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阅读资料:吕友仁 王弼《易》何時開始立於學官芻議——-
黃壽祺教授百年誕辰紀念 暨中國易學思想研討會论文 王弼《易》何時開始立於學官芻議 河南師範大學呂友仁王文豔 王弼《易》何時開始立於學官?有關這個問題的答案,據筆者所知,有四說。 l、始于東晉晉元帝。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永嘉之亂,施氏、梁丘 之易亡,孟、京、費之易,人無傳者。唯鄭康成、王輔嗣所注行於世。”自注曰: “江左中興,易唯置王氏博士。太常荀崧奏請置鄭易博士,詔許,值王敦亂,不 果立。 2、始于南朝梁。《隋書·經籍志》經部易類小序:“梁、陳,鄭玄、王弼ˉ 注列於國學 3、始於西晉。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周易正義》:“西晉初年,清談盛行, 疑弼注已立博士。”③ 4、始于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見張晨《王弼學始立官學考》,《唐都學 08年第5期,頁100
1 黃壽祺教授百年誕辰紀念 暨中國易學思想研討會论文 王弼《易》何時開始立於學官芻議 河南師範大學 呂友仁 王文豔 王弼《易》何時開始立於學官?有關這個問題的答案,據筆者所知,有四說。 1、始于東晉晉元帝。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永嘉之亂,施氏、梁丘 之易亡,孟、京、費之易,人無傳者。唯鄭康成、王輔嗣所注行於世。”自注曰: “江左中興,易唯置王氏博士。太常荀崧奏請置鄭易博士,詔許,值王敦亂,不 果立。”① 2、始于南朝梁。《隋書·經籍志》經部易類小序:“梁、陳,鄭玄、王弼二 注列於國學。”② 3、始於西晉。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周易正義》:“西晉初年,清談盛行, 疑弼注已立博士。”③ 4、始于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見張晨《王弼學始立官學考》。④ 以上四說,筆者贊同第一說。對於第二說,時間無乃太晚。須知《南齊書· 陸澄傳》不僅有“時國學置鄭、王《易》”的明確記載,而且還有“元嘉(宋文 帝年號)建學之始,玄、弼兩立”的明確記載,說明宋、齊時王弼《易》已經立 於學官。對於第三說,余嘉錫先生用了一個“疑”字,顯得不是十分有把握,也 沒有舉出明確的文獻證據。職此之故,置而不論。對於第四說,因為作者既看到 了《南齊書·陸澄傳》“元嘉建學之始,玄、弼兩立”的記載,又看到了《宋書· 何承天傳》“(元嘉)十九年,立國子學,以本官領國子博士”的記載,所以得出 始於元嘉十九年的結論。筆者認為,這只能看作元嘉十九年,王弼《易》立於學 官是確有其事。至於是不是王弼《易》始立學官之年,還很難說。作者為了證明 自己的觀點,用較大篇幅論證“其設立與東晉後期玄學與佛學、經學的融合以及 ①(南朝陳)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 9 月),頁 6。 ②(唐)魏徵等:《隋書·經籍志》(北京:中華書局,1973 年 8 月),頁 912。 ③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周易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 5 月),頁 7。 ④張晨《王弼學始立官學考》,《唐都學刊》2008 年第 5 期,頁 100
私學教育的發展有密切之關係”。因為不是明確的文獻證據,是間接推論,筆者 拜讀之後,覺得說服力不強 筆者之所以認為陸德明始于東晉晉元帝之說是可信的,是因為: 第一,《經典釋文·序錄》:“余少愛墳典,留意藝文(按:即經籍)。粤以 癸卯之歲,承乏上庠。”也就是說,在南朝陳後主至德元年(583),陸德明曾 經擔任國子助教。又據《舊唐書·徐文逹傳》:“時人稱文逹之《左氏》、禇徽之 《禮》、魯達之《詩》、陸徳明之《易》,皆為一時之最。”也就是說,陸德明對 《易》的硏究非常精深,舉世無匹。陸德明具有這兩種專業身份,他對於王弼《易》 何時立於學官的記述應是比較可信的 第二,《晉書·荀崧傳》:“元帝踐阼,征拜尚書僕射。時方修學校,簡省博 士,置《周易》王氏,《尚書》鄭氏,《古文尚書》孔氏,《毛詩》鄭氏,《周官》、 《禮記》鄭氏,《春秋左傳》杜氏、服氏,《論語》《孝經》鄭氏,博士各一人, 凡九人。其《儀禮》、《公羊》、《榖梁》及鄭《易》,皆省不置。崧以為不可,乃 上疏曰: 自丧亂以来,儒學尤寡。今處學則闕朝廷之秀,仕朝則廢儒學之俊。……太 學有石經古文先儒典訓。賈、馬、鄭、杜、服、孔、王、何、顔、尹之徒,章句 傳注聚家之學,置博士十九人。……伏聞節省之制,皆三分置二。博士舊置十九 人,今《五經》合九人,凖古計今,猶未能半。宜及節省之制,以時施行。今九 人以外,猶宜増四,願陛下萬機餘暇,時垂省覽。宜為鄭《易》置博士一人,鄭 《儀禮》博士一人,《春秋公羊》博士一人,《榖梁》博士一人。……詔曰:《榖 梁》膚淺,不足置博士,餘如奏。會王敦之難,不行。”③ 按:《荀崧傳》中的“置《周易》王氏”,這個“王氏”,是指王肅還是指 王弼,學者看法不一。余嘉錫先生認為這個王氏是指王弼。其《四庫提要辨證 周易正義》云:“東晉博士九人,《周易》唯有王氏。觀陸澄言‘泰元(按:東 晉孝武帝年號)立王肅《易》,以其在玄、弼之間’,則元帝時所立,實是弼注。”‘周 予同先生也認為是指王弼,見其皮錫瑞《經學歷史注》的162頁,只是沒有說明 理由。筆者贊同余嘉錫、周予同先生的看法。為了避免斷章取義,茲更摘引《南 (南朝陳)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9月),頁1。 3(後晋)到响等:《售唐》(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5月),真4943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周易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5月),頁7。 2
2 私學教育的發展有密切之關係”。因為不是明確的文獻證據,是間接推論,筆者 拜讀之後,覺得說服力不強。 筆者之所以認為陸德明始于東晉晉元帝之說是可信的,是因為: 第一,《經典釋文·序錄》:“余少愛墳典,留意藝文(按:即經籍)。粵以 癸卯之歲,承乏上庠。”①也就是說,在南朝陳後主至德元年(583),陸德明曾 經擔任國子助教。又據《舊唐書·徐文逺傳》:“時人稱文逺之《左氏》、褚徽之 《禮》、魯達之《詩》、陸徳明之《易》,皆為一時之最。”②也就是說,陸德明對 《易》的研究非常精深,舉世無匹。陸德明具有這兩種專業身份,他對於王弼《易》 何時立於學官的記述應是比較可信的。 第二,《晉書·荀崧傳》:“元帝踐阼,征拜尚書僕射。時方修學校,簡省博 士,置《周易》王氏,《尚書》鄭氏,《古文尚書》孔氏,《毛詩》鄭氏,《周官》、 《禮記》鄭氏,《春秋左傳》杜氏、服氏,《論語》、《孝經》鄭氏,博士各一人, 凡九人。其《儀禮》、《公羊》、《榖梁》及鄭《易》,皆省不置。崧以為不可,乃 上疏曰: 自丧亂以来,儒學尤寡。今處學則闕朝廷之秀,仕朝則廢儒學之俊。……太 學有石經古文先儒典訓。賈、馬、鄭、杜、服、孔、王、何、顔、尹之徒,章句 傳注衆家之學,置博士十九人。……伏聞節省之制,皆三分置二。博士舊置十九 人,今《五經》合九人,凖古計今,猶未能半。宜及節省之制,以時施行。今九 人以外,猶宜増四,願陛下萬機餘暇,時垂省覽。宜為鄭《易》置博士一人,鄭 《儀禮》博士一人,《春秋公羊》博士一人,《榖梁》博士一人。……詔曰:《榖 梁》膚淺,不足置博士,餘如奏。會王敦之難,不行。”③ 按:《荀崧傳》中的“置《周易》王氏”,這個“王氏”,是指王肅還是指 王弼,學者看法不一。余嘉錫先生認為這個王氏是指王弼。其《四庫提要辨證· 周易正義》云:“東晉博士九人,《周易》唯有王氏。觀陸澄言‘泰元(按:東 晉孝武帝年號)立王肅《易》,以其在玄、弼之間’,則元帝時所立,實是弼注。”④周 予同先生也認為是指王弼,見其皮錫瑞《經學歷史注》的 162 頁,只是沒有說明 理由。筆者贊同余嘉錫、周予同先生的看法。為了避免斷章取義,茲更摘引《南 ①(南朝陳)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 9 月),頁 1。 ②(後晋)劉昫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年 5 月),頁 4943。 ③(唐)房玄齡等:《晉書·荀崧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 11 月),頁 1976。 ④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周易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 5 月),頁 7
齊書·陸澄傳》如下: 永明元年,轉度支尚書,尋領國子博士。時國學置鄭、王《易》,杜、 服《春秋》、何氏《公羊》,糜氏《榖梁》,鄭玄《孝經》。乃與儉書論之曰 《易》近取諸身,逶取諸物,彌天地之道,通萬物之情。……晉太興四年, 太常荀崧請置《周易》鄭玄注博士,行乎前代。于時政由王、庾,皆儁神清 識,能言玄逹,捨輔嗣而用康成,豈其妄然。泰元立王肅《易》,當以在玄、 弼之間。① 按:《晉書·元帝紀》:“太興四年三月,置《周易》、《儀禮》、《公羊》博士。”表 明荀崧置《周易》鄭玄注博士的建議被晉元帝採納,所以說“行乎前代”。“于 時政由王、庾,皆儁神清識,能言玄遠,捨輔嗣而用康成,豈其妄然”的意思是 當時的執政大臣是王導、庾亮,他們本來都是談玄的一派,與王弼同道,竟然能 夠不偏向王弼而毅然恢復爲鄭玄《易》立博士,難道沒有一點道理?余嘉錫先生 解釋說:“言舍者,甚其辭耳,非竟廢除王氏《易》也。”③至於“泰元立王肅 《易》,當以在玄、弼之間”,意思是東晉孝武帝泰元年間復立王肅《易》,是因 為王肅的《易》自成一家,與鄭玄《易》、王弼《易》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 泰元年間,《易》有三家博士。 第三,讓我們對《晉書·荀崧傳》的其他文字略作分析。傳文說:“自喪亂 以來,儒學尤寡。今處學則闕朝廷之秀,仕朝則廢儒學之俊。”但檢視元帝所置 九博士:“《周易》王氏,《尚書》鄭氏,《古文尚書》孔氏,《毛詩》鄭氏,《周 官》、《禮記》鄭氏,《春秋左傳》杜氏、服氏,《論語》《孝經》鄭氏,博士各- 人,凡九人。”如果《周易》王氏是王肅的話,可以說九博士是清一色的儒士, 與“喪亂以來,儒學尤寡。今處學則闕朝廷之秀”的話對不上號。正因為這個《周 易》王氏是王弼,而王弼好《莊》、《老》,是異類,不是儒,所以荀崧才故意聳 人視聽地說“自喪亂以來,儒學尤寡。今處學則闕朝廷之秀” 張晨《王弼學始立官學考》(下稱“張文”)認為《周易》王氏是指王 肅。張文提出了四條理由。其中有兩條不足辨,茲僅辨其其餘兩條如下: 1、張文抓住“簡省博士”的“簡省”一詞做文章,說:“晉元帝只是在晉 武帝設立的十九博士的基礎上加以簡省,並沒有任何增加或替換。而鄭《易》在 ①(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陸澄傳》(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1月),頁683~684。 ②(唐)房玄齡等:《晉書·荀崧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11月),頁154 3余嘉鍚:《四庫提要辨證·周易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5月),頁5
3 齊書·陸澄傳》如下: 永明元年,轉度支尚書,尋領國子博士。時國學置鄭、王《易》,杜、 服《春秋》、何氏《公羊》,糜氏《榖梁》,鄭玄《孝經》。乃與儉書論之曰: 《易》近取諸身,逺取諸物,彌天地之道,通萬物之情。……晉太興四年, 太常荀崧請置《周易》鄭玄注博士,行乎前代。于時政由王、庾,皆儁神清 識,能言玄逺,捨輔嗣而用康成,豈其妄然。泰元立王肅《易》,當以在玄、 弼之間。① 按:《晉書·元帝紀》:“太興四年三月,置《周易》、《儀禮》、《公羊》博士。”②表 明荀崧置《周易》鄭玄注博士的建議被晉元帝採納,所以說“行乎前代”。“于 時政由王、庾,皆儁神清識,能言玄逺,捨輔嗣而用康成,豈其妄然”的意思是, 當時的執政大臣是王導、庾亮,他們本來都是談玄的一派,與王弼同道,竟然能 夠不偏向王弼而毅然恢復爲鄭玄《易》立博士,難道沒有一點道理?余嘉錫先生 解釋說:“言舍者,甚其辭耳,非竟廢除王氏《易》也。”③至於“泰元立王肅 《易》,當以在玄、弼之間”,意思是東晉孝武帝泰元年間復立王肅《易》,是因 為王肅的《易》自成一家,與鄭玄《易》、王弼《易》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 泰元年間,《易》有三家博士。 第三,讓我們對《晉書·荀崧傳》的其他文字略作分析。傳文說:“自喪亂 以來,儒學尤寡。今處學則闕朝廷之秀,仕朝則廢儒學之俊。”但檢視元帝所置 九博士:“《周易》王氏,《尚書》鄭氏,《古文尚書》孔氏,《毛詩》鄭氏,《周 官》、《禮記》鄭氏,《春秋左傳》杜氏、服氏,《論語》、《孝經》鄭氏,博士各一 人,凡九人。”如果《周易》王氏是王肅的話,可以說九博士是清一色的儒士, 與“喪亂以來,儒學尤寡。今處學則闕朝廷之秀”的話對不上號。正因為這個《周 易》王氏是王弼,而王弼好《莊》、《老》,是異類,不是儒,所以荀崧才故意聳 人視聽地說“自喪亂以來,儒學尤寡。今處學則闕朝廷之秀”。 張晨《王弼學始立官學考》(下稱“張文”)認為《周易》王氏是指王 肅。張文提出了四條理由。其中有兩條不足辨,茲僅辨其其餘兩條如下: 1、張文抓住“簡省博士”的“簡省”一詞做文章,說:“晉元帝只是在晉 武帝設立的十九博士的基礎上加以簡省,並沒有任何增加或替換。而鄭《易》在 ①(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陸澄傳》(北京:中華書局,1972 年 1 月),頁 683~684。 ②(唐)房玄齡等:《晉書·荀崧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 11 月),頁 154。 ③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周易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 5 月),頁 5
此時被簡省,其所立《周易》王氏應該還是晉武帝所置博士十九人中的王肅《易》 學。”筆者認為,首先,“簡”是一個多義詞,它不僅有“簡省”義,還有“選 擇”義。《漢書·馮奉世傳》“守戰之備,久廢不簡。”師古曰:“簡,謂選揀。” 是其例。其次,事實告訴我們,替換的情況還是有的。《晉書·職官志》:“晉 初,承魏制,置博士十九人。”而三國魏時所立的《春秋左傳》博士,據王國 維《漢魏博士考》,是“服氏、王氏”,即服虔和王肅。這也就是晉初的《春秋 左傳》博士。而晉元帝所置《春秋左傳》博士則是“杜氏、服氏”,即杜預和服 虔。豈不是用杜預替換了王肅嗎?王肅的《左傳》既然可以被替換,王肅的《周 易》為什麼就不可以呢? 2、張文說:“晉初承魏制,且王肅爲晉武帝外祖,其《易》學斷無得立于 魏卻廢于晉的道理。同樣,東晉承西晉制,且元帝甫及踐阼,不可能立即廢除王 肅《易》學。”張文的前兩句話,筆者同意。至於說“東晉承西晉制”,這是須 要證明的。在沒有得到證明之前,只能是想當然之詞,不足為據。 Φ(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馮奉世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6月),頁3296 ③(唐)房玄齡等:《晉書·職官志》(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11月),頁736
4 此時被簡省,其所立《周易》王氏應該還是晉武帝所置博士十九人中的王肅《易》 學。”筆者認為,首先,“簡”是一個多義詞,它不僅有“簡省”義,還有“選 擇”義。《漢書·馮奉世傳》:“守戰之備,久廢不簡。”師古曰:“簡,謂選揀。” 是其例①。其次,事實告訴我們,替換的情況還是有的。《晉書·職官志》:“晉 初,承魏制,置博士十九人。”②而三國魏時所立的《春秋左傳》博士,據王國 維《漢魏博士考》,是“服氏、王氏”,即服虔和王肅。這也就是晉初的《春秋 左傳》博士。而晉元帝所置《春秋左傳》博士則是“杜氏、服氏”,即杜預和服 虔。豈不是用杜預替換了王肅嗎?王肅的《左傳》既然可以被替換,王肅的《周 易》為什麼就不可以呢? 2、張文說:“晉初承魏制,且王肅爲晉武帝外祖,其《易》學斷無得立于 魏卻廢于晉的道理。同樣,東晉承西晉制,且元帝甫及踐阼,不可能立即廢除王 肅《易》學。”張文的前兩句話,筆者同意。至於說“東晉承西晉制”,這是須 要證明的。在沒有得到證明之前,只能是想當然之詞,不足為據。 ①(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馮奉世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 6 月),頁 3296。 ②(唐)房玄齡等:《晉書·職官志》(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 11 月),頁 736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易经》阅读资料:先秦古筮中的逻辑理论分析(参会论文).doc
- 《易经》阅读资料:伏敬琏 论春秋时期贵族解易者的历史地位.doc
- 《易经》阅读资料:中華《易》的繼往與開來-以六庵先生及其師生的《易》學提要專著為例-李威侃(完稿).doc
- 《易经》阅读资料:丘亮辉 黄寿祺先生100周年913.doc
- 《易经》阅读资料:丁四新 简帛周易卦名校释七则简体-江漢.pdf
- 《易经》阅读资料:黄高宪 六庵吟稿中与黄曾樾.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河浪 春在书窗碧水边.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拔荆 定稿 读《六庵诗选》.doc
- 《易经》阅读资料:魏宗奕 回忆、缅怀黄寿祺.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赵麟斌 忆六庵老人二三事(修订稿3).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谢金良 略论黄寿祺先生的学术成就.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翁银陶七律二首:纪念先师黄寿祺教授百年诞辰.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施榆生 怀念黄寿祺教授.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张帆 怀念寿祺师长.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姚恩健 纪念黄寿祺教授百年冥诞.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丘亮辉 黄寿祺先生100周年913.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陈鸿森 易學識小錄(陳鴻森).doc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廖名春周易釋艱.docx
- 《易经》阅读资料:黄寿祺纪念文集_丁四新 简帛周易卦名校释七则简体-江漢.doc
- 《易经》新释[33]王氏易学理论_易经新释方法.pdf
- 《易经》阅读资料:唐琳 朱熹易学太极观的哲学内涵.doc
- 《易经》阅读资料: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贺信.doc
- 《易经》阅读资料:姚恩健 纪念黄寿祺教授百年冥诞.doc
- 《易经》阅读资料:廖名春 左傳國語易筮言八解.doc
- 《易经》阅读资料:张帆 怀念寿祺师长.doc
- 《易经》阅读资料:施榆生 怀念黄寿祺教授.doc
- 《易经》阅读资料:施议对 關於二元對立定律及其在唐詩解讀中的運用.doc
- 《易经》阅读资料:易經與藝術表現的關係 -謝奕翎.doc
- 《易经》阅读资料:杨天才 毛泽东建党思想中的易学思维.doc
- 《易经》阅读资料:杨宏生 易学的现代转变.doc
- 《易经》阅读资料:杨效雷 吴澄的卦统、卦主、卦变说.doc
- 《易经》阅读资料:林胜勤《周易》與養生關係芻議.doc
- 《易经》阅读资料:欧明俊 陆游与易学(会议).doc
- 《易经》阅读资料:江国梁 中国古代宗教与科学研究概论.doc
- 《易经》阅读资料:江国梁 非三元风水术.doc
- 《易经》阅读资料:王兴国 龟占蓍卜解谜 ————龟蓍作为卜筮具及其在古代卜筮中的作用和地位(未定稿).doc
- 《易经》阅读资料:翁银陶《从易学群书平议看先师黄寿祺教授的易学观点与治学精神》.doc
- 《易经》阅读资料:翁银陶七律二首:纪念先师黄寿祺教授百年诞辰.doc
- 《易经》阅读资料:谢金良 略论黄寿祺先生的学术成就.doc
- 《易经》阅读资料:賴貴三:黃壽祺先生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