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易经》阅读资料:林胜勤《周易》與養生關係芻議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94.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易经》阅读资料:林胜勤《周易》與養生關係芻議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周易》與養生開係芻議 林勝勤朱天助 建師範大學易學研究所 中文摘要:《周易·繫辭傳》:「生生之謂《易》。」足見易理與養護性命的旨趣密 切契合;故善養精氣神,實為人類養生之大本。養生既包括保持身心健康,也涉 及養志、養德行、養浩然正氣;而《周易》有不少關於養生的記載及創見。上古 巫醫不分,經傳都有關於疾病預防、治療的記錄。日常生活中,慎言語、節飲食, 使內心安寧,保持好學的秉性和豁達的心態,可以頤養天年。其次,自我定位, 規劃人生,追求理想,從而在生活中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進而修養德業,培養 心性,懲忿窒欲,戒貪欲,防微杜漸,小懲而大誡;節色欲,永保安康。最後, 處世立德修業,平時,慎言語,以遠禍保身;節飲食,遠離文明疾病 開鍵詞:損疾節食定位守志懲忿窒欲浩然正氣 損其疾一疾病的粗略記载 養生,在中醫指的是遵循生命活動的規律,飲食有節,坐息有常。簡而言之, 養生者,衛生之道也。猶言養護生命。《莊子·庚桑楚》:「老子曰:衛生之經, 能抱一乎?」郭象注:「防衛其生,令合道也。」(一,即道。)本文所論述的“養 生”,在此基礎上稍加引申,除了保持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心態外,還包括注 重品格道德的培養,從而造就個人獨特的人格,培養堅定的信念 《周易》與養生關係密切,上古“巫”、“醫”不分,春秋時兩者才逐漸分工。 約成書於西周前期的《易經》主要是占筮活動的記錄(十翼大抵成書於戰國,亦 有記錄),但在其成書的過程中,也粗略記載著當時的一些醫案,包括疾病的預 防、治療等,比如《豫》卦六五有“貞疾,恒不死”,也就是守持正位,防備疾 病。六五處君位,不可耽樂忘憂,縱情聲色,才能免於疾病的困擾。《損》卦六 四有“損其疾,使遄有喜”;《遁》卦九三有“系遁,有疾厲”;《鼎》卦九二“我 仇有疾”等等 還有如《艮》卦更寄寓抑止慾望,養生守志的重要性,比如《艮》上九“敦 艮,吉”,以敦厚的品格處世,可保持吉祥。此外,《咸》卦可視作石針療疾所遇 到的不同情況的記錄。馬王堆帛書中“咸”作“欽”,“欽”與“針”同聲相轉, 因此《咸》六爻便是記載針刺不同部位的療效情況。① 《周易》以取象見長,諸卦的象徵寓意便常引申到中醫的治療原理中,比如 《既濟》和《未濟》,雖卦爻辭不涉醫療常識,但暗寓水火既濟、水火未濟之象, 至今仍為醫家廣為徵引以解釋與治療心腎交濟、心腎不交的疾病。例如:明·韓 懋《韓氏醫通》: ③此處取張其成之說,參加薛公忱編著《儒道佛與中醫學》北京:中國書店2002年版第82頁

1 《周易》與養生關係芻議 林勝勤 朱天助 福建師範大學 易學研究所 中文摘要:《周易‧繫辭傳》:「生生之謂《易》。」足見易理與養護性命的旨趣密 切契合;故善養精氣神,實為人類養生之大本。養生既包括保持身心健康,也涉 及養志、養德行、養浩然正氣;而《周易》有不少關於養生的記載及創見。上古 巫醫不分,經傳都有關於疾病預防、治療的記錄。日常生活中,慎言語、節飲食, 使內心安寧,保持好學的秉性和豁達的心態,可以頤養天年。其次,自我定位, 規劃人生,追求理想,從而在生活中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進而修養德業,培養 心性,懲忿窒欲,戒貪欲,防微杜漸,小懲而大誡;節色欲,永保安康。最後, 處世立德修業,平時,慎言語,以遠禍保身;節飲食,遠離文明疾病。 關鍵詞:損疾節食 定位守志 懲忿窒欲 浩然正氣 損其疾—疾病的粗略記載 養生,在中醫指的是遵循生命活動的規律,飲食有節,坐息有常。簡而言之, 養生者,衛生之道也。猶言養護生命。《莊子·庚桑楚》:「老子曰:衛生之經, 能抱一乎?」郭象注:「防衛其生,令合道也。」(一,即道。)本文所論述的“養 生”,在此基礎上稍加引申,除了保持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心態外,還包括注 重品格道德的培養,從而造就個人獨特的人格,培養堅定的信念。 《周易》與養生關係密切,上古“巫”、“醫”不分,春秋時兩者才逐漸分工。 約成書於西周前期的《易經》主要是占筮活動的記錄(十翼大抵成書於戰國,亦 有記錄),但在其成書的過程中,也粗略記載著當時的一些醫案,包括疾病的預 防、治療等,比如《豫》卦六五有“貞疾,恒不死”,也就是守持正位,防備疾 病。六五處君位,不可耽樂忘憂,縱情聲色,才能免於疾病的困擾。《損》卦六 四有“損其疾,使遄有喜”;《遁》卦九三有“系遁,有疾厲”;《鼎》卦九二“我 仇有疾”等等。 還有如《艮》卦更寄寓抑止慾望,養生守志的重要性,比如《艮》上九“敦 艮,吉”,以敦厚的品格處世,可保持吉祥。此外,《咸》卦可視作石針療疾所遇 到的不同情況的記錄。馬王堆帛書中“咸”作“欽”,“欽”與“針”同聲相轉, 因此《咸》六爻便是記載針刺不同部位的療效情況。 ① 《周易》以取象見長,諸卦的象徵寓意便常引申到中醫的治療原理中,比如 《既濟》和《未濟》,雖卦爻辭不涉醫療常識,但暗寓水火既濟、水火未濟之象, 至今仍為醫家廣為徵引以解釋與治療心腎交濟、心腎不交的疾病。例如:明‧韓 懋《韓氏醫通》: ① 此處取張其成之說,參加薛公忱編著 《儒道佛與中醫學》北京:中國書店 2002 年版.第 82 頁

心屬火,主藏神’位居於上;腎屬水’主藏精’位居於下。心火下交於」 腎’以溫腎陽;腎水上承於心’以養心陰σ心腎交通’水火既濟’則百病不 生。反之’心火亢於上’腎陽衰於下’則諸證叢生。用黃逴苦寒以清心火 肉桂辛熱以溫腎陽’有交通心腎的作用。服之可使水火既濟,心腎交通,心 火、腎水兩者泰然共處’相安無事’故名‘交泰丸 《漸》用比喻的方法,描述一個女子曲折的婚後生活,其中提到不孕的症狀。 《漸》卦九五:“鴻漸於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卦爻辭中的“不孕 明指沒有生育能力,暗指患上不孕症。而初六,“鴻漸於盤,飲食衎衎,不素飽 也。”生活中能保持和樂歡暢的心情,生活儉樸,飲食簡單,安享節制,可以防 微杜漸,預防疾病。 《蠱》卦中的“蠱”字指疾病。“蠱”原指將許多毒蟲放置器皿內,讓它們 相互昋食,自相殘殺,剩下最後一隻便叫“蠱”,傳說古時“蠱”常可用來毒害 他人。《蠱》卦暗寓沉溺酒食,生活失常,日夜顛倒,耽樂致疾,人體生物畤鐘 錯亂,導致新陳代謝失調所致的疾病。 《需》卦九五:“需于酒食,貞吉。”《黃帝內經》記載有關於醪醴製作和藥 用:《本草綱目》:“酒,宣行藥勢。”酒有活血通絡、抵禦嚴寒、防風祛濕等功效 《需》卦涉及的“酒”既作飲用又作藥用,可以壯神禦寒,遣興消愁,辟邪逐穢。 噬嗑》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論述肉類陳久變味,會引起 食物中毒的處理方法。 《繄辭傳下》:“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符合預防醫學理論,當 人體身心放鬆,氣定神閑,自體免疫系統啟動,以預防外來病毒入侵的防衛機制 卦理亦與現代醫學中人體自癒力的機制相通。 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涉及的養生,有兩個特點:主張節制飲食,而非錦衣 玉食;強調保持樂觀的心態,而不是終日擔憂疾病的侵襲。 《頤》卦:「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頤》卦卦義,以口取象,來詮釋 養生觀念,而不悖逆養生之道,體現節制飲食,過簡單、樸素的生活,不可漫無 節制追求口腹之慾。《頤》卦《大象》“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君子慎言語以育德,節制飲食以養身,蘊含戰國時代古人對養生的初步體悟。初 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鬼谷子·陰符七術》有“養志法靈龜”, 《程氏易傳》:“龜能咽息不食,靈龜喻其明智而可以不求養於外”。“龜”在 古代可用於占卜,且能長時間不吃不喝,為長壽的代名詞,所以稱“靈龜”。筆 者以為這裡的“靈龜”側重指的是一種閒適幽靜的生活品質。現代人放棄自己簡 樸的生活,為世風所薰染,追求膏粱美食的生活。在中醫學臨床上,體現在富貴 人家終年膏粱厚味,打亂了人體細胞對血糖的耐受性,而得了一種慢性疾病,叫 做“消渴症”,古時消渴病曾被懷疑是風流之症,古代患者也多是文人雅士或達 官貴人。《史記》中有關於司馬相如的傳說“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嘗有消渴疾”, 因為司馬相如的風流瀟灑,所以消渴歴來被懷疑是風流病。其實這是誤解,它肇 因於頤養失宜,飲食不當,實在是甘肥貴人膏粱之變的富貴病 “消渴症”,現代醫學上則稱之為糖尿病,病因是飲食失當,導致體內胰島

2 心屬火,主藏神,位居於上;腎屬水,主藏精,位居於下。心火下交於 腎,以溫腎陽;腎水上承於心,以養心陰。心腎交通,水火既濟,則百病不 生。反之,心火亢於上,腎陽衰於下,則諸證叢生。用黃連苦寒以清心火, 肉桂辛熱以溫腎陽,有交通心腎的作用。服之可使水火既濟,心腎交通,心 火、腎水兩者泰然共處,相安無事,故名‘交泰丸’。 《漸》用比喻的方法,描述一個女子曲折的婚後生活,其中提到不孕的症狀。 《漸》卦九五:“鴻漸於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卦爻辭中的“不孕” 明指沒有生育能力,暗指患上不孕症。而初六,“鴻漸於盤,飲食衎衎,不素飽 也。”生活中能保持和樂歡暢的心情,生活儉樸,飲食簡單,安享節制,可以防 微杜漸,預防疾病。 《蠱》卦中的“蠱”字指疾病。“蠱”原指將許多毒蟲放置器皿內,讓它們 相互吞食,自相殘殺,剩下最後一隻便叫“蠱”,傳說古時“蠱”常可用來毒害 他人。《蠱》卦暗寓沉溺酒食,生活失常,日夜顛倒,耽樂致疾,人體生物時鐘 錯亂,導致新陳代謝失調所致的疾病。 《需》卦九五:“需于酒食,貞吉。”《黃帝內經》記載有關於醪醴製作和藥 用;《本草綱目》:“酒,宣行藥勢。”酒有活血通絡、抵禦嚴寒、防風祛濕等功效。 《需》卦涉及的“酒”既作飲用又作藥用,可以壯神禦寒,遣興消愁,辟邪逐穢。 《噬嗑》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論述肉類陳久變味,會引起 食物中毒的處理方法。 《繫辭傳下》:“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符合預防醫學理論,當 人體身心放鬆,氣定神閑,自體免疫系統啟動,以預防外來病毒入侵的防衛機制。 卦理亦與現代醫學中人體自癒力的機制相通。 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涉及的養生,有兩個特點:主張節制飲食,而非錦衣 玉食;強調保持樂觀的心態,而不是終日擔憂疾病的侵襲。 《頤》卦:「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頤》卦卦義,以口取象,來詮釋 養生觀念,而不悖逆養生之道,體現節制飲食,過簡單、樸素的生活,不可漫無 節制追求口腹之慾。《頤》卦《大象》“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君子慎言語以育德,節制飲食以養身,蘊含戰國時代古人對養生的初步體悟。初 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鬼谷子·陰符七術》有“養志法靈龜”, 《程氏易傳》:“龜能咽息不食,靈龜喻其明智而可以不求養於外”。“龜”在 古代可用於占卜,且能長時間不吃不喝,為長壽的代名詞,所以稱“靈龜”。筆 者以為這裡的“靈龜”側重指的是一種閒適幽靜的生活品質。現代人放棄自己簡 樸的生活,為世風所薰染,追求膏粱美食的生活。在中醫學臨床上,體現在富貴 人家終年膏粱厚味,打亂了人體細胞對血糖的耐受性,而得了一種慢性疾病,叫 做“消渴症”,古時消渴病曾被懷疑是風流之症,古代患者也多是文人雅士或達 官貴人。《史記》中有關於司馬相如的傳說“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嘗有消渴疾”, 因為司馬相如的風流瀟灑,所以消渴歷來被懷疑是風流病。其實這是誤解,它肇 因於頤養失宜,飲食不當,實在是甘肥貴人膏粱之變的富貴病。 “消渴症”,現代醫學上則稱之為糖尿病,病因是飲食失當,導致體內胰島

素分泌失常。中醫有對“消渴症”細分為上、中、下消三者。不過,消渴雖有上 中、下消之分,肺燥、胃熱、腎虛之別,實際上三消證狀,往往同時存在,僅表 現程度上有輕重的不同。或有明顯的多飲,而另二者不甚顯著,或以多食為主, 而其他二者為次,或以多尿為重,而其他二者較輕,故上中下三消之治療,當辨 證以論治。《素問·氣厥論》有“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 治”,又“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又“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入,謂之食 亦。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據《內經》,心傳熱於肺,傳為鬲消,治療上消 者,宜清熱潤肺,兼清其胃以生津止渴:治中消以清胃養陰,兼滋其腎;治下消 者宜滋陰補腎,兼補其肺,使金能生水,為治消渴之基本原則。總之,治病的原 則便是協調體內陰陽,達到水火既濟的狀態,從而恢復機體的機能 消渴症”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攝取清淡食物,大抵指低熱量,低脂肪的食物 三餐合理,從而維持體內血糖的恆定,促進體內胰島素正常功能的恢復,提高自 然治愈力。 《兌》卦九四也有“商兌未寧,介疾有喜。”一個人心中想著歡欣喜悅的事情, 中愉悅,活化腺體,分泌有益化學物質,提升免疫力,可抵禦邪疾的侵入,從 而有吉慶。主要指良好的心態對防禦疾病的重要作用。中老年人在逐漸衰老時, 由於對死亡的恐懼,往往很害怕自己得病,當看到某種病症及相應的症狀時,往 往會對號入座,以為自己也得到這種疾病,終日憂心忡忡。《無妄》九五:“无 妄之疾,勿藥有喜”,妄想的疾病,不須藥物治療,就會痊愈。《象》曰:“无 妄之藥,不可試也。”意思是不可胡亂服藥。李士鉁曰:“九五中正自葆,本無 致疾之道,苟以无妄之疾而輕試无妄之藥,或反變為致疾,不可治矣。君子必違 道而生妄,喪所守矣。故无妄之疾,惟勿藥所以有喜。” 保持快樂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態,就要做到兩點:一是好學;二是豁達樂觀 《乾·文言》有“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學習能使 人的心態如源頭活水,常變常新。比如老年人常愛學習書畫,這樣便能老有所學 老有所樂,在創作中體會到那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樂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又說:“發憤忘食,樂以忘 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歐陽修也有《讀書》一詩,其中 有“故人重溫故,官事幸有問,乃知讀書勤,其樂固無限。少而干祿利,老而忘 憂患。又知物貴久,至寶見百煉。紛華暫時好,俯仰浮雲散,淡泊味愈長,始終 殊不變。”在人生勝敗得失中,不斷反思自己最想追求的是什麽,知足常樂,不 迷離於世俗的紛擾中。時間一久,才知道智慧、學識以及那份平淡的生活,是物 質利益換取不來的。《兌》卦《大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與 朋友切磋,講解義理,快樂的事情,莫過於此。 至於達觀的心態,外界的誘惑很多,然名爵本為天下之公器,不可以久居。 名利終不能終身永伴,一旦失去,這時候便要思考接下來要過怎樣的生活?《周 易》每卦六爻,最上爻多是“貴而无位,高而无民”(《乾·文言》),此時多 主張功成身退,安享閒適的生活。歐陽修嚮往能“買書載舟歸,築室穎水岸”, 程顥則希望“道通天地有形之外,思入風雲變態中”(《秋日偶成》)。可見, 這種達觀的心態,樸素的生活,也是前賢所期昐的。當然,這種達觀的心態,來 自於對人事變遷的深切感悟 蘇軾有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命有壯年,則 必然有衰老的時候,人能自然面對生命的凋零,才能生出達觀的心態。《晏子春 秋》曾多次描述齊景公懼死,晏子笑之,認為“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

3 素分泌失常。中醫有對“消渴症”細分為上、中、下消三者。不過,消渴雖有上、 中、下消之分,肺燥、胃熱、腎虛之別,實際上三消證狀,往往同時存在,僅表 現程度上有輕重的不同。或有明顯的多飲,而另二者不甚顯著,或以多食為主, 而其他二者為次,或以多尿為重,而其他二者較輕,故上中下三消之治療,當辨 證以論治。《素問·氣厥論》有“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 治”,又“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又“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入,謂之食 亦。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據《內經》,心傳熱於肺,傳為鬲消,治療上消 者,宜清熱潤肺,兼清其胃以生津止渴;治中消以清胃養陰,兼滋其腎;治下消 者宜滋陰補腎,兼補其肺,使金能生水,為治消渴之基本原則。總之,治病的原 則便是協調體內陰陽,達到水火既濟的狀態,從而恢復機體的機能。 “消渴症”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攝取清淡食物,大抵指低熱量,低脂肪的食物, 三餐合理,從而維持體內血糖的恆定,促進體內胰島素正常功能的恢復,提高自 然治愈力。 《兌》卦九四也有“商兌未寧,介疾有喜。”一個人心中想著歡欣喜悅的事情, 心中愉悅,活化腺體,分泌有益化學物質,提升免疫力,可抵禦邪疾的侵入,從 而有吉慶。主要指良好的心態對防禦疾病的重要作用。中老年人在逐漸衰老時, 由於對死亡的恐懼,往往很害怕自己得病,當看到某種病症及相應的症狀時,往 往會對號入座,以為自己也得到這種疾病,終日憂心忡忡。《無妄》九五:“无 妄之疾,勿藥有喜”,妄想的疾病,不須藥物治療,就會痊愈。《象》曰:“无 妄之藥,不可試也。”意思是不可胡亂服藥。李士鉁曰:“九五中正自葆,本無 致疾之道,苟以无妄之疾而輕試无妄之藥,或反變為致疾,不可治矣。君子必違 道而生妄,喪所守矣。故无妄之疾,惟勿藥所以有喜。” 保持快樂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態,就要做到兩點:一是好學;二是豁達樂觀。 《乾·文言》有“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學習能使 人的心態如源頭活水,常變常新。比如老年人常愛學習書畫,這樣便能老有所學, 老有所樂,在創作中體會到那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樂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又說:“發憤忘食,樂以忘 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歐陽修也有《讀書》一詩,其中 有“故人重溫故,官事幸有問,乃知讀書勤,其樂固無限。少而干祿利,老而忘 憂患。又知物貴久,至寶見百煉。紛華暫時好,俯仰浮雲散,淡泊味愈長,始終 殊不變。”在人生勝敗得失中,不斷反思自己最想追求的是什麽,知足常樂,不 迷離於世俗的紛擾中。時間一久,才知道智慧、學識以及那份平淡的生活,是物 質利益換取不來的。《兌》卦《大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與 朋友切磋,講解義理,快樂的事情,莫過於此。 至於達觀的心態,外界的誘惑很多,然名爵本為天下之公器,不可以久居。 名利終不能終身永伴,一旦失去,這時候便要思考接下來要過怎樣的生活?《周 易》每卦六爻,最上爻多是“貴而无位,高而无民”(《乾·文言》),此時多 主張功成身退,安享閒適的生活。歐陽修嚮往能“買書載舟歸,築室穎水岸”, 程顥則希望“道通天地有形之外,思入風雲變態中”(《秋日偶成》)。可見, 這種達觀的心態,樸素的生活,也是前賢所期盼的。當然,這種達觀的心態,來 自於對人事變遷的深切感悟。 蘇軾有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命有壯年,則 必然有衰老的時候,人能自然面對生命的凋零,才能生出達觀的心態。《晏子春 秋》曾多次描述齊景公懼死,晏子笑之,認為“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

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曷為可悲?至死尚哀者,怯也”,更認為 死亡是令“後世賢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知以伏”。(見外篇《景公置酒泰山四 望而泣晏子諫》)又認為人當思考自己的地位從何而來,如果年壽可以永久,則 這種快樂只屬於古人,倘若齊桓公仍在位,那麼今日景公就是在田埂上耕田的老 農,自給自足尚且不暇,又那有時間思考這些問題。(見內篇諫上《景公等牛山 悲去國而死晏子諫》,外篇《景公問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諫》等 《繫辭上》:“《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 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因此洞徹宇宙生命的 變化規律,就不會對衰老誠惶諴恐,坦然面對這些變化。 養生貴飲食適量,《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下之美祿,帝王所以頤 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美酒佳釀雖可頤養人的身體,但酗酒無度,卻 可成為傷身損德的毒藥。《頤》卦主張養生要“守正則吉”,不可棄德求欲,應 長期堅持有節制的飲食養生之道。除此之外,養生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提 髙免疫力,抵禦疾病侵襲。其方法有好學不倦和樂觀開朗。 定位守志一人生的定位與性格 探討易學,首先便涉及易例的時、位、中、正等條例。這是深入剖析卦理的 前提。所謂的卦時,指的是一卦所處的總體局勢,比如《明夷》卦,明入地中, 暗喻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能顯明其智慧,卦時決定一卦六爻變化的不同效果, 也可謂卦義、爻理存在的“特定背景”。因此六十四卦便有六十四種卦時,暗蘊 六十四種不同的“大背景”,從而由不同的角度喻示自然界,人類社會紛繁複雜 的情況,比如《泰》卦象徵“通泰”之時的事理,《未濟》象徵“事未成”時的 事理。 六爻所處的不同位置,可象徵每個人在社會中的不同地位、境遇,也可象徵 一個人一生發展變化的各個階段。比如初爻猶若一個人少年時,懵懵懂懂,初涉 社會,事業剛起步。初爻無地位,此時當多奉獻付出,不可急於求成;與之相反 的則是上爻,此時功成身退,當把機會留給別人,安享含飴弄孫之樂。人生每一 階段都有每一階段的發展,出於三、四爻,猶如青壯年時期,此時就當勇於面對 各種挑戰,敢於承擔責任。正如每個人都有純真的童年,但到了青年時期,誰也 回不去美好的童年,快樂只能當成回憶。 養生貴養神,養神者,就是不斷修養心性、調整心態,從而保持心境平和, 沉穩雍容,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漢陸賈《新語·術事篇》就建議養生要養 其根本,根本養好,枝葉就茂盛。人的精神面貌直接體現在人的生命質量,誠於 中,形於外,孟子曰:“觀其眸子,人焉廈哉?”人的思想、情志是養生的核心 重點。 養神的根本重在“養志”,一個人宿願得償,情志舒暢,心情是無比愉悅的。 那麼如何養志呢?首先便是對人生的定位與目標。人生要有總的規劃,也就是自

4 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曷為可悲?至死尚哀者,怯也”,更認為 死亡是令“後世賢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知以伏”。(見外篇《景公置酒泰山四 望而泣晏子諫》)又認為人當思考自己的地位從何而來,如果年壽可以永久,則 這種快樂只屬於古人,倘若齊桓公仍在位,那麼今日景公就是在田埂上耕田的老 農,自給自足尚且不暇,又那有時間思考這些問題。(見內篇諫上《景公等牛山 悲去國而死晏子諫》,外篇《景公問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諫》等) 《繫辭上》:“《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 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因此洞徹宇宙生命的 變化規律,就不會對衰老誠惶誠恐,坦然面對這些變化。 養生貴飲食適量,《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下之美祿,帝王所以頤 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美酒佳釀雖可頤養人的身體,但酗酒無度,卻 可成為傷身損德的毒藥。《頤》卦主張養生要“守正則吉”,不可棄德求欲,應 長期堅持有節制的飲食養生之道。除此之外,養生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提 高免疫力,抵禦疾病侵襲。其方法有好學不倦和樂觀開朗。 二、定位守志—人生的定位與性格 探討易學,首先便涉及易例的時、位、中、正等條例。這是深入剖析卦理的 前提。所謂的卦時,指的是一卦所處的總體局勢,比如《明夷》卦,明入地中, 暗喻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能顯明其智慧,卦時決定一卦六爻變化的不同效果, 也可謂卦義、爻理存在的“特定背景”。因此六十四卦便有六十四種卦時,暗蘊 六十四種不同的“大背景”,從而由不同的角度喻示自然界,人類社會紛繁複雜 的情況,比如《泰》卦象徵“通泰”之時的事理,《未濟》象徵“事未成”時的 事理。 六爻所處的不同位置,可象徵每個人在社會中的不同地位、境遇,也可象徵 一個人一生發展變化的各個階段。比如初爻猶若一個人少年時,懵懵懂懂,初涉 社會,事業剛起步。初爻無地位,此時當多奉獻付出,不可急於求成;與之相反 的則是上爻,此時功成身退,當把機會留給別人,安享含飴弄孫之樂。人生每一 階段都有每一階段的發展,出於三、四爻,猶如青壯年時期,此時就當勇於面對 各種挑戰,敢於承擔責任。正如每個人都有純真的童年,但到了青年時期,誰也 回不去美好的童年,快樂只能當成回憶。 養生貴養神,養神者,就是不斷修養心性、調整心態,從而保持心境平和, 沉穩雍容,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漢陸賈《新語·術事篇》就建議養生要養 其根本,根本養好,枝葉就茂盛。人的精神面貌直接體現在人的生命質量,誠於 中,形於外,孟子曰:“觀其眸子,人焉廋哉?”人的思想、情志是養生的核心 重點。 養神的根本重在“養志”,一個人宿願得償,情志舒暢,心情是無比愉悅的。 那麼如何養志呢?首先便是對人生的定位與目標。人生要有總的規劃,也就是自

己對自己未來的期許,凖備成為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其次是實現這一目標 的途徑、方法;最後是實現此目標過程中會遭遇到的挫折、阻力,以及相應的應 變之策。 當然,對人生的定位,也根據實際情況來設定。分析自己想做什麽的時候, 還要分析自己能做什麽,要綜合考慮自己的能力、性格、客觀條件,所以,人生 道路的設定,不完全受自由意志的支配,比如魚兒就適合在水裡閑游,若欽羨鷹 擊長空,躍出水面,它的命運立刻就要接受魚鷹的裁判 其次便是堅持這一目標,在紛擾的社會生活中保持鎮定,不被沿途的風景誘 惑,有一種縱覽全局的意識,時刻分析自己所處的位置、階段。不為物役,不與 別人攀比,堅定意志,這本身就需要很強的自制力。否則,心煩氣躁,焦慮不安 驚慌失措,又如何能夠修養身心。關於這個問題,《韓非子·喻老篇》有言: 子夏見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對曰:“戰勝’故肥也。”曾子曰 何謂也?”子夏曰:“吾入見先王之義則榮之’出見富貴之樂又榮之’兩 者戰於胸中’未知勝負’故矅。今先王之義勝’故肥。”(以下韓非子按語) 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① 當一個人立志與社會世俗的標準相一致時,那麼他堅持此目標並不會太難, 也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可,然而當一個人志向與社會看法相反時,此時就須要個人 不斷調節心態,自我把握目標,堅持不懈,以通過曲髙和寡、髙處不勝寒的考驗。 子夏以傳承上古三代與儒家學說為己任,與當時常人在社會劇變中,驅逐於名利、 地位、權勢的目標有很大的差別。子夏入內過著清淨自得的書齋生活,可一到外 面,身心又嚮往榮華富貴的快樂。然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兩種抉擇交織 於心中,不免患得患失,舉棋不定,故身心憔悴。可當子夏堅定信念,甘受清苦 的書齋生活,以延承先王思想時,物慾不再熒惑身心,心境平和無焦慮,反而“肥”, 也可謂心寬體胖。 其實,生活雖不乏田園詩般的詩情畫意,然更多的卻是現實中柴米油鹽的瑣 碎事情,退守書齋,從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回落到煕攘的社會中,人心的激 蕩亦因之而起,“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那種豪華竸逐的生活,身嚮往之, 恬淡平靜的書齋生活,心嚮往之。子夏思想交戰的經歷,相信大多數立志治學的 學者也深有體會。退守書齋,是需要很強的“定力”,抵擋外界的誘惑,不為物 質慾望所驅使,“衣帶漸寬終不悔”便是立此志的付出與代價。總之,立志不難, 但堅持志向卻很難,自己說服自己也難。 最後,人生的目標也當留有迴旋的餘地,權變相兼。多聽不同的意見,總結 前人的成敗得失,並對可能出現的變故制定出不同的腹案,以防事態有變,仍能 處變不驚,鎮定自若,不至於倉皇失措,處於被動的局面。因此,一個人處世沉 穩自信,關鍵在於胸有成竹,未雨綢繆 立志守志關係著一個人生命的質量和內心思想的波瀾起伏,是養生中不可忽 略的問題。因此有著重要意義 守志對養神,即精神狀態的影響在於:設定人生的目標,人可以在人生的大 起大落中保持積極穩健的姿態,不因一時失意顛簸而懈怠,也不因一時成就而沾 ③[清]王先謙撰.《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70頁

5 己對自己未來的期許,準備成為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其次是實現這一目標 的途徑、方法;最後是實現此目標過程中會遭遇到的挫折、阻力,以及相應的應 變之策。 當然,對人生的定位,也根據實際情況來設定。分析自己想做什麽的時候, 還要分析自己能做什麽,要綜合考慮自己的能力、性格、客觀條件,所以,人生 道路的設定,不完全受自由意志的支配,比如魚兒就適合在水裡閑游,若欽羨鷹 擊長空,躍出水面,它的命運立刻就要接受魚鷹的裁判。 其次便是堅持這一目標,在紛擾的社會生活中保持鎮定,不被沿途的風景誘 惑,有一種縱覽全局的意識,時刻分析自己所處的位置、階段。不為物役,不與 別人攀比,堅定意志,這本身就需要很強的自制力。否則,心煩氣躁,焦慮不安, 驚慌失措,又如何能夠修養身心。關於這個問題,《韓非子·喻老篇》有言: 子夏見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對曰:“戰勝,故肥也。”曾子曰: “何謂也?”子夏曰:“吾入見先王之義則榮之,出見富貴之樂又榮之,兩 者戰於胸中,未知勝負,故臞。今先王之義勝,故肥。”(以下韓非子按語) 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① 當一個人立志與社會世俗的標準相一致時,那麼他堅持此目標並不會太難, 也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可,然而當一個人志向與社會看法相反時,此時就須要個人 不斷調節心態,自我把握目標,堅持不懈,以通過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的考驗。 子夏以傳承上古三代與儒家學說為己任,與當時常人在社會劇變中,驅逐於名利、 地位、權勢的目標有很大的差別。子夏入內過著清淨自得的書齋生活,可一到外 面,身心又嚮往榮華富貴的快樂。 然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兩種抉擇交織 於心中,不免患得患失,舉棋不定,故身心憔悴。可當子夏堅定信念,甘受清苦 的書齋生活,以延承先王思想時,物慾不再熒惑身心,心境平和無焦慮,反而“肥”, 也可謂心寬體胖。 其實,生活雖不乏田園詩般的詩情畫意,然更多的卻是現實中柴米油鹽的瑣 碎事情,退守書齋,從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回落到熙攘的社會中,人心的激 蕩亦因之而起,“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那種豪華競逐的生活,身嚮往之, 恬淡平靜的書齋生活,心嚮往之。子夏思想交戰的經歷,相信大多數立志治學的 學者也深有體會。退守書齋,是需要很強的“定力”,抵擋外界的誘惑,不為物 質慾望所驅使,“衣帶漸寬終不悔”便是立此志的付出與代價。總之,立志不難, 但堅持志向卻很難,自己說服自己也難。 最後,人生的目標也當留有迴旋的餘地,權變相兼。多聽不同的意見,總結 前人的成敗得失,並對可能出現的變故制定出不同的腹案,以防事態有變,仍能 處變不驚,鎮定自若,不至於倉皇失措,處於被動的局面。因此,一個人處世沉 穩自信,關鍵在於胸有成竹,未雨綢繆。 立志守志關係著一個人生命的質量和內心思想的波瀾起伏,是養生中不可忽 略的問題。因此有著重要意義。 守志對養神,即精神狀態的影響在於:設定人生的目標,人可以在人生的大 起大落中保持積極穩健的姿態,不因一時失意顛簸而懈怠,也不因一時成就而沾 ① [清]王先謙撰.《韓非子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 1998 年版.第 170 頁

沾自喜。《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君子朝夕堅持不懈,進德 修業,便不會有過錯。《既濟》之後續亦《未濟》,也喻示著人生一旦在某一階段 取得成功,立刻又開始新的旅程。而有此定位及信念,則猶如在大海裡航行,有 指南針的指引方向,無論如何變動,都能如《復》卦“不遠復”,也就是不偏離 正道、正軌。 以這種剛健沉穩的心態去處世應物,時機成熟時,自可對應自如,左右逢源 時機欠佳時,也足以泰然不驚,甚至可以力挽狂瀾。人生的旅程要不懈經營,心 態便因之不斷調節。那麼深悟《易經》的道理,就猶如有一位智者常伴左右,時 刻勸諫。這便是《繫辭下》所言的“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 无有師保,如臨父母”。 筆者以為就連卜蓍決疑,其前提也是具備完成某事的能力,並已料想事情幾 種可能的結果,及相應的對策,已盡人事的謀劃了。只是在難以預測的環境中 處於兩難的境遇,得失兼備,一時猶豫不決,此時才求諸占卜。況且卜蓍的結果 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提供的只是一種參考性的意見,卜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感傾向 時局的變化情況來做出適當的權變。因此,卜蓍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結果,而是 卜者能主動地考慮問題,通過參悟易道變化的原理,對事態的進展作出一個相對 合理的決定。 三、“懲忿窒欲”一日常內省與修養 孔子曾言“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居無求安,食無求飽”,錦衣玉食本是 常人的奢望,但孔子卻主張追求高尚節操才是君子的首務。《損》卦《大象》:“山 上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顏子「不遷怒,不二過」,君子當修身立德,抑 制自我的憤怒以及無節制的慾望。蓋馳騁於名利場中,唯財色是求,終不免棄德 行如敝履 古人云:養生莫若寡欲。林則徐聯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孟子言:“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①(《孟子·盡心上》)《管子·心術》 主張“君子恬愉無為,去智與故,言虛素也。”“因此養生的一個重要要求便是 節制自我的慾望,這裡的慾望指的是逾越日常衣食供養的慾望。一個人自覺減少 對佔外物的欲念,就可少思去憂,養護肝氣,樂天知命,不神遊冥想,就可養護 心氣。相反,一個人貪婪,慾念無窮止,就會耗損個人的精氣,用心過度,元神 失守,則身心疲憊。嵇康《養生論》 惟五榖是嗜’聲色是耽冫日惑玄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 其腸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消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夫 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嵇康闡述慾望戕害天性,養生美物反成損生伐命的毒藥,不可汲汲於耳目 舌之快。以上是對“懲忿窒欲”這一觀點的全面分析。 Φ楊伯峻著.《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39頁 ③黎翔鳳撰.《新編諸子集成·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776頁. 3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151頁

6 沾自喜。《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君子朝夕堅持不懈,進德 修業,便不會有過錯。《既濟》之後續亦《未濟》,也喻示著人生一旦在某一階段 取得成功,立刻又開始新的旅程。而有此定位及信念,則猶如在大海裡航行,有 指南針的指引方向,無論如何變動,都能如《復》卦“不遠復”,也就是不偏離 正道、正軌。 以這種剛健沉穩的心態去處世應物,時機成熟時,自可對應自如,左右逢源; 時機欠佳時,也足以泰然不驚,甚至可以力挽狂瀾。人生的旅程要不懈經營,心 態便因之不斷調節。那麼深悟《易經》的道理,就猶如有一位智者常伴左右,時 刻勸諫。這便是《繫辭下》所言的“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 无有師保,如臨父母”。 筆者以為就連卜蓍決疑,其前提也是具備完成某事的能力,並已料想事情幾 種可能的結果,及相應的對策,已盡人事的謀劃了。只是在難以預測的環境中, 處於兩難的境遇,得失兼備,一時猶豫不決,此時才求諸占卜。況且卜蓍的結果 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提供的只是一種參考性的意見,卜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感傾向、 時局的變化情況來做出適當的權變。因此,卜蓍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結果,而是 卜者能主動地考慮問題,通過參悟易道變化的原理,對事態的進展作出一個相對 合理的決定。 三、“懲忿窒欲”—日常內省與修養 孔子曾言“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居無求安,食無求飽”,錦衣玉食本是 常人的奢望,但孔子卻主張追求高尚節操才是君子的首務。《損》卦《大象》:“山 上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顏子「不遷怒,不二過」,君子當修身立德,抑 制自我的憤怒以及無節制的慾望。蓋馳騁於名利場中,唯財色是求,終不免棄德 行如敝履。 古人云:養生莫若寡欲。林則徐聯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孟子言:“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①(《孟子·盡心上》)《管子·心術》 主張“君子恬愉無為,去智與故,言虛素也。”②因此養生的一個重要要求便是 節制自我的慾望,這裡的慾望指的是逾越日常衣食供養的慾望。一個人自覺減少 對佔外物的欲念,就可少思去憂,養護肝氣,樂天知命,不神遊冥想,就可養護 心氣。相反,一個人貪婪,慾念無窮止,就會耗損個人的精氣,用心過度,元神 失守,則身心疲憊。嵇康《養生論》: 惟五穀是嗜,聲色是耽;目惑玄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 其腸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消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夫 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③ 嵇康闡述慾望戕害天性,養生美物反成損生伐命的毒藥,不可汲汲於耳目口 舌之快。以上是對“懲忿窒欲”這一觀點的全面分析。 ① 楊伯峻著.《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1960 年.第 339 頁. ② 黎翔鳳撰. 《新編諸子集成·管子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 2004 年.第 776 頁. ③ 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年版. 第 151 頁

從個人心理角度上看,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比如一個人過慣了揮金如 土的生活,又如何能夠適應那種精打細算的小家庭生活。然而,更當警誡的是 個人為滿足私欲而為小惡,獲得了不應得的財物。從《易》學上看,儘享這些不 應得的財富,不是養生之道,相反的,欲念會擾亂內心的安寧,降低生命的質量 試想,一個人不勞而獲的日子過慣了,生活消費水平水漲船髙,此刻縱使有回歸 正常生活的機會,他也過不了那種拮据的樸素生活。一個人若縱慾成惡,猶如駿 馬下注千丈坡,韁繩一放,再也扼制不住。 《坤卦·文言傳》: 積善之家’必有餘善;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 堅冰至”,蓋言順也 《繫辭下》 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 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昝”’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 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 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減耳,凶 易傳反復警戒不可放任欲念而成小惡,當防微杜漸。以上兩段話,不是說大 惡就必定是由小惡累積而成,因為人有非理性一面,也可能激情殺人。也不是說 小惡不斷就一定會鑄成大惡,比如,要考慮其他因素,有人膽小,只會作小惡 而是說,從理性角度上看,事物的質變都是從量變積累而來的。不擔心你因小惡 而受到微懲,從而改正,如上述孔子論《噬嗑》初九,就怕你連改正的機會都沒 有,如上述孔子論《噬嗑》上九。 法律倫理有著深層含義,約束著人們,代表著整個社會的評價。一個人觸犯 法律,不僅僅是受到一次懲罰那麼簡單,而是這懲罰會波及個人未來生活,比如, 也許會讓一個人付出找不到工作的代價,或是職業生涯嘎然而止,然而,更重要 的是,聲譽欠佳意味著個人對於未來的期待可能會隨之斷滅,個人的成就不易再 次獲得社會的接受 《論語·泰伯篇》記載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 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連曾子都懼 縱私慾而違禮法,時刻自律。養生者,能不重視“懲忿窒欲”的勸誡嗎? 以上僅分析口舌之欲,而窒欲的“欲”實際上還包括戒色慾,孔子說過:“君 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關;及 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論語·季氏篇》) 色慾無節制,從生理,便是喪失心志,遂生“蠱疾”。據《左傳》昭公元年 的記載,秦醫和在論述晉候的疾病時說:“疾不可爲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 ③黄壽褀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33頁. ③黄壽祺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582頁

7 從個人心理角度上看,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比如一個人過慣了揮金如 土的生活,又如何能夠適應那種精打細算的小家庭生活。然而,更當警誡的是一 個人為滿足私欲而為小惡,獲得了不應得的財物。從《易》學上看,儘享這些不 應得的財富,不是養生之道,相反的,欲念會擾亂內心的安寧,降低生命的質量。 試想,一個人不勞而獲的日子過慣了,生活消費水平水漲船高,此刻縱使有回歸 正常生活的機會,他也過不了那種拮据的樸素生活。一個人若縱慾成惡,猶如駿 馬下注千丈坡,韁繩一放,再也扼制不住。 《坤卦·文言傳》: 積善之家,必有餘善;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 堅冰至”,蓋言順也。① 《繫辭下》: 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 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 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 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② 易傳反復警戒不可放任欲念而成小惡,當防微杜漸。以上兩段話,不是說大 惡就必定是由小惡累積而成,因為人有非理性一面,也可能激情殺人。也不是說 小惡不斷就一定會鑄成大惡,比如,要考慮其他因素,有人膽小,只會作小惡。 而是說,從理性角度上看,事物的質變都是從量變積累而來的。不擔心你因小惡 而受到微懲,從而改正,如上述孔子論《噬嗑》初九,就怕你連改正的機會都沒 有,如上述孔子論《噬嗑》上九。 法律倫理有著深層含義,約束著人們,代表著整個社會的評價。一個人觸犯 法律,不僅僅是受到一次懲罰那麼簡單,而是這懲罰會波及個人未來生活,比如, 也許會讓一個人付出找不到工作的代價,或是職業生涯嘎然而止,然而,更重要 的是,聲譽欠佳意味著個人對於未來的期待可能會隨之斷滅,個人的成就不易再 次獲得社會的接受。 《論語·泰伯篇》記載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 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連曾子都懼 縱私慾而違禮法,時刻自律。養生者,能不重視“懲忿窒欲”的勸誡嗎? 以上僅分析口舌之欲,而窒欲的“欲”實際上還包括戒色慾,孔子說過:“君 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鬬;及 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篇》) 色慾無節制,從生理,便是喪失心志,遂生“蠱疾”。據《左傳》昭公元年 的記載,秦醫和在論述晉候的疾病時說:“疾不可爲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 ① 黃壽祺 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版 第 33 頁. ② 黃壽祺 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版 第 582 頁

非鬼非食,惑以喪志。”由於房勞過度,以致“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 那麼何謂“蠱”,醫和回答趙孟言: 淫溺惑亂之所生也。於文’皿蟲為蠱。穀之飛亦為蠱。在《周易》’女 惑男,風落山謂之蠱。皆同物也 “蠱”也就是沉溺於女色無節制。醫和言房事當“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 非以慆心也。”而如果房事過度,則精耗氣損,人的生命也走向衰竭 以上僅側重於生理上論述色慾之害,而在實際生活中,惑於色欲還威脅著 個人的社會關係。《垢》卦≡象徵男女相遇,卦辭“女壯,勿用取女”,該卦 陰上承五陽,見異思遷,不能守持,故此處的“女壯”,並不是喻該女身體健壯 而是暗示品行不正,不守禮法。對於這樣的女子,《彖》曰“不可與長也”,也 就是說不宜作妻室的。 據《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齊大夫崔杼欲娶嬌美的遺孀棠姜作繼室,援 《周易》占卜得《困》卦變《大過》卦,乃《困》卦第三爻六三變動所致。六三 爻辭作“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然崔杼以為該卦已在 過世棠公上應驗,執意為之。後來第一年,齊莊公與棠姜私通,被崔杼設計殺之 第二年,棠姜生一子;第三年,在繼承問題上引發嫡庶之爭,崔杼政敵乘機插手, 徹底覆滅崔杼的家族。 與之相反的則是同時代的晏子,晏子執政,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惡欲內愛女, 晏子辭之,答曰:“乃此則老且惡,嬰與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 壯托乎老,姣托乎惡,彼嘗托,而嬰受之矣。”這裡彰顯晏子不棄糟糠之妻,恪 守德行禮法的要求,因為他深知當時公卿宗族之間複雜多變的關係,體察到納妾 醞釀著未來的嫡庶之爭以及一連串無法預知的後果。此外,也體現了晏子對家、 國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此外,晏子還婉拒一工女欲托其身的請求,並自省言 “乃今日而後自知吾不肖也!”“今僕托國主民,而女欲奔僕,僕必見色而行無 廉也。”聲色不僅伐性,更還伐德。色慾無節不僅耗竭一個人的肌體,更侵蝕 個人的心性,消溶意志,陷入偏離正軌的狀態,處理不好會惹禍上身,片刻不得 安寧。《繫辭上》有孔子解“負且乘,致寇至,貞吝”曰:“上慢下暴,盜思伐 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即主張處世當循正道,相遇遵禮法,獲得正當才 能心安,婚戀循禮才能在陽光下接受他人的祝福。 四、慎言及養氣一養生的更高要求 現實中少有人能夠遁跡山林,在靈山秀水中養生全性。大多數人還身處社會 中,時刻面對叵測的人際關係,只有明晢保身,才能專注於養生。《顔氏家訓·養 生》有言 夫養生者先須慮禍,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後養之,勿徒養其無生也。單 豹養于內而喪外,張毅養于外而喪內,前賢所戒也。嵇康著《養生》之論, 而以慠物受刑;石崇冀服餌之徵,而以貪溺取禍’往世之所迷也。 ③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221頁 ③王利器撰《顏氏家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361頁

8 非鬼非食,惑以喪志。”由於房勞過度,以致“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 那麼何謂“蠱”,醫和回答趙孟言: 淫溺惑亂之所生也。於文,皿蟲為蠱。穀之飛亦為蠱。在《周易》,女 惑男,風落山謂之蠱。皆同物也。① “蠱”也就是沉溺於女色無節制。醫和言房事當“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 非以慆心也。”而如果房事過度,則精耗氣損,人的生命也走向衰竭。 以上僅側重於生理上論述色慾之害,而在實際生活中,惑於色欲還威脅著一 個人的社會關係。《姤》卦 象徵男女相遇,卦辭“女壯,勿用取女”,該卦一 陰上承五陽,見異思遷,不能守持,故此處的“女壯”,並不是喻該女身體健壯, 而是暗示品行不正,不守禮法。對於這樣的女子,《彖》曰“不可與長也”,也 就是說不宜作妻室的。 據《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齊大夫崔杼欲娶嬌美的遺孀棠姜作繼室,援 《周易》占卜得《困》卦變《大過》卦,乃《困》卦第三爻六三變動所致。六三 爻辭作“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然崔杼以為該卦已在 過世棠公上應驗,執意為之。後來第一年,齊莊公與棠姜私通,被崔杼設計殺之; 第二年,棠姜生一子;第三年,在繼承問題上引發嫡庶之爭,崔杼政敵乘機插手, 徹底覆滅崔杼的家族。 與之相反的則是同時代的晏子,晏子執政,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惡欲內愛女, 晏子辭之,答曰:“乃此則老且惡,嬰與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 壯托乎老,姣托乎惡,彼嘗托,而嬰受之矣。”這裡彰顯晏子不棄糟糠之妻,恪 守德行禮法的要求,因為他深知當時公卿宗族之間複雜多變的關係,體察到納妾 醞釀著未來的嫡庶之爭以及一連串無法預知的後果。此外,也體現了晏子對家、 國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此外,晏子還婉拒一工女欲托其身的請求,並自省言: “乃今日而後自知吾不肖也!”“今僕托國主民,而女欲奔僕,僕必見色而行無 廉也。”聲色不僅伐性,更還伐德。色慾無節不僅耗竭一個人的肌體,更侵蝕一 個人的心性,消溶意志,陷入偏離正軌的狀態,處理不好會惹禍上身,片刻不得 安寧。《繫辭上》有孔子解“負且乘,致寇至,貞吝”曰:“上慢下暴,盜思伐 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即主張處世當循正道,相遇遵禮法,獲得正當才 能心安,婚戀循禮才能在陽光下接受他人的祝福。 四、慎言及養氣—養生的更高要求 現實中少有人能夠遁跡山林,在靈山秀水中養生全性。大多數人還身處社會 中,時刻面對叵測的人際關係,只有明哲保身,才能專注於養生。《顏氏家訓·養 生》有言: 夫養生者先須慮禍, 全身保性, 有此生然後養之, 勿徒養其無生也。單 豹養于內而喪外, 張毅養于外而喪內, 前賢所戒也。 嵇康著《養生》之論, 而以慠物受刑;石崇冀服餌之徵, 而以貪溺取禍,往世之所迷也。② ①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版. 第 1221 頁. ② 王利器撰《顏氏家訓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1993 年版.第 361 頁

顏氏認為養生當內外兼養,首先當遠身避害,如果在人事方面取禍,則養生 的外界環境已不復存在,遑論其他。實際上慮禍全身,不僅養自己之性,也養父 母之性。比如,《孝經·紀孝行章第十》云:“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 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 牲之養,猶為不孝也。”因此在人事上,當微言慎行。 《繫辭上》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岀其 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 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 地也,可不慎乎?① 言行是心跡的表露,易為人知曉,是君子處理事務的樞紐。一言一行,關係 社會對自己的評價,個人的榮辱得失;因此當謹慎。《論語》裡“南容三復白圭,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白圭”即《大雅·抑》中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白圭的污點,可以磨消,言語的疏漏失誤,卻無法追悔。 故孔子主張“敏於事而慎於言 至於如何慎言,大抵有兩種方法:一者是揣摩對方心理;二是考慮說話的時 機,以不言代言。 前者如《韓非子·說難篇》認為的“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 之”,因此便要求體察人心,否則“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 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韓非子舉一寓言:“宋有富人,天雨墙壞,其子 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鄰人之父。”韓非子論言“說者皆當矣”,然“薄者見疑”。由此觀之, 言行縱使得當,也要考慮自己的身份和對方的心理。 《繫辭下》“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乾》 《坤》象徵天地,化育萬物而不言。不言代言主要體現在:一、對不同人有不同 的應對之策,對自己則“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常人多喜趨名逐利,事若成功 則居功自矜;事若不遂,則歸咎他人,特別是提意見者。猶如婚姻不睦,反歸責 於媒人。因此君子說話當洞徹人心,說話留有餘地,必要時則不提意見。二、身 居高位,則不隨意發表意見,以免心機意圖一覽無遺,謹慎權衡兩邊不同的意見, 巧妙勾畫出折中方案,讓雙方都能夠接受支持,從而推動舉措的實行。猶如《乾∝ 言》中論初九“君子以成德而行,日可見之行也”。 還有一種更高層次的養生法,叫做不避危難,養“浩然正氣”。人生大限, 百年為期,然而養浩然正氣,卻可以長久留存於天地之間。《論語·衛靈公》有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有:“生,我 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後來文天祥即據 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氣”而作《正氣歌》。臨終絕筆,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 ③黄壽褀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543頁. ②[清]王先謙撰《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85-93頁

9 顏氏認為養生當內外兼養,首先當遠身避害,如果在人事方面取禍,則養生 的外界環境已不復存在,遑論其他。實際上慮禍全身,不僅養自己之性,也養父 母之性。比如,《孝經·紀孝行章第十》云:“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 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 牲之養,猶為不孝也。”因此在人事上,當微言慎行。 《繫辭上》: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 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 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 地也,可不慎乎?① 言行是心跡的表露,易為人知曉,是君子處理事務的樞紐。一言一行,關係 社會對自己的評價,個人的榮辱得失;因此當謹慎。《論語》裡“南容三復白圭,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白圭”即《大雅·抑》中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白圭的污點,可以磨消,言語的疏漏失誤,卻無法追悔。 故孔子主張“敏於事而慎於言”。 至於如何慎言,大抵有兩種方法:一者是揣摩對方心理;二是考慮說話的時 機,以不言代言。 前者如《韓非子·說難篇》認為的“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 之”,因此便要求體察人心,否則“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 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韓非子舉一寓言:“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 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鄰人之父。”韓非子論言“說者皆當矣”,然“薄者見疑②”。由此觀之, 言行縱使得當,也要考慮自己的身份和對方的心理。 《繫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乾》 《坤》象徵天地,化育萬物而不言。不言代言主要體現在:一、對不同人有不同 的應對之策,對自己則“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常人多喜趨名逐利,事若成功, 則居功自矜;事若不遂,則歸咎他人,特別是提意見者。猶如婚姻不睦,反歸責 於媒人。因此君子說話當洞徹人心,說話留有餘地,必要時則不提意見。二、身 居高位,則不隨意發表意見,以免心機意圖一覽無遺,謹慎權衡兩邊不同的意見, 巧妙勾畫出折中方案,讓雙方都能夠接受支持,從而推動舉措的實行。猶如《乾·文 言》中論初九“君子以成德而行,日可見之行也”。 還有一種更高層次的養生法,叫做不避危難,養“浩然正氣”。人生大限, 百年為期,然而養浩然正氣,卻可以長久留存於天地之間。《論語·衛靈公》有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有:“生,我 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後來文天祥即據 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氣”而作《正氣歌》。臨終絕筆,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 ① 黃壽祺 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版 第 543 頁. ② [清]王先謙撰《韓非子集解》北京: 中華書局.1998 年版,第 85-93 頁

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 無愧。”① 文天祥能捨生取義,則正氣必托之於天地之間,植根於一個民族文化的深層 記億當中,只要此文明未被泯滅,則個人曾經的奉獻與功績必伴隨其間,為後人 敬仰。而這也就是偉大人格超越性之所在。北宋學者邵雍《皇極經世》:“人謂 仲尼惜乎無土,吾獨以為不然。匹夫以百畝為土,大夫以百里為土,諸侯以四境 為土,天子以四海為土,仲尼以萬世為土。”邵雍在這裡以孔子對華夏文化的貢 獻給予至髙的評價,指岀孔子自覺傳承上古文化,融自己的才學、生命於華夏文 化中,其思想仍滋養著後人的精神生活。顔之推《顔氏家訓》最後也論述到這 問題: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險畏之途’千禍難之事’貪欲以傷生’讒 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 泯軀而濟國,君子不昝也。② 顏氏因侯景之亂有感而發,為道義,國家的利益赴難,則“養生喪死無所憾 養正氣為養生之大端,不可不知。 《乾》卦《文言》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 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 神乎?③ 此句內蘊隱義,“大人”並非實指,而是指一個人高尚的人格,一個人養成 美好的品質、節操,形成高貴的人格,並將這種人格融入到文化中,則人格的光 輝就可達到與天地萬物並行的境界。從這個角度上看,《乾·文言》昭示著個人 浩然正氣”的高貴與魄力所在。 總結:養生包括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良好心態,培養良好的品德和獨立的人 格。《周易》與養生的關係密切,《周易》的卦、爻辭、十翼有對疾病預防、治 療的粗略記載。《周易》關注人的身心和諧,身體上,日常生活當節飲食。飲食 以清淡為主,不可追求膏粱厚味;心理上,強調保持良好的心態,平時好學不倦, 保持豁達開朗的人生觀,由《易》盛衰相伴的變化原理,洞察人事、宇宙的變化 《周易》時、位、中、正的易例又啓發人們在生活中要定位好自己的目標。 綜考本身性格、能力以及實際情況來設定目標,且不被外物誘惑,堅持這一目標, 從而在生活中保持剛健進取,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養生又牽涉到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從《周易》體現個人對自己品行要求上, ①見《文天祥傳》,[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36冊,第12540頁 3王利器撰《顏氏家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362頁 ③黄壽祺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21頁

10 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 無愧。”① 文天祥能捨生取義,則正氣必托之於天地之間,植根於一個民族文化的深層 記憶當中,只要此文明未被泯滅,則個人曾經的奉獻與功績必伴隨其間,為後人 敬仰。而這也就是偉大人格超越性之所在。北宋學者邵雍《皇極經世》:“人謂 仲尼惜乎無土,吾獨以為不然。匹夫以百畝為土,大夫以百里為土,諸侯以四境 為土,天子以四海為土,仲尼以萬世為土。”邵雍在這裡以孔子對華夏文化的貢 獻給予至高的評價,指出孔子自覺傳承上古文化,融自己的才學、生命於華夏文 化中,其思想仍滋養著後人的精神生活。顏之推《顏氏家訓》最後也論述到這一 問題: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險畏之途,干禍難之事,貪欲以傷生,讒 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 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② 顏氏因侯景之亂有感而發,為道義,國家的利益赴難,則“養生喪死無所憾”。 養正氣為養生之大端,不可不知。 《乾》卦《文言》: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 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 神乎?③ 此句內蘊隱義,“大人”並非實指,而是指一個人高尚的人格,一個人養成 美好的品質、節操,形成高貴的人格,並將這種人格融入到文化中,則人格的光 輝就可達到與天地萬物並行的境界。從這個角度上看,《乾·文言》昭示著個人 “浩然正氣”的高貴與魄力所在。 總結:養生包括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良好心態,培養良好的品德和獨立的人 格。《周易》與養生的關係密切,《周易》的卦、爻辭、十翼有對疾病預防、治 療的粗略記載。《周易》關注人的身心和諧,身體上,日常生活當節飲食。飲食 以清淡為主,不可追求膏粱厚味;心理上,強調保持良好的心態,平時好學不倦, 保持豁達開朗的人生觀,由《易》盛衰相伴的變化原理,洞察人事、宇宙的變化。 《周易》時、位、中、正的易例又啓發人們在生活中要定位好自己的目標。 綜考本身性格、能力以及實際情況來設定目標,且不被外物誘惑,堅持這一目標, 從而在生活中保持剛健進取,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養生又牽涉到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從《周易》體現個人對自己品行要求上, ① 見《文天祥傳》,[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1977 年版,第 36 冊,第 12540 頁. ② 王利器撰《顏氏家訓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 1993 年版.第 362 頁. ③ 黃壽祺 張師善文撰《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版 第 21 頁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