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李杜与唐诗

唐诗概貌 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学,唐诗就是唐代的“一代之 文学”。所谓“一代之文学”,就是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文学成就、文学 主流、文学倾向。 一、唐代哪些人在写诗? 整个唐代从高祖李渊至昭宗李晔(618907),将近三百年,即使将 五代十国算在一起(907-960),也不足四百年,流传至今有名有姓的 诗人竟有二千二百多位。其中,上至帝王后妃,下至村夫农妇:雅至 文人学士,俗至文盲武夫;长至耄董老人,小至垂髫少年,人人能写, 个个会吟,更不用说产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王维、 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杜牧这样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 上璨若繁星、“光焰万丈长”的诗人群体,所以才谈得上那是“诗的 时代”!下面略举几例,说明唐代诗人群体之宽广。 “帝王”如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瑪》: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萧瑪,南朝梁之后裔,曾仕隋及唐高祖,在李世民与其兄弟争夺 政权的斗争中,站在李世民一边。又为人耿介,为官清正,李世民说: “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图其形于 凌烟阁,官至太子太保,封宋国公,并赠此诗。(《旧唐书?萧璃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比喻危难时刻才能考验出一个人的坚
唐诗概貌 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学,唐诗就是唐代的“一代之 文学”。所谓“一代之文学”,就是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文学成就、文学 主流、文学倾向。 一、唐代哪些人在写诗? 整个唐代从高祖李渊至昭宗李晔(618-907),将近三百年,即使将 五代十国算在一起(907-960),也不足四百年,流传至今有名有姓的 诗人竟有二千二百多位。其中,上至帝王后妃,下至村夫农妇;雅至 文人学士,俗至文盲武夫;长至耄耋老人,小至垂髫少年,人人能写, 个个会吟,更不用说产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王维、 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杜牧这样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 上璨若繁星、“光焰万丈长”的诗人群体,所以才谈得上那是“诗的 时代”!下面略举几例,说明唐代诗人群体之宽广。 “帝王”如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萧瑀,南朝梁之后裔,曾仕隋及唐高祖,在李世民与其兄弟争夺 政权的斗争中,站在李世民一边。又为人耿介,为官清正,李世民说: “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图其形于 凌烟阁,官至太子太保,封宋国公,并赠此诗。(《旧唐书?萧瑀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比喻危难时刻才能考验出一个人的坚

强与忠诚,这对于当代人亦有启发意义。 “后妃”如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腊月初八,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武则天却突然宣诏要到上林苑赏花: “明朝幸上苑,火急报春知”。而且还指令花神:“花须连夜发,莫待 晓风吹!”百花必须为我而开,而且要准时开,快开,捱到明天早上 都不行!读此诗可以感受作者那不可一世的气势:女皇的威仪,女强 人的泼辣,当然也有人类驾叹自然的气魄。真可谓“非此人不能为此 诗”! “村夫”如张打油《雪诗》: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诗虽通俗、直白,但却形象、生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 活泼、幽默、风趣,亦为今人生活中所习见。想见之中,会令人忍俊 不禁。 “农妇”如葛鸦儿《怀良人》: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诗中这位农妇,“荆钗”、“布裙”,且久未更新(“犹是嫁时衣”), 足见其贫寒;蓬鬓垢面,亦见其劳苦。但现在正是春夏播种胡麻的季 节,良人(丈夫)为官家服徭役,应该归来,却为什么还没回来呢?
强与忠诚,这对于当代人亦有启发意义。 “后妃”如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腊月初八,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武则天却突然宣诏要到上林苑赏花: “明朝幸上苑,火急报春知”。而且还指令花神:“花须连夜发,莫待 晓风吹!”百花必须为我而开,而且要准时开,快开,捱到明天早上 都不行!读此诗可以感受作者那不可一世的气势:女皇的威仪,女强 人的泼辣,当然也有人类驾叹自然的气魄。真可谓“非此人不能为此 诗”! “村夫”如张打油《雪诗》: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诗虽通俗、直白,但却形象、生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 活泼、幽默、风趣,亦为今人生活中所习见。想见之中,会令人忍俊 不禁。 “农妇”如葛鸦儿《怀良人》: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诗中这位农妇,“荆钗”、“布裙”,且久未更新(“犹是嫁时衣”), 足见其贫寒;蓬鬓垢面,亦见其劳苦。但现在正是春夏播种胡麻的季 节,良人(丈夫)为官家服徭役,应该归来,却为什么还没回来呢?

贫穷、困顿,失望、无奈,一个无助的女人。此诗读来令人心酸! 村夫咏鸡犬,农妇叹农时,此为“村夫农妇能为诗”。 “垂髫少年”如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骆宾王7岁时所写的一首诗。这首充 满生活情趣的小诗,在今天可以说连牙牙学语的幼儿都会张口背诵。 一群大白鹅,弯曲着优美的长脖子,对着蓝天大声歌唱。它们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池塘中,鲜红的脚掌拨开清冷冷的水波,宛 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鹅是常见的家禽,可诗人却从它们身上发现了这样明快活泼、令 人赏心悦目的美。可见,只要热爱生活,就能时时发现美,处处找到 诗意。 七岁女子《送兄》: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七岁的骆宾王能写诗,七岁的女孩也能写诗。但她不如骆宾王幸 运,因是女孩,所以连个名字也没落下,被称为“七岁女子”。“七岁 女子”是武则天时南海人,因善作诗,被武则天召见。一日,送她来 的兄长要回去了,武则天让七岁女子赋诗送兄,女子应声成就此篇。 二、唐诗有多少首?
贫穷、困顿,失望、无奈,一个无助的女人。此诗读来令人心酸! 村夫咏鸡犬,农妇叹农时,此为“村夫农妇能为诗”。 “垂髫少年”如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骆宾王 7 岁时所写的一首诗。这首充 满生活情趣的小诗,在今天可以说连牙牙学语的幼儿都会张口背诵。 一群大白鹅,弯曲着优美的长脖子,对着蓝天大声歌唱。它们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池塘中,鲜红的脚掌拨开清泠泠的水波,宛 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鹅是常见的家禽,可诗人却从它们身上发现了这样明快活泼、令 人赏心悦目的美。可见,只要热爱生活,就能时时发现美,处处找到 诗意。 七岁女子《送兄》: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七岁的骆宾王能写诗,七岁的女孩也能写诗。但她不如骆宾王幸 运,因是女孩,所以连个名字也没落下,被称为“七岁女子”。“七岁 女子”是武则天时南海人,因善作诗,被武则天召见。一日,送她来 的兄长要回去了,武则天让七岁女子赋诗送兄,女子应声成就此篇。 二、唐诗有多少首?

唐诗共有多少首?难以数计。仅清代康熙年间所编《全唐诗》, 就收录了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后来人们又陆续搜补唐代逸诗一千多 首,今人能读到的唐诗总计约五万首。请注意,这只是在经历了资讯 极不发达的1400多年之后流传下来的作品数目,当时实际产生了多 少首诗?1400多年的改朝换代、历史风云、天灾人祸中,又流失了 多少首唐诗,已经无法准确知道了。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有志于学习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读五千首 唐诗不为多,只读了唐诗的十分之一呢。读五百首还算可以,也只是 唐诗的百分之一而已。背诵五十首,仅仅是全部唐诗的千分之一,这 是底线,是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的文化底线,也是提高全民文化素养 的需要! 三、唐诗繁荣的奥秘 其一,盛世大舞台。唐代的太平盛世,为诗歌繁荣提供了广阔 的平台和创作的“底气”。当时的诗人都以那个清明的时代为自豪, 都想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甚至出将入相。他们认为,“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而希望“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 辅弼”(李白)、“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醇”(杜甫)。所以,伟大的时代给了诗人以胆魄,而他们的诗歌,也 正唱出了时代的昂扬精神。 其二,民族大融合。唐帝国是空前大一统的国家,国内“五胡十 六国”时代各民族之间的混战局面平息下来,文化融合大大加强,诗
唐诗共有多少首?难以数计。仅清代康熙年间所编《全唐诗》, 就收录了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后来人们又陆续搜补唐代逸诗一千多 首,今人能读到的唐诗总计约五万首。请注意,这只是在经历了资讯 极不发达的 1400 多年之后流传下来的作品数目,当时实际产生了多 少首诗?1400 多年的改朝换代、历史风云、天灾人祸中,又流失了 多少首唐诗,已经无法准确知道了。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有志于学习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读五千首 唐诗不为多,只读了唐诗的十分之一呢。读五百首还算可以,也只是 唐诗的百分之一而已。背诵五十首,仅仅是全部唐诗的千分之一,这 是底线,是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的文化底线,也是提高全民文化素养 的需要! 三、唐诗繁荣的奥秘 其一,盛世大舞台。唐代的太平盛世,为诗歌繁荣提供了广阔 的平台和创作的“底气”。当时的诗人都以那个清明的时代为自豪, 都想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甚至出将入相。他们认为,“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而希望“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 辅弼”(李白)、“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醇”(杜甫)。所以,伟大的时代给了诗人以胆魄,而他们的诗歌,也 正唱出了时代的昂扬精神。 其二,民族大融合。唐帝国是空前大一统的国家,国内“五胡十 六国”时代各民族之间的混战局面平息下来,文化融合大大加强,诗

人们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各地的生活。南方的诗人可以到北方去看看大 漠、长河、秦城、汉关;北方的诗人可以到南方去看看清溪、绿野、 碧树、亭台。 同时,中国同西域、中亚、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也有较大的发 展。玄类西游,鉴真东渡,唐帝国是一个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开放的社 会。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诗人们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了,视野更为宽阔 了,写作素材更为丰富了。 其三,思想大解放。唐代思想开放,人际环境宽松、洒脱、大度, 所以诗人写起诗来较为自由、随意。 举一个例子: 唐初有一篇小说叫《补江总白猿传》,写的是南朝时期梁朝末年, 有一位将军名叫欧阳纥,他携妻南征,途中妻子被白猿掠走,后虽逃 回来,但已身怀有孕,生下一子,取名为“询”,但孩子模样像猴。 后来欧阳纥因罪被杀,欧阳询被陈朝的尚书令江总收养。欧阳询长大 后,“文学善书,知名于时”。 大家知道,欧阳询是初唐时一个真实人物,为官经历了隋、唐两 朝,太宗时官至大子率更令,是当时的大学问家(撰有《艺文类聚》 一百卷)、大书法家。大概因为他的长相有点像猴,所以无名氏文人 居然敢拿这位大人物开涮,可见当时风气的开放了! 不仅小说中写欧阳询,朝廷官员也常常拿他的长像取笑他。据记
人们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各地的生活。南方的诗人可以到北方去看看大 漠、长河、秦城、汉关;北方的诗人可以到南方去看看清溪、绿野、 碧树、亭台。 同时,中国同西域、中亚、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也有较大的发 展。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唐帝国是一个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开放的社 会。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诗人们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了,视野更为宽阔 了,写作素材更为丰富了。 其三,思想大解放。唐代思想开放,人际环境宽松、洒脱、大度, 所以诗人写起诗来较为自由、随意。 举一个例子: 唐初有一篇小说叫《补江总白猿传》,写的是南朝时期梁朝末年, 有一位将军名叫欧阳纥,他携妻南征,途中妻子被白猿掠走,后虽逃 回来,但已身怀有孕,生下一子,取名为“询”,但孩子模样像猴。 后来欧阳纥因罪被杀,欧阳询被陈朝的尚书令江总收养。欧阳询长大 后,“文学善书,知名于时”。 大家知道,欧阳询是初唐时一个真实人物,为官经历了隋、唐两 朝,太宗时官至太子率更令,是当时的大学问家(撰有《艺文类聚》 一百卷)、大书法家。大概因为他的长相有点像猴,所以无名氏文人 居然敢拿这位大人物开涮,可见当时风气的开放了! 不仅小说中写欧阳询,朝廷官员也常常拿他的长像取笑他。据记

载,有一次朝廷议事之后,唐太宗长孙皇后的哥哥、国舅长孙无忌赠 诗欧阳询日: 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欧阳询也不示弱,他抓住长孙无忌祖先出自北魏拓拔氏、是少数民族 这一特点,于是拿长孙无忌的发型、服饰打趣: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 唐太宗大笑,说:欧阳公这样说他,不怕皇后报复吗?观众朋友 想想,唐太宗尚且“大笑”,皇后当然不会追究了。 以此可见,唐代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多么轻松,随意,那当然 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好环境! 其四,官家大提倡。这里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如上一讲 所述的帝王们自己带头写。历代唐王,差不多都是诗人,都有诗作传 世。帝王都爱诗,上行下效,就形成创作风气。二是帝王常鼓励词臣 唱和,自己乐观其盛。读者可以查《全唐诗》中有不少“同题诗”(不 同的作者在同一天写作同一题目的诗),其成因就是朝廷议事之后, 皇上命题,大臣们同时做的“作业”。三是科举考试中有“考诗”的 科目,即“以诗取士”,这是很关键的。考试就是指挥棒,诗写得好 可以做官,谁不努力为诗呢? 其五,艺术大综合。唐诗的繁荣还因为它根植于唐代肥沃的文 化艺术土壤。唐代,中国文化中的各种艺术综合成长,高度发达,臻
载,有一次朝廷议事之后,唐太宗长孙皇后的哥哥、国舅长孙无忌赠 诗欧阳询曰: 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 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欧阳询也不示弱,他抓住长孙无忌祖先出自北魏拓拔氏、是少数民族 这一特点,于是拿长孙无忌的发型、服饰打趣: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 唐太宗大笑,说:欧阳公这样说他,不怕皇后报复吗?观众朋友 想想,唐太宗尚且“大笑”,皇后当然不会追究了。 以此可见,唐代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多么轻松,随意,那当然 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好环境! 其四,官家大提倡。这里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如上一讲 所述的帝王们自己带头写。历代唐王,差不多都是诗人,都有诗作传 世。帝王都爱诗,上行下效,就形成创作风气。二是帝王常鼓励词臣 唱和,自己乐观其盛。读者可以查《全唐诗》中有不少“同题诗”(不 同的作者在同一天写作同一题目的诗),其成因就是朝廷议事之后, 皇上命题,大臣们同时做的“作业”。三是科举考试中有“考诗”的 科目,即“以诗取士”,这是很关键的。考试就是指挥棒,诗写得好 可以做官,谁不努力为诗呢? 其五,艺术大综合。唐诗的繁荣还因为它根植于唐代肥沃的文 化艺术土壤。唐代,中国文化中的各种艺术综合成长,高度发达,臻

于成熟,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如唐代音乐,有《十部乐》,有《宽 裳舞衣曲》,唐玄宗时期,还亲自在禁苑梨园中训练音乐、歌舞人员, 盛极一时,后世遂尊唐玄宗为“梨园”祖师。唐代舞蹈也美不胜收, 《十部乐》、《霓裳舞衣曲》等都配有大型舞蹈,而小型舞蹈节目更是 数不胜数,且有“健舞”、“软舞”之分(唐诗中有杜甫《观公孙大娘 弟子舞剑器行》一类诗歌)。唐代杂技常有“戴竿”、“掌上轻”一类 惊险节目。唐代又是书法、绘画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大书法家、 大画家许多都产生在那个时代,书法如“唐初四大家”的虞世南、欧 阳询、褚遂良、薛稷;盛唐以后的怀素、张旭(“草圣”:“张旭三怀 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呼号疾走”,气势磅 礴,尽显唐人气概)、颜真卿、柳公权等: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画 圣”)、李思训、王维等。 其六,诗流大汇集。从中国诗歌的成长历史来看,到唐代,诗歌走 向盛壮之年,理所当然是最美、最完善的时期,这是诗歌发展自身的 规律所决定了的。中国的诗歌创作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穴”)萌芽幼稚期,到“关关雕鸠,在河之 洲”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奴隶社会、早期封建 社会诗歌的青少年期,至唐代,中国诗歌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 已经臻于必然成熟的时期,所以才有如此完善的状态。 唐诗究竟美在哪里。 一、唐诗境界崇高 古人对“诗、词、曲”思想内容的评价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
于成熟,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如唐代音乐,有《十部乐》,有《霓 裳舞衣曲》,唐玄宗时期,还亲自在禁苑梨园中训练音乐、歌舞人员, 盛极一时,后世遂尊唐玄宗为“梨园”祖师。唐代舞蹈也美不胜收, 《十部乐》、《霓裳舞衣曲》等都配有大型舞蹈,而小型舞蹈节目更是 数不胜数,且有“健舞”、“软舞”之分(唐诗中有杜甫《观公孙大娘 弟子舞剑器行》一类诗歌)。唐代杂技常有“戴竿”、“掌上轻”一类 惊险节目。唐代又是书法、绘画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大书法家、 大画家许多都产生在那个时代,书法如“唐初四大家”的虞世南、欧 阳询、褚遂良、薛稷;盛唐以后的怀素、张旭(“草圣”:“张旭三怀 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呼号疾走”,气势磅 礴,尽显唐人气概)、颜真卿、柳公权等;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画 圣”)、李思训、王维等。 其六,诗流大汇集。从中国诗歌的成长历史来看,到唐代,诗歌走 向盛壮之年,理所当然是最美、最完善的时期,这是诗歌发展自身的 规律所决定了的。中国的诗歌创作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萌芽幼稚期,到“关关睢鸠,在河之 洲”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奴隶社会、早期封建 社会诗歌的青少年期,至唐代,中国诗歌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 已经臻于必然成熟的时期,所以才有如此完善的状态。 唐诗究竟美在哪里。 一、唐诗境界崇高 古人对“诗、词、曲”思想内容的评价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

“诗言志”、“词写情”、“曲叙事”,诗、词、曲是有分工的。诗是写 大事的:宇宙天地,忧国忧民,胸襟抱负,人情物理。词是写个人情 感的:男欢女爱,相思离别,风花雪月,酒边樽前。曲是演绎故事的: 悲观离合,曲折传奇,缠缠绵绵,情肠九曲。如此等等。 唐诗最符合“诗言志”的标准,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进 取,昂扬乐观,内容非常健康。比如,它所抒发的爱国热情: 崔颗《赠梁州张都督》: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 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 为语河西使,知予报国心。 诗中称赞张都督的雄威和勋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爱国抱 负:“为语河西使,知予报国心”。人人都有“报国心”,这应该是唐 诗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时守边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一首英雄的赞歌。镇守“孤 城”的唐军,西拒吐蕃,北抗突厥,肩负着保卫家园的使命。尽管边 塞上黄沙弥漫,战云翻滚,但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哪怕磨穿金甲,哪怕牺牲在战场,不破强敌决不还乡!读者要
“诗言志”、“词写情”、“曲叙事”,诗、词、曲是有分工的。诗是写 大事的:宇宙天地,忧国忧民,胸襟抱负,人情物理。词是写个人情 感的:男欢女爱,相思离别,风花雪月,酒边樽前。曲是演绎故事的: 悲观离合,曲折传奇,缠缠绵绵,情肠九曲。如此等等。 唐诗最符合“诗言志”的标准,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进 取,昂扬乐观,内容非常健康。 比如,它所抒发的爱国热情: 崔颢《赠梁州张都督》: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 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 为语河西使,知予报国心。 诗中称赞张都督的雄威和勋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爱国抱 负:“为语河西使,知予报国心”。人人都有“报国心”,这应该是唐 诗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时守边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一首英雄的赞歌。镇守“孤 城”的唐军,西拒吐蕃,北抗突厥,肩负着保卫家园的使命。尽管边 塞上黄沙弥漫,战云翻滚,但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哪怕磨穿金甲,哪怕牺牲在战场,不破强敌决不还乡!读者要

考察唐朝军威,要领略“盛唐气象”,于此诗可略见一斑矣。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宝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反衬了将士们流血牺牲 的残酷。但是,为了祖国,“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英雄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又如唐诗所表达的人生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鹊雀楼》) 登高望远,举首高歌,人生应当有此胸怀和视野!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朝气蓬勃,坚定不移,人生应当有此自信和执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诗人笔下的蝉,居于梧桐之巅,“地位”不可谓不高;吸吮纯清之露, “内美”不可谓不洁。唯其如此,所以它才能够“居高声自远,非是 藉秋风”。地位之高应与品德之高相一致,这样,就可以获得美誉
考察唐朝军威,要领略“盛唐气象”,于此诗可略见一斑矣。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宝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反衬了将士们流血牺牲 的残酷。但是,为了祖国,“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英雄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又如唐诗所表达的人生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登高望远,举首高歌,人生应当有此胸怀和视野!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朝气蓬勃,坚定不移,人生应当有此自信和执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诗人笔下的蝉,居于梧桐之巅,“地位”不可谓不高;吸吮纯清之露, “内美”不可谓不洁。唯其如此,所以它才能够“居高声自远,非是 藉秋风”。地位之高应与品德之高相一致,这样,就可以获得美誉

且声名远播而无需借助别人的吹捧。当今,做人是这样,一个企业、 一个团队也都是这样啊! 唐诗所反映的时代价值观: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李颀《古意》)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 官军》) 这些诗句反映出唐代人积极从戎、刚健尚武的人生追求。其实,无 论在哪个时代,经历过血与火的征战,其人生更具刚性。 唐诗所蕴含人情、事理: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告诉人们,即使生活中会有挫折、有困难,但一定要乐观 面对,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那么,“前路”总会洒满阳光的。 刘叉《姚秀才爱子小剑因赠》: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诗人刘叉来自燕赵大地河朔,好任侠,讲义气,喜佩刀带剑。他有 把宝剑,恰逢朋友姚秀才喜爱,他便从腰间解下,又写了这首诗,一 并相赠
且声名远播而无需借助别人的吹捧。当今,做人是这样,一个企业、 一个团队也都是这样啊! 唐诗所反映的时代价值观: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李颀《古意》)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 官军》) 这些诗句反映出唐代人积极从戎、刚健尚武的人生追求。其实,无 论在哪个时代,经历过血与火的征战,其人生更具刚性。 唐诗所蕴含人情、事理: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告诉人们,即使生活中会有挫折、有困难,但一定要乐观 面对,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那么,“前路”总会洒满阳光的。 刘叉《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诗人刘叉来自燕赵大地河朔,好任侠,讲义气,喜佩刀带剑。他有一 把宝剑,恰逢朋友姚秀才喜爱,他便从腰间解下,又写了这首诗,一 并相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孔孟与儒家文化.doc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道家文化与老子.docx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离骚与骚体传统.doc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诗经与诗歌起源.doc
- 石河子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Chinese.doc
- 石河子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胡新华).doc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外国文学(A)II 名词解释.doc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 雨果.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节 司汤达.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节 巴尔扎克.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四节 狄更斯.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五节 果戈理.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六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第一节 哈代.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第二节 托尔斯泰.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第三节 易卜生.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第四节 马克·吐温.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第五节 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ppt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豪放、婉约说宋词.doc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期末试题库(选择题及答案).doc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大学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朦胧诗选].阎月君等编选(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鲁迅选集(下)(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敬畏生命(阿尔贝特.施韦泽[法国]著 陈泽环译)(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新疆史纲(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新疆宗教演变史(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鲁迅选集(上)(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巴金随想录(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日]羽田亨:西域文化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中国文化史导论(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诸子百家之十三经:诗经(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十三经注疏】02尚书正义(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人论》(PDF电子版).pdf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豪放”“婉约”说宋词”_北宋词(上).ppt
-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豪放”“婉约”说宋词”_北宋词(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