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 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 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 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 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 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 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 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 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 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 设资源己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 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 有些经济 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 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 无数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 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 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 会隆任,同样.一个人成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的.以增加家庭财宫.但是如果大家 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 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 品和劳多 .中间产品是 在核 期间同须过 一步加 、目前还 下作为社会投资和消 费的产品和劳务.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竞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 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 竞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 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 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 经 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 源 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 围 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 论, 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 的 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 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 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 源得 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 在假 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 构成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 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 有些经济 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 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 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 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 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 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 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 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 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 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 是否 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 品和 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和消 费的产品和 劳务.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 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 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 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 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 产品,如 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

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 产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 息不计入GDP?(北方交通大学考研) 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改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 入GDP汶品因为 (1)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货币,把货币 投入到生产。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 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 然要计入GDP (2)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 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利用从纳税人身上所 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计入 GDP的. 4.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 金不计入GDP?(多校考研题) 解答:政府通过雇请公务员为社会提供了服务,公务员提供服务创造了价值, 而且发生了实际的市场交易活动,所以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政 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从一些 人或一些组织 的入 转移给 人或另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价 值,也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这些救济金不计入P, 另外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最终会变成消费或投资.若救济金(转移支付)计 入GDP再把由出引起的消费或投资也计入GDP,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5 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 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 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企业间接税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 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间接税主要包 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相 致,必须把间接税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元,这1 0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 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索收入的就只有92美元.因此,用收入法计算GD 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 产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 息不 计入 GDP? (北方交通大学考研) 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 入 GDP.这是因为: (1)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货币,把货币 投入到生产。比如 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 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 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 然要计入 GDP. (2)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 而往 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利用从纳税人身上所 取得的收入来加 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计入 GDP 的. 4.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 金不计入 GDP? (多校考研题) 解答:政府通过雇请公务员为社会提供了服务, 公务员提供服务创造了价值, 而且发生了实际的市场交易活动,所以政 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 而政 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 转 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从一些 人或一些组织的收入转移给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在 这个过程中没有创造价 值,也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这些救济金不计入 GDP. 另外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 最终会变成消费或投资. 若救济金 (转移支付) 计 入 GDP,再把由此引起的消费或投资也计入 GDP,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5.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 (如营业税)也计入 GDP? 解答: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GDP)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 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 还有间接税、 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企业间接税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 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 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间接税主要包括货 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为了 使支出法计得的 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相一 致, 必须把间接税计入 GDP. 举例说, 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元,这10 0元以支出形式计入 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 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就只有92 美元. 因此, 用收 入法计算 GDP 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 GDP

6.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 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6)银器制造商支 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浩 一批 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解 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所以GDP=40(万美元). (2)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 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75)+(30-5)=275 (万美元).用收 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 7,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 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某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 2016年 2017年 数量价格 数量 价格 书太 100 10美元 110 10美元 面包(条) 2001笔元 200 15笔元 菜豆千克5000.5美元十 450 1美元 (1)2016年名义GDP: (2)2017年名义GDP: (3)以2016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 少百分比 (4)以2017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 少百分比 (⑤)“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 对 (6)用2016年作为基期, )201 6年 200+0.5×50 0=1450(美元) (2)2017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10+1.5×200+1×450=1850(美元) (3)如果以2016年作为基期. 201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1×200+0.5×500=1450(美元) 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x110+1×200+0.5×450=1525(美元) 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1525-1450x109%=52%。 1450 (4)如果以2017年作为基期. 201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1.5×200+1×500=1800(美元》 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1.5×200+1×450=1850(美元 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1850-180x109%2%。 1800 (5)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 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 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际GDP的变化取决于产出变化,与价格无关;名义GDP由当年 价格水平和社会总产出决定。 (6)2016在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 2017年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850/1525=121.3%
6.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 万美元工资给 矿工开采 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 (b)银器制造商支 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GDP. (2)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 GDP. 解 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所以 GDP=40 (万美元). (2)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 (万美元); 在生产 活动中, 所获 利润共计:(10-75)+(30-5)=275 (万美元).用收 入法计得的 GDP 为125+275= 40 (万美元). 7.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某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 2016 年 2017 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书本 100 10 美元 110 10 美元 面包(条) 200 1 美元 200 1.5 美元 菜豆(千克) 500 0.5 美元 450 1 美元 (1)2016 年名义 GDP; (2)2017 年名义 GDP; (3)以 2016 年为基期,2016 年和 2017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 少百分比? (4)以 2017 年为基期,2016 年和 2017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 少百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 对否? (6)用 2016 年作为基期,计算 2016 年和 2017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答:(1)2016 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00+1×200+0.5×500=1450(美元) (2) 2017 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110+1.5×200+1×450=1850(美元) (3)如果以 2016 年作为基期, 2016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1×200+0.5×500=1450(美元) 2017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1×200+0.5×450=1525(美元) 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1525 1450 100%=5.2% 1450 − 。 (4)如果以 2017 年作为基期, 2016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00+1.5×200+1×500=1800(美元) 2017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110+1.5×200+1×450=1850(美元) 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1850 1800 100%=2.8% 1800 − 。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 这 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实际 GDP 的变化取决于产出变化,与价格无关;名义 GDP 由当年 价格水平和社会总产出决定。 (6) 2016 年 GDP 折算系数=名义 GDP/实际 GDP=1450/1450=100% 2017 年 GDP 折算系数=名义 GDP/实际 GDP=1850/1525=121.3%

8.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 4800 的买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 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 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 -300 =500,因此国内生产净 值=4800-500=4300(亿美元).(2)从GDP=c+i+g+nx中可 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一3000一800一96 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 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由国民生产净值减去净税收 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P-T=4300-990=3310(亿 美元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 9.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 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 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答:(1)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d-c=4100-3800=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 储蓄,则s,=t一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 算盈余,在本题中 =BS=-200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 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从GDP=c+i+g+(x-m)可知,政府支出 g=5000-3800 -200-(-100)=1100(亿元)
8.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 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 (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 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 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因此国内生产净 值=4800-500=4300 (亿美元). (2)从 GDP=c+i+g+nx 中可 知 nx=GDP-c-i-g, 因此, 净出口 nx=4800-3000-800-96 0=40 (亿美元). (3)用 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则有 BS=T-g,从而有 T=BS+g=30+960=990 (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 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由国民生产净值减去净税收 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d=NNP-T=4300-990=3310 (亿 美元). (5)个人储蓄 S=yd-c=3310-3000=310 (亿美元). 9.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 政府预算赤 字是200, 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 (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 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答:(1)用 s 代表储蓄 (即私人储蓄 sp),用 y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d-c=4100-3800=300(亿元) (2)用 i 代表投资,用 sp、sg、s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 储蓄,则 sg=t-g=B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 算盈余,在本 题中,sg=BS=-200.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 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 对本国来说, 则是进口减 去出口, 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从 GDP=c+i+g+(x-m)可知,政府支出 g=5000-3800 -200-(-100)=1100(亿元)

10.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 否都计入GDP?它们是否一定都是正数? 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各个时期净投资 总和为某一节点的资本存量。 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不一定增加,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 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年某国总投资是200亿元,假如重 置投资也是50亿元,则净投资为150,本期资本存量增加150。 资本存量、总投资、重置投资一定为正数。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和生产活 动,要精心生产活动必须有资本存量,所以资本存量一定为正数,资本每年折旧 必然产生,折旧对应重置投资,所以重置投资一定都是正数。“总投资不可能是 负数”即使 年度没有生产任何资本品,总投资也只是零而不能为负 ,净投资不 定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如果本年度生产的资本品价值不足以弥补资本消耗 折旧时。净投资就为负数。 11.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包括下列三种类型的有形资产:产成品、在产品 原材料。(①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 处于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 (2)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这是指为了最终出售但目前处于生 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 (3)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 提供劳务耗用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资本是能够提 高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资料 。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 能为生产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存货投资,作为产成品,可以满足市场随时的需 求,同时,生产过程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企业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并有部分有 材料处于加工过程之中。可见.存货对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 资本存量的一部分 GD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存货的增加是由于来调 于生产活动的结果。GDP核算的存货主要是产成品的增加,包括意愿存货投资利 非意愿存货投资,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DP之外,只统计当期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 总额,会低估GDP。例如,某国某年生产5000亿产值,但只卖掉4500亿,还有500 亿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GDP。 12.为什么计入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答:GDP核算的是本因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出口是本 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GDP的一部分,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 生产的一部分,只是外国生产的一部分,但却被计入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 政府购买的一部分。所以进口部分要减掉,否则,就会犯多计算GDP的错误。 例如,进口1台价值100万的机器,被计入本国投资,进口价值50万的食品, 被计入本国消费。如果我们核算GDP时不把这150万元的进口减去,就会误把外
10. 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 否都计入 GDP? 它们是否一定都是正数? 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各个时期净投资 总和为某一节点的资本存量。 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不一定增加,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 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例如,某年某国总投资是 200 亿元,假如重 置投资也是 50 亿元,则净投资为 150,本期资本存量增加 150。 资本存量、总投资、重置投资一定为正数。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和生产活 动,要精心生产活动必须有资本存量,所以资本存量一定为正数,资本每年折旧 必然产生,折旧对应重置投资,所以重置投资一定都是正数。“总投资不可能是 负数”即使本年度没有生产任何资本品,总投资也只是零而不能为负。净投资不 一定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如果本年度生产的资本品价值不足以弥补资本消耗 折旧时。净投资就为负数。 11. 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包括下列三种类型的有形资产: 产成品、在产品、 原材料。⑴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 处于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 ⑵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这是指为了最终出售但目前处于生产 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 ⑶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 提供劳务耗用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资本是能够提高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资料。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 能为生产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存货投资,作为产成品,可以满足市场随时的需 求,同时,生产过程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企业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并有部分有 材料处于加工过程之中。可见,存货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 资本存量的一部分。 GDP 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存货的增加是由于来源 于生产活动的结果。GDP 核算的存货主要是产成品的增加,包括意愿存货投资和 非意愿存货投资。如果把存货排除在 GDP 之外,只统计当期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 总额,会低估 GDP。例如,某国某年生产 5000 亿产值,但只卖掉 4500 亿,还有 500 亿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 GDP。 12. 为什么计入 GDP 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答: GDP 核算的是本国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出口是本 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 GDP 的一部分,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 生产的一部分,只是外国生产的一部分,但却被计入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 政府购买的一部分。所以进口部分要减掉,否则,就会犯多计算 GDP 的错误。 例如,进口 1 台价值 100 万的机器,被计入本国投资,进口价值 50 万的食品, 被计入本国消费。如果我们核算 GDP 时不把这 150 万元的进口减去,就会误把外

国生产的GDP计作本国的GDP。因此,我们计算GDP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 仅计算净出口,否则,就会多核算GDP。 13,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400美元,乙厂商为甲厂商提供服务应待的报酬 为300美元,甲和乙商定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是这 100美元? 答:GP核算的是本国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所以甲厂商 和乙厂商不管为谁提供服务创造的价值都应该为GDP的核算数值,不应该抵消。所以: GDP=400美元+300美元=700美元 14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 个人收入(PI)。 折旧 20 间接税 15 红利 100 公司利润 250 个人租金收入 140 社会保险金 10 雇员报酬 500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00 政府转移支付 50 企业支付的利息 25 (1)国民收入M=公司利润+个人租金收入+雇员酬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支 付的利息=250+140+500+200+25=1115 (2)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间接税=1115+15-1130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折旧=1130+20=1150 (4)个人收入1=国民收入红利(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1115+100-250-10=-955 15.消费价格指数(CPI)能完美地衡量人们的生活费用变动吗? 消费者价格指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费用,但不能完美地衡量 人们的生活费用。这是因为:(1)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组合 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如果 一些消费者实际消的“一篮子”商品和服 的组合和数量与计算 子”商品 和 不 这些消费青 活费用及其 变化就 元全 在CPI 上反跳 2CPI没有考虑到消费 的替代倾向。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时,它们并不是同比例变动的, 些商品 和服务价格上涨较明显,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比较缓慢,而另一些商品和服 务的价格甚至会下降。对此消费者会进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替代,即少消费价格 上升明显的商品和服务,多消费价格上升缓慢其至下隆的商品和服条。但是,CP 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是固定的,因此CPI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3) CPI没有考虑新 产品或新 服务的出 日新广 品或新服务出现后 有了更 多的选择,而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消费者为了维持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支出的钱可 以减少了,因此CPI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4)CPI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 务的质量。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了,而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保持不 变,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上升了:反之则反是
国生产的 GDP 计作本国的 GDP。因此,我们计算 GDP 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 仅计算净出口,否则,就会多核算 GDP。 13. 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 400 美元,乙厂商为甲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 为 300 美元,甲和乙商定互相抵消 300 美元,结果甲只收乙 100 美元。试问计 入 GDP 的是否就是这 100 美元? 答: GDP 核算的是本国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所以甲厂商 和乙厂商不管为谁提供服务创造的价值都应该为 GDP 的核算数值,不应该抵消。所以: GDP=400 美元+300 美元=700 美元 14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国民收入 (NI )、 国内生产净值 (NDP)、 国内生产总值( GDP )、 个人收入 (PI )。 (1)国民收入 NI =公司利润+个人租金收入+雇员酬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支 付的利息=250+140+500+200+25=1115 (2)国内生产净值 NDP=国民收入+间接税=1115+15=1130 (3)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净值+折旧=1130+20=1150 (4)个人收入 PI=国民收入+红利-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 +政府转移支付= 1115+100-250-10=955 15. 消费价格指数 (CPI)能完美地衡量人们的生活费用变动吗? 消费者价格指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费用,但不能完美地衡量 人们的生活费用。这是因为:(1) 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组合 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如果一些消费者实际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 的组合和数量与计算 CPI 所采用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不一致,这些消费者的 生活费用及其变化就不能够完全在 CPI 上反映出来。(2) CPI 没有考虑到消费者 的替代倾向。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时,它们并不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商品 和服务价格上涨较明显,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比较缓慢,而另一些商品和服 务的价格甚至会下降。对此消费者会进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替代,即少消费价格 上升明显的商品和服务,多消费价格上升缓慢甚至下降的商品和服务。但是,CPI 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是固定的,因此 CPI 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3) CPI 没有考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出现。当新产品或新服务出现后,消费者有了更 多的选择,而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消费者为了维持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支出的钱可 以减少了,因此 CPI 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4) CPI 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 务的质量。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了,而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保持不 变,单位货帀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上升了;反之则反是。 折旧 20 间接税 15 红利 100 公司利润 250 个人租金收入 140 社会保险金 10 雇员报酬 500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00 政府转移支付 50 企业支付的利息 25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LS——LM模型).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二十二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doc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课件(商业银行学)第10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ppt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课件(商业银行学)第13章 电子银行业务及其发展.pdf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课件(商业银行学)第16章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pdf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课件(商业银行学)第8章 个人住房、综合消费及经营贷款.pdf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0 绪论.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1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2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ppt
- 山东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Ⅱ宏观)5 失业与通货膨胀.ppt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五版课后各章习题及答案.doc
- 山东理工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题解)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讲稿).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8 通货膨胀理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7 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5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4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3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12 国民收入核算.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AⅡ宏观讲稿)Chapter 5 Inflation and the Price Level.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U872实验环境配置.ppt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指南_U872系统管理服务.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指南_U872应用平台.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指南_U872总账.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指南_U872UFO.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指南_U872固定资产.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指南_U872薪资管理.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指南_U872应收款管理.pdf
-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软件应用指南)用友ERP-U872使用指南_U872应付款管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