五爻象及上下卦象 釋卦名「觀」之義’說明美盛的道徳足以讓天下觀仰…下觀而化一此句釋 卦辭「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說明·觀仰的目的是為了使「天下」順從美好的 教化。…觀天之神道一神道,猶言「神妙的自然規律」°此下四句又舉大自 然神妙規律之可觀’及「聖人」效法自然規律設教之可觀·極言「觀仰」之道的 深刻意義。… 從〈觀〉卦’分別說明了三個領域’一丶觀仰,二丶觀化’三丶神觀’此正 如藝術表現的種種現象一以「觀」之能力具實的了知事物進行的創作·然而就一 般藝術表現而言〔包含東西方)·此能力分別為外觀丶內觀丶直觀 一)丶《大觀在上》(外觀)是一種感情主觀的行動;或說’意與象之藝術 造型論 二)丶《下觀而化》(內觀)這是「觀察丶觀照丶觀念的表現’是一種觀自 己的動作丶心念·乃至於外在事丶物的現象」5也就是一種內省思考變易的智慧 以作教化之用或說一種概念( concept)或想法(idea)的表現傳達 三)丶《觀天之神道》(直觀)是一種是透過物丶我的觀照的’也就是觀其 神妙之大宇宙·和自我意識概念之形成所表現的道。 另外就〈觀〉卦與藝術而言’以包羲氏觀天地丶鳥獸丶物我又是如何「以通神明 之德·以類萬物之情」6·此「觀天之神道」不外乎是一種「觀自在」’或回歸 Northumbria University in UK Ph. D 2馬振彪張善文撰:《周易學說》廣東:花成出版社2002年1月版頁682 3黃壽祺張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頁173° 3聖嚴和尚∷〈福慧·般若〉《法鼓雜誌〉第95期第7版·頁8。 6《周易譯注》,頁572
1 易經與藝術表現的關係 謝奕翎1 壹、前言 《周易.繫辭下傳》:「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觀法 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 之德,以類萬物之情。」2《易經》第二十卦風地〈觀〉 :「〈巽〉上〈坤〉下。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 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 教,而天下服矣。」3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 大觀。中正,指 九五陽剛居中得正,順指下〈坤〉;〈巽〉,上〈巽〉。這是舉九五爻象及上下卦象 釋卦名「觀」之義,說明美盛的道德足以讓天下觀仰。……下觀而化 ─ 此句釋 卦辭「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說明,觀仰的目的是為了使「天下」順從美好的 教化。…… 觀天之神道 ─ 神道,猶言「神妙的自然規律」。此下四句又舉大自 然神妙規律之可觀,及「聖人」效法自然規律設教之可觀,極言「觀仰」之道的 深刻意義。……4 從〈觀〉卦,分別說明了三個領域,一、觀仰,二、觀化,三、神觀,此正 如藝術表現的種種現象—以「觀」之能力具實的了知事物進行的創作,然而就一 般藝術表現而言(包含東西方),此能力分別為外觀、內觀、直觀。 (一)、《大觀在上》(外觀)是一種感情主觀的行動;或說,意與象之藝術 造型論。 (二)、《下觀而化》(內觀) 這是「觀察、觀照、觀念的表現,是一種觀自 己的動作、心念,乃至於外在事、物的現象」5也就是一種內省思考變易的智慧 以作教化之用或說一種概念(concept)或想法(idea)的表現傳達。 (三)、《觀天之神道》(直觀)是一種是透過物、我的觀照的,也就是觀其 神妙之大宇宙,和自我意識概念之形成所表現的道。 另外就〈觀〉卦與藝術而言,以包羲氏觀天地、鳥獸、物我又是如何「以通神明 之德,以類萬物之情」6,此「觀天之神道」,不外乎是一種「觀自在」,或回歸 1 Northumbria University in UK Ph.D 2 馬振彪 張善文撰:《周易學說》,廣東:花成出版社 2002 年 1 月版 頁 682。 3 黃壽祺 張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版,頁 173。 4 同前註。 5聖嚴和尚:〈福慧.般若〉《法鼓雜誌》第 95 期第 7 版,頁 8。. 6 《周易譯注》,頁 572
物丶我無分別之交融達到內在神乎!超凡神乎!或說’真自由的藝術論。那麼這 就是一種超越的藝術表現;此等超越性的藝術表現也就是,天台宗智者大師所立 的天台三觀∶空觀丶假觀丶中觀。此乃源於「觀察於諸法’自性無所有。如其生 滅相·但是假名說。」(《大方廣佛華嚴經》)的一種真觀見 關鍵詞∶大觀在上下觀而化觀天之神道 貳∶觀卦與藝術表現之論遽 、「大觀在上」(外觀) 是一種感情主觀的行動;或說’意與象之藝術造型論。維梅爾(Johaηnes Vermeer1632-1675)和法國巴比松派的米勒(Jean- ran cois millet,1814-1875) 對光的觀察和人物的動作神韻’有了深刻的觀照·所描繪表現的意境有一股內在 精神專注的力量·同時對一個創作者而言’他本身就「觀」之義’這樣純淨的虔 誠足以令他觀仰’因此他能夠深切的把這份觀仰的感情流露而岀’表現在畫面 上。(參見圖1和圖2) 圖.1.維梅爾《倒牛奶的女人》(C.1658)圖.2.米勒《晚禱》(1859) 、「下觀而化」(內觀) 是一種內省思考變易的智慧以作教仁之用;或說一種概念( concept)或想 法(idea)的表現傳達。 7(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制譯:大方廣佛蕐嚴經·昇須彌山頂品〉(收於高楠順次郎編:大 正新修大藏經》·東京都: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年)冊10,卷16·頁279
2 物、我無分別之交融達到內在神乎!超凡神乎!或說,真自由的藝術論。那麼這 就是一種超越的藝術表現;此等超越性的藝術表現也就是,天台宗智者大師所立 的天台三觀:空觀、假觀、中觀。此乃源於「觀察於諸法,自性無所有。如其生 滅相,但是假名說。」7(《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一種真觀見。 關鍵詞:大觀在上 下觀而化 觀天之神道 貳:觀卦與藝術表現之論述 一、「大觀在上」(外觀) 是一種感情主觀的行動;或說,意與象之藝術造型論。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 和法國巴比松派的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 對光的觀察和人物的動作神韻,有了深刻的觀照,所描繪表現的意境有一股內在 精神專注的力量。同時對一個創作者而言,他本身就「觀」之義,這樣純淨的虔 誠足以令他觀仰,因此他能夠深切的把這份觀仰的感情流露而出,表現在畫面 上。(參見圖 1 和圖 2) 圖.1. 維梅爾《倒牛奶的女人》(c.1658) 圖.2. 米勒《晚禱 》(1859) 二、「下觀而化」(內觀) 是一種內省思考變易的智慧以作教化之用;或說一種概念(concept)或想 法(idea)的表現傳達。 7(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制譯:《大方廣佛華嚴經.昇須彌山頂品》(收於高楠順次郎編:《大 正新修大藏經》,東京都 : 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 年)冊 10,卷 16,頁 279
杜象( Marcel duchamp1887-1968)這是他稱為「現成物」(也被稱為「實 物藝術」)的作品,他使用了早已存在丶完成的物品便盆一一命名為「噴泉」,有 「R.Mut」的簽名字樣’這件作品被認為是20世紀,藝術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吣見 圖3.) 圖.3.馬塞爾杜象《噴泉》( Fountain)(1917) 這是一個經過深刻內仳思考後的結皛·其精髓乃是一種內觀的通達·冋畤此精神 亦具有教化之用。杜象的作品《噴泉》,其「物象」之原本面貌是沒有名稱,人 們給了一個名子叫「便盆」;老子《道德經》開宗明義的第一章:「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 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8意謂同出一物’由於質器不同;杜象發想源頭「噴泉」之質·以名器物為《噴 泉》,內蘊同出而異名之巧妙。又《六祖壇經·定慧品》談到:「外離一切相,名 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靜。」°這裡對於杜象的《噴泉》藝術’脫離了便 盆的原先概念’意即對於「內觀』」後抽離舊有的思惟’不受外在形象的影響丶束 縛。「下觀而仳」(內觀)的詮釋意義性’特別強調創作者意念的傳達和觀賞者 客觀參與被啓示·兩者相對應所產生出主體內在意義的再生。 三、「觀天之神道」(直觀) 透過物丶我’直觀的自我表現’也就是觀其神妙之大宇宙’和自我意識直接 反映丶對照形成所表現的道’或說象外之象的藝術表現 梵谷(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的畫不是靠「思想」作為呈 現的依據·他的畫是現場「觀看照見」寫生而來。(參見圖.4.) 8(魏)王弼注:《老子註》·新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遵義黎氏校刊·1975年9月三版,頁1 °古筠比丘德異撰:《六祖大師法寳壇經·定慧品》(收於高楠顒次郎編:大正新修大藏經》·東 京都: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年)冊48,頁2008
3 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 這是他稱為「現成物」(也被稱為「實 物藝術」)的作品,他使用了早已存在、完成的物品便盆——命名為「噴泉」,有 「R. Mutt」的簽名字樣,這件作品被認為是 20 世紀,藝術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見 圖.3.) 圖. 3. 馬塞爾·杜象《噴泉》(Fountain)(1917) 這是一個經過深刻內化思考後的結晶,其精髓乃是一種內觀的通達,同時此精神 亦具有教化之用。杜象的作品《噴泉》,其「物象」之原本面貌是沒有名稱,人 們給了一個名子叫「便盆」;老子《道德經》開宗明義的第一章:「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 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8意謂同出一物,由於質器不同;杜象發想源頭「噴泉」之質,以名器物為《噴 泉》,內蘊同出而異名之巧妙。又《六祖壇經.定慧品》談到:「外離一切相,名 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靜。」9這裡對於杜象的《噴泉》藝術,脫離了便 盆的原先概念,意即對於「內觀」後抽離舊有的思惟,不受外在形象的影響、束 縛。「下觀而化」(內觀)的詮釋意義性,特別強調創作者意念的傳達和觀賞者 客觀參與被啓示,兩者相對應所產生出主體內在意義的再生。 三、「觀天之神道」(直觀) 透過物、我,直觀的自我表現,也就是觀其神妙之大宇宙,和自我意識直接 反映、對照形成所表現的道,或說象外之象的藝術表現。 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的畫不是靠「思想」作為呈 現的依據,他的畫是現場「觀看照見」寫生而來。(參見圖.4.) 8 (魏)王弼注:《老子註》,新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遵義黎氏校刊,1975 年 9 月三版,頁 1。 9古筠比丘德異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定慧品》(收於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修大藏經》,東 京都 : 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 年)冊 48,頁 2008
圖.4.梵谷 Vincent van gogh《 The Olive trees)(1889) 梵谷他本身由於直觀的力量’以致物丶我相應’其畫也就能夠「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梵谷的觀照體現宇宙的本體和他自己生命的「道」梵谷觀象之 後的「象」’與內心的「象」相呼應·接著「易象」再轉換成「意象」之象外之 象的藝術形式表現。 參丶觀卦與空觀丶假觀丶中觀的藝術表現之論述 丶觀卦與空觀的藝術表現之關係 觀仰以「觀」一念之心’此一念之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名之為 空」空的定義換句話說·它也在內·也在外·也在中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沒有内外中;空觀·空者離性’離相之謂也;「性」乃’宇宙萬有的本體(佛法 稱之本性),「相」乃宇宙的一切現象 以下是一個實驗證明’以印度 Ajanta一號洞穴內的幅「白蓮菩薩」原作 影本
4 圖. 4. 梵谷 Vincent van Gogh 《 The Olive Trees》 (1889). 梵谷他本身由於直觀的力量,以致物、我相應,其畫也就能夠「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梵谷的觀照體現宇宙的本體和他自己生命的「道」。梵谷觀象之 後的「象」,與內心的「象」相呼應,接著「易象」再轉換成「意象」之象外之 象的藝術形式表現。 參、觀卦與空觀、假觀、中觀的藝術表現之論述 一、觀卦與空觀的藝術表現之關係 觀仰以「觀」一念之心,此一念之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名之為 空」,空的定義換句話說,它也在內,也在外,也在中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沒有內外中;空觀,空者離性,離相之謂也;「性」乃,宇宙萬有的本體(佛法 稱之本性),「相」乃宇宙的一切現象。 以下是一個實驗證明,以印度 Ajanta 一號洞穴內的一幅「白蓮菩薩」原作 影本
圖.5. Bodhisattva Padmapani,《 Ajanta Caves no.1》 (見圖5)筆者以同樣的畫具和材料’在同一個時間內對照描繪「白蓮菩薩」 連續三幅手抄本,其結果各有所差異。 (参見圖.67.8.) 圖.6.7.8.三幅「咖啡白蓮菩薩」的抄本 Bodhisattva Padmapani(筆者2005) 筆者提出幾個問題·就「我」所觀看到的「我」’就我一個’為什麼對幅 白蓮菩薩進行手抄描繪三次’卻三次都不一樣?我眼睛所觀仰到的「咖啡白蓮菩 薩」繪本是一樣的·為什麼經過手的描繪卻-一不同?那麼我的眼睛是我嗎?我 的手是「我j嗎?「我」到底有幾個?觀仰到底是誰在觀仰?所觀仰的現象是真 理嗎?如果「我」是恆常的真理·又為什麼我所繪的抄本履次不同?同理可證 「觀仰」一念之心的「我」,「是我」、「非我」「是我也非我」,名之為「空」;所 以觀卦的上行觀仰’應該沒有一個「我」’那麼就沒有所見丶所思的本體空’也
5 圖. 5. Bodhisattva Padmapani,《Ajanta Caves no.1》 (見圖.5) 筆者以同樣的畫具和材料,在同一個時間內對照描繪「白蓮菩薩」 連續三幅手抄本,其結果各有所差異。 (參見圖.6.7.8.) 圖. 6.7.8. 三幅「咖啡白蓮菩薩」的抄本 Bodhisattva Padmapani (筆者 2005) 筆者提出幾個問題,就「我」所觀看到的「我」,就我一個,為什麼對一幅 白蓮菩薩進行手抄描繪三次,卻三次都不一樣?我眼睛所觀仰到的「咖啡白蓮菩 薩」繪本是一樣的,為什麼經過手的描繪卻一一不同?那麼我的眼睛是我嗎?我 的手是「我」嗎?「我」到底有幾個?觀仰到底是誰在觀仰?所觀仰的現象是真 理嗎?如果「我」是恆常的真理,又為什麼我所繪的抄本履次不同?同理可證, 「觀仰」一念之心的「我」,「是我」、「非我」、「是我也非我」,名之為「空」;所 以觀卦的上行觀仰,應該沒有一個「我」,那麼就沒有所見、所思的本體空,也
就是沙特(Jean- Paul sartre)在他的空無現像學概念提到:而後真實的一切,「真 實人類」是空無的浮現( beyond the totality of the real- is an emergence of 「 human reality in nothingness)《 Being and Nothingness(1943)這樣說來觀卦 就「觀」的本體是「空無」’那麼脫離本體自性展現·內在澄澈照見便是超越性 的「觀仰」° 觀卦與假觀的藝術表現之關係 從以上的抄本描繪得知,筆者描繪了三幅「咖啡臼蓮菩薩」’然而人的眼睛 只是很順口的說:畫的是菩薩。奇怪的是現在的人未曾見過菩薩’又為何能說是 菩薩?而人人都知道咖啡’也喝過咖啡’可是當咖啡就在畫上’卻沒有人知道那 是咖啡!人的眼睛看錯了宇宙一切現象’是心所現的假象,表示人的心有了知 障’所見的也就是一種妙假·在佛法中稱之「假觀」°《金剛經》指出「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10,而「假」的意思是泛指所有的現相,藝術創作者能夠觀察物相與 自己的感情的連結·但是這是藝術創作者ν心的情識作用·而心的情識作用所講 的正是宇宙的現象;正如人的心相續·象續象·此赶彼落’永無休止’變仳萬千 的心識和宇宙現象·因此就形成了「心隨境轉」之面貌’所有一切現象·畢竟空 無所得因此觀看者或是創作者的「觀」「瞻」說穿了就是假觀與觀卦六三∶觀 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事實上說明的是觀看識破此「我」 之假相。 觀卦與中觀的藝術表現之關倧 藝術創作者的心當有所見丶聞丶覺丶知·而後動’這就是一般人的心動 了就好像是泄裡頭丟了一個石頭·水波蕩瀠一切現象也就照的支離破碎丶因 此人的心也就產生許多錯誤的見解。假若藝術創作者用的是真心·當有所見丶聞丶 覺丶知而後仍然不動’那麼他的心就可以像一面鏡孑般’照得凊凊楚楚’這就是 「觀」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中觀」 當藝術創作者本身自性開發瑧至’那麼灺/他的創作就不再是依靠眼睛的觀 看’也不是依賴心的情識·提岀種種概念丶理論;因為每一個概念理論都將隨著 時間丶空間的轉移而被推翻·或不合時宜·不被接受丶無法觸發內心情感·不能 感動°那麼藝術創作者「觀」的能力’就是心現識變’是從自己內心開始’這樣 來隨拈一物’萬法皆是·這就是「中觀」的作用。 六祖壇經》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 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1這就是自性描寫;然而「風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收於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修大藏經》東京都:大 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年)冊8·頁235 凵古筠比丘德異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定慧品》(收於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修大藏經》,東京都:大
6 就是沙特(Jean-Paul Sartre)在他的空無現像學概念提到:而後真實的一切,「真 實人類」是空無的浮現(beyond the totality of the real – is an emergence of 「human reality」in nothingness)《Being and Nothingness》(1943)這樣說來觀卦 就「觀」的本體是「空無」,那麼脫離本體自性展現,內在澄澈照見便是超越性 的「觀仰」。 二、觀卦與假觀的藝術表現之關係 從以上的抄本描繪得知,筆者描繪了三幅「咖啡白蓮菩薩」,然而人的眼睛 只是很順口的說:畫的是菩薩。奇怪的是現在的人未曾見過菩薩,又為何能說是 菩薩?而人人都知道咖啡,也喝過咖啡,可是當咖啡就在畫上,卻沒有人知道那 是咖啡!人的眼睛看錯了宇宙一切現象,是心所現的假象,表示人的心有了知 障,所見的也就是一種妙假,在佛法中稱之「假觀」。《金剛經》指出「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10,而「假」的意思是泛指所有的現相,藝術創作者能夠觀察物相與 自己的感情的連結,但是這是藝術創作者,心的情識作用,而心的情識作用所講 的正是宇宙的現象;正如人的心相續,象續象,此起彼落,永無休止,變化萬千 的心識和宇宙現象,因此就形成了「心隨境轉」之面貌,所有一切現象,畢竟空, 無所得。因此觀看者或是創作者的「觀」、「瞻」說穿了就是假觀與觀卦六三:觀 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事實上說明的是觀看識破此「我」 之假相。 三、觀卦與中觀的藝術表現之關係 藝術創作者的心當有所見、聞、覺、知,而後動,這就是 一般人的心,動 了就好像是池裡頭丟了一個石頭,水波蕩漾, 一切現象也就照的支離破碎,因 此人的心也就產生許多錯誤的見解。假若藝術創作者用的是真心,當有所見、聞、 覺、知而後仍然不動,那麼他的心就可以像一面鏡子般,照得清清楚楚,這就是 「觀」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中觀」。 當藝術創作者本身自性開發臻至,那麼她/他的創作就不再是依靠眼睛的觀 看,也不是依賴心的情識,提出種種概念、理論;因為每一個概念理論都將隨著 時間、空間的轉移而被推翻,或不合時宜,不被接受、無法觸發內心情感,不能 感動。那麼藝術創作者「觀」的能力,就是心現識變,是從自己內心開始,這樣 一來隨拈一物,萬法皆是,這就是「中觀」的作用。 《六祖壇經》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 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11這就是自性描寫;然而「風 10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收於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修大藏經》,東京都 : 大 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 年)冊 8,頁 235 11古筠比丘德異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定慧品》(收於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修大藏經》,東京都 : 大
地觀卦」:「上〈巽〉下〈坤〉·中存〈艮〉〈坤〉·地之上有山·積為垣牆之義 成高大之勢,山地之上,又為〈巽〉風為之局揚,高大光厚,威儀盛美,必有可 觀者焉’君子得之則為壯觀之象」°觀者’觀也之象就是自性的流露·正如《老 子道德經》所說的「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J12此乃用中之意’也就是觀卦 的最超越的境界 中觀的自性流露’其自性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所以無法汙染σ因此, 從以上的抄本描繪得知’筆者描繪了三幅「咖啡臼蓮菩薩」用的是「我」’以我 見丶我思丶我所感’作為創作的依據’因此每一次都受到自己情識的改變’因此 每一次所描繪的其結果都會不一樣υ假若用中觀的法門進行創作那麼就是自性 裏面的性德自然流露·即使不學就會了。這說明了觀卦的最高意義是用「中觀」 不染濁的自性,作為藝術創作的根源。 肆丶結論 〈觀〉卦的「觀」’以藝術表現和藝術創作者的關係分別論娏’其一丶就一 般人的感觀知覺的「觀」’分成「大觀在上」(外觀)丶「下觀而仁」(內觀)丶「觀 天之神道」(直觀)對於藝術創作的表現·事實上乃是「存有」的課題,存有 切萬法萬物’包含「我」的存有·因此對於〈觀〉卦:上〈巽〉下〈坤〉,中存 〈艮〉〈坤》·地上有山’風在山上吹著·思緒纏繞在風情萬種的意境之中·因此 作為「我」的心識與所見的宇宙現象·產生心隨境轉·因此這個「我」和宇宙現 象都是存有的一切「相」’藝術家以既有的相’觀看宇宙現象的種種相’這裡說 明具體的「觀法」’謂觀一念之心’存在於「相」°此觀與藝術的表現仍然存在於 「有」存在於「相」正如〈觀〉卦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象曰:「觀我生 觀民也φ觀「我」與「觀民」指的都是存有之相。因為「存有之相」·所以心隨 境轉·也就是說有一個「我」的心執著在璄相上’這樣的「觀」還處在一個執著 的「我」的藝術觀 觀〉卦的「觀」’其二丶乃是超越性的觀仰,猶如上九:「觀其生’君子無 咎。」3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14象徵高尚的隱士’超然脫俗’就此觀一 念之心·乃以天台三觀∶空觀丶假觀丶中觀’說明本體與相之間的關是「一」 不是二,(就如同人的手掌是一,但是有兩面’正面和背面)因此不落人空觀亦 不落λ假觀;就「空觀」而言其本體是空。就「假觀」而言’「假」是現相’也 就是說從「相」上觀看’或從「現象」上觀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可以從 辯證上得知∶本體是「空」’現相是「假」的’所以就產生了「真空妙有」’此妙 有就是「假有」’也就是說「不離真玍·而行假有」’這就是藝術最高的境界。達 到藝術最高的境界,首先還是回歸到真「觀」的功夫’如何把宇宙的真相丶人生 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年)冊48·頁2008 12《老子註》,頁131 《周易譯注》,頁177 14《周易譯注》,頁178
7 地觀卦」:「上〈巽〉下〈坤〉,中存〈艮〉〈坤〉,地之上有山,積為垣牆之義, 成高大之勢,山地之上,又為〈巽〉風為之扇揚,高大光厚,威儀盛美,必有可 觀者焉,君子得之則為壯觀之象」。觀者,觀也之象就是自性的流露,正如《老 子道德經》所說的「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12此乃用中之意,也就是觀卦 的最超越的境界。 中觀的自性流露,其自性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所以無法汙染。因此, 從以上的抄本描繪得知,筆者描繪了三幅「咖啡白蓮菩薩」用的是「我」,以我 見、我思、我所感,作為創作的依據,因此每一次都受到自己情識的改變,因此 每一次所描繪的其結果都會不一樣。假若用中觀的法門進行創作,那麼就是自性 裏面的性德自然流露,即使不學就會了。這說明了觀卦的最高意義是用「中觀」 不染濁的自性,作為藝術創作的根源。 肆、結論 〈觀〉卦的「觀」,以藝術表現和藝術創作者的關係分別論述,其一、就一 般人的感觀知覺的「觀」,分成「大觀在上」(外觀)、「下觀而化」(內觀)、「觀 天之神道」(直觀)對於藝術創作的表現,事實上乃是「存有」的課題,存有一 切萬法萬物,包含「我」的存有,因此對於〈觀〉卦:上〈巽〉下〈坤〉,中存 〈艮〉〈坤〉,地上有山,風在山上吹著,思緒纏繞在風情萬種的意境之中,因此 作為「我」的心識與所見的宇宙現象,產生心隨境轉,因此這個「我」和宇宙現 象都是存有的一切「相」,藝術家以既有的相,觀看宇宙現象的種種相,這裡說 明具體的「觀法」,謂觀一念之心,存在於「相」。此觀與藝術的表現仍然存在於 「有」、存在於「相」;正如〈觀〉卦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象曰:「觀我生, 觀民也。觀「我」與「觀民」指的都是存有之相。因為「存有之相」,所以心隨 境轉,也就是說有一個「我」的心執著在境相上,這樣的「觀」還處在一個執著 的「我」的藝術觀。 〈觀〉卦的「觀」,其二、乃是超越性的觀仰,猶如上九:「觀其生,君子無 咎。」13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14象徵高尚的隱士,超然脫俗,就此觀一 念之心,乃以天台三觀:空觀、假觀、中觀,說明本體與相之間的關係是「一」 不是二,(就如同人的手掌是一,但是有兩面,正面和背面)因此不落入空觀亦 不落入假觀;就「空觀」而言其本體是空。就「假觀」而言,「假」是現相,也 就是說從「相」上觀看,或從「現象」上觀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可以從 辯證上得知:本體是「空」,現相是「假」的,所以就產生了「真空妙有」,此妙 有就是「假有」,也就是說「不離真空,而行假有」,這就是藝術最高的境界。達 到藝術最高的境界,首先還是回歸到真「觀」的功夫,如何把宇宙的真相、人生 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 年)冊 48,頁 2008。 12 《老子註》,頁 131。 13 《周易譯注》,頁 177。 14 《周易譯注》,頁 178
的真相看清楚明白。那麼真相其意為觀一念之心’自性玍’自性的體不可得·因 為真空;自性的相不可得·因為幻有。因此自性是具足一切萬法’亦能生一切萬 法·因此自性就是宇宙萬法的本體,也就是用中觀之妙。因此中觀的力量產生了 「定一」的作用’而後開慧·慧自然而然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觀照」°這樣 的「觀」沒有一個「我」的侷限·而是無邊的宇宙萬法·因此藝術表現的真自由 就此而生·同時它是自性裏頭的性德自然流露’靈光乍現的表現;而不是絞盡腦 汁的思考和計畫’在這當中只會充滿匠氣與永遠的不足·或是燃燒生命般的藝術 表現’讓僅有的生命作為無限的犧牲。照見本性的「觀照」是無限的廣大’無限 的深遠’是無法預知無法預見的真自由,這就是藝術最高境界的表現 全考書目 〔1〕黃壽褀丶張蓍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岀版社,2001年版。 〔2〕馬振彪丶張善文撰:《周易學說》廣東·花成出版社2002年版 〔3〕聖嚴和尚:〈福慧·般若〉《法鼓雜誌》第95期第7版。 〔4〕(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制譯:大方廣佛蕐嚴經·昇須彌山頂品》(收 於高楠順次郎編冫大正新修大藏經》東京都: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 1991年) 〔5〕王弼注:《老子註》·新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遵義黎氏校刊,1975年9 月三版 〔6〕古筠比丘徳異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定慧品》(收於高楠順次郎編∶大 正新修大藏經》,東京都,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年版。) 〔7〕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收於髙楠順郎編∶大正新修大藏 經》東京都·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年版。)
8 的真相看清楚明白。那麼真相其意為觀一念之心,自性空,自性的體不可得,因 為真空;自性的相不可得,因為幻有。因此自性是具足一切萬法,亦能生一切萬 法。因此自性就是宇宙萬法的本體,也就是用中觀之妙。因此中觀的力量產生了 「定一」的作用,而後開慧,慧自然而然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觀照」。這樣 的「觀」沒有一個「我」的侷限,而是無邊的宇宙萬法,因此藝術表現的真自由 就此而生,同時它是自性裏頭的性德自然流露,靈光乍現的表現;而不是絞盡腦 汁的思考和計畫,在這當中只會充滿匠氣與永遠的不足,或是燃燒生命般的藝術 表現,讓僅有的生命作為無限的犧牲。照見本性的「觀照」是無限的廣大,無限 的深遠,是無法預知無法預見的真自由,這就是藝術最高境界的表現。 參考書目 [1] 黃壽祺、張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 [2] 馬振彪、張善文撰:《周易學說》,廣東,花成出版社 2002 年版。 [3] 聖嚴和尚:〈福慧.般若〉《法鼓雜誌》第 95 期第 7 版。 [4]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制譯:《大方廣佛華嚴經.昇須彌山頂品》(收 於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修大藏經》,東京都 : 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 1991 年)。 [5] 王弼注:《老子註》,新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遵義黎氏校刊,1975 年 9 月三版。 [6] 古筠比丘德異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定慧品》(收於高楠順次郎編:《大 正新修大藏經》,東京都,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 年版。) [7]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收於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修大藏 經》,東京都,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1991 年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易经》阅读资料:施议对 關於二元對立定律及其在唐詩解讀中的運用.doc
- 《易经》阅读资料:施榆生 怀念黄寿祺教授.doc
- 《易经》阅读资料:张帆 怀念寿祺师长.doc
- 《易经》阅读资料:廖名春 左傳國語易筮言八解.doc
- 《易经》阅读资料:姚恩健 纪念黄寿祺教授百年冥诞.doc
- 《易经》阅读资料: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贺信.doc
- 《易经》阅读资料:唐琳 朱熹易学太极观的哲学内涵.doc
- 《易经》阅读资料:吕友仁 王弼《易》何時開始立於學官芻議——-.doc
- 《易经》阅读资料:先秦古筮中的逻辑理论分析(参会论文).doc
- 《易经》阅读资料:伏敬琏 论春秋时期贵族解易者的历史地位.doc
- 《易经》阅读资料:中華《易》的繼往與開來-以六庵先生及其師生的《易》學提要專著為例-李威侃(完稿).doc
- 《易经》阅读资料:丘亮辉 黄寿祺先生100周年913.doc
- 《易经》阅读资料:丁四新 简帛周易卦名校释七则简体-江漢.pdf
- 《易经》阅读资料:黄高宪 六庵吟稿中与黄曾樾.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河浪 春在书窗碧水边.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拔荆 定稿 读《六庵诗选》.doc
- 《易经》阅读资料:魏宗奕 回忆、缅怀黄寿祺.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赵麟斌 忆六庵老人二三事(修订稿3).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谢金良 略论黄寿祺先生的学术成就.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翁银陶七律二首:纪念先师黄寿祺教授百年诞辰.doc
- 《易经》阅读资料:杨天才 毛泽东建党思想中的易学思维.doc
- 《易经》阅读资料:杨宏生 易学的现代转变.doc
- 《易经》阅读资料:杨效雷 吴澄的卦统、卦主、卦变说.doc
- 《易经》阅读资料:林胜勤《周易》與養生關係芻議.doc
- 《易经》阅读资料:欧明俊 陆游与易学(会议).doc
- 《易经》阅读资料:江国梁 中国古代宗教与科学研究概论.doc
- 《易经》阅读资料:江国梁 非三元风水术.doc
- 《易经》阅读资料:王兴国 龟占蓍卜解谜 ————龟蓍作为卜筮具及其在古代卜筮中的作用和地位(未定稿).doc
- 《易经》阅读资料:翁银陶《从易学群书平议看先师黄寿祺教授的易学观点与治学精神》.doc
- 《易经》阅读资料:翁银陶七律二首:纪念先师黄寿祺教授百年诞辰.doc
- 《易经》阅读资料:谢金良 略论黄寿祺先生的学术成就.doc
- 《易经》阅读资料:賴貴三:黃壽祺先生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docx
- 《易经》阅读资料:贺广如 心學易中的卜筮.doc
- 《易经》阅读资料:赵麟斌 忆六庵老人二三事(修订稿3).doc
- 《易经》阅读资料:邀请陈鸿森教授的审批表.doc
- 《易经》阅读资料:郑朝晖 今本易经的时间性言说(初稿).doc
- 《易经》阅读资料:陈鸿森 易學識小錄().pdf
- 《易经》阅读资料:高予远 龙场三卦.doc
- 《易经》阅读资料:魏宗奕 回忆、缅怀黄寿祺.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拔荆 定稿 读《六庵诗选》.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