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

第四章养分在植物体内 的运输和分配

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了解 养分的长距离运输 了解 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 了解 养分的再利用 了解
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了解 养分的长距离运输 了解 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 了解 养分的再利用 了解

吸收了的养分的去向: 1. 在原细胞被同化,参与代谢或物质形成, 或积累在液泡中成为贮存物质 2. 转移到根部相邻的细胞 3. 通过输导组织转移到地上部各器官 4. 随分泌物一道排回介质中 短距离运输 长距离运输
吸收了的养分的去向: 1. 在原细胞被同化,参与代谢或物质形成, 或积累在液泡中成为贮存物质 2. 转移到根部相邻的细胞 3. 通过输导组织转移到地上部各器官 4. 随分泌物一道排回介质中 短距离运输 长距离运输

第一节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含义:也称横向运输,是指介质中的养 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 的迁移过程。由于其迁移距离短,故称为短 距离运输。 一、养分的运输途径
第一节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含义:也称横向运输,是指介质中的养 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 的迁移过程。由于其迁移距离短,故称为短 距离运输。 一、养分的运输途径

离子短距离运输的质外体(A)和共质体(B)示意图 根表皮 B 外皮层 A 晚期后生木质部 早期后生木质部 根毛
离子短距离运输的质外体(A)和共质体(B)示意图 根表皮 B 外皮层 A 晚期后生木质部 早期后生木质部 根毛

一 、养分的运输途径 (一)质外体途径 1. 运输部位: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由于内皮层还未充分分化,凯氏带尚未形成,质外体可 延续到木质部,即养分可直接通过质外体进入木质部导管。 2. 运输方式:自由扩散、静电吸引 3. 运输的养分种类:Ca2+ 、Mg 2+ 、 Na+等 如Ca2+ ,主要通过质外体运输,只有少量进入细胞内, 因为: 质外体中的Ca2++果胶 果胶酸钙 细胞内的 Ca2++草酸 草酸钙 所以:钙的运输受到限制
一 、养分的运输途径 (一)质外体途径 1. 运输部位: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由于内皮层还未充分分化,凯氏带尚未形成,质外体可 延续到木质部,即养分可直接通过质外体进入木质部导管。 2. 运输方式:自由扩散、静电吸引 3. 运输的养分种类:Ca2+ 、Mg 2+ 、 Na+等 如Ca2+ ,主要通过质外体运输,只有少量进入细胞内, 因为: 质外体中的Ca2++果胶 果胶酸钙 细胞内的 Ca2++草酸 草酸钙 所以:钙的运输受到限制

(二)共质体途径 1. 运输部位:根毛区 内皮层已充分分化,凯氏带已形成,养分进入共质体 (细胞内)后,靠胞间连丝在相邻的细胞间进行运输,最后向 中柱转运 2. 方式:扩散作用、原生质流动(环流)、水流带动 3. 运输的离子:NO3 -、H2PO4 -、K+ 、SO4 2- 、Cl- 根毛细胞是贮存磷、钾的生理库,如禾谷类作物生长前 期吸收的磷占全量的60~70%,到后期经转运和再利用。 4.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共质体内被运输的离子并不完全进 入导管,除一部分在根内被利用和同化外,还要优先被液泡选 择吸收而积累在液泡的“离子库”中。当通过共质体运输的离 子暂时减少时,液泡又释放离子,使之通过运输到达导管
(二)共质体途径 1. 运输部位:根毛区 内皮层已充分分化,凯氏带已形成,养分进入共质体 (细胞内)后,靠胞间连丝在相邻的细胞间进行运输,最后向 中柱转运 2. 方式:扩散作用、原生质流动(环流)、水流带动 3. 运输的离子:NO3 -、H2PO4 -、K+ 、SO4 2- 、Cl- 根毛细胞是贮存磷、钾的生理库,如禾谷类作物生长前 期吸收的磷占全量的60~70%,到后期经转运和再利用。 4.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共质体内被运输的离子并不完全进 入导管,除一部分在根内被利用和同化外,还要优先被液泡选 择吸收而积累在液泡的“离子库”中。当通过共质体运输的离 子暂时减少时,液泡又释放离子,使之通过运输到达导管

二、养分进入木质部 是指养分从中柱薄壁细胞向木质部导管的转移 过程。实际上是离子自共质体向质外体的过渡过程。 (一)养分进入机理 早期认为是被动过程--渗漏假说:认为共质 体中的离子跨越皮层组织,穿过内皮层细胞后渗漏进 入木质部导管。 后来证明是主动过程--双泵模型:认为离子 进入木质部导管需经两次泵的作用: 第一次是将离子由介质或自由空间主动泵入细 胞膜内,进入共质体; 第二次是将离子由木质部薄壁细胞主动泵入木 质部导管,进入质外体
二、养分进入木质部 是指养分从中柱薄壁细胞向木质部导管的转移 过程。实际上是离子自共质体向质外体的过渡过程。 (一)养分进入机理 早期认为是被动过程--渗漏假说:认为共质 体中的离子跨越皮层组织,穿过内皮层细胞后渗漏进 入木质部导管。 后来证明是主动过程--双泵模型:认为离子 进入木质部导管需经两次泵的作用: 第一次是将离子由介质或自由空间主动泵入细 胞膜内,进入共质体; 第二次是将离子由木质部薄壁细胞主动泵入木 质部导管,进入质外体

内皮层 木质部 薄壁组织 凯氏带 1 2 根表皮层 木质部 根部离子短距离运输进入木质部导管的双泵模型 ①共质体 ②质外体 养分从介质到达木质部导管至少通过 2 次原生质膜
内皮层 木质部 薄壁组织 凯氏带 1 2 根表皮层 木质部 根部离子短距离运输进入木质部导管的双泵模型 ①共质体 ②质外体 养分从介质到达木质部导管至少通过 2 次原生质膜

(二)影响因素 1. 外界离子浓度 介质K+浓度对向日葵伤流液中含钾量的影响 介质K+浓度(mmol/L) 伤流液中K+总量(μg) 0.1 29.2 1.0 45.0 10.0 26.6 可见,浓度适中,进入的离子总量最大 2. 温度:升高,水分易扩散进入,使木质部汁液体 积增加;而因质膜的选择性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利于钾的吸收,但对钙不利
(二)影响因素 1. 外界离子浓度 介质K+浓度对向日葵伤流液中含钾量的影响 介质K+浓度(mmol/L) 伤流液中K+总量(μg) 0.1 29.2 1.0 45.0 10.0 26.6 可见,浓度适中,进入的离子总量最大 2. 温度:升高,水分易扩散进入,使木质部汁液体 积增加;而因质膜的选择性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利于钾的吸收,但对钙不利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元素.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PLANT NUTRITION.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菌肥.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有机肥料.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复混肥料.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上篇)第九章 遗传物质分子的基础与遗传工程简介.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上篇)第八章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上篇)第七章 细胞质遗传与植物的雄性不育.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上篇)第六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上篇)第五章 数量性状遗传.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上篇)第四章 连锁遗传.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上篇)第三章 独立分配(自由组合)规律.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上篇)第二章 分离规律.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上篇)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下篇)第八章 作物育种新方法概述.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下篇)第七章 种子生产与管理.ppt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PPT教学课件(下篇)第六章 作物抗病育种.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植物的碳、氢、氧营养.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ppt
-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植物的钙、镁、硫、硅营养及钙、镁、硫、硅肥.ppt
- 安徽农业大学:《农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安徽农业大学:《农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器官形成(经济作物器官建成).ppt
- 安徽农业大学:《农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植制度与耕作制度.ppt
- 安徽农业大学:《农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棉花栽培技术.ppt
- 安徽农业大学:《农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油菜栽培技术.ppt
- 安徽农业大学:《农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花生栽培技术.ppt
- 安徽农业大学:《农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其它经济作物.ppt
- 安徽农业大学:《农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粮食作物栽培学(水稻和小麦栽培).ppt
- 安徽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板栗.ppt
- 安徽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柿.ppt
- 安徽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魏胜林).ppt
- 安徽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葡萄.ppt
- 安徽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桃.ppt
- 安徽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梨.ppt
- 安徽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猕猴桃.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