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八章)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49
文件大小:700.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章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演变 第三章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和目标 第四章 语文课程设计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 第六章 语文课程/教学实施(上) 第七章 语文教课程/教学实施(下) 第八章 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序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初探 哲学中繁衍出教育学,教育学中繁衍出学科教育学。从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设立师范馆(北京师 范大学前身)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伊始,历 经“国文教授法”一“国文教学法”一“语文教材教法”一“语 文教学法”一“语文教学论”与“语文教育学”,以及目前正 在构建的“语文课程/教学论”,这门学科已有将近一个世纪 的历史。但目前这门学科仍未摆脱困境,主要表现有三:一是 它还停留在师范院校的课堂里,而且很难充分发挥作用:二是 基本上还只是在研究者的圈子里徘徊,未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一一为普通教师所运用,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和武器:三是研 究者与实践者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因而不能建立起科学的 能够切实指导教学实践的学科体系。究其原因,有人指出目前 有些师范院校办学方向有问题,有人指出学生专业思想有问 题。这些因素不可否认,但属外因。有人指出我们的研究方法 有问题,靠思辨的多,凭实验的少;有人指出我们的学科还不 够成熟,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体系,即离“科学”还有相当大 的距离。这后者才是内因。寻求走出困境之路,要观乎外,但 要求诸内。 一、是拿自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还是拿事物来附和自己 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其根本特点就是

1 序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初探 哲学中繁衍出教育学,教育学中繁衍出学科教育学。从 1902 年钦定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设立师范馆(北京师 范大学前身)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伊始,历 经“国文教授法”—“国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语 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与“语文教育学”,以及目前正 在构建的“语文课程/教学论”,这门学科已有将近一个世纪 的历史。但目前这门学科仍未摆脱困境,主要表现有三:一是 它还停留在师范院校的课堂里,而且很难充分发挥作用;二是 基本上还只是在研究者的圈子里徘徊,未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为普通教师所运用,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和武器;三是研 究者与实践者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因而不能建立起科学的 能够切实指导教学实践的学科体系。究其原因,有人指出目前 有些师范院校办学方向有问题,有人指出学生专业思想有问 题。这些因素不可否认,但属外因。有人指出我们的研究方法 有问题,靠思辨的多,凭实验的少;有人指出我们的学科还不 够成熟,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体系,即离“科学”还有相当大 的距离。这后者才是内因。寻求走出困境之路,要观乎外,但 要求诸内。 一、是拿自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还是拿事物来附和自己 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其根本特点就是

思维方式的实践性和社会生活的走向性,即以认识世界为任 务,以改造世界为目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根本特 点。要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科学体系,首先需要辨明纯逻 辑思辨与科学抽象的不同。费尔巴哈指出,思辨哲学“不是拿 自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而是相反地拿事物来附和自己的概 念。”①在语文教育学的研究中纯逻辑思辨的主要表现就是,不 是按照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来构建学科的理论体系,而是按照 逻辑思辨的概念体系去规范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而且许多重 要的概念都是从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人才学、语言学、 文章学、文艺学、文化学、美学、哲学等学科的概念中演绎出 来的,或者是由课程论、教学论、教育评价论、教师论等相关 学科中的现成的概念演绎出来的。总之是由概念到概念。科学 抽象是要按照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来构建学科理论体系,从 “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这样周而复始的反复过程中 抽象概念。总之是由实践到理论。而且这种理论还要再拿到实 践中去检验,根据实践的检验坚持科学的,根据实践的检验改 正非科学的,逐步完善。各种教材的编辑过程,实质上都是对 相关人类文化的选择和组织的过程,这种选择和组织过程体现 着作者对相关人类文化的价值判断过程。教育价值观是教育观 的核心,所以教材的编写过程实质上就是用教材的形式来体现 一定的教育观念。同样,《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的编写, 就是要用教材的形式来体现语文教育观。 ①《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526页,三联书店1962年版。 2

2 思维方式的实践性和社会生活的走向性,即以认识世界为任 务,以改造世界为目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根本特 点。要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科学体系,首先需要辨明纯逻 辑思辨与科学抽象的不同。费尔巴哈指出,思辨哲学“不是拿 自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而是相反地拿事物来附和自己的概 念。”①在语文教育学的研究中纯逻辑思辨的主要表现就是,不 是按照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来构建学科的理论体系,而是按照 逻辑思辨的概念体系去规范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而且许多重 要的概念都是从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人才学、语言学、 文章学、文艺学、文化学、美学、哲学等学科的概念中演绎出 来的,或者是由课程论、教学论、教育评价论、教师论等相关 学科中的现成的概念演绎出来的。总之是由概念到概念。科学 抽象是要按照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来构建学科理论体系,从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周而复始的反复过程中 抽象概念。总之是由实践到理论。而且这种理论还要再拿到实 践中去检验,根据实践的检验坚持科学的,根据实践的检验改 正非科学的,逐步完善。各种教材的编辑过程,实质上都是对 相关人类文化的选择和组织的过程,这种选择和组织过程体现 着作者对相关人类文化的价值判断过程。教育价值观是教育观 的核心,所以教材的编写过程实质上就是用教材的形式来体现 一定的教育观念。同样,《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的编写, 就是要用教材的形式来体现语文教育观。 ①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 526 页,三联书店 1962 年版

所谓教材体系,就是能够贯串始终地把课程内容组成有机 整体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的不同,决定了对内容的选择、 组织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所以科学的教材体系有三项功能: (1)把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机地组织起 来,(2)把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学生的认知和智能结构统 一起来,(3)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起来。 二、理性方法和实际材料 关于理性方法和实际材料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说:“科学 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 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①列宁说: “《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 点概括的,彼此紧相联系的思想。”®“科学是实验的科学” 的基本含义,就是说科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且要接受实践 的检验。所以,我们把下列材料作为研究的依据:(1)语文教 育史,特别是近百年的语文教育史;(2)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 特别是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3)广大教师 的教学经验,特别是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理性方法包括归纳、 分析、比较等逻辑思辨的方法,以及观察和实验研究。所以, 也不是说随便哪一个人的实践过程就能构成科学体系,也不是 要保留历史上己经证明是消极的或陈旧过时的东西,更不能容 纳当前实践中的错误倾向:而是要力争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的“理性方法”来整理这些“感性材料”,从优秀传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②《例宁述集,第1卷第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

3 所谓教材体系,就是能够贯串始终地把课程内容组成有机 整体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的不同,决定了对内容的选择、 组织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所以科学的教材体系有三项功能: (1)把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机地组织起 来,(2)把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学生的认知和智能结构统 一起来,(3)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起来。 二、理性方法和实际材料 关于理性方法和实际材料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说:“科学 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 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①列宁说: “《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 点概括的,彼此紧相联系的思想。”②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 的基本含义,就是说科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且要接受实践 的检验。所以,我们把下列材料作为研究的依据:(1) 语文教 育史,特别是近百年的语文教育史;(2) 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 特别是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3) 广大教师 的教学经验,特别是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理性方法包括归纳、 分析、比较等逻辑思辨的方法,以及观察和实验研究。所以, 也不是说随便哪一个人的实践过程就能构成科学体系,也不是 要保留历史上已经证明是消极的或陈旧过时的东西,更不能容 纳当前实践中的错误倾向;而是要力争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的“理性方法”来整理这些“感性材料”,从优秀传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163 页,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② 《列宁选集》,第 1 卷第 9 页,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统、成功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抽象出一些概括的、 具有内在联系的思想观点,以及正确的原理、原则、模式、程 序等,来构建科学的并具有实际操作可能的学科体系。所以要 保证理论概括的正确性,必须把实证研究和逻辑思辨结合起 来。这些实际材料是堆积如山的,理论概括更为不易。所以我 们不敢抱有一步或几步就攀登高峰的奢望,而只是希望通过不 断探索,能够寻求到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古人云:“例不十,法不立。”我们的信念是:理论研究最 终必须采取这种形式一不是谁曾经“说过”是怎样的,也不 是谁“认为”是怎样的,而必须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事实 “证明”是怎样的,理论的成功最终在于成功的实践。也就是 说,语文课程/教学论不是全凭思辨,还要凭先进教师的经验 概括以及观察和实验,来揭示一系列的规律性。这正如辞书的 编纂,决不是先有辞典的解释然后实际用例才得以存在,恰恰 相反,是先有实际用例,然后才有辞典的解释。辞典的编纂者, 只是集中众多的实际用例,从中抽象出一般的、共同的意义, 归纳为几项辞典的意义,这就是规律性的东西。 三、科学性的基本标志 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科学体系,最基本的要求就 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而科学性的最基本的标志就是它与语文 教育的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的符合程度。其具体要求有: (一)结构的系统性 包括要素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合理性。语文课程/教学论作

4 统、成功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抽象出一些概括的、 具有内在联系的思想观点,以及正确的原理、原则、模式、程 序等,来构建科学的并具有实际操作可能的学科体系。所以要 保证理论概括的正确性,必须把实证研究和逻辑思辨结合起 来。这些实际材料是堆积如山的,理论概括更为不易。所以我 们不敢抱有一步或几步就攀登高峰的奢望,而只是希望通过不 断探索,能够寻求到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古人云:“例不十,法不立。”我们的信念是:理论研究最 终必须采取这种形式——不是谁曾经“说过”是怎样的,也不 是谁“认为”是怎样的,而必须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事实 “证明”是怎样的,理论的成功最终在于成功的实践。也就是 说,语文课程/教学论不是全凭思辨,还要凭先进教师的经验 概括以及观察和实验,来揭示一系列的规律性。这正如辞书的 编纂,决不是先有辞典的解释然后实际用例才得以存在,恰恰 相反,是先有实际用例,然后才有辞典的解释。辞典的编纂者, 只是集中众多的实际用例,从中抽象出一般的、共同的意义, 归纳为几项辞典的意义,这就是规律性的东西。 三、科学性的基本标志 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科学体系,最基本的要求就 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而科学性的最基本的标志就是它与语文 教育的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的符合程度。其具体要求有: (一)结构的系统性 包括要素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合理性。语文课程/教学论作

为一门学科,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要对语文教育现象作出历 史的全面的描述,要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要建立一系 列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定义、定理、原则、程序等,并构成严 密的逻辑体系。其中包括该学科的完善的知识结构,科学的训 练体系,有效的评价系统等。不具有这种要素的完整性和结构 的合理性,就不能成为“科学”,尤其是不可能成为现代科学。 (二)内容的正确性 无论是对现象的描述,对规律的揭示,或者是对范畴的界 定,都要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并能体现最新研究成果, 反映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例如,人脑科学十电脑技术 =未来教育。左右脑协调教育理论强调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和形象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对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电脑技术的普遍运用,必然引起整个教育体系的性质、目 的、任务、体制等的根本变革,彻底改变教师、学生、教材之 间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反映这种变 革。 (三)实践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特点之一是,它既是基础理论学科, 又是应用技术学科。其理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它与语 文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程度。具体任务是把基础理论转化为具有 实践性的应用理论,再把应用理论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应用技 术,并尽可能地概括为运用模式或操作程序,使教育教学的理 论和技术都能走进普通教师的课堂,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和武 5

5 为一门学科,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要对语文教育现象作出历 史的全面的描述,要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要建立一系 列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定义、定理、原则、程序等,并构成严 密的逻辑体系。其中包括该学科的完善的知识结构,科学的训 练体系,有效的评价系统等。不具有这种要素的完整性和结构 的合理性,就不能成为“科学”,尤其是不可能成为现代科学。 (二)内容的正确性 无论是对现象的描述,对规律的揭示,或者是对范畴的界 定,都要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并能体现最新研究成果, 反映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例如,人脑科学+电脑技术 =未来教育。左右脑协调教育理论强调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和形象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对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电脑技术的普遍运用,必然引起整个教育体系的性质、目 的、任务、体制等的根本变革,彻底改变教师、学生、教材之 间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反映这种变 革。 (三)实践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特点之一是,它既是基础理论学科, 又是应用技术学科。其理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它与语 文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程度。具体任务是把基础理论转化为具有 实践性的应用理论,再把应用理论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应用技 术,并尽可能地概括为运用模式或操作程序,使教育教学的理 论和技术都能走进普通教师的课堂,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和武

器。 实践愈有效,就愈能被广大教师所运用,其应用价值也就 愈强。而无论是理论系统还是操作系统,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 标: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热爱专业教 育,给予他们在教育教学及整个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的知识和 能力。 四、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内容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 联系 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体系有两项具体任务:一是根 据学科研究的对象确定学科内容的基本要素,二是找出各要素 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核心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内在联 系,然后按照这些固有的本质的内在联系,把这些要素组合成 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稳定结构。目前各师范院校使用的各种不同 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教材,主要的不是内容不同,而是体系 不同。 究竟怎样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教材体系呢?大家 都在探索,有多种设计方案。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造》 一文中说:“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 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我 们对陶行知先生教导的体会是:(1)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是教法与学法的共同依据,(2)学法是教法的依据,(3)教法 是学法的示范。陶行知先生的话能够统一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 ①《陶行知文集》,第471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

6 器。 实践愈有效,就愈能被广大教师所运用,其应用价值也就 愈强。而无论是理论系统还是操作系统,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 标: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热爱专业教 育,给予他们在教育教学及整个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的知识和 能力。 四、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内容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 联系 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体系有两项具体任务:一是根 据学科研究的对象确定学科内容的基本要素,二是找出各要素 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核心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内在联 系,然后按照这些固有的本质的内在联系,把这些要素组合成 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稳定结构。目前各师范院校使用的各种不同 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教材,主要的不是内容不同,而是体系 不同。 究竟怎样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教材体系呢?大家 都在探索,有多种设计方案。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造》 一文中说:“教学做合一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 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①我 们对陶行知先生教导的体会是:(1)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是教法与学法的共同依据,(2)学法是教法的依据,(3)教法 是学法的示范。陶行知先生的话能够统一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 ① 《陶行知文集》,第 471 页,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践、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员的智能结构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 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其基本理论 “不是拿事物来附和自己的概念”,而是“拿自己的概念去符 合事物”。所以,我们把“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作为构建教 材体系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内在逻辑线索。 那么,那些实践着的语文教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 要在理论层面上,认识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树立语 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其次要在实践层面上,把握语文课 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原则要求,掌握识字写字、阅读作文、 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还要站在教育哲 学的高度,认识语文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 语文教育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研究教师自身的教学 活动和个性发展。 五、“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 我们设计和编写的《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就是依据 “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这条线索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的。全书 的理论系统和技能训练序列,按照一个未来的语文教师或在职 的语文教师掌握和发展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 际过程来安排序列的。其概要如下: 第一章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研究,认识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实质,明确学科的 任务和学习研究方法。 第二章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演变。通过学习和研究,树 1

7 践、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员的智能结构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 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其基本理论 “不是拿事物来附和自己的概念”,而是“拿自己的概念去符 合事物”。所以,我们把“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作为构建教 材体系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内在逻辑线索。 那么,那些实践着的语文教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 要在理论层面上,认识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树立语 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其次要在实践层面上,把握语文课 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原则要求,掌握识字写字、阅读作文、 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还要站在教育哲 学的高度,认识语文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 语文教育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研究教师自身的教学 活动和个性发展。 五、“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 我们设计和编写的《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就是依据 “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这条线索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的。全书 的理论系统和技能训练序列,按照一个未来的语文教师或在职 的语文教师掌握和发展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 际过程来安排序列的。其概要如下: 第一章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研究,认识语文课程/教学论的实质,明确学科的 任务和学习研究方法。 第二章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演变。通过学习和研究,树

立语文教育史观。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欲知大道必先 明史。鉴往可以知今,溯其渊源才能察其流向。 第三章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和目标。通过学习和研究, 认识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地位,掌握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分析认识的方法。 第四、五章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指课 程/教学结构的编制,包括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和 具体课程/教学的编制。本书只涉及具体的语文课程/教学结 构的编制。在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语文教学设计, 涉及语文教学中的目标明确、内容安排、方法选择、过程构成、 评价组织等等。 第六、七章语文课程/教学实施。研究语文教学五个领域 的教学实施,即分别研究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与写 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重点研究这些教学活动的具体操 作问题。 第八章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通过 学习和研究,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及相互关系的变化,认识教学过程的运动状态和发展变化;重 点研究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要从哪些方面发展自身。 为使本书同时成为一个操作系统,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讨 论、作业、课外实践活动,每章之后设“思考与练习”。 就这门学科来说,没有实践活动训练,是无法让学生掌握 ①《培根论说文集》,第72页,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8

8 立语文教育史观。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①欲知大道必先 明史。鉴往可以知今,溯其渊源才能察其流向。 第三章语文课程/教学的性质和目标。通过学习和研究, 认识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地位,掌握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分析认识的方法。 第四、五章语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指课 程/教学结构的编制,包括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和 具体课程/教学的编制。本书只涉及具体的语文课程/教学结 构的编制。在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语文教学设计, 涉及语文教学中的目标明确、内容安排、方法选择、过程构成、 评价组织等等。 第六、七章语文课程/教学实施。研究语文教学五个领域 的教学实施,即分别研究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与写 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重点研究这些教学活动的具体操 作问题。 第八章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通过 学习和研究,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及相互关系的变化,认识教学过程的运动状态和发展变化;重 点研究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要从哪些方面发展自身。 为使本书同时成为一个操作系统,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讨 论、作业、课外实践活动,每章之后设“思考与练习”。 就这门学科来说,没有实践活动训练,是无法让学生掌握 ① 《培根论说文集》,第 72 页,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实际教学能力的。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我们要通过 实践训练活动,把单一的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主动发展 的生动活泼的“学堂”,变成师生共同研讨的“论坛”,把语文 课程/教学论中的原理,运用于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 (1)制订学期教学计划:(2)制订单元教学设计;(3)制订 篇章教学设计,编写课时教案;(4)通过观摩教学和模拟试教 活动,把握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5)语文试卷的编拟,评分和讲 析;(6)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作业批改和课堂板书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的能力等。 在经历了跋涉的艰辛和岐路的困惑之后,才真正看清了距 离目标的遥远。于今决定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见见世面,以 便能更好地探求。孤陋寡闻顶多只能是一孔之见的固执,浅尝 辄止顶多只能有轻浮浅薄的猎奇。只有将自己的点点滴滴汇入 波涛滚滚的大潮,才会感受到共同事业的汹涌澎湃之势,才能 获得继续探求的动力。 谨以此求教于同仁。 编者2002年2月27日

9 实际教学能力的。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我们要通过 实践训练活动,把单一的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主动发展 的生动活泼的“学堂”,变成师生共同研讨的“论坛”,把语文 课程/教学论中的原理,运用于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 (1)制订学期教学计划;(2)制订单元教学设计;(3)制订 篇章教学设计,编写课时教案;(4)通过观摩教学和模拟试教 活动,把握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5) 语文试卷的编拟,评分和讲 析;(6) 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作业批改和课堂板书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的能力等。 在经历了跋涉的艰辛和岐路的困惑之后,才真正看清了距 离目标的遥远。于今决定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见见世面,以 便能更好地探求。孤陋寡闻顶多只能是一孔之见的固执,浅尝 辄止顶多只能有轻浮浅薄的猎奇。只有将自己的点点滴滴汇入 波涛滚滚的大潮,才会感受到共同事业的汹涌澎湃之势,才能 获得继续探求的动力。 谨以此求教于同仁。 编者 2002 年 2 月 27 日

第一章语文课程/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教学是什么”、“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 学”,这是教育学经常讨论的四个问题。“教学是什么”侧重研 究教学的本质问题,“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目标问题, “教学什么”侧重研究教学内容问题,“怎样教学”侧重研究 教育培养人的形式或途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课程(论)和教 学(论)问题。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有许多关于“教学是 什么”、“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的论述。这 些论述虽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语文课程/教学论,但语文课程研 究和语文教学研究已初见端倪。20世纪语文单独设科后,我 国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研究迅速经过萌芽、发展阶段,走向兴 盛时期。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研究也日渐深入,进入到语文课 程(论)与教学(论)统一时期。从一般课理论和我国语文课 程(论)和教学(论)研究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明确语文课程 /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把握其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第一节课程(论)和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和一般课程/教学论之间是个性和共 性的关系,一般课程/教学论是从具体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抽 象概括出来的,而语文学科课程/教学论则是一般课程/教学 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明了一般课程(论)

10 第一章 语文课程/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教学是什么”、“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 学”,这是教育学经常讨论的四个问题。“教学是什么”侧重研 究教学的本质问题,“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目标问题, “教学什么”侧重研究教学内容问题,“怎样教学”侧重研究 教育培养人的形式或途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课程(论)和教 学(论)问题。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有许多关于“教学是 什么”、“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的论述。这 些论述虽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语文课程/教学论,但语文课程研 究和语文教学研究已初见端倪。20 世纪语文单独设科后,我 国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研究迅速经过萌芽、发展阶段,走向兴 盛时期。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研究也日渐深入,进入到语文课 程(论)与教学(论)统一时期。从一般课理论和我国语文课 程(论)和教学(论)研究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明确语文课程 /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把握其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第一节 课程(论)和教学(论) 语文课程/教学论和一般课程/教学论之间是个性和共 性的关系,一般课程/教学论是从具体的学科课程/教学中抽 象概括出来的,而语文学科课程/教学论则是一般课程/教学 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明了一般课程(论)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