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健康评估与诊断教学大纲 Health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课程代码:1034460课程名称:健康评估与诊断(HealthAssessmentandDiagnosis)学分:9学时162理论学时106实践学时56课程简介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和诊断患者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既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疾病对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患者的反应,又要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患者与健康问题有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所致的问题。本课程是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健康资料收集、护理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文件书写。按照21世纪护理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中贯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修课对象:4年制护理本科先修课程:教材名称:《健康评估》吕探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主要参考书:1.邹恂主编:现代护理诊断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王桂芸等.身体检查与评估.台湾华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3.姜亚芳等.健康评估: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李宁等译.护理诊断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周幸生等译.新临床护理诊断.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6.Estes, M.E.Z.Healthassessment&physical examination(2nd).Albany,N.Y.Delmar/ThomsonLearning,2002.7.Weber, J.& Kelley,J.Health assessment in nursing(2nd).Phila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 & Wilkins,2003.1
1 课程代码: 1034460 Health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9 162 106 56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和诊断患者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生 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既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疾病对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 方面的影响及其患者的反应,又要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 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患者与健康问题有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 应等方面反应所致的问题。 本课程是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课程内容 包括健康资料收集、护理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 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文件书写。按照 21 世纪护理专业 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中贯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 本学科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修课对象:4 年制护理本科 先修课程: 教材名称:《健康评估》 吕探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 1.邹恂主编. 现代护理诊断手册.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王桂芸等.身体检查与评估.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 3.姜亚芳等. 健康评估.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宁等译.护理诊断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5.周幸生等译. 新临床护理诊断. 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 6.Estes, M.E. Z. Health assessment & physical examination(2nd). Albany, N.Y. Delmar/Thomson Learning, 2002. 7 . Weber, J. & Kelley, J. Health assessment in nursing(2nd). Philadelphia :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3

教学大纲HealthAssessment and Diagnosis课程代码1034460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谈、身体评估、心理与社会评估的方法,并能运用诊断性推理,以护理评估模式为主导,从护理的角度分析、综合问诊、体格检查、心理和社会评估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识别患者的护理需要,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的能力。3、适用专业:4年制护理本科4、学时与学分:学分:9学时1622理论学时106实践学时565、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6、推荐教材:《健康评估》吕探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第二版7、主要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的要求: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8、考核方式理论考核70%实践考核20%平时作业10%9、课外自习要求: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熟悉护理评估的内容及学习方法。2、掌握护理评估的方法。3、掌握8种常见症状评估方法与技能,结合电教、病例分析形成较牢固的应用性理论、知识。4、掌握身体评估的方法与技能,能独立进行各系统的护理体格检查,并能进行护理功能型态分类。5、掌握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的方法。6、掌握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定义。7、掌握护理诊断的分类和常见护理诊断的资料收集方法。8、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2
2 教学大纲 Health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课程代码 1034460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谈、身体评估、 心理与社会评估的方法,并能运用诊断性推理,以护理评估模式为主导,从护理 的角度分析、综合问诊、体格检查、心理和社会评估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 结果,识别患者的护理需要,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 预测疾病发展的能力。 3、适用专业:4 年制护理本科 4、学时与学分: 9 162 106 56 5、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 6、推荐教材:《健康评估》 吕探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 第二版 7、主要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的要求: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 8、考核方式 理论考核 70% 实践考核 20% 平时作业 10% 9、课外自习要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熟悉护理评估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2、掌握护理评估的方法。 3、掌握 8 种常见症状评估方法与技能,结合电教、病例分析形成较牢固的应用 性理论、知识。 4、掌握身体评估的方法与技能,能独立进行各系统的护理体格检查,并能进行 护理功能型态分类。 5、掌握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的方法 。 6、掌握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定义。 7、掌握护理诊断的分类和常见护理诊断的资料收集方法。 8、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9、熟悉心电图描记方法及正常ECG分析。10、了解放射学检查、核医学检查、超声检查的方法,能在各项检查前后做好相应护理。11、熟悉实验室检查基本理论,临床意义和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正确收集、送检标本。12、学会对各方面评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教学过程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写完整护理病历的能力。(二)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具有,会谈与收集资料的技巧、身体评估、心理与社会评估的方法,并能运用诊断性推理,以护理评估模式为主导,从护理的角度分析、综合问诊、体格检查、心理和社会评估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识别患者的护理需要,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的能力。教学内容绪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深刻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及其重要性,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确立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评估观念。二、教学要求1、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及其重要性。2、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本课程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方法与要求。2、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内在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健康评估观念,并能应用在护理实践中。(二)学时分配理论1学时3
3 9、熟悉心电图描记方法及正常 ECG 分析。 10、了解放射学检查、核医学检查、超声检查的方法,能在各项检查前后做好相 应护理。 11、熟悉实验室检查基本理论,临床意义和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正确收集、送 检标本。 12、学会对各方面评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教学过程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编 写完整护理病历的能力。 (二)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应具有,会谈与收集资料的技巧、身体评估、心理与社会评估的方法,并 能运用诊断性推理,以护理评估模式为主导,从护理的角度分析、综合问诊、体格检查、心 理和社会评估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识别患者的护理需要,作出初步护理诊断, 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的能力。 教学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深刻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及其重要性,了 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确立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 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评估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2、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本课程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方法与要求。 2、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内在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以护理为重点, 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健康评估观念,并能应 用在护理实践中。 (二)学时分配 理论 1 学时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内在关系。五、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六、需要注意的问题。介绍解释健康评估的定义应准确简洁,突出健康评估与护理的内在联系,强调包括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健康评估观念七、测试内容与方法。(一)测试内容:健康评估的概念。(二)测试方法:1.课堂提问可2.课后作业抽查第一篇健康评估方法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健康资料的来源,区分健康资料的类型;理解戈登的功能性健康形态作为健康评估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掌握症状和体征的概念;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包括会谈的目的、方法与内容,以及身体评估的方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症状和体征的概念;2、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包括会谈的目的、方法与内容,以及身体评估的方法;3、熟悉健康史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具体内容。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 概述1、健康资料的来源。2、健康评估方法与资料类型的关系,能够区分主观资料与客观资料。(二)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1、会谈的目的和影响会谈的主要因素与注意事项;11个FHPs的定义、内容和会谈要点。2、:FHPs评估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身体评估的方法及其临床适用范围;症状与体征的概念;叩诊部位与诊音的关系。3、视、触、叩、听、嗅诊基本检查方法及心理社会学基本检查方法在各系统评估中应用。4
4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内在关系。 五、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介绍解释健康评估的定义应准确简洁,突出健康评估与护理的内在联系, 强调包括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健康评估观念 七、测试内容与方法。 (一)测试内容:健康评估的概念。 (二)测试方法:1.课堂提问 2.课后作业抽查 第一篇 健康评估方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健康资料的来源,区分健康资料的类型;理解戈登 的功能性健康形态作为健康评估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掌握症状和体征的概 念;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包括会谈的目的、方法与内容,以及身体评估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症状和体征的概念; 2、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包括会谈的目的、方法与内容,以及身体评 估的方法; 3、熟悉健康史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具体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概述 1、健康资料的来源。 2、健康评估方法与资料类型的关系,能够区分主观资料与客观资料。 (二)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1、会谈的目的和影响会谈的主要因素与注意事项;11 个 FHPs 的定义、内容 和会谈要点。 2、:FHPs 评估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身体评估的方法及其临床适用范围; 症状与体征的概念;叩诊部位与叩诊音的关系。 3、视、触、叩、听、嗅诊基本检查方法及心理社会学基本检查方法在各系 统评估中应用

(三)健康史内容健康史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具体内容。学时分配:9学时理论5学时实践4学时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健康资料的来源;身体评估的方法及其临床适用范围;症状与体征的概念;难点:FHPs评估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CAI。角色扮演、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六、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解概念的同时,注意与临床实践相联系。七、测试内容与方法:(一)测试内容1、健康资料的来源。2、会谈的目的和影响会谈的主要因素与注意事项;3、身体评估的方法及其临床适用范围:4、症状与体征的概念;(二)测试方法1.课堂提问2.试卷考核福第二篇身体评估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般状态及身体各系统评估的基本方法、评估步骤和内容,正常状态和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并能熟练应用视诊、触诊、诊和听诊的技巧进行一般状态和身体各系统的评估,做到动力轻柔、方法正确、内容完整、操作规范,并能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和关爱。二、教学要求1、掌握一般状态评估的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2、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重点掌握扁桃体、甲状腺、颈静脉检查方法,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掌握望诊、触诊、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通过相互检查,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5
5 (三)健康史内容 健康史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具体内容。 学时分配:9 学时 理论 5 学时 实践 4 学时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健康资料的来源;身体评估的方法及其临床适用范围;症状与体征的 概念; 难点:FHPs 评估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CAI。角色扮演、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六、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解概念的同时,注意与临床实践相联系。 七、测试内容与方法: (一)测试内容 1、健康资料的来源。 2、会谈的目的和影响会谈的主要因素与注意事项; 3、身体评估的方法及其临床适用范围; 4、症状与体征的概念; (二)测试方法 1.课堂提问 2.试卷考核 第二篇 身体评估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般状态及身体各系统评估的基本方法、评估 步骤和内容,正常状态和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并能熟练应用视诊、触诊、叩 诊和听诊的技巧进行一般状态和身体各系统的评估,做到动力轻柔、方法正确、 内容完整、操作规范,并能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和关爱。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一般状态评估的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2、熟悉头部、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重点掌握扁桃体、甲状腺、颈静脉检 查方法,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通过相 互检查,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

4、掌握心脏的视诊、触诊、听诊评估要点。5、熟悉心脏听诊部位、顺序、内容6、正确测量血压,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7、熟悉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8、掌握腹部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脾触诊)、了解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9、熟悉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10、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11、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12、了解脊柱、四肢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一般状态评估1、一般状态评估的方法和内容;生命体征的内容;发育与体型的判断方法、病态发育的类型;营养状态的评估方法:正常意识状态及其评估方法。2、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生命体征评估的重要意义;影响发育的因素及病态发育的临床意义;异常营养状态的常见原因及其临床意义;不同疾病的面容与表情: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与疾病的关系。3、熟练应用视诊和触诊技巧进行一般状态的评估,区分正常与异常。(二)皮肤、浅表淋巴结评估1、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皮疹、皮肤出血与蜘蛛痣、水肿的评估方法:浅表淋巴结的分布、评估方法与要求。2、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异常改变,以及皮疹、皮肤粘膜出血、蜘蛛痣、水肿的临床意义:局部与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3、熟练应用视、触诊技巧进行皮肤、浅表淋巴结的评估,区分正常与异常。(三)头部、面部和颈部评估1、头发、头颅、眼脸、巩膜、角膜、眼球、瞳孔、外耳、鼻外形、鼻翼动、鼻呼吸通畅性、鼻腔分泌物、口唇、口腔粘膜、口咽、口腔气味的评估方法及内容;颈静脉怒张的判定标准;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气管检查的方法。6
6 4、掌握心脏的视诊、触诊、听诊评估要点。 5、熟悉心脏听诊部位、顺序、内容 6、正确测量血压,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7、熟悉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 8、掌握腹部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脾触诊)、了解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 脏的对应关系。 9、熟悉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10、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1、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 12、了解脊柱、四肢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一般状态评估 1、一般状态评估的方法和内容;生命体征的内容;发育与体型的判断方法、 病态发育的类型;营养状态的评估方法;正常意识状态及其评估方法。 2、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生命体征评估的重要意义;影响发育的因素 及病态发育的临床意义;异常营养状态的常见原因及其临床意义;不同疾病的面 容与表情;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与疾病的关系。 3、熟练应用视诊和触诊技巧进行一般状态的评估,区分正常与异常。 (二)皮肤、浅表淋巴结评估 1、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皮疹、皮肤出血与蜘蛛痣、水肿的评估 方法;浅表淋巴结的分布、评估方法与要求。 2、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异常改变,以及皮疹、皮肤粘膜出血、蜘 蛛痣、水肿的临床意义;局部与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3、熟练应用视、触诊技巧进行皮肤、浅表淋巴结的评估,区分正常与异常。 (三)头部、面部和颈部评估 1、头发、头颅、眼睑、巩膜、角膜、眼球、瞳孔、外耳、鼻外形、鼻翼搧 动、鼻呼吸通畅性、鼻腔分泌物、口唇、口腔粘膜、口咽、口腔气味的评估方法 及内容;颈静脉怒张的判定标准;甲状腺的检查方法及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气管 检查的方法

2、上述头部、面部和颈部器官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3、熟练应用视诊、触诊和听诊技巧进行上述头部、面部和颈部器官的评估,区分正常与异常。(四)胸部评估1、胸部的体表标志、自然陷窝、人工划线和分区。正常胸廓的形态。呼吸运动的类型、胸廓扩张度增强和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减弱或消失。正常人4种叩诊音的分布与特点。辨别3种正常呼吸音及其特点与分布。啰音的分类及听诊特点。听觉语音的听诊特点。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心脏触诊的内容、心室收缩期的标志。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位置、听诊内容、正常心率和心律。肝颈静脉回流征的特点。水冲脉、交替脉和奇脉的特点。2、胸廓异常改变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肺部病理性叩诊音、异常呼吸音的临床意义。干、湿啰音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病理情况下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和强弱变化。触诊方法、心尖搏动突起的临床意义、心前区搏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异常心率、心律及其临床意义;正常第1和第2心音的意义及听诊特点。心音强度、性质改变的原因和特点。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听诊要点及其临床评估。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弱改变。肝颈静脉回流征、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的病因及其发生机制。慢性左、右心功能不全和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3、能熟练应用视、触、即、听诊技巧进行心、肺和血管的评估,区分正常与异常。(五)腹部评估1、腹部的体表标志、四区法和九区法的划分及各区腹腔内主要脏器。视诊腹部外形、腹部呼吸运动改变的特点、腹壁静脉曲张分布及特点、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及常用触诊方法,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肝脏、胆囊、膀胱。肠鸣音听诊。2、腹壁紧张度增加、减弱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腹部压痛、反跳痛的临床意义。肝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肠鸣音活跃、亢进或减弱的临床意义。3、能熟练应用视诊、听诊、诊和触诊技巧进行腹部评估,区分正常与异常。7
7 2、上述头部、面部和颈部器官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熟练应用视诊、触诊和听诊技巧进行上述头部、面部和颈部器官的评估, 区分正常与异常。 (四)胸部评估 1、胸部的体表标志、自然陷窝、人工划线和分区。正常胸廓的形态。呼吸 运动的类型、胸廓扩张度增强和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减弱或消失。正常人 4 种叩诊音的分布与特点。辨别 3 种正常呼吸音及其特点与分布。啰音的分类及听 诊特点。听觉语音的听诊特点。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心脏触诊的内容、 心室收缩期的标志。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位置、听诊内容、正常心率和心律。肝 颈静脉回流征的特点。水冲脉、交替脉和奇脉的特点。 2、胸廓异常改变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改变的临床 意义。肺部病理性叩诊音、异常呼吸音的临床意义。干、湿啰音的发生机制及其 临床意义。病理情况下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和强弱变化。触诊方法、心尖搏动 突起的临床意义、心前区搏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异常心率、心律及其临床意 义;正常第 1 和第 2 心音的意义及听诊特点。心音强度、性质改变的原因和特点。 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听诊要点及其临床评估。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弱改变。 肝颈静脉回流征、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的病因及其发生机制。慢性左、右心功 能不全和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3、能熟练应用视、触、叩、听诊技巧进行心、肺和血管的评估,区分正 常与异常。 (五)腹部评估 1、腹部的体表标志、四区法和九区法的划分及各区腹腔内主要脏器。视 诊腹部外形、腹部呼吸运动改变的特点、腹壁静脉曲张分布及特点、胃肠型及蠕 动波。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及常用触诊方法,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 肝脏、胆囊、膀胱。肠鸣音听诊。 2、腹壁紧张度增加、减弱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腹部压痛、反跳痛 的临床意义。肝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肠鸣音活跃、亢进或减弱的临床意义。 3、能熟练应用视诊、听诊、叩诊和触诊技巧进行腹部评估,区分正常与 异常

(六)脊柱与四肢评估1、脊柱后凸、前凸和侧凸的多发部位及其临床意义;脊柱压痛与即击痛的临床意义。四肢与关节形态异常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2、能确认实施脊柱检查,辨认脊柱形态、活动异常及有无压痛及叩击痛等阳性体征;能正确实施四肢与关节检查,辨认四肢与关节形态或运动异常。(七)神经系统评估1、随意运动与肌力、不随意运动、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异常体征。2、随意运动与肌力、不随意运动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3、能熟练应用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技巧进行神经系统的评估,区分正常与异常。学时分配:42学时理论18学时实践24学时四、教学方法讲授、CAI、技能训练、课外练习。五、教学重点及难点(一)重点1、胸、腹部评估的方法,内容。2、胸腹部的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二)难点身体评估的具体操作方法,评估的主要内容,临床意义。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技能训练时,强调概念清晰,反复训练。提醒同学课外相互练习。七、测试内容与方法(一)测试内容1、一般状态评估的方法和内容;生命体征的内容;2、胸部的体表标志、自然陷窝、人工划线和分区。3、正常人4种叩诊音的分布与特点。4、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位置、听诊内容、正常心率和心律。80
8 (六)脊柱与四肢评估 1、脊柱后凸、前凸和侧凸的多发部位及其临床意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的 临床意义。四肢与关节形态异常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2、能确认实施脊柱检查,辨认脊柱形态、活动异常及有无压痛及叩击痛等 阳性体征;能正确实施四肢与关节检查,辨认四肢与关节形态或运动异常。 (七)神经系统评估 1、随意运动与肌力、不随意运动、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剌激 征等异常体征。 2、随意运动与肌力、不随意运动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浅反射、深反射、 病理反射、脑膜剌激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能熟练应用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技巧进行神经系统的评估,区分正 常与异常。 学时分配:42 学时 理论 18 学时 实践 24 学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CAI、技能训练、课外练习。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重点 1、胸、腹部评估的方法,内容。 2、胸腹部的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 (二)难点 身体评估的具体操作方法,评估的主要内容,临床意义。 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技能训练时,强调概念清晰,反复训练。提醒同学课外相互练习。 七、测试内容与方法 (一)测试内容 1、一般状态评估的方法和内容;生命体征的内容; 2、胸部的体表标志、自然陷窝、人工划线和分区。 3、正常人 4 种叩诊音的分布与特点。 4、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位置、听诊内容、正常心率和心律

5、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6、腹部的体表标志、四区法和九区法的划分及各区腹腔内主要脏器。7、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及常用触诊方法,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肝脏、胆囊。8、随意运动与肌力、不随意运动、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异常体征。(二)测试方法1、课堂提问2、理论考试3、实践考核第三篇心理社会评估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理解心理变化对于健康的重要影响,充分认识自我概念、认知、情绪和情感、压力与压力应对等评估是心理评估的重要内容,并能将心理评估的方法用于临床护理实践。通过角色与角色适应、家庭、文化和环境评估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角色与角色适应、家庭、文化和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充分认识角色与角色适应、家庭、文化、环境的评估是社会评估的重要内容,并能将社会评估的方法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二、教学要求1、了解心理护理重要性。2、熟悉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的评估。3、熟悉压力、压力源与压力应对的评估要点。4、掌握心理评估的常用量表的使用5、了解社会、家庭评估的目的6、熟悉社会、家庭评估的沟通技巧7、掌握社会评估的内容、方法。8、掌握文化、家庭、环境评估要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概述1、心理评估的内容、目的和方法。9
9 5、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6、腹部的体表标志、四区法和九区法的划分及各区腹腔内主要脏器。 7、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及常用触诊方法,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 肝脏、胆囊。 8、随意运动与肌力、不随意运动、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剌激 征等异常体征。 (二)测试方法 1、课堂提问 2、理论考试 3、实践考核 第三篇 心理社会评估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理解心理变化对于健康的重要影响,充分认识自我概 念、认知、情绪和情感、压力与压力应对等评估是心理评估的重要内容,并能将 心理评估的方法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通过角色与角色适应、家庭、文化和环境评估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角色与角 色适应、家庭、文化和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充分认识角色与角色适应、家庭、文 化、环境的评估是社会评估的重要内容,并能将社会评估的方法用于临床护理实 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心理护理重要性。 2、熟悉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的评估。 3、熟悉压力、压力源与压力应对的评估要点。 4、 掌握心理评估的常用量表的使用 5、了解社会、家庭评估的目的。 6、 熟悉社会、家庭评估的沟通技巧 7、掌握社会评估的内容、方法。 8、掌握文化、家庭、环境评估要点。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 概述 1、心理评估的内容、目的和方法

2、心理评估在健康评估中的重要性,心理评估的注意点。3、社会评估的内容、目的和方法。4、社会对个体健康的重要影响。(二)自我概念评估1、自我概念的定义、分类和组成;自我概念的评估内容;自我概念评估的注意点。2、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变化;自我概念紊乱高危人群的特征。3、能选择并应用会谈法、观察法、投射法及自尊评定量表对个体的自我概念进行评估。(三)认知评估1、认知的定义,认知活动的组成。2、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接受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定向力;语言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3、能应用会谈法、观察法对个体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定向力进行评估。(四)情绪和情感评估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和种类;导致焦虑、抑郁等常见情绪状态的原因及其临床表现。2、能选择并应用会谈法、观察法及量表评定法评估个体有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五)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1、压力的定义,压力源的分类,压力应对的定义、应对资源、应对方式、有效应对的影响因素和有效应对的标准。2、压力所致常见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3、能选择并应用会谈法、评定量表测验法对个体的压力源、压力反应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六)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1、角色的定义、分类和类型,角色适应不良的身心反应,病人角色的特点、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类型。2、能应用交谈法、观察法对个体角色感知、对承担的角色是否满意、有无10
10 2、心理评估在健康评估中的重要性,心理评估的注意点。 3、社会评估的内容、目的和方法。 4、社会对个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二) 自我概念评估 1、自我概念的定义、分类和组成;自我概念的评估内容;自我概念评估的 注意点。 2、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变化;自我概念紊乱高危人群的特征。 3、能选择并应用会谈法、观察法、投射法及自尊评定量表对个体的自我概 念进行评估。 (三)认知评估 1、认知的定义,认知活动的组成。 2、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接受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 定向力;语言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 3、能应用会谈法、观察法对个体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定向力进行评估。 (四)情绪和情感评估 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和种类;导致焦虑、抑郁等常见情绪状态的原因及其 临床表现。 2、能选择并应用会谈法、观察法及量表评定法评估个体有无焦虑、抑郁等 情绪状态。 (五)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 1、压力的定义,压力源的分类,压力应对的定义、应对资源、应对方式、 有效应对的影响因素和有效应对的标准。 2、压力所致常见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 3、能选择并应用会谈法、评定量表测验法对个体的压力源、压力反应及应 对方式进行评估。 (六) 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 1、角色的定义、分类和类型,角色适应不良的身心反应,病人角色的特点、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类型。 2、能应用交谈法、观察法对个体角色感知、对承担的角色是否满意、有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学教学大纲 The Basic Skill of Nursing.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健康评估与诊断教学大纲.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护理学理论基础教学大纲.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8 Stress And Stress-Related Diseases.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7 Cell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And the Related Diseases.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6 Dysfunction Of Cell Signaling In Diseases.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5 Fever.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3 Acid-Base Balance And Disturbances.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4 Hypoxia.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2 Disorders 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Metabolism(2/3).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2 Disorders 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Metabolism(3/3).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2 Disorders 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Metabolism(1/3).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hapter 1 Conspectus Of Disease.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酸碱平衡紊乱.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性急性心力衰竭.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急性心肌梗塞.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呼吸功能不全.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学实验大纲 The Basic Skill of Nursing.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健康评估与诊断实验大纲 Health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护理技术操作实验大纲.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护理学理论基础本科教学大纲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nursing.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学教学大纲 the Basic Skill of Nursing.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健康评估与诊断教案.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护理技术操作学教案.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护理学理论基础教案.doc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医学模式与护理思想的转变.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心理社会评估(共六章).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临床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学(静脉输液与输血).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Comfort and Safety).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健康、疾病与保健.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护理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护理学发展简史.ppt
-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妇产科学讲稿(共二十五章).doc
-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题目).pdf
-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答案).pdf
-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题目).pdf
-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