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 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 (②)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 是变坏? (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 是变坏? 解答: (1)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每期消费等于每期收入。 乙在第一期借了1000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1100元的收入偿还第一期1100元的贷款 本息,剩余1000元用于第二期消费。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 1000+1000(1+r)=2100 r=10% (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 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如图20一1所示,在利 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 1000元。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B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000元,第二期 的消费将高于1000元。 00 图20-1 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U1上移至2。 (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未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他同时面临替代效 应和收入效应。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 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就越低。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地减 少消费。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0一2所示。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 1000 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 0,第二期收入为 2100 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 r。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 1000 元,利率为多少? (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 是变坏? (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 是变坏? 解答: (1)甲在两期各收入 1000 元,在每一期都消费 1000 元,每期消费等于每期收入。 乙在第一期借了 1000 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 1100 元的收入偿还第一期 1100 元的贷款 本息,剩余 1000 元用于第二期消费。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 1000+1000(1+r)=2100 r=10% (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 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如图 20—1 所示,在利 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 A 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 1000 元。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 B 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 1000 元,第二期 的消费将高于 1000 元。 图 20—1 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 U1 上移至 U2。 (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未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他同时面临替代效 应和收入效应。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 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就越低。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地减 少消费。他的新消费选择在 B 点,如图 20—2 所示。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

他的消费在B点,此点所达到的效用低于利率上升前的消费选择点A。 图20 2.(教材中)本章第一节在对费雪模型的分析中,讨论了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储蓄的情况下, 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现在假设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借贷,试分析利率变动对消费决 策的影响,并画图说明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解答:图20一3显示了一个消费者把第一期的部分收入储瓷起来时利率上升的情况。实际利 率的上升导致预算线以点(,Y)为轴旋转,变得更陡销。在图20一3中,利率上升使预算 线发生变化,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由A点移到B点。 c 图
他的消费在 B 点,此点所达到的效用低于利率上升前的消费选择点 A。 图 20—2 2.(教材中)本章第一节在对费雪模型的分析中,讨论了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储蓄的情况下, 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现在假设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借贷,试分析利率变动对消费决 策的影响,并画图说明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解答:图 20—3 显示了一个消费者把第一期的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时利率上升的情况。实际利 率的上升导致预算线以点(Y1,Y2)为轴旋转,变得更陡峭。在图 20—3 中,利率上升使预算 线发生变化,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由 A 点移到 B 点。 图 20—3

我们可以将这种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向不同的无差异 曲线运动所造成的消费变动。由于消费者是借贷者而不是储蓄者,利率上升使他的状况变坏, 所以他不能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如果各时期的消费都是正常物品,那么这往往使消费了 降。 替代效应是两个时期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所造成的消费变动。利率上升时,相对于第一期的 消费,第二期的消费变得更加便宜,这往往使消费者选择第二期的消费增加而第一期的消费 最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借贷者,当利率升高时,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方向,第 一期的消费必将下降。第二期的消费上升或下降取决于哪种效应更加强烈。在图20一3中, 我们展示的是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的情况,因此C2增加。 3.为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 的? 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得到修正其预期的消息,所以会改变自己的消费。如果消费者有理性顶 期,能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 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会影响其对持久收入的预期,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 知消费的动是随机流走的 4.试画图分析消费者收入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解答:根据消费者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片,-y+辛无论是消费者现期收入1 增加还是未来收入y2增加,都将导致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 如图0一4所示,假设在收入增加之前,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为AB,则消费者的跨期最优 决策点为无差异曲线1与AB的切点EL,相应地,现期消费为 未来消费为 收入增 加之后,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至A'B',如果两期消费均为正常物品,则消费者 的跨期最优决策点移动至无差异曲线2与A'B′的切点E,相应地,现期消费增加为c'1, 未来消费增加为c':。因此,在两期消费均为正常物品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 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同方向的变动。 图20
我们可以将这种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向不同的无差异 曲线运动所造成的消费变动。由于消费者是借贷者而不是储蓄者,利率上升使他的状况变坏, 所以他不能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如果各时期的消费都是正常物品,那么这往往使消费下 降。 替代效应是两个时期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所造成的消费变动。利率上升时,相对于第一期的 消费,第二期的消费变得更加便宜,这往往使消费者选择第二期的消费增加而第一期的消费 减少。 最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借贷者,当利率升高时,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方向,第 一期的消费必将下降。第二期的消费上升或下降取决于哪种效应更加强烈。在图 20—3 中, 我们展示的是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的情况,因此 C2 增加。 3.为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 的? 解答:持久收入假说暗示消费者努力使各期的消费平滑化,所以当前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中 收入的预期。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都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来选择消费。随着时 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得到修正其预期的消息,所以会改变自己的消费。如果消费者有理性预 期,能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 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会影响其对持久收入的预期,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 即消费的变动是随机游走的。 4.试画图分析消费者收入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解答:根据消费者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c1+ c2 1+r =y1+ y2 1+r ,无论是消费者现期收入 y1 增加还是未来收入 y2 增加,都将导致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 如图 20—4 所示,假设在收入增加之前,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为 AB,则消费者的跨期最优 决策点为无差异曲线 I1 与 AB 的切点 E1,相应地,现期消费为 c1,未来消费为 c2。收入增 加之后,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外平移至 A′B′,如果两期消费均为正常物品,则消费者 的跨期最优决策点移动至无差异曲线I2与A′B′的切点E2,相应地,现期消费增加为c′1, 未来消费增加为 c′2。因此,在两期消费均为正常物品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 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同方向的变动。 图 20—4

如果现期消费为正常物品,未来消费为低档物品,则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引起现期消费同方 向的变动以及未来消费反方向的变动:如果现期消费为低档物品,未来消费为正常物品,则 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引起现期消费反方向的变动以及未来消费同方向的变动。 5.试说明下列两种情况下,借贷约束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 (1)攻府宫布暂时减税: (2)政府宜布未来减税 解答: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取决于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改变很大,那么财政政策将 有一个很大的乘数:如果消费改变很小,那么财政政策将有一个很小的乘数,因为边际消费 倾向越大,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①)考虑两个时期的费雪模型。暂时减税意味若增加了第一期的可支配收入,图20一5()显 示暂时减税对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而图20一56)显示了暂时减税对有借贷约束 的消费者的影响 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想要通过借贷而增加C1,但是不能增加C2。暂时减税增加了可支配收 入:如图20一5()和图20一5b)所示,消费者的消费增加额等于减税额。有借贷约束的消 势者第一期消费的增加领大干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因为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边际消费 倾向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 者在第一期所对应的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更大。 (2)再一次考虑两个时期的费雪模型。宜布未来减税将增加Y2。图20一6()显示了减税对没 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而图20一6(6)显示了减税对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 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立即增加了消费C1。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无法增加C1,因为可支配 收入没有改变。因此如果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那么宜布未来减税对消费和总需求没有影响。 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在第一期所对应的财政政策影 总需求的潜力更小
如果现期消费为正常物品,未来消费为低档物品,则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引起现期消费同方 向的变动以及未来消费反方向的变动;如果现期消费为低档物品,未来消费为正常物品,则 消费者收入的变动会引起现期消费反方向的变动以及未来消费同方向的变动。 5.试说明下列两种情况下,借贷约束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 (1)政府宣布暂时减税; (2)政府宣布未来减税。 解答: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取决于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改变很大,那么财政政策将 有一个很大的乘数;如果消费改变很小,那么财政政策将有一个很小的乘数,因为边际消费 倾向越大,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1)考虑两个时期的费雪模型。暂时减税意味着增加了第一期的可支配收入,图 20—5(a)显 示暂时减税对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而图 20—5(b)显示了暂时减税对有借贷约束 的消费者的影响。 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想要通过借贷而增加 C1,但是不能增加 C2。暂时减税增加了可支配收 入:如图 20—5(a)和图 20—5(b)所示,消费者的消费增加额等于减税额。有借贷约束的消 费者第一期消费的增加额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因为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边际消费 倾向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 者在第一期所对应的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更大。 (2)再一次考虑两个时期的费雪模型。宣布未来减税将增加 Y2。图 20—6(a)显示了减税对没 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而图 20—6(b)显示了减税对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影响。 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立即增加了消费 C1。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无法增加 C1,因为可支配 收入没有改变。因此如果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那么宣布未来减税对消费和总需求没有影响。 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在第一期所对应的财政政策影响 总需求的潜力更小。 图 20—5

6.假定你是一个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正处于青年时期,下述事件的发生将如何影 响你现期的消费行为? ()一位失散多年的亲戚突然与你取得联系,并在其遗嘱中将你列为其巨额财产的唯一继承 人。 (2)你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属于夕阳行业,未来几年你将面临下岗的威胁。 (3)医生根据你目前的身体状况预测你可以活到90岁。 解答:()该事件将会导致消费者的当期收入增加,从而会引起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外平 移,由于消费 般为正常物品, 从而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增加 (②)该事件将会导致消费者的未来收入减少,从而会引起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内平移,由 于消费一般为正常物品,从而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减少。 (3)该事件将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期数增加。当没有医生的预测时,消费者认为自己可以活 到80岁,并且消费者的消费期只有两个,一个是青年时期1,一个是老年时期2,则消费者 的跨期清费预算约束方程为:á+,十,有了医生的预测之后,则增加了从80岁 到90岁的时期3,该期的收入y=0,消费为c,则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为:c4 +千,十中n十并。这将导致以©:和c为坐标值的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内平移, 由于消费一般为正常物品,从而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减少 ,根据新古典投资模型,分析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增加自己的固定资本存量是有盈利的。 解答:根据新古典企业周定投资模型,如果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 增加资本存量是有盈利的:如果边际产量小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增加资本存量就会亏损。 分析如下: 新古典投资模型考察了企业拥有资本品的收益与成本。对每一单位资本,企业赚到的实际收 益为R/P,承担的实际成本为(P/P)(+8)。每单位资本的实际利润是: 利润率=收益-成本=R/P-(R,/P)(r+6) 由于均衡状态是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所以利润率可写为: 利润率=MP(R,/P)r+8) 由上式看出,如果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增加盗本就是有盈利 的,反之没有盈利 8.试分析利率的上升如何减少住房投资流量。 解答:住房需求的一个决定因素是实际利率。许多人用贷煮一一住房抵押贷款一一购买自己 的住房,利率是贷款的成本。即使有些人不必贷款买房,他们也将对利率作出反应,因为利 率是以住房形式持有财富而不把财富存入银行的机会成本。因此,利率上升减少了住房需求
图 20—6 6.假定你是一个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正处于青年时期,下述事件的发生将如何影 响你现期的消费行为? (1)一位失散多年的亲戚突然与你取得联系,并在其遗嘱中将你列为其巨额财产的唯一继承 人。 (2)你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属于夕阳行业,未来几年你将面临下岗的威胁。 (3)医生根据你目前的身体状况预测你可以活到 90 岁。 解答:(1)该事件将会导致消费者的当期收入增加,从而会引起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外平 移,由于消费一般为正常物品,从而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增加。 (2)该事件将会导致消费者的未来收入减少,从而会引起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内平移,由 于消费一般为正常物品,从而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减少。 (3)该事件将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期数增加。当没有医生的预测时,消费者认为自己可以活 到 80 岁,并且消费者的消费期只有两个,一个是青年时期 1,一个是老年时期 2,则消费者 的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为:c1+ c2 1+r =y1+ y2 1+r 。有了医生的预测之后,则增加了从 80 岁 到 90 岁的时期 3,该期的收入 y3=0,消费为 c3,则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为:c1 + c2 1+r + c3 (1+r) 2=y1+ y2 1+r ,这将导致以 c1 和 c2 为坐标值的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向内平移, 由于消费一般为正常物品,从而消费者的现期消费减少。 7.根据新古典投资模型,分析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增加自己的固定资本存量是有盈利的。 解答:根据新古典企业固定投资模型,如果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 增加资本存量是有盈利的;如果边际产量小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增加资本存量就会亏损。 分析如下: 新古典投资模型考察了企业拥有资本品的收益与成本。对每一单位资本,企业赚到的实际收 益为 R/P,承担的实际成本为(PK/P)(r+δ)。每单位资本的实际利润是: 利润率=收益-成本=R/P-(PK/P)(r+δ) 由于均衡状态是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所以利润率可写为: 利润率=MPK-(PK/P)(r+δ) 由上式可看出,如果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增加资本就是有盈利 的,反之没有盈利。 8.试分析利率的上升如何减少住房投资流量。 解答:住房需求的一个决定因素是实际利率。许多人用贷款——住房抵押贷款——购买自己 的住房,利率是贷款的成本。即使有些人不必贷款买房,他们也将对利率作出反应,因为利 率是以住房形式持有财富而不把财富存入银行的机会成本。因此,利率上升减少了住房需求

降低了住房价格,并减少了居住的投资量。 9.试阐述企业持有存货的原因。 解 存货指企业持有的作为储备的产品,包括原料与供给品、加工中的产品和成品。企业 持有存货的原因包括 (1)使生产水平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当销售低落时,企业的生产多于销售,把额外的产品作 为存货:当销售高涨时,企业的生产少于销售,把存货中的产品拿出来作为补充。这样可使 各个时期的生产平稳,游鱼产出的大起大茨浩成成木的增加 (②)存货可以使企业更有效率地运转 例如。 如果 售商 以更有效地销售。制造业企业持有零部件存货可以减少当 店向顾客展示手头的产品,它们可 机器发生故障时装配线停止运行的 时间。这样,企业持有一部分存货,会促进产出增加。 (3)持有存货可在销传意外上涨时游免产品脱销。企业做生产决策前通常会预测顾客的需求 水平,但是这种预测并不一定准确。如果需求大于生产而没有存货,该产品将会在一个时期 内脱销,企业将损失销售收入和利润。企业持有存货就可避免脱销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部分存货是生 产过程中的产 10.用新古典投资模型解释下列每一种情况对资本租赁价格、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净投资的影 响: (1)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提高实际利率 (2)一次自然灾害摧毁了部分固定资产,资本存量减少 (3)大量国外劳动力的涌入增加了国内的劳动力供给 解答:投资函数是: [MP(R/P)+8)]+△k 资本的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资本成本=(P:/P)(+6)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提高了实际利率,资本的租赁价格不变,资本成本增加,投资量减少。 因为实际利率上升,由资本成本=(P/P)(r+8)可知,资本成本增加,企业会减少投资,但 是由于资本的边际产量没有改变,所以资本的租赁价格不会迅速改变。 (2)若 一次自然灾害摧毁了部分资本存量 则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 资本成本不变,投资增 加。因为资本存量减少,使得资本的边际产量上升,所以资本的租质价格上升。决定资本成 本的各因素没有改变,所以资本成本不变。同时,因为资本的边际产量相对于资本的成本上 升,使投资更有利可图,所以企业投资增加。 (3)大量国外劳动力的涌入增加了本国内的劳动力供给,使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资本成本 不变,投资量增加 因为劳动投入增加,使得资本的边际 产量上刀 ,所以资本的租赁价格上 升。决定资本成本的各因素没有改变,所以资本成本不变。同时,因为资本的边际产量相对 于资本的成本上升,使投资更加有利可图,所以企业投资增加。 11.假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AKL,产量Q=100,=0.3,资本的租 金率R=0.1,企业产品价格P=1。 ()计算最优资本存量。 (②)假设Q预期上升到120,最优资本存量是多少 (3)假定最优资本存量在5年内保持不变,现有的资本存量为100,企业会逐步调整资本存 量使其接近于最优值,设入=0.3。第一年的投资量是多少?第二年的资本存量是多少? 解答:(1)当a=0.3时,由Q=AKL得,R,=0.3AK1。 根据最优本存量条件P三RD,得 0.34K07L07=
降低了住房价格,并减少了居住的投资量。 9.试阐述企业持有存货的原因。 解答:存货指企业持有的作为储备的产品,包括原料与供给品、加工中的产品和成品。企业 持有存货的原因包括: (1)使生产水平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当销售低落时,企业的生产多于销售,把额外的产品作 为存货;当销售高涨时,企业的生产少于销售,把存货中的产品拿出来作为补充。这样可使 各个时期的生产平稳,避免产出的大起大落造成成本的增加。 (2)存货可以使企业更有效率地运转。例如,如果零售商店向顾客展示手头的产品,它们可 以更有效地销售。制造业企业持有零部件存货可以减少当机器发生故障时装配线停止运行的 时间。这样,企业持有一部分存货,会促进产出增加。 (3)持有存货可在销售意外上涨时避免产品脱销。企业做生产决策前通常会预测顾客的需求 水平,但是这种预测并不一定准确。如果需求大于生产而没有存货,该产品将会在一个时期 内脱销,企业将损失销售收入和利润。企业持有存货就可避免脱销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4)一部分存货是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10.用新古典投资模型解释下列每一种情况对资本租赁价格、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净投资的影 响: (1)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提高实际利率。 (2)一次自然灾害摧毁了部分固定资产,资本存量减少。 (3)大量国外劳动力的涌入增加了国内的劳动力供给。 解答:投资函数是:I=In[MPK-(PK/P)(r+δ)]+Δk。 资本的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资本成本=(PK/P)(r+δ)。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提高了实际利率,资本的租赁价格不变,资本成本增加,投资量减少。 因为实际利率上升,由资本成本=(PK/P)(r+δ)可知,资本成本增加,企业会减少投资,但 是由于资本的边际产量没有改变,所以资本的租赁价格不会迅速改变。 (2)若一次自然灾害摧毁了部分资本存量,则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资本成本不变,投资增 加。因为资本存量减少,使得资本的边际产量上升,所以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决定资本成 本的各因素没有改变,所以资本成本不变。同时,因为资本的边际产量相对于资本的成本上 升,使投资更有利可图,所以企业投资增加。 (3)大量国外劳动力的涌入增加了本国内的劳动力供给,使资本的租赁价格上升,资本成本 不变,投资量增加。因为劳动投入增加,使得资本的边际产量上升,所以资本的租赁价格上 升。决定资本成本的各因素没有改变,所以资本成本不变。同时,因为资本的边际产量相对 于资本的成本上升,使投资更加有利可图,所以企业投资增加。 11.假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某企业的生产函数 Q=AKa L 1-a,产量 Q=100,a=0.3,资本的租 金率 R=0.1,企业产品价格 P=1。 (1)计算最优资本存量。 (2)假设 Q 预期上升到 120,最优资本存量是多少? (3)假定最优资本存量在 5 年内保持不变,现有的资本存量为 100,企业会逐步调整资本存 量使其接近于最优值,设λ=0.3。第一年的投资量是多少?第二年的资本存量是多少? 解答:(1)当 a=0.3 时,由 Q=AK0.3L 1-0.3 得,MPK=0.3AK-0.7L 0.7。 根据最优资本存量条件 MPK=R/P,得 0.3AK-0.7L 0.7=0.1 同时根据产量限制条件,有 100=Q=AK0.3L 1-0.3

将上边两等式联立,可求得当产:量为100时的最优资本存量=300。 (2)如果0=120,则联立0.340.7L07=0.1与120=4K03L-03,可得最优资本存量N =360 (3)由于K。=100,=300,所以 第一年投资量为1=*一K0)=03x(300一100)=60 第一年资本存量为K1=100+60=160 第二年投资量为2=(K-K1)=0.3×(300-160)=42 第二年资本存量为K2=160+42=202 12.假定住房存量供给函数Ss=100,需求函数D=Y-0.5P,住房流量供给函数S =2P,式中 P为住房价格,Y为收入。当Y=200元时,住房的均衡价格是多少?若收入增加到300元, 并且假定住房能在瞬间造好,则短期住房价格为多少?新建住房价格为多少? 解落:(1)当V=200元时,需求函数为D=200-0.5P。 根据住房存量供给函数与住房流量总供给函数得,住房总供给函数为 S=100+2 住房市场均衡时,根据均衡条件D=S,求得住房均衡价格P=40。 (2)当收入增加到300元时,需求函数为 D=300-0.5p 短期内住房价格将不变,即: 此时住房需求量为300-0.5×40=280,而短期住房存量供给只有100,因此存在180单位的 住房差额需求,需要由新房来提供。 根据住房流量供给函数S=2P,可得当S=180时,新建房价格为90。 13解释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解答 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区别如下 (1)两种理论所强调的货市的职能不同: 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 作为媒介的作用。 (2)两种理论认为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 产想合论关模的吸点是货亚理气不王其他货产的险气整,的金势裂费聚 了 种安全 的(名 的收益,而股票与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 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还应该电 决于总财官,因为财言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货币需求函数 写为:M∥PP=L(n, n,x,n,其中s为预期的股票实际收益,rh为顶期的债券实际 收益,e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而W为实际财 r,或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 他资产变得更 ·的上 货币需求 因为 变得更为缺乏吸引力。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若更大数量的资产组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是一种被支配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 是为了进行购买。认为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收益,持有货币的成本是只能第 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因此,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与收入成正比。 两种理论的联系为 (1)货币需求的 用 交易理论都考虑了货币及其他不同的生 息资产,都涉及资 组台 。(②)这两种理论都运用了资产的流动性假设。(3)这两种理论都形 成了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补充,完善了货币需求理论: 14.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与古典学派的消费理论有什么区别?
将上边两等式联立,可求得当产量为 100 时的最优资本存量 K *=300。 (2)如果 Q=120,则联立 0.3AK-0.7L 0.7=0.1 与 120=AK0.3L 1-0.3,可得最优资本存量 K′ =360。 (3)由于 K0=100,K *=300,所以 第一年投资量为 I1=λ(K *-K0)=0.3×(300-100)=60 第一年资本存量为 K1=100+60=160 第二年投资量为 I2=λ(K *-K1)=0.3×(300-160)=42 第二年资本存量为 K2=160+42=202 12.假定住房存量供给函数 SS=100,需求函数 D=Y-0.5P,住房流量供给函数 SF=2P,式中, P 为住房价格,Y 为收入。当 Y=200 元时,住房的均衡价格是多少?若收入增加到 300 元, 并且假定住房能在瞬间造好,则短期住房价格为多少?新建住房价格为多少? 解答:(1)当 Y=200 元时,需求函数为 D=200-0.5P。 根据住房存量供给函数与住房流量总供给函数得,住房总供给函数为: S=100+2P 住房市场均衡时,根据均衡条件 D=S,求得住房均衡价格 P *=40。 (2)当收入增加到 300 元时,需求函数为 D=300-0.5P 短期内住房价格将不变,即: P=40 此时住房需求量为 300-0.5×40=280,而短期住房存量供给只有 100,因此存在 180 单位的 住房差额需求,需要由新房来提供。 根据住房流量供给函数 SF=2P,可得当 SF=180 时,新建房价格为 90。 13.解释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解答: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区别如下: (1)两种理论所强调的货币的职能不同。 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 作为媒介的作用。 (2)两种理论认为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 资产组合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不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 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该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取 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还应该取 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货币需求函数 写为:(M/P) d=L(rs, rb,π, W),其中 r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收益,r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 收益,πe 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而 W 为实际财富。rs或 r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 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e 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为缺乏吸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是一种被支配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 是为了进行购买。认为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收益,持有货币的成本是只能赚 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因此,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与收入成正比。 两种理论的联系为:(1)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都考虑了货币及其他不同的生 息资产,都涉及资产组合。(2)这两种理论都运用了资产的流动性假设。(3)这两种理论都形 成了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补充,完善了货币需求理论。 14.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与古典学派的消费理论有什么区别?

答:古典学派的理论认为,消费与利率有关。利率上升会增加储蓄,抑制消费,消费与利 率成反方向变动。 凯恩斯认为,消费与收入有关,即c=Y),消费函数可以简单表示为C=a+by其中,b是边 ),而平均消费候向AP℃-号,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 △C 际消费候向(MPC= 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消费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少,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15.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有哪些特性? 答: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有如下一些特性: 第一,消费是现期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函数,随收入增减而增减: 第二边际清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即0<MPC<1: 第三,一般而言,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降低。 16.试述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含义。 答: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含义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生命周期理论说明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负债与储蓄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国家储蓄 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当经济增长迅速时,将来的收入会更好人们会感到至少不必为未来而储 蓄,这样储蓄率会下降。相反,当收入和经济产出缓慢增加时,人们就不得不从收入中挤出钱 来储蓄,那么储蓄率就会提高。 (2)当想要对消费者支出进行解释和预期时,财产被考虑在内。C=WR+cYL,式中,WR 为实际财富,a为则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L为工作收入,c为 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任何人而言,财产可以算作未来预期收益的一部分,财产也会既 影响家庭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财产总额较大意味者人们有更多的财产且可以减少为退休 而准备的储蓄。 (3)根据生命周期清费理论,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领向会提高 如果社会上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地依赖 于人口的年龄分布,当有更多人处于储蓄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 (4)除了想使自己一生平稳消费这一点外,还有一系列因素会影响消费和储蓄。例如,当有 更多人想及时行乐时,储蓄就会减少:当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 老金待遇时,储蓄也会减少:当社会上有更多人想留一笔遗产给后代时,社会总储蓄率就会提 高,但很高的遗产税税率又会影响这种储蓄的积极性。 (5)生命周期理论同样能解释为什么暂时的政策变化既不能影响支出也不能影响整个经 济活动。例如,税收暂时的变化可能对当前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但它对一生的收入却没有什 么影响。所以,暂时的税收变化对消费支出影响较小
答;古典学派的理论认为, 消费与利率有关。利率上升会增加储蓄,抑制消费,消费与利 率成反方向变动。 凯恩斯认为,消费与收入有关,即 C=f(Y), 消费函数可以简单表示为 C=a+bY,其中,b 是边 际消费倾向(MPC= C Y ),而平均消费倾向 APC= C Y 。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 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消费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少,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15.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有哪些特性? 答: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有如下一些特性: 第一,消费是现期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函数,随收入增减而增减; 第二,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 1,即 0<MPC<1; 第三,一般而言,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降低。 16. 试述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含义。 答: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含义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生命周期理论说明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负债与储蓄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国家储蓄 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当经济增长迅速时, 将来的收入会更好人们会感到至少不必为未来而储 蓄,这样储蓄率会下降。相反,当收入和经济产出缓慢增加时,人们就不得不从收入中挤出钱 来储蓄,那么储蓄率就会提高。 (2)当想要对消费者支出进行解释和预期时,财产被考虑在内。C=aWR+cYL,式中,WR 为实际财富,a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 为工作收入,c 为 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任何人而言,财产可以算作未来预期收益的一部分, 财产也会既 影响家庭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财产总额较大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财产且可以减少为退休 而准备的储蓄。 (3)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 如果社会上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地依赖 于人口的年龄分布,当有更多人处于储蓄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 (4)除了想使自己一生平稳消费这一点外,还有一系列因素会影响消费和储蓄。例如,当有 更多人想及时行乐时,储蓄就会减少;当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 老金待遇时,储蓄也会减少;当社会上有更多人想留一笔遗产给后代时,社会总储蓄率就会提 高,但很高的遗产税税率又会影响这种储蓄的积极性。 (5)生命周期理论同样能解释为什么暂时的政策变化既不能影响支出也不能影响整个经 济活动。例如,税收暂时的变化可能对当前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但它对一生的收入却没有什 么影响。所以,暂时的税收变化对消费支出影响较小

17.在生命周期假设中,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一直到退休时都是下降的。(1)为什么? 有关消费的什么假设导致了这个结果?(2)在退休以后,这个比率如何变化? 答:美国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 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 佳配置。一般说来,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随若他们进入壮年和中 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会大于消费,不但可能偿还青年时欠下的债务.甲重要的是可以 积蓄些钱以各养老。等到年老退休 收入下降时,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所谓负储蓄状态 由于更长时间范围内人们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假定一生每年消费基本相同,工作 期间,储蓄由负储蓄向储蓄越来越多转变,所以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一直到退休时都是下 降的:在退休以后,若消费基本不变,没有了收入,储蓄越来越少,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 在退休后,一直上升。 )根据生命周期假设,消费者每年消费c队,M工作时期每年工作收入工 NL 作以后的生活年数测退休前每年储蓄为5=LC江-L几,至T年≤T≤M时,积累 NL 的香5心L江不则消数对银累的磁省比率为品 WL.T T,显 NL 然,随着T的增大,消费C对积累的储蓄WR比率 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消费者将其 WR 工作收入均匀地用于其一生的消费”,即平稳消费这一假设导致的。 在退休以后,清费者每年消费还是CWL,而积累的储蓄为w NL 忆-肛.LLC以,L.L,其中wM≤T≤L则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 NL NL 1 率为R”一了显然,随着T的增大,消费对积累的储酱比率也逐渐增大。 18.假定有消费方程C=aWR+b物,持久收入Vo=0Yo+(1-YD-1现有具体的消费方 程:C=0.045WR+0.556+0.17Y0-1。试求6值。 解:将持久收入的等式代入到消费方程式后可得 C=aWR+b0Yp+b(1-0)Yp. 带入己知条件得具体的消费方程: C=0.045WR+0.55Yo+0.17Yo-1 对照,可得相应的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b9=0.55 b1-8)=0.17 解此方程组,可得9: 72
17.在生命周期假设中,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一直到退休时都是下降的。 (1) 为什么? 有关消费的什么假设导致了这个结果? (2)在退休以后,这个比率如何变化? 答: 美国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 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 佳配置。一般说来,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壮年和中 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会大于消费,不但可能偿还青年时欠下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可以 积蓄些钱以备养老。等到年老退休、收入下降时,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所谓负储蓄状态。 由于更长时间范围内人们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假定一生每年消费基本相同,工作 期间,储蓄由负储蓄向储蓄越来越多转变,所以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一直到退休时都是下 降的;在退休以后,若消费基本不变,没有了收入,储蓄越来越少,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 在退休后,一直上升。 (1)根据生命周期假设,消费者每年消费 C= WL YL NL ,(WL 工作时期,YL 每年工作收入,NL 工 作以后的生活年数)则退休前每年储蓄为 S=YL-C= NL WL YL NL − 。至 T 年(1≤T≤WL)时,积累 的储蓄 WR=S T= NL WL YL NL − T,则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为 C WR = WL T NL WL − ·T,显 然,随着 T 的增大,消费 C 对积累的储蓄 WR 比率 C WR 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消费者将其 工作收入均匀地用于其一生的消费”,即平稳消费这一假设导致的。 (2) 在退休以后 , 消 费 者 每 年 消 费 还 是 C= WL YL NL , 而积累的储蓄为 WR= NL WL YL WL NL − -(T-WL) C= NL T YL WL NL − ,其中 WL≤T≤NL,则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 率为 C WR = 1 NL T− 显然,随着 T 的增大,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也逐渐增大。 18. 假定有消费方程 C=aWR+bYp ,持久收入 Yp =θYD +(1-θ)YD-1,现有具体的消费方 程:C=0.045WR+0.55YD +0.17YD-1。试 求 θ 值。 解:将持久收入的等式代入到消费方程式后可得 C=aWR +bθYD+b(1-θ)YD-1 带入已知条件得具体的消费方程: C=0.045WR+0.55YD+0.17YD-1 对照,可得相应的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bθ=0.55 b(1-θ)=0.17 解此方程组,可得 θ= 55 72

19.假设消费函数为C=200+0.9Y。,其中,y。是持久可支配收入。同时假设消费者的持 久可支配收入是当年加上前一年的加权平均:,其中,Y6是当年可支配收入。 (1)假设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则第二年的消费为多少? (②)假设第三年的可支配收入增至7000元,并在将来一直保持这个收入,则第三年、第 四年以及以后各年的消费为多少? (③)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各为多少?如何解释(2)? 解(1)由于消费者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第二年的持久收入为: p2=0.7Yb+0.3Yb.1=0.7×6000+0.3×6000=6000 则第二年的消费:C1=200+0.9Y,=200+0.9×6000=5600(元) (2)第三年的持久收入为 Yp=0.7×7000+0.3×6000=6700(元) 第三年的消费为 C200+0.9Y=200+0.9×6700=6230(元) 第四年的持久收入为 Yp=0.7×7000+0.3×7000=7000(元) 第四年的消费为 C4=200+0.9Y4,=200+0.9×7000=6500(元) 由于以后的收入一直维持在7000元,则第四年以后的持久收入也一直保持在7000元,因面消费也 将一直保持在6500元这水平上。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当年收入之间的关系,将持久收入公式代入消费函数,有 C=200+0.9(0.7Yo+0.3YD-=200+0.63Yo+027Yn-1 复期边际消费复向为:℃ =0.63 长期边际消费顿向表明的是消费和长期收入(恃久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由消费函数求得长 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沙0g 第三年的可支配收入比前一年增加1000元,则该年消费的增加额为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乘以该年可 支配收入的增加值,即Q.63×1000=630(元)。也等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乘以长期收入增加额,即0.9 ×(6700-600)=630。所以C=C2+630=5600+630=6230(元) 第四年与第三年相比,当年的可支配收入没有变化但持久收入增加了70006700=300(元).因而消 费的增加额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乘以持久收入的增加值,即0.9×300=270(元)。所以C= Cg+270=6230+270=6500 第四年与第二年相比,持久收入增加了1000元因而第四年比第二年消费的增加额也是长期边际 消费倾向乘以持久收入的增加值,即0.9×1000=900(元)。所拟C=C2+900=5600+900=6500
19. 假设消费函数为 C=200+0.9Yp ,其中,Yp 是持久可支配收入。同时假设消费者的持 久可支配收入是当年加上前一年的加权平均:,其中,YD 是当年可支配收入。 (1)假设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 6000 元,则第二年的消费为多少? (2)假设第三年的可支配收入增至 7000 元, 并在将来一直保持这个收入, 则第三年、第 四年以及以后各年的消费为多少?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各为多少? 如何解释(2)? 解:(1)由于消费者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 6000 元,第二年的持久收入为: Yp2 =0.7YD +0.3YD-1=0.7 6000+0.3 6000=6000 则第二年的消费:C2=200+0.9Y,=200+0.9×6000=5600(元) (2)第三年的持久收入为 Yp3=0.7×7000+0.3×6000=6700(元) 第三年的消费为 C3=200+0.9Y3=200+0.9×6700=6230(元) 第四年的持久收入为 Yp4=0.7×7000+0.3×7000=7000(元) 第四年的消费为 C4=200+0.9Y4,=200+0.9×7000=6500(元) 由于以后的收入一直维持在7000元,则第四年以后的持久收入也一直保持在7000元,因而消费也 将一直保持在 6500 元这水平上。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当年收入之间的关系,将持久收入公式代入消费函数,有 C=200+0.9(0.7YD+0.3YD-1)=200+0.63 YD+0.27 YD-1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D C Y =0.63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长期收入(持久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由消费函数求得长 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p C Y =0.9 第三年的可支配收入比前一年增加1000元,则该年消费的增加额为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乘以该年可 支配收入的增加值,即 0.63×1000=630(元)。也等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乘以长期收入增加额,即 0.9 ×(6700-600)=630。所以 C3= C2+630=5600+630=6230(元) 第四年与第三年相比,当年的可支配收入没有变化,但持久收入增加了 7000-6700=300(元),因而消 费的增加额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乘以持久收入的增加值, 即 0.9×300=270(元)。所以 C4= C3+270=6230+270=6500 第四年与第二年相比,持久收入增加了 1000 元,因而第四年比第二年消费的增加额也是长期边际 消费倾向乘以持久收入的增加值,即 0.9×1000=900(元)。所以 C4= C2+900=5600+900=650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二十二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doc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课件(商业银行学)第10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ppt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课件(商业银行学)第13章 电子银行业务及其发展.pdf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课件(商业银行学)第16章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pdf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课件(商业银行学)第8章 个人住房、综合消费及经营贷款.pdf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0 绪论.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1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2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5 失业与通货膨胀.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6 宏观经济政策.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7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8 经济增长.ppt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Ⅰ)第八章 市场失灵.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导论.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商品.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货币.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市场经济与价值规律.ppt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LS——LM模型).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五版课后各章习题及答案.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讲稿).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8 通货膨胀理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7 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5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4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3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2 国民收入核算.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5 Inflation and the Price Level.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U872实验环境配置.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