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2 亚病毒

Microbiology 第二节 亚病毒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第二节 亚病毒

Microbiology 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 一种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subvirus) 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3类
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 一种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subvirus), 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3 类

Microbiology 类病毒 类病毒(viroid)是一类只含RNA一种 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目前只在植物体中发现,所含核酸为 裸露的环状ssRNA, 其二级结构像一段末端封闭的短dsRNA分子
一、类病毒 类病毒(viroid)是一类只含 RNA 一种 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目前只在植物体中发现,所含核酸为 裸露的环状ssRNA, 其二级结构像一段末端封闭的短dsRNA分子

Microbiology 1971年在美国工作的瑞士学者T.O.Diener 在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 PsTD)中发现一条比一般病毒分子更小的10S的 区带,他称它为 马铃薯纺缍形块茎病类病毒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它可使马铃 薯减产20%~70%
1971年在美国工作的瑞士学者T. O. Diener 在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 PSTD)中发现一条比一般病毒分子更小的10S的 区带,他称它为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它可使马铃 薯减产20%~70%

Microbiology 30 60 90 120 150 00应0u000C000mOm000000000D 359 180 330 300 270 240 210 PSTV的模式结构 PSTV呈棒状结构,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SSRNA 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5。整个环由两个互补的 半体所组成,其一含179个核苷酸,另一含180个核苷酸, 两者间有70%的碱基以氢键方式结合,形成双螺旋区,共 形成122个碱基对,整个结构中形成了27个内环
PSTV呈棒状结构,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ssRNA 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5。整个环由两个互补的 半体所组成,其一含179个核苷酸,另一含180个核苷酸, 两者间有70%的碱基以氢键方式结合,形成双螺旋区,共 形成122个碱基对,整个结构中形成了27个内环

Microbiology 类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对生物学家来说,类病毒为探索生命起源提供一个 新的低层次上的好对象; ▲对分子生物学家来说,类病毒是研究重要生物大分 子结构与功能的绝好材料; ▲对病理学家来说,类病毒为揭开人类和动、植物的各 种传染性疑难杂症的病因带来新的 希望; ▲对哲学家来说,类病毒为有关生命本质的认识带来 革命性的影响
类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对生物学家来说,类病毒为探索生命起源提供一个 新的低层次上的好对象; 对分子生物学家来说,类病毒是研究重要生物大分 子结构与功能的绝好材料; 对病理学家来说,类病毒为揭开人类和动、植物的各 种传染性疑难杂症的病因带来新的 希望; 对哲学家来说,类病毒为有关生命本质的认识带来 革命性的影响

Microbiology 拟病毒 拟病毒(virusoid)又称类类病毒(viroid-. like)、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satellite) 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拟病毒极其微小,一般仅由裸露的RNA (300~400个核苷酸)或DNA所组成
拟病毒(virusoid)又称类类病毒(viroidlike)、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satellite), 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拟病毒极其微小,一般仅由裸露的RNA (300~400个核苷酸)或DNA所组成。 二、拟病毒

Microbiology 被拟病毒“寄生”的真病毒又称辅助病毒 (helper virus),拟病毒则成了它的"卫星”。 拟病毒的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的协助, 同时,拟病毒也可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和减轻 其对宿主的病害,这可用于生物防治
被拟病毒“寄生”的真病毒又称辅助病毒 (helper virus),拟病毒则成了它的“卫星” 。 拟病毒的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的协助, 同时,拟病毒也可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和减轻 其对宿主的病害,这可用于生物防治

Microbiology 拟病毒首次于1981年在绒毛烟(Nicotianavelutina) 的斑驳病毒(velvet tobacco mottle virus,VTMoV)中分离到。 大分子线状SsRNA一RNA-1 VTMoV基因组<环状SsRNA一RNA-2 拟病毒 RNA-2的线状形式一RNA-3
拟病毒首次于1981年在绒毛烟(Nicotiana velutina) 的斑驳病毒(velvet tobacco mottle virus,VTMoV)中分离到。 VTMoV 基因组 大分子线状ssRNA — RNA-1 环状ssRNA — RNA-2 RNA-2的线状形式 — RNA-3 拟病毒

Microbiology RNA-1 单独接种 不能感染复制 可以感染复制 RNA-2 单独接种 不能感染复制 实验证明:只有当RNA-1(辅助病毒) RNA-2或RNA-3(拟病毒) 合在一起时才能感染宿主
RNA-1 单独接种 不能感染复制 RNA-2 单独接种 不能感染复制 可以感染复制 实验证明:只有当 RNA-1(辅助病毒) RNA-2或RNA-3(拟病毒) 合在一起时才能感染宿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1 病毒(2/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1 病毒(1/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4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3 丝状真菌——霉菌.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2 酵母菌.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真核微生物概述.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4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3 蓝细菌(Cyanobacteria).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2 放线菌(actinomyces).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 细菌 bacteria(2/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 细菌 bacteria(1/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Microbiology.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十 水中大肠菌群的含量测定.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九 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ppt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各章作业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微生物显微直接计数法.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3 病毒与实践.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1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3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4 培养基.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1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2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3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1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3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4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5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2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3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4 基因工程.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5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