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二章中国近代新闻事业 产生
第二章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 产生

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与概况 在华外报的办报情况 在华新闻事业的影响 近代国人办报的开端
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与概况 在华外报的办报情况 在华新闻事业的影响 近代国人办报的开端

基本要求 理解我国近代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掌握近代新闻事业的基本情况
基本要求 理解我国近代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掌握近代新闻事业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近代新闻事业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方面: 国内自然经济发展缓慢,闭关锁国; 欧美各国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迅速发展 的时期,实行对外扩张,迫切需要抢占中国市 场,首先借助传教进入中国。 2、新闻事业发展方面 我国的新闻传播渠道以京报为主; 西方近代报纸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一18 世纪的政党报,19世纪大众化的商业报纸,已 经是比较完备的独立近代报纸
一、我国近代新闻事业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方面: 国内自然经济发展缓慢,闭关锁国; 欧美各国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迅速发展 的时期,实行对外扩张,迫切需要抢占中国市 场,首先借助传教进入中国。 2、新闻事业发展方面 我国的新闻传播渠道以京报为主; 西方近代报纸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18 世纪的政党报,19世纪大众化的商业报纸,已 经是比较完备的独立近代报纸

3、传教士一 西方文明的传播者以及侵略者的帮 凶 (1)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马礼逊 为了实现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和侵略,最早被 派到中国从事传教办报活动的是英国伦敦布道 会传教士马礼逊。 伦敦布道会是英国的海外传教组织,成立 于1795年。该组织对在中国传教有浓厚兴趣, 成立后不久,就积极筹划到中国传教
3、传教士——西方文明的传播者以及侵略者的帮 凶 (1)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马礼逊 为了实现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和侵略,最早被 派到中国从事传教办报活动的是英国伦敦布道 会传教士马礼逊。 伦敦布道会是英国的海外传教组织,成立 于1795年。该组织对在中国传教有浓厚兴趣, 成立后不久,就积极筹划到中国传教

马礼逊(1782~1834):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国传教的第一人 英国诺森伯兰人。 19岁入神道学校读书,主动要求到“困难最多”的 中国传教。来中国前,做了充分准备,突击学习汉语和自 然科学知识。1807年初,他先横渡大西洋,绕南美洲到美 国,历时八个月到广州。 他“习华文、学华言、衣华服、食华食”,身穿长 袍,指甲养得长长的,背后还拖着一条长辫子,把自己全 盘中国化。他翻译《圣经》、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 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后来和助手米 怜一起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马礼逊(1782~1834) :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国传教的第一人 英国诺森伯兰人。 19岁入神道学校读书,主动要求到“困难最多”的 中国传教。来中国前,做了充分准备,突击学习汉语和自 然科学知识。1807年初,他先横渡大西洋,绕南美洲到美 国, 历时八个月到广州。 他“习华文、学华言、衣华服、食华食”,身穿长 袍,指甲养得长长的,背后还拖着一条长辫子,把自己全 盘中国化。他翻译《圣经》、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 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后来和助手米 怜一起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郭士立 (1803—1851) 普鲁士传教士,1824年 到东南亚一带传教。 1832年前后多次深入到 中国内地探取政治、军事、 经济等情报。后留居广州。 他精通中文,会讲几种方 言,以“中国通”自居
(2)郭士立(1803——1851) 普鲁士传教士,1824年 到东南亚一带传教。 1832年前后多次深入到 中国内地探取政治、军事、 经济等情报。后留居广州。 他精通中文,会讲几种方 言,以“中国通”自居

(3)米怜 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1813年到澳 门,因为传教,被逐出境。再到广州,帮 助马礼逊译经。 两年后,带着中国刻字工人梁发,在马 来亚的马六甲,设立了一座印刷所,印行 了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8.5)
(3)米怜 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1813年到澳 门,因为传教,被逐出境。再到广州,帮 助马礼逊译经。 两年后,带着中国刻字工人梁发,在马 来亚的马六甲,设立了一座印刷所,印行 了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8.5)

(4)麦都斯 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 是米怜编辑《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得力助手 主办《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 在香港创办宗教报纸《遐迩贯珍》
(4)麦都斯 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 是米怜编辑《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得力助手 主办《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 在香港创办宗教报纸《遐迩贯珍》

(5)伟烈亚力 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经历与麦都斯相似 代表成就是在上海创办宗教报刊《六合丛谈》
(5)伟烈亚力 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经历与麦都斯相似 代表成就是在上海创办宗教报刊《六合丛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pptx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的原始阶段——古代报纸.ppt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docx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docx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docx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docx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docx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docx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docx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docx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docx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docx
- 新疆大学:《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2017,负责人:郭愚).docx
-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ppt
-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ppt
-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广播电视工作原则与职业素养.ppt
-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卫星广播电视与有线电视.ppt
-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ppt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ppt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革命改良双重奏和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ppt
- 《电视摄像》课程教学大纲 Photography Composition.pdf
- 《广告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厦门大学:《广告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四篇十三章).doc
- 《广告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广告概论、第二章 广告的起源与发展.ppt
- 《广告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广告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第四章 现代广告业.ppt
- 《广告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广告基本原理.ppt
- 《广告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广告运作规律、第七章 广告主体.ppt
- 《广告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广告信息.ppt
- 《广告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广告传播的通道——广告媒体.ppt
- 《广告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广告客体(广告受众与消费者).ppt
- 《广告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广告效果及其测定.ppt
- 《广告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广告管理.ppt
- 《广告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国际广告及海外广告业.ppt
- 安徽大学:《当代媒介素养》课程教学大纲(主讲:姜红、刘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