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局部解剖学,五年制)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0
文件大小:367.4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局部解剖学,五年制)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彭裕文主编的((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新世纪教材,和我室自编《局部解剖学实 习指导》,结合我校教学计划制定和学时安排,制定了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基本要求,供五年制临床 医学、儿科学、生殖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麻醉医学等各专业使用。 同 解剖学共81学时 ,其中 大班理论课为 学时,小班理论加实验课为65学时 在每章节的"目 的要求"项中分别规定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在”教学内容"项中标明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以 及教学方法。为适应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医学人才要求,在教学中逐渐试行双 语教学,专业外语词汇占成绩的10%,词汇范围为本校编〈(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基础部分) 前言 关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各地医学院的形式不尽相同,没有 个可世参考的固定植,式本 大纲是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而编写, 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各专业的局部解 剖学教学。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就人体的某一局部由浅入深研究其 层次结构,毗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解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正是基 础课程将要结束,临床课程即将开始之际 因比 我们将局部解剖学教学方 式设计为以学生自动 手解剖为: 在解剖操 E中强 调层次概念 以器为中心的血 淋巴管 神 的局部位 关系以及辨认和寻找这些结构的标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辅以提示和小结,并在 小结中增加一些和临床问题相关的一些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要求学员达到:(1)掌握人体各重要局部的层次及层次结构特点。 (2)堂握重要 脏器的形态 位置,部。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3)掌握重要区域的筋膜配布及筋膜 间隙。 (4) 了解常见的变异及临床意义。 (5)能熟练的解剖操作和识别所要求的形态结构。(6) 学员必须掌 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并列入考试内容。 由于学校的不断发展,新增设了麻醉、影像、口腔、生殖医学等五年制本科专业,因此我们还 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在《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增加和各专业有关的重要局部,如脊柱、断层解 剖、口腔、盆部,加强专业特毛 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和重点由授课教师依据学时的多少 自 行掌据 在授课方式上,由教师首先布置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操作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在尸体上 作,期间由教师及教辅人员巡回指导,最后由老师小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动画、VCD等,来丰富教学手段。 目录 参考书目 教学时数分配表 各章节内容 第一章下肢 第二章上肢 第三章颈部 第四章胸部 弟五草限 第六章盆部和会阴部 参考书目 1.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于彦挣主编,局部解剖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3.朱治远,韩子玉主编,局部解剖学操作。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彭裕文主编的〈〈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新世纪教材,和我室自编《局部解剖学实 习指导》,结合我校教学计划制定和学时安排,制定了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基本要求,供五年制临床 医学、儿科学、生殖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麻醉医学等各专业使用。 局部解剖学共81学时,其中大班理论课为16学时,小班理论加实验课为65学时。在每章节的"目 的要求"项中分别规定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在"教学内容"项中标明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以 及教学方法。为适应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医学人才要求,在教学中逐渐试行双 语教学,专业外语词汇占成绩的10%,词汇范围为本校编〈〈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基础部分)。 前言 关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各地医学院的形式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固定模式。本 大纲是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而编写,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各专业的局部解 剖学教学。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就人体的某一局部由浅入深研究其 层次结构,毗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解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正是基 础课程将要结束,临床课程即将开始之际,因此,我们将局部解剖学教学方式设计为以学生自己动 手解剖为主,在解剖操作中强调层次概念,以器官为中心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的局部位置与毗邻 关系以及辨认和寻找这些结构的标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辅以提示和小结,并在 小结中增加一些和临床问题相关的一些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要求学员达到:(1)掌握人体各重要局部的层次及层次结构特点。(2)掌握重要 脏器的形态、位置、毗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3)掌握重要区域的筋膜配布及筋膜 间隙。(4)了解常见的变异及临床意义。(5)能熟练的解剖操作和识别所要求的形态结构。(6) 学员必须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并列入考试内容。 由于学校的不断发展,新增设了麻醉、影像、口腔、生殖医学等五年制本科专业,因此我们还 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在《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增加和各专业有关的重要局部,如脊柱、断层解 剖、口腔、盆部,加强专业特色。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和重点由授课教师依据学时的多少自行掌握。 在授课方式上,由教师首先布置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操作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在尸体上操 作,期间由教师及教辅人员巡回指导,最后由老师小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 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动画、VCD等,来丰富教学手段。 目录 参考书目 教学时数分配表 各章节内容 第一章 下肢 第二章 上肢 第三章 颈部 第四章 胸部 第五章 腹部 第六章 盆部和会阴部 参考书目 1.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于彦铮主编,局部解剖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3.朱治远,韩子玉主编,局部解剖学操作。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4.钟世镇主编,临床应用解剖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5.王健本主编,实用解剖学与解剖方法。 北京 人早卫牛出5十.1985 6- 马维义主编 局部解剖学及解剖方法 北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7.张为龙,钟世镇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头颈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8.刘正津,陈尔瑜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胸部和脊柱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9.王启华,孙博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四肢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0.韩永坚 刘牧之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腹盆部分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余哲主 解剖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2.钟世镇主编,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北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3.郭光文,王序主编,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4 Williams PL Gray's Anatomy (38th Ed)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5 KLand Dalley AF.Clinically Oriented Anatomy (4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64 omy:Regional Atlas of the Human Body (3rd Ed).Baltimore:Urb arzenberg 17.Carmine D.Clemente.Clemente Anatomy (4thEd).Baltimore:Williams Wilkins,1997 教学时数分配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大班理论课小班理论课实习课 12 录相、上下肢浅层结 股前.内侧区 臀区、股后、胭窝 5 腋区 67 臂、时、前臂前区 2222 颈前区 5 9 额侧区.领根部 22 012 手颈的应用解剖 胸部 腹前外侧壁 腹股沟区、腹膜及腹 5 5 膜脾 上腹部 17 中、 下腹部 肝胃的应用解剖 中下腹的应用解剖 盆会阴的应用解剖 共计:81学时 16学时 26学时 39学时 各章节内容 第一章下肢 第一节下肢浅层结构 目的要求 行径及表面投影、高位属支、穿通支、静脉瓣的位置 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 位置 引流范围 了解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临床检查的基本原理等。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4.钟世镇主编,临床应用解剖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5.王健本主编,实用解剖学与解剖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6.马维义主编,局部解剖学及解剖方法。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7.张为龙,钟世镇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头颈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8.刘正津,陈尔瑜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胸部和脊柱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9.王启华,孙博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四肢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0.韩永坚,刘牧之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腹盆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1.余哲主编,解剖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2.钟世镇主编,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3.郭光文,王序主编,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4.Williams PL. Gray`s Anatomy (38th Ed).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5 15.Moore KL and Dalley AF. Clinically Oriented Anatomy (4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1999 16.Clemente CD. Anatomy: Regional Atlas of the Human Body (3rd Ed). Baltimore: Urban & Schwarzenberg, 1987 17.Carmine D. Clemente. Clemente Anatomy (4thEd).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1997 教学时数分配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大班理论课 小班理论课 实习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录相、上下肢浅层结 构 股前、内侧区 臀区、股后 、腘窝 腋区 臂、肘、前臂前区 手 颈前区 颈侧区、颈根部 手 颈的应用解剖 胸部 腹前外侧壁 腹股沟区、腹膜及腹 膜腔 上腹部 中、下腹部 肝 胃的应用解剖 中下腹的应用解剖 盆会阴的应用解剖 5 5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共计:81学时 16学时 26学时 39 学时 各章节内容 第一章 下肢 第一节 下肢浅层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高位属支、穿通支、静脉瓣的位置。 2.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3.了解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临床检查的基本原理等。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3.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临床诊疗的形态学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难点: 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思考题 1.如何在体表确定大隐静脉的走行? 2.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时,选择什么部位最好? 第二节股前内側区 目的要求 掌握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掌握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熟悉股部三个肌室的组成及内容。 了解股疝发生的解剖基础。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股前 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5.股疝发生的解剖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肌腔隙、 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2.股鞘、股管的位置、 组成及内容物的安用排 4,股前、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难点: 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思考题 1.在股三角底边和尖血管神经是如何安排的? 2.旋股内、外側动脉的辨认依据是什么? 3.股动脉是否可以结扎,选择什么部位? 第三节 臀区与股后区胭窝 目的要求 1.掌握经梨状肌上、下间隙出入的血管神经的安排。 2.掌握坐骨神经的行径」 分支、 分布范围及体表投影 3 熟悉臀区由浅入深层次结构。 掌握胭窝的境界,圈窝内血管、神经的安排。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3.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临床诊疗的形态学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难点: 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思考题 1.如何在体表确定大隐静脉的走行? 2.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时,选择什么部位最好? 第二节 股前内側区 目的要求 1.掌握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掌握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熟悉股部三个肌室的组成及内容。 5.了解股疝发生的解剖基础。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股前、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5.股疝发生的解剖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2. 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股前、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难点: 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思考题 1.在股三角底边和尖血管神经是如何安排的? 2.旋股内、外側动脉的辨认依据是什么? 3.股动脉是否可以结扎,选择什么部位? 第三节 臀区与股后区腘窝 目的要求 1.掌握经梨状肌上、下间隙出入的血管神经的安排。 2.掌握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分布范围及体表投影。 3.熟悉臀区由浅入深层次结构。 4.掌握腘窝的境界,腘窝内血管、神经的安排。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臀区由浅入深层次结构。 2.经梨状肌上、下间隙出入的血管神经的安排 3.坐骨神经的行径 分支 分布范围及体表投影, 4.股后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5.胭窝的境界,胭窝内血管、神经的安排。 6.膝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7,髋关节后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臀区由浅入深层次结构。 2.经梨状肌上、下间隙出入的血管神经的安排, 分布范围及体表投影 胭窝的境界,溷窝内血管 神经的安排。 5.膝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难点: 1.经梨状肌上、下间隙出入的血管神经的安排 膝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思考 1.臀区肌肉注射的安全部位何在? 2.股后区的血供来源? 3.股骨下端骨折最容易损伤的结构是什么? 第二音上肢 第一节上肢浅层结构 目的要求 掌握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始行径汇入部位及有关临床应用。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始、行径、汇入部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始、行径、汇入部位。 谁点: 寻找滑车上淋巴结及前臂内、外侧皮神经。 思考题 临床常用的静脉输液(打点滴)的部位是头静脉,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二节 胸前区及腋区 目的要求 1.掌握胸前壁的层次结构。 2.掌握腋腔内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掌握腋淋巴结的配布及流注关 掌握女性乳房的结构特征和淋巴回流。 5.熟悉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6 了醒三力和四边利构成及诵衬的结物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腋腔的境界 腋腔内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3,腋淋巴结的配布及流注关系

1.臀区由浅入深层次结构。 2.经梨状肌上、下间隙出入的血管神经的安排。 3.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分布范围及体表投影。 4.股后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5.腘窝的境界,腘窝内血管、神经的安排。 6.膝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7.髋关节后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臀区由浅入深层次结构。 2.经梨状肌上、下间隙出入的血管神经的安排。 3.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分布范围及体表投影。 4.腘窝的境界,腘窝内血管、神经的安排。 5.膝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难点: 1.经梨状肌上、下间隙出入的血管神经的安排。 2.膝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思考题 1.臀区肌肉注射的安全部位何在? 2.股后区的血供来源? 3.股骨下端骨折最容易损伤的结构是什么? 第二章 上肢 第一节 上肢浅层结构 目的要求 掌握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始行径汇入部位及有关临床应用。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始、行径、汇入部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起始、行径、汇入部位。 难点: 寻找滑车上淋巴结及前臂内、外侧皮神经。 思考题 临床常用的静脉输液(打点滴)的部位是头静脉,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二节 胸前区及腋区 目的要求 1.掌握胸前壁的层次结构。 2.掌握腋腔内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3.掌握腋淋巴结的配布及流注关系。 4.掌握女性乳房的结构特征和淋巴回流。 5.熟悉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6.了解三边孔和四边孔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腋腔的境界。 2.腋腔内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3.腋淋巴结的配布及流注关系

4.女性乳房的结构特征和淋巴回流。 .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6 三边孔和四边孔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腋腔的境界 2.腋腔内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3.腋淋巴结的配布及流注关系。 4.女性乳房的结构特征和淋巴回流。 5.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6.三边孔和四边孔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难点: 腋腔内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2.女性乳房的结构特征和淋巴回流 思考题 1.腋腔的手术入路在哪里?有哪些层次? 2.何为喙锁胸筋膜?有哪些结构出入? 3.腋动脉结扎的最佳部位在哪里? 第三节 臂肘前臂前区 目的要求 1.掌握臂前区和前臂前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的配布 2.掌握臂前区和前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关系。 熟悉肘关 了解臂中份和腕前区的解剖特点。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前区和前臂前区骨筋草销的构成及肌肉的配布 2. 3. 4.肘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臂前区和前臂前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的配布 臂前区和前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3.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关系。 4.肘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5.腕前区的解剖特点。 难点 前区和前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思考题 1.前臂前区肌肉层次,血管神经的位置走行? 2.上肢的血管神经中与骨有密切关系的有哪些? 第四节手掌及手指掌面 目的要求 1.掌握腕横韧带浅、 深面通过的结构。 2.掌握手掌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和分支分部范围

4.女性乳房的结构特征和淋巴回流。 5.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6.三边孔和四边孔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腋腔的境界。 2.腋腔内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3.腋淋巴结的配布及流注关系。 4.女性乳房的结构特征和淋巴回流。 5.肩胛动脉网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6.三边孔和四边孔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难点: 1.腋腔内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2.女性乳房的结构特征和淋巴回流 思考题 1.腋腔的手术入路在哪里?有哪些层次? 2.何为喙锁胸筋膜?有哪些结构出入? 3.腋动脉结扎的最佳部位在哪里? 第三节 臂肘前臂前区 目的要求 1.掌握臂前区和前臂前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的配布。 2.掌握臂前区和前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3.掌握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关系。 4.熟悉肘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5.了解臂中份和腕前区的解剖特点。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臂前区和前臂前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的配布。 2.臂前区和前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3.肘窝的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关系。 4.肘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臂前区和前臂前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的配布。 2.臂前区和前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3.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关系。 4.肘关节动脉吻合网的组成。 5.腕前区的解剖特点。 难点: 前区和前臂前区的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思考题 1.前臂前区肌肉层次,血管神经的位置走行? 2.上肢的血管神经中与骨有密切关系的有哪些? 第四节 手掌及手指掌面 目的要求 1.掌握腕横韧带浅、深面通过的结构。 2.掌握手掌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和分支分部范围

3.掌握手掌的筋膜间隙,手指腱鞘及手掌滑膜囊的形态特点」 4.掌握手指掌侧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腕横韧带浅、深面通过的结构。 2.手掌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和分支、分部范围。 3.手掌的筋膜间隙境界及交通,手掌滑膜囊及手指腱鞘的形态特点。 4,手指掌侧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腕横韧带浅、深面通过的结构。 2.手掌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和分支、分部范围, 3.手掌的筋膜间隙境界及交通,手掌滑膜囊及手指鞘的形态特点。 4.手指掌侧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难点: 手掌的筋膜间隙境界及交通 用考题 手是劳动工具,很容易损伤或感染,想一想与手部的损伤或感染的解剖要点 第三章颈部 第一节总论及颈前区 目的要求 1.掌握颈部的筋膜配布、形成物和筋膜间隙及其通向。 .掌握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关系 3 掌握甲状腺区的层次结构 甲状腺的位置、被膜、固定和毗邻,甲状腺的血 管神经,甲状腺 、 下血管与喉上、喉返神经的关系 4.掌握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 .熟悉的常用标志。 6 了醒部的分风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介绍颈部的分区和结构安排。 2.颈部的筋膜配布、形成物和筋膜间隙及其通向。 3.领前区的层次结构。 4.甲状腺的形态。 位罟 、毗邻、被膜、血供特点及甲状腺上、下动脉与喉上、喉返神经的关系」 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颈部的筋膜配布、形成物和筋膜间隙及其通向。 2.颈前区的层次结 甲状腺的形态、 位置、 毗邻、被膜、血供特点及甲状腺上、下动脉与喉上、喉返神经的关系。 4 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 难点: 确认喉上神经、喉返神经」 用老甄 气管切开的层次以及可能遇到的血管, 2.颈部的包块如何鉴别? 3.甲状腺的血供特点,与神经的关系。 第二节颈侧区

3.掌握手掌的筋膜间隙,手指腱鞘及手掌滑膜囊的形态特点。 4.掌握手指掌侧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腕横韧带浅、深面通过的结构。 2.手掌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和分支、分部范围。 3.手掌的筋膜间隙境界及交通,手掌滑膜囊及手指腱鞘的形态特点。 4.手指掌侧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腕横韧带浅、深面通过的结构。 2.手掌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和分支、分部范围。 3.手掌的筋膜间隙境界及交通,手掌滑膜囊及手指腱鞘的形态特点。 4.手指掌侧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难点: 手掌的筋膜间隙境界及交通 思考题 手是劳动工具,很容易损伤或感染,想一想与手部的损伤或感染的解剖要点。 第三章 颈 部 第一节 总论及颈前区 目的要求 1.掌握颈部的筋膜配布、形成物和筋膜间隙及其通向。 2.掌握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关系。 3.掌握甲状腺区的层次结构;甲状腺的位置、被膜、固定和毗邻,甲状腺的血 管神经,甲状腺 上、下血管与喉上、喉返神经的关系。 4.掌握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 5.熟悉的常用标志。 6.了解颈部的分区。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介绍颈部的分区和结构安排。 2.颈部的筋膜配布、形成物和筋膜间隙及其通向。 3.颈前区的层次结构。 4.甲状腺的形态、位置、毗邻、被膜、血供特点及甲状腺上、下动脉与喉上、喉返神经的关系。 5.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颈部的筋膜配布、形成物和筋膜间隙及其通向。 2.颈前区的层次结构。 3.甲状腺的形态、位置、毗邻、被膜、血供特点及甲状腺上、下动脉与喉上、喉返神经的关系。 4.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 难点: 确认喉上神经、喉返神经。 思考题 1.气管切开的层次以及可能遇到的血管。 2.颈部的包块如何鉴别? 3.甲状腺的血供特点,与神经的关系。 第二节 颈侧区

目的要求 1.掌握颈根部以前斜角肌为中心的结构安排。 熟悉颈部淋巴结的特点和分群 3 了解颈侧区的层次。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胸锁乳头肌的层次结构。 2.颈动脉鞘及其内容」 3.颈袢的组成、 位置和分支 4.颈丛的组成、位置和分支 5.以前斜角肌为中心颈根部的结构安排。 教学重点知难点 颈动脉鞘及其内容、颈袢、颈丛和颈根部的结构安排。 难点: 确认颈袢、膈神经、颈交感干。 思考题 1.如何在活体上定出颈丛麻醉的最佳穿刺部位! 2.如何在活体上定出臂丛麻醉的最佳穿刺部位 第四章胸部 目的要求 1.掌握肋间结构的安排及血管神经的走行。 2.胸膜腔超出骨性胸廓的部位及其意义。 3.熟悉纵隔的摄念 掌握上纵隔的结 生卖内和教学方 构安排和纵隔左、右侧面观以肺根为中心的结构安排。 1.肋间结构的安排及血管神经的走行。 2,胸腔及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3.纵隔的概念、境界和分区 上纵隔的结构安排和纵隔左、右侧面观以肺根为中心的结构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肋间血管神经的安排及走行。 胸膜的分部及返折线的体表投景 上纵隔的结构安排和纵隔左、右侧面观以肺根为中心的结构安排。 难点: 纵隔结构的辨认。 思考题 胸腔及胸膜腔的区别,肋膈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肋间血管神经的走行 ,与胸膜腔积液时在腋后线进行胸腔穿刺的关系。 3.胸膜腔超出骨性胸廊的部位及其意义。 4.上纵隔的结构安排。 5.肺根的组成及其毗邻, 第五音腹部 第一节腹前外侧壁 目的要求 1,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特点以及血管神经的来源、位置和分部

目的要求 1.掌握颈根部以前斜角肌为中心的结构安排。 2.熟悉颈部淋巴结的特点和分群。 3.了解颈侧区的层次。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胸锁乳头肌的层次结构。 2.颈动脉鞘及其内容。 3.颈袢的组成、位置和分支。 4.颈丛的组成、位置和分支。 5.以前斜角肌为中心颈根部的结构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颈动脉鞘及其内容、颈袢、颈丛和颈根部的结构安排。 难点: 确认颈袢、膈神经、颈交感干。 思考题 1.如何在活体上定出颈丛麻醉的最佳穿刺部位。 2.如何在活体上定出臂丛麻醉的最佳穿刺部位。 第四章 胸 部 目的要求 1.掌握肋间结构的安排及血管神经的走行。 2.胸膜腔超出骨性胸廓的部位及其意义。 3.熟悉纵隔的概念、境界和分区。 4.掌握上纵隔的结构安排和纵隔左、右侧面观以肺根为中心的结构安排。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肋间结构的安排及血管神经的走行。 2.胸腔及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3.纵隔的概念、境界和分区。 4.上纵隔的结构安排和纵隔左、右侧面观以肺根为中心的结构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肋间血管神经的安排及走行。 2.胸膜的分部及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3.上纵隔的结构安排和纵隔左、右侧面观以肺根为中心的结构安排。 难点: 纵隔结构的辨认。 思考题 1.胸腔及胸膜腔的区别,肋膈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肋间血管神经的走行,与胸膜腔积液时在腋后线进行胸腔穿刺的关系。 3.胸膜腔超出骨性胸廓的部位及其意义。 4.上纵隔的结构安排。 5.肺根的组成及其毗邻。 第五章 腹 部 第一节 腹前外侧壁 目的要求 1.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特点以及血管神经的来源、位置和分部

2.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形态、构成与内容物。 3.了解腹部表面标志及分区。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腹前外侧壁的层次及各层结构特点。 2.腹股沟管的位置、形态、构成及内容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及各层结构特点。 2.腹股沟管的位置、形态、构成及内容物。 难点: 腹股沟管的构成。 思考新 腹股沟直疝斜疝和股疝的解剖基础是什么?区别三者的解剖基础又是什么? 第二节腹膜和腹膜腔 目的要求 1.掌握腹膜的形态、功能、腹腔和腹膜腔的概念。 2.掌握腹腔内器官与腹膜的关系,腹膜的形成物, 熟悉腹膜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腹膜的形态、功能和腹膜腔与腹腔的概念。 2.腹腔内脏器与腹膜的关系,腹膜的形成物 3. 教学重点和雅点 重点: 1.腹膜的形成物。 2.网膜囊及网膜孔的境界 难点: 腹膜的形成物, 思考题 1.术中腹腔内哪些器官可以被移动?哪些不可以被移动?为什么? 2·为什么阑尾炎穿孔可引起下脓肿?可采取什么措施予以预防 第三节上腹部脏器 目的要求 1.掌握腹腔动脉的分支分布及主要侧枝循环, 2,掌握胃的毗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3.掌握肝的毗邻、 固定因素和肝蒂 掌握肝外胆道的形: 态 ,胆总管各段的毗邻,及胆囊动脉的行径。 掌握脾的韧带与脾蒂,了解胰的吡邻。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腹腔动脉的分支、分布及主要侧枝循 雪的形 立置、毗邻、血液供应、 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3 肝的毗邻、 固定因素和肝蒂 4.肝外胆道的形态,胆总管各段的毗邻,及胆囊动脉的行径。 5.脾的韧带与脾蒂

2.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形态、构成与内容物。 3.了解腹部表面标志及分区。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腹前外侧壁的层次及各层结构特点。 2.腹股沟管的位置、形态、构成及内容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腹前外侧壁的层次及各层结构特点。 2.腹股沟管的位置、形态、构成及内容物。 难点: 腹股沟管的构成。 思考题 腹股沟直疝斜疝和股疝的解剖基础是什么?区别三者的解剖基础又是什么? 第二节 腹膜和腹膜腔 目的要求 1.掌握腹膜的形态、功能、腹腔和腹膜腔的概念。 2.掌握腹腔内器官与腹膜的关系,腹膜的形成物。 3.熟悉腹膜腔的分区、腹膜间隙的临床意义。 4.掌握网膜囊及网膜孔的境界。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腹膜的形态、功能和腹膜腔与腹腔的概念。 2.腹腔内脏器与腹膜的关系,腹膜的形成物。 3.腹膜腔的分区。 4.网膜囊及网膜孔的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腹膜的形成物。 2.网膜囊及网膜孔的境界。 难点: 腹膜的形成物。 思考题 1.术中腹腔内哪些器官可以被移动?哪些不可以被移动?为什么? 2.为什么阑尾炎穿孔可引起膈下脓肿?可采取什么措施予以预防。 第三节 上腹部脏器 目的要求 1.掌握腹腔动脉的分支分布及主要侧枝循环。 2.掌握胃的毗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3.掌握肝的毗邻、固定因素和肝蒂。 4.掌握肝外胆道的形态,胆总管各段的毗邻,及胆囊动脉的行径。 5.掌握脾的韧带与脾蒂,了解胰的毗邻。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腹腔动脉的分支、分布及主要侧枝循环。 2.胃的形态、位置、毗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3.肝的毗邻、固定因素和肝蒂。 4.肝外胆道的形态,胆总管各段的毗邻,及胆囊动脉的行径。 5.脾的韧带与脾蒂

6.肝脏的分叶、分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腹腔动脉的分支、 分布及主要侧枝循环。 2.胃的形态、位置、毗邻、血液供应。 3.肝的毗邻、固定因素和肝蒂。 4.肝外胆道的形态,胆总管各段的毗邻,及胆囊动脉的行径。 脾的韧带与脾 难点: 1.胃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2.肝脏的分叶、分段。 思考题 供应胃的血管位于哪些腹膜形成物中? 2.胆囊手术出血严重时,可如何暂时中止出血? 3.胃前、后壁穿孔时,食物易入何处? 第四节中、下腹部脏器 目的要求 ·握大、小肠,空、回肠,及横结肠、乙状结肠的主要鉴别特 掌握阑尾的形态 常见位置及血供。 3.掌握十二指肠的毗邻;了解胰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4.掌握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5.掌握大、小肠的血液供应;了解结肠的淋巴回流。 6.掌握门静脉的组成及门静脉高压时的侧枝循环途径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大、小肠,空、回肠,及横结肠、乙状结肠的主要鉴别特征。 2.阑尾的形态,常见位置及血供。 3.十二指肠的毗邻:胰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小肠的血液供应;结肠的淋巴回流。 6.门静脉的组成及门静脉高压时的侧枝循环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大、小肠,空、回肠,及横结肠、乙状结肠的主要鉴别特征 2.阑尾的形态,常见位置及血供。 3.十二指肠的毗邻; 4.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5.大、小肠的血液供应: 6 门静脉的组成及门静脉高压时的侧枝循环途径。 难点: 1.胰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2.结肠的淋巴回流。 思考题 1.手术时如何寻找阑尾? 2.何谓缘动脉?其位置和构成? 3.胰头和胰颈与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如何? 第六章盆部和会阴部

6.肝脏的分叶、分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腹腔动脉的分支、分布及主要侧枝循环。 2.胃的形态、位置、毗邻、血液供应。 3.肝的毗邻、固定因素和肝蒂。 4.肝外胆道的形态,胆总管各段的毗邻,及胆囊动脉的行径。 5.脾的韧带与脾蒂, 难点: 1.胃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2.肝脏的分叶、分段。 思考题 1.供应胃的血管位于哪些腹膜形成物中? 2.胆囊手术出血严重时,可如何暂时中止出血? 3.胃前、后壁穿孔时,食物易入何处? 第四节 中、下腹部脏器 目的要求 1.掌握大、小肠,空、回肠,及横结肠、乙状结肠的主要鉴别特征。 2.掌握阑尾的形态,常见位置及血供。 3.掌握十二指肠的毗邻;了解胰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4.掌握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5.掌握大、小肠的血液供应;了解结肠的淋巴回流。 6.掌握门静脉的组成及门静脉高压时的侧枝循环途径。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大、小肠,空、回肠,及横结肠、乙状结肠的主要鉴别特征。 2.阑尾的形态,常见位置及血供。 3.十二指肠的毗邻;胰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4.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5.大、小肠的血液供应;结肠的淋巴回流。 6.门静脉的组成及门静脉高压时的侧枝循环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大、小肠,空、回肠,及横结肠、乙状结肠的主要鉴别特征。 2.阑尾的形态,常见位置及血供。 3.十二指肠的毗邻; 4.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5.大、小肠的血液供应; 6.门静脉的组成及门静脉高压时的侧枝循环途径。 难点: 1.胰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2.结肠的淋巴回流。 思考题 1.手术时如何寻找阑尾? 2.何谓缘动脉?其位置和构成? 3.胰头和胰颈与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如何? 第六章 盆部和会阴部

目的要求 1.掌握盆部的骨性标志,了解骨盆的组成、大小骨盆的区分」 2 了解盆筋膜的配布 3. 了解会阴的定义,熟悉尿生殖三角的层次及浅、深袋的内容。 4.了解尿道破裂后尿液外渗的方向。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盆部的骨性标志 骨盆的组成、大小骨盆的区分 盆底肌及盆筋膜的配布。 3.直肠与肛管的构造、神经支配、血供及淋巴引流 4.会阴的定义,尿生殖三角的层次及浅、深袋的内容。 5.尿道破裂后尿液外渗的方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骨盆的组成.大小骨盆的区分 2.盆底肌及盆筋膜的配布。 3.直肠与肛管的构造、神经支配、血供及淋巴引流。 45 会阴的定义 尿生殖三角的层次及浅、深袋的内容 尿道破裂后尿液外渗的方向。 难点: 1.盆筋膜的配布 2.尿生殖三角的层次及浅、深袋的内容 思考题 骑跨伤后尿液会外渗到哪些部位?

目的要求 1.掌握盆部的骨性标志,了解骨盆的组成、大小骨盆的区分。 2.了解盆筋膜的配布 3.了解会阴的定义,熟悉尿生殖三角的层次及浅、深袋的内容。 4.了解尿道破裂后尿液外渗的方向。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盆部的骨性标志,骨盆的组成、大小骨盆的区分。 2.盆底肌及盆筋膜的配布。 3.直肠与肛管的构造、神经支配、血供及淋巴引流 4.会阴的定义,尿生殖三角的层次及浅、深袋的内容。 5.尿道破裂后尿液外渗的方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骨盆的组成、大小骨盆的区分。 2.盆底肌及盆筋膜的配布。 3.直肠与肛管的构造、神经支配、血供及淋巴引流。 4.会阴的定义,尿生殖三角的层次及浅、深袋的内容。 5.尿道破裂后尿液外渗的方向。 难点: 1.盆筋膜的配布 2.尿生殖三角的层次及浅、深袋的内容 思考题 骑跨伤后尿液会外渗到哪些部位?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