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2.1 某空调生产企业的供应链库存优化配置方法

WHUT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第2章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案例2-1:某空调生产企业供应链库存优化案例1、案例背景多年来,年年去库存,年年高库存。空调企业就像是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人物一样,一次又一次陷入命运的怪圈之中。空调去库存之难,难于上青天。在目前空调企业“淡季产品生成,旺季产品销售”模式下,高库存是必然结果。高库存意味这高的资金占用,意味着高风险。空调企业明知高库存意味着高风险?为何还对高库存乐此不疲呢?有业内人士讲述了其中的苦衷,在各厂家都在大量备货,准备争夺旺季市场时,如果不多备货,就会白白让别人占领自已的市场。行业生存形态即如此。尽管相关企业都在积极寻求生产方式和渠道管理模式创新,为力求处于不败之地,除了寻求经营规模扩大、盈利能力改善、产品质量提升,在供应链管理及物流方面也不断进行改革,通过上游的供应链布局规划及下游的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组织结构,推进预算管理及成本管理,以满足市场的快速发展及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对于去库存,却意义不大。近日,苏宁联合北京中怡康及上游供应商等正式发布了《2016年中国空调行业白皮书》。据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底整个空调行业库存总量已突破4000万台,相当于国内空调一年的销售总和。这意味着虽然各大空调厂商在产能及去库存等方面都做出了调整,但是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高库存已经成为了整个空调行业不容忽视的新常态。T公司正式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业的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生产企业,拥有从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品质控制、市场营销到售后服务的专业团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拥有广东中山和湖北武汉两个生产基地,5500多名员工,空调年生产能力近700万套。近年来,公司进一步加快完善全球业务布局,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目前,国内销售渠道已覆盖全国27个省和自治区,客户超过11000家。海外客户覆盖了150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被评为“中国空调器行业十强品牌”,全年销售突破550万套,行业排名第五,同比增长15%。出口排名为全国第三。近五年来,T公司以连续翻番的速度,赢得了业界瞩目,被誉为“国内空调行业发展最快的品牌”。该公司作为行业中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在该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级的成功。2004年5月,公司开始筹划设计开发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软件。这一软件系统将基于企业已有的信息系统平台,有机地集成CRM、ERP等系统的相关模块,站在供应链管理的战略-1-
WHUT 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 第 2 章 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 - 1 - 案例 2-1:某空调生产企业供应链库存优化案例 1、案例背景 多年来,年年去库存,年年高库存。空调企业就像是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人物一样,一 次又一次陷入命运的怪圈之中。空调去库存之难,难于上青天。在目前空调企业“淡季产 品生成,旺季产品销售”模式下,高库存是必然结果。高库存意味这高的资金占用,意味 着高风险。空调企业明知高库存意味着高风险?为何还对高库存乐此不疲呢?有业内人士 讲述了其中的苦衷,在各厂家都在大量备货,准备争夺旺季市场时,如果不多备货,就会 白白让别人占领自己的市场。行业生存形态即如此。尽管相关企业都在积极寻求生产方式 和渠道管理模式创新,为力求处于不败之地,除了寻求经营规模扩大、盈利能力改善、产 品质量提升,在供应链管理及物流方面也不断进行改革,通过上游的供应链布局规划及下 游的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组织结构,推进预算管理及成本管理,以满足市场的快速发展及 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对于去库存,却意义不大。近日,苏 宁联合北京中怡康及上游供应商等正式发布了《2016 年中国空调行业白皮书》。据白皮书 显示,截至 2015 年底整个空调行业库存总量已突破 4000 万台,相当于国内空调一年的销 售总和。这意味着虽然各大空调厂商在产能及去库存等方面都做出了调整,但是并未起到 实质性的作用,高库存已经成为了整个空调行业不容忽视的新常态。 T 公司正式成立于 2000 年,是一家专业的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生产企业,拥有从研究 开发、生产制造、品质控制、市场营销到售后服务的专业团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现拥有广东中山和湖北武汉两个生产基地,5500 多名员工,空调年生产能力近 700 万 套。近年来,公司进一步加快完善全球业务布局,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目 前,国内销售渠道已覆盖全国 27 个省和自治区,客户超过 11000 家。海外客户覆盖了 150 个国家和地区。2014 年,被评为“中国空调器行业十强品牌”,全年销售突破 550 万套, 行业排名第五,同比增长 15%。出口排名为全国第三。近五年来,T 公司以连续翻番的速 度,赢得了业界瞩目,被誉为“国内空调行业发展最快的品牌”。 该公司作为行业中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 理。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在该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级的成功。2004 年 5 月,公司开始筹划设计开发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软件。这一软件系统将基于企业 已有的信息系统平台,有机地集成 CRM、ERP 等系统的相关模块,站在供应链管理的战略

WHUT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第2章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高度来提升企业的运作绩效。公司提出以加强市场需求管理为出发点,拉动企业销售管理、库存控制、生产计划管理和采购管理等环节,为此还专门构建了科学合理的销售预测体系。但是,由于空调产品具有季节特征,每年的销售旺季一般集中在几个月内,对产品的生产组织以及库存管理都带来了一定难度,这也成为家电企业在进行供应链与物流建设时关注的重点。如何在此基础上,做好空调产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工作,成为了该公司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空调企业而言,库存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成本的高低,也决定着产品在终端的价格竞争力。分析空调行业高库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空调产品属于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营销的淡旺季非常明显。而空调企业的生产是典型的备货型生产,由于产能的原因,淡季的产品库存都积压在生产企业的仓库中。往往由于库存管理和库存分配的不合理,导致下一冷冻年度销售好的地区往往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从其他区域中转仓库调货的情况比较普遍,由此增加了大量调运成本。而且,补货不及时还导致销售商丧失了部分市场机会,造成了缺货损失。因此有些厂家开始主动对库存进行控制,从过去被迫形成库存逐步过渡到自已主动把控库存,形成了空调行业独有的“淡季打款,旺季销售”的营销模式。厂家利用出台的“淡季优惠打款”政策,以“特别优惠的产品价格”或者是“年终返利承诺”换取经销商在淡季进货,把库存在淡季转移分散到渠道各个层次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资金套现的压力和风险转移到经销商处。但是对于生产企业下设区域销售部门的销售模式,这种做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企业淡季库存积压和旺季供应不足的难题。不过,对于采用设立区域销售部门这种销售模式的空调生产企业而言,根据各区域的历史销售数据和销售预测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渠道库存和淡季剩余产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据此,该公司建立了剩余产能的优化配置模型,对其库存管理《侯立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组n计划和剩余产能分配进行了优化。2、基本库存管理方式与问题描述库存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拉动式库存管理(PullInventoryManagement)和推动式库存管理(PushInventoryManagement)。拉动式库存管理是基于每个仓库的特定需求以一定的订货批量补足库存;推动式库存管理是基于每个仓库的预测需求将剩余产能分配给每个仓库。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认为每一个存储点(如仓库)都独立于渠道中其他所有的存储点。相应的,在预测需求、决定补货量时都只考虑本地的因素,而不直接考虑各个存储点不同的补货量和补货时间对工厂成本的影响。虽然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每个存储点的库存进行精-2-
WHUT 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 第 2 章 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 - 2 - 高度来提升企业的运作绩效。公司提出以加强市场需求管理为出发点,拉动企业销售管理、 库存控制、生产计划管理和采购管理等环节,为此还专门构建了科学合理的销售预测体系。 但是,由于空调产品具有季节特征,每年的销售旺季一般集中在几个月内,对产品的生产 组织以及库存管理都带来了一定难度,这也成为家电企业在进行供应链与物流建设时关注 的重点。如何在此基础上,做好空调产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工作,成为了该公司急需解决 的关键问题。 对空调企业而言,库存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成本的高低,也决定着产品 在终端的价格竞争力。分析空调行业高库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空调产品属于周期性比 较明显的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营销的淡旺季非常明显。而空调企业的生产是典型的备货 型生产,由于产能的原因,淡季的产品库存都积压在生产企业的仓库中。往往由于库存管 理和库存分配的不合理,导致下一冷冻年度销售好的地区往往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从其 他区域中转仓库调货的情况比较普遍,由此增加了大量调运成本。而且,补货不及时还导 致销售商丧失了部分市场机会,造成了缺货损失。因此有些厂家开始主动对库存进行控制, 从过去被迫形成库存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把控库存,形成了空调行业独有的“淡季打款, 旺季销售”的营销模式。厂家利用出台的“淡季优惠打款”政策,以“特别优惠的产品价 格”或者是“年终返利承诺”换取经销商在淡季进货,把库存在淡季转移分散到渠道各个 层次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资金套现的压力和风险转移到经销商处。但是对于生产企业 下设区域销售部门的销售模式,这种做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企业淡季库存积压和旺季供应不 足的难题。不过,对于采用设立区域销售部门这种销售模式的空调生产企业而言,根据各 区域的历史销售数据和销售预测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渠道库存和淡季剩余产能不失为一种 行之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据此,该公司建立了剩余产能的优化配置模型,对其库存管理 计划和剩余产能分配进行了优化。 2、基本库存管理方式与问题描述 库存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拉动式库存管理(Pull Inventory Management)和推动式库 存管理(Push Inventory Management)。拉动式库存管理是基于每个仓库的特定需求以一定 的订货批量补足库存;推动式库存管理是基于每个仓库的预测需求将剩余产能分配给每个 仓库。 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认为每一个存储点(如仓库)都独立于渠道中其他所有的存储点。 相应的,在预测需求、决定补货量时都只考虑本地的因素,而不直接考虑各个存储点不同 的补货量和补货时间对工厂成本的影响。虽然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每个存储点的库存进行精

WHUT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第2章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确控制,但如果各地的库存单独进行决策,那么补货批量和补货时间不一定能够与企业生产批量、经济采购批量等很好地协调起来。为了克服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的弊端,国内很多空调生产企业采用的是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它们根据以往经验、每个存储点的销售情况、可用空间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分配给各个存储点。其中,库存水平的设定是根据整个仓库系统的情况统一决定的。一般来说,当采购或生产的规模经济收益超过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实现的最低总库存水平带来的收益时,就可以采用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而且空调生产企业往往采用的是典型的MTS生产方式,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比较适用于生产数量超过短期需求量的空调生产企业。如果由于缺少仓储空间或其它原因,产品无法储存在生产地点,那么就需要将剩余产品分拨到各存储地点,以期获得一定的成本节约。为此,我们需要确定以下问题:在每一个存储点需要保持多少库存?一批生产应分配到各个存储点的库存是多少?超过需求的产能或产品供给量在各存储点之间如何分配?山会链系统设计3、基本思路与模型(1)通过预测确定每个存储点当期的需求量:课程组(2)找出每个存储点当期的期初库存量;(3)设定每个存储点库存的现货供应水平;(4)计算存储点当期总需求,即预测值加上为防备不确定性而额外准备的安全库存;(5)确定当期净需求,即当期总需求与期初库存之差:(6)将当期工厂产量超过总净需求的剩余部分按照平均需求率分配到各存储点;(7)净需求加上分摊的超量部分得到需分配到每个存储点的货物总量。下面对库存分配的具体模型进行详细介绍:仓库系统中,第j个仓库第t+1期的期初库存(也就是第j个仓库第t期的期末库存)按式(1)计算:(1)I+=I, + A, -D'式中:I为第j个仓库第t+1期的期初库存;,为第j个仓库第t期的期初库存;A,为第j个仓库第t期的库存分配量;-3-
WHUT 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 第 2 章 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 - 3 - 确控制,但如果各地的库存单独进行决策,那么补货批量和补货时间不一定能够与企业生 产批量、经济采购批量等很好地协调起来。 为了克服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的弊端,国内很多空调生产企业采用的是推动式库存管 理方式。它们根据以往经验、每个存储点的销售情况、可用空间以及其它一些因素,将生 产出来的产品分配给各个存储点。其中,库存水平的设定是根据整个仓库系统的情况统一 决定的。一般来说,当采购或生产的规模经济收益超过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实现的最低总 库存水平带来的收益时,就可以采用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 而且空调生产企业往往采用的是典型的 MTS 生产方式,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比较适用 于生产数量超过短期需求量的空调生产企业。如果由于缺少仓储空间或其它原因,产品无 法储存在生产地点,那么就需要将剩余产品分拨到各存储地点,以期获得一定的成本节约。 为此,我们需要确定以下问题:在每一个存储点需要保持多少库存?一批生产应分配到各 个存储点的库存是多少?超过需求的产能或产品供给量在各存储点之间如何分配? 3、基本思路与模型 运用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进行库存分配的基本思路是: (1)通过预测确定每个存储点当期的需求量; (2)找出每个存储点当期的期初库存量; (3)设定每个存储点库存的现货供应水平; (4)计算存储点当期总需求,即预测值加上为防备不确定性而额外准备的安全库存; (5)确定当期净需求,即当期总需求与期初库存之差; (6)将当期工厂产量超过总净需求的剩余部分按照平均需求率分配到各存储点; (7)净需求加上分摊的超量部分得到需分配到每个存储点的货物总量。 下面对库存分配的具体模型进行详细介绍: 仓库系统中,第 j 个仓库第 t 1 期的期初库存(也就是第 j 个仓库第 t 期的期末库存)按 式(1)计算: t j t j t j t I j I A D 1 (1) 式中: t1 j I 为第 j 个仓库第 t 1 期的期初库存; t j I 为第 j 个仓库第 t 期的期初库存; t Aj 为第 j 个仓库第 t 期的库存分配量;

WHUT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第2章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D,为第j个仓库第t期的销售量,也即需求量。而库存分配量A按式(2)计算:(2)A, = ND' + PA'式中:ND'为第j个仓库第t期的净需求;PA,为系统本期过剩产量分配到第j个仓库的数量;净需求ND按式(3)计算:(3)ND, = TD, -I, = FD, + SS, -I, =FD, +=,-a, -I式中:TD,为总需求:(4)TD, = FD, + SS, = FD, +2,-a,式中:FD,为预测需求;SS,=zjαa为安全库存。其中α为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为本期该仓库在正态分布曲线的≥值,表示正态分布曲线从预测均值到曲线下面与库存现货供应水平相对应的点所代表的标准差的倍数。过剩产量分配量PA,按式(5)计算:FD'(5)PA, = PA".ZFDj式中:PA为本期总过剩产量,计算公式如下:(6)PA" = PC'-ZND'式中:PC为本期总产能。综合式(1)~(5),有:FD'(7)PC-NDT+ = FD', +z,.0D'ZFD,1j实际应用时,由于在对仓库系统进行库存安排的时候,还无法确切地知道实际需求D,因此,通常假设D=FD。则式(7)可以变换为:-4-
WHUT 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 第 2 章 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 - 4 - t Dj 为第 j 个仓库第 t 期的销售量,也即需求量。 而库存分配量 t Aj 按式(2)计算: t j t j t Aj ND PA (2) 式中: t NDj 为第 j 个仓库第 t 期的净需求; t PAj 为系统本期过剩产量分配到第 j 个仓库的数量; 净需求 t NDj 按式(3)计算: t d j t j t j t j t j t j t j t j t j ND TD I FD SS I FD z t I j (3) 式中: t TDj 为总需求: t d j t j t j t j t j t j TD FD SS FD z (4) 式中: t FDj 为预测需求; t d j t j t j SS z 为安全库存。其中 t j d 为预测误差的标准差, t j z 为本期该仓库在正态分布曲线的 z 值,表示正态分布曲线从预测均值到曲线下面与库存现 货供应水平相对应的点所代表的标准差的倍数。 过剩产量分配量 t PAj 按式(5)计算: j t j t j t t j FD FD PA PA (5) 式中: t PA 为本期总过剩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j t j t t PA PC ND (6) 式中: t PC 为本期总产能。 综合式(1)~(5),有: t j j t j t j j t j t d t j t j t j D FD FD I FD z t PC ND j 1 (7) 实际应用时,由于在对仓库系统进行库存安排的时候,还无法确切地知道实际需求 t Dj , 因此,通常假设 t j t Dj FD 。则式(7)可以变换为:

WHUT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第2章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FD'(8)PCt-NDI'+ = SS' + PA', = zd+ZFD'7WHUTi《供应3、计算过程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库存管理与产能分配模型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以国内某空调生产企业实际调研数据为例,进行2005冷冻年度各销售部(即中转仓库)的库存分配实例自姓演算。课程3.1数据准备与选取该空调生产企业在全国大中城市共设有22个销售部,各销售部的库存分配计划是在各销售部销量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的,我们在进行库存分配之前,已经根据2003、2004冷冻年度实际销售情况,对各销售部建立了销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了2005年度的销售预测。但由于目前某些地区的销售部成立时间短、在市场拓展方面做的还不够成熟,这些销售部的销量占总量的比重非常小,且历史销售数据的规律性较差,难以进行准确预测。因此在进行库存控制与分配时我们根据20/80原则只考虑了在以往年度销量比重占到80%以上、且预测精度较高的14个主要销售部。该空调生产企业制定库存分配计划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整理如下:(1)各销售部05冷冻年度各月预测需求、预测标准差,如表1、2所示;(2)假定各销售部现货供应水平均为90%(3)各销售部05冷冻年度期初库存,所表3所示;(4)该空调企业05冷冻年度各月计划产能,如表4所示。表105冷冻年度各销售部预测需求(单位:台)04.905.305.405.605.705.8部门04.1004.1104.1205.105.205.5上海6485640315540392096611447722959245376305145601245817113合肥191321413038351514785278729867708497761222073512济南37795044382771277794614423131095516032176772187415710福州27641519107712732346422272219386398447866206958152545315524877118394853332131294717707169252078918626深圳2522天津1276188928043169409611575478717910155104858908成都1382314930837270945299432522420640961928742813767
WHUT 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 第 2 章 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 - 5 - j t j t j j t j t d t j t j t j t j FD FD I S S PA z t PC ND j 1 (8) 3、计算过程 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库存管理与产能分配模型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以国内某空调生 产企业实际调研数据为例,进行 2005 冷冻年度各销售部(即中转仓库)的库存分配实例 演算。 3.1 数据准备与选取 该空调生产企业在全国大中城市共设有 22 个销售部,各销售部的库存分配计划是在 各销售部销量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的,我们在进行库存分配之前,已经根据 2003、2004 冷 冻年度实际销售情况,对各销售部建立了销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了 2005 年度的销售预测。 但由于目前某些地区的销售部成立时间短、在市场拓展方面做的还不够成熟,这些销售部 的销量占总量的比重非常小,且历史销售数据的规律性较差,难以进行准确预测。因此在 进行库存控制与分配时我们根据 20/80 原则只考虑了在以往年度销量比重占到 80%以上、 且预测精度较高的 14 个主要销售部。 该空调生产企业制定库存分配计划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整理如下: (1)各销售部 05 冷冻年度各月预测需求、预测标准差,如表 1、2 所示; (2)假定各销售部现货供应水平均为 90%; (3)各销售部 05 冷冻年度期初库存,所表 3 所示; (4)该空调企业 05 冷冻年度各月计划产能,如表 4 所示。 表 1 05 冷冻年度各销售部预测需求(单位:台) 部门 04.9 04.10 04.11 04.12 05.1 05.2 05.3 05.4 05.5 05.6 05.7 05.8 上海 6485 6403 15540 14560 12458 3920 9661 14477 17113 22959 24537 6305 合肥 1913 2141 3038 3512 3515 1478 5278 7298 6770 8497 7612 2207 济南 3827 3779 7127 7794 6144 2313 10955 16032 17677 21874 15710 5044 福州 2764 3464 1519 2227 2219 386 3984 4786 6206 9581 10771 2732 深圳 5315 5248 7711 8394 8533 3213 12947 17707 16925 20789 18626 5254 天津 1276 1889 2804 3169 4096 1157 5478 7179 10155 10485 8908 2522 成都 1382 3149 4206 3083 4096 1928 7270 9452 7428 9943 13767 2522

WHUT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第2章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杭州8062736697272185825516173175352542859904890598310258南京2445482939736852392514789163136391617317535231615990郑州26582624280461441606478071791085212614111912115366长沙2540771753725221680352936324130543810249876813734广州3614356953755995580221859163124431203514462129573783北京3827440956085139716816067967108871598416451118235044重庆129725192103256921167979093220735855642109379799表 2 各销售部预测标准差?d福州上海合肥济南深圳天津成都杭州南京郑州长沙广州北京重庆13331012542985115070215271653200480195678010741584表 305冷冻年度各销售部期初库存(即2004年9月1日库存)长沙广州北京重庆上海合肥济南福州深圳天津成都杭州郑州南京765593817790121476090133036796826087527142163618258889110957表 4 05冷冻年度各月计划产能PC05.205.405.505.705.804.904.1004.1104.1205.105.305.6250222001782085192001784170366726100089116771583851584745838503.2计算过程这里仅选取04年9月份进行库存分配的计算,其余各月份可依此类推。首先根据各销售部当月的预测需求、标准差和现货供应水平,计算出其当月总需求,如表5所示。表 504年9月各销售部需求总需求量预测需求预测标准差现货供部门月份艺值FD,+zf.aFD,6d应水平上海9月6485133390%1.288191合肥9月1913101290%1.283208济南9月382754290%1.284521福州9月276498590%1.284025深圳9月5315115090%1.286787天津9月127670290%1.282175-6-
WHUT 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 第 2 章 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 - 6 - 杭州 4890 5983 8062 7366 9727 2185 10258 8255 16173 17535 25428 5990 南京 2445 4829 3973 6852 3925 1478 9163 13639 16173 17535 23161 5990 郑州 2658 2624 2804 4111 6144 1606 4780 7179 9121 15366 10852 1261 长沙 1680 2540 3529 3632 4130 771 5438 7537 10249 8768 13734 2522 广州 3614 3569 5375 5995 5802 2185 9163 12443 12035 14462 12957 3783 北京 3827 4409 5608 5139 7168 1606 7967 10887 15984 16451 11823 5044 重庆 1297 2519 2103 2569 2116 797 3585 9093 5642 10937 9799 2207 表 2 各销售部预测标准差 t j d 上海 合肥 济南 福州 深圳 天津 成都 杭州 南京 郑州 长沙 广州 北京 重庆 1333 1012 542 985 1150 702 1527 1653 2004 801 956 780 1074 1584 表 3 05 冷冻年度各销售部期初库存(即 2004 年 9 月 1 日库存) 上海 合肥 济南 福州 深圳 天津 成都 杭州 南京 郑州 长沙 广州 北京 重庆 16361 7655 9381 7790 12147 8258 6090 13303 8891 10957 6796 8260 8752 7142 表 4 05 冷冻年度各月计划产能 t PC 04.9 04.10 04.11 04.12 05.1 05.2 05.3 05.4 05.5 05.6 05.7 05.8 25022 41703 66726 100089 116771 58385 158474 200178 208519 200178 58385 0 3.2 计算过程 这里仅选取 04 年 9 月份进行库存分配的计算,其余各月份可依此类推。首先根据各 销售部当月的预测需求、标准差和现货供应水平,计算出其当月总需求,如表 5 所示。 表 5 04 年 9 月各销售部需求 部门 月份 预测需求 t FDj 预测标准差 t j d 现货供 应水平 z 值 总需求量 t d j t j t j FD z 上海 9 月 6485 1333 90% 1.28 8191 合肥 9 月 1913 1012 90% 1.28 3208 济南 9 月 3827 542 90% 1.28 4521 福州 9 月 2764 985 90% 1.28 4025 深圳 9 月 5315 1150 90% 1.28 6787 天津 9 月 1276 702 90% 1.28 2175

WHUT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第2章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成都9月1.281382152790%3337杭州9月16531.287005489090%南京9月1.282445200490%5010郑州9月26588011.2890%3683长沙9月95690%1.28290316809月广州7801.28361490%4613北京9月1.283827107490%5201重庆9月1297158490%1.283324汇总4337363983然后,根据各个销售部的期初库存求出其当月的净需求,并按平均需求速率对过剩产能进行分配,两者之和即为总分配量,如表6所示。表604年9月各销售部库存分配表总需求期初库存净需求过剩产能分配期末库存部门总分配量ITD',1'ND;PA,上海81911636103741374113617合肥032087655110411046846济南452193810220877622208福州4025779001595159566219898深圳678712147030663066天津0217582587367367718成都0797797550533376090杭州02821700513303282111234南京501088910141114117857郑州0153398323683109571533长沙2903679609699696085广州461382600208520856731北京071335201875222082208重庆0659333247142748748汇总131783025022250221134321-7-
WHUT 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 第 2 章 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 - 7 - 成都 9 月 1382 1527 90% 1.28 3337 杭州 9 月 4890 1653 90% 1.28 7005 南京 9 月 2445 2004 90% 1.28 5010 郑州 9 月 2658 801 90% 1.28 3683 长沙 9 月 1680 956 90% 1.28 2903 广州 9 月 3614 780 90% 1.28 4613 北京 9 月 3827 1074 90% 1.28 5201 重庆 9 月 1297 1584 90% 1.28 3324 汇总 - 43373 - - - 63983 然后,根据各个销售部的期初库存求出其当月的净需求,并按平均需求速率对过剩产 能进行分配,两者之和即为总分配量,如表 6 所示。 表 6 04 年 9 月各销售部库存分配表 部门 总需求 t TDj 期初库存 t j I 净需求 t NDj 过剩产能分配 t PAj 总分配量 期末库存 t1 j I 上海 8191 16361 0 3741 3741 13617 合肥 3208 7655 0 1104 1104 6846 济南 4521 9381 0 2208 2208 7762 福州 4025 7790 0 1595 1595 6621 深圳 6787 12147 0 3066 3066 9898 天津 2175 8258 0 736 736 7718 成都 3337 6090 0 797 797 5505 杭州 7005 13303 0 2821 2821 11234 南京 5010 8891 0 1411 1411 7857 郑州 3683 10957 0 1533 1533 9832 长沙 2903 6796 0 969 969 6085 广州 4613 8260 0 2085 2085 6731 北京 5201 8752 0 2208 2208 7133 重庆 3324 7142 0 748 748 6593 汇总 - 131783 0 25022 25022 113432

WHUT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第2章库存管理与风险分4、启示(1)建立完善的销售预测管理机制。上述所提出的库存管理与剩余产能分配模型是建立在各存储点的需求预测基础上的,它根据各存储点每月的期初库存、当月预测销量,将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各存储点之间进行分配,并将过剩产量按照平均需求率分配给各存储点。由此可见,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是做好库存控制与分配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所在。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起完善的销售预测管理机制,尽可能做好销售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工作,并注重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型的合理运用,努力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程度,使预测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持。(2)提高信息的可见性。库存管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问题,但其首要前提是必须保证信息数据的同步,且不能失真,这两点尤为重要。要实现快速响应,首要的便是实现信息的透明化。要将销售日报表、存货日报表、生产计划、配送计划、采购计划等信息全部集中起来,建立产、销、存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的可见性,才能保障响应的及时性。(3)优化仓储管理系统平台,基于仓储管理系统提供的准确信息,各有关部门才能进行有效决策和管理:而信息一日失真,整个制造计划、财务和决策等部门都会产生很严重的数据失真。因此,为了提升信息的执行效率,使信息成为库存管理和快速反应的重要基础,优化仓储管理系统平台尤为重要。当前,每个家电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相应投入,因为物流跟信息流必须同步。(4)完善存货考核机制。销售人员对销售的预测与销售业绩一样,共同纳入考核范畴,以此提高需求和整个库存计划预测的准确度,提升产销匹配率,欢而有效管理库存,并实现快速响应。此外,确定安全库存时也可以采取一定性的方法,例如,根据不同地区的销售情况和销售人员的经验,设置安全库存,这是在预测体系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的一种变通做法。WHU讨论题:(1)造成国内空调行业年年高库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需求预测和信息化对供应链库存控制各有什么影响?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3)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谈谈国内空调行业和企业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库存管理?-8 -
WHUT 研究生课程《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案例集 第 2 章 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 - 8 - 4、启示 (1)建立完善的销售预测管理机制。上述所提出的库存管理与剩余产能分配模型是 建立在各存储点的需求预测基础上的,它根据各存储点每月的期初库存、当月预测销量, 将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各存储点之间进行分配,并将过剩产量按照平均需求率分配给各存储 点。由此可见,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是做好库存控制与分配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所在。这 就要求企业建立起完善的销售预测管理机制,尽可能做好销售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工作,并 注重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型的合理运用,努力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程度,使预测更好地为企 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2)提高信息的可见性。库存管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问题,但其首要前提是必须 保证信息数据的同步,且不能失真,这两点尤为重要。要实现快速响应,首要的便是实现 信息的透明化。要将销售日报表、存货日报表、生产计划、配送计划、采购计划等信息全 部集中起来,建立产、销、存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的可见性,才能保障响应的及时性。 (3)优化仓储管理系统平台,基于仓储管理系统提供的准确信息,各有关部门才能进 行有效决策和管理;而信息一旦失真,整个制造计划、财务和决策等部门都会产生很严重 的数据失真。因此,为了提升信息的执行效率,使信息成为库存管理和快速反应的重要基 础,优化仓储管理系统平台尤为重要。当前,每个家电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相应 投入,因为物流跟信息流必须同步。 (4)完善存货考核机制。销售人员对销售的预测与销售业绩一样,共同纳入考核范畴, 以此提高需求和整个库存计划预测的准确度,提升产销匹配率,从而有效管理库存,并实 现快速响应。 此外,确定安全库存时也可以采取一些定性的方法,例如,根据不同地区的销售情况 和销售人员的经验,设置安全库存,这是在预测体系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的一种变通做法。 讨论题: (1)造成国内空调行业年年高库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需求预测和信息化对供应链库存控制各有什么影响?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谈谈国内空调行业和企业该如何实施 有效的库存管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3.1 Efes啤酒公司选址决策案例.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1.1(b)WalMart SCM.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1.1(a)WalMart SCM.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5.1 巴里拉公司牛鞭效应案例.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6.1 浙江省新华书店供应链整合案例.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3.2 三环专用车公司分销中心选址案例.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3.3 吉列公司配送网络改进.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9.2 戴姆勒公司的电子采购战略.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8.1 战略联盟 沃尔玛-宝洁VMI供应链合作案例.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7.1 宝洁公司的仓储配送一体化战略.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9.1 采购与外包风险案例- 波音787梦幻客机的问题.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10.3 日本大地震暴露全球供应链风险.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10.1 韩都衣舍的QR -供应链风险管理案例.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10.2 outsourcing and its risk Boeing 787 Case.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11.1 联想绿色供应链管理案例.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2章 库存管理与风险分担.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3章 供应链网络规划.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1章. 供应链管理概述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4章 供应契约(supply contracts).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5章 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Lecture 8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VMI.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供应链管理新趋势.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Lecture 10 Procurement and Outsourcing Strategies.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Chapter 11 Coordinated Product and Supply Chain Design.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Chapter 5 Bullwhip effect &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Chapter 2 风险分担与集中式库存控制 Risk Pooling & Centralized inventory control.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Chapter 6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What is integration.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Chapter 4 Supply Contracts.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供应链系统安全库存及其影响因素.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最佳周期服务水平CSL的确定.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周期检查补货策略下的安全库存.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连续检查补货策略下的安全库存.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Chapter 2 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Risk Pooling.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Lecture 0 Overview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研究生)Lecture 1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Designing and managing Supply Chain System(研究生).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Chapter 13(Lecture 12)Smart Pricing.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Chapter 08(Lecture 10)Strategic Alliances and VMI.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Chapter 09(Lecture 11)Procurement and Outsourcing Strategies.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Chapter 06(Lecture 9)Supply chain integrati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