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八化学因素对微生物 的影响
实验八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 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常用化学药品对微生物的作用: 口2·学习测定石炭酸系数的方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常用化学药品对微生物的作用。 2.学习测定石炭酸系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口重金属离子可与菌体蛋白质结合使之变性或 与某些蛋白的巯基结合而使酶失活,重金属 盐则是蛋白质沉淀剂,或与代谢产物发生螯 合作用而使其变为无效化合物; ▣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及核酸变性,也可以破 坏细胞膜透性使内含物外溢: ▣碘可与蛋白质酪氨酸残基不可逆结合而使蛋 白质失活,氯气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的强氧化 剂也有杀菌作用;
二、基本原理 重金属离子可与菌体蛋白质结合使之变性或 与某些蛋白的巯基结合而使酶失活,重金属 盐则是蛋白质沉淀剂,或与代谢产物发生螯 合作用而使其变为无效化合物; 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及核酸变性,也可以破 坏细胞膜透性使内含物外溢; 碘可与蛋白质酪氨酸残基不可逆结合而使蛋 白质失活,氯气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的强氧化 剂也有杀菌作用;

▣为了比较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能力,常以石 炭酸为标准,即将某一消毒剂作不同稀释后,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致死全部供试微生 物的最高稀释浓度,与达到同样效果的石炭酸 的最高稀释度的比值,称为这种消毒剂对该种 微生物的石炭酸系数(酚系数)。石炭酸系数 越大,说明该消毒剂杀菌能力越强
为了比较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能力,常以石 炭酸为标准,即将某一消毒剂作不同稀释后,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致死全部供试微生 物的最高稀释浓度,与达到同样效果的石炭酸 的最高稀释度的比值,称为这种消毒剂对该种 微生物的石炭酸系数(酚系数)。石炭酸系数 越大,说明该消毒剂杀菌能力越强

三、器材 ▣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口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 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2.5%碘酒、0.1%升汞、5% 石炭酸、75%乙醇,100%乙醇,1%来苏 尔,0.25%新洁尔灭0.005%龙胆紫,0.05%龙 胆紫,无菌水生理盐水。 ▣4、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培养皿,无菌滤纸片、 试管、吸管、三角涂棒、涂布器、镊子、移液 枪等
三、器材 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 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2.5%碘酒、0.1%升汞、5% 石炭酸、75%乙醇,100%乙醇,1%来苏 尔,0.25%新洁尔灭,0.005%龙胆紫,0.05%龙 胆紫,无菌水生理盐水。 4、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培养皿,无菌滤纸片、 试管、吸管、三角涂棒、涂布器、镊子、移液 枪等

四、操作步骤 图X一1贴滤纸片 ▣1,滤纸片法测定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1)将已灭菌并冷却至50°℃左右的牛肉膏蛋 白胨琼脂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中,水平放 置待凝固。 (2)用无菌吸管吸取0.2ml培养18小时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加入到上述平板中,用 无菌三角涂棒涂布均匀。 (3)将已涂布好的平板底皿划分成4~6等份, 每一等份内标明一种消毒剂的名称
四、操作步骤 1.滤纸片法测定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1)将已灭菌并冷却至50℃左右的牛肉膏蛋 白胨琼脂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中,水平放 置待凝固。 (2)用无菌吸管吸取0.2ml培养18小时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加入到上述平板中,用 无菌三角涂棒涂布均匀。 (3)将已涂布好的平板底皿划分成4~6等份, 每一等份内标明一种消毒剂的名称

目 (4)用无菌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圆形滤纸片 (D5mm)分别浸入装有各种消毒溶液的试管 中浸湿。注意取出滤纸片时保证过滤纸片所含 消毒剂溶液量基本一致,并在试管内壁沥去多 余药液。无菌操作将滤纸片贴在平板相应区域 平板中间贴上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滤纸片作为 对照。 ▣5)将上述贴好滤纸片的含菌平皿,倒置于37°℃ 温室中培养24小时后,取出测定抑菌圈大小 并说明其杀菌强弱
(4)用无菌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圆形滤纸片 (D5mm)分别浸入装有各种消毒溶液的试管 中浸湿。注意取出滤纸片时保证过滤纸片所含 消毒剂溶液量基本一致,并在试管内壁沥去多 余药液。无菌操作将滤纸片贴在平板相应区域, 平板中间贴上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滤纸片作为 对照。 (5)将上述贴好滤纸片的含菌平皿,倒置于37℃ 温室中培养24小时后,取出测定抑菌圈大小, 并说明其杀菌强弱

图Ⅸ-2圆滤纸片法测定化学消毒剂的杀(抑)菌作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微生物显微直接计数法.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细菌的特殊染色技术.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微生物菌落制片技术.ppt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材,PDF电子书,16开本,共四篇).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细菌形态观察和染色实验.ppt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doc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doc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植物的水分生理.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植物的矿质营养.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植物的光合作用.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绪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琴).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被子植物木兰亚纲.pdf
- 集宁师范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docx
- 集宁师范学院:《动物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pdf
- 集宁师范学院:《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Zoological ExperimentⅠ(2022版).pdf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各章作业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九 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十 水中大肠菌群的含量测定.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Microbiology.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 细菌 bacteria(1/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 细菌 bacteria(2/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2 放线菌(actinomyces).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3 蓝细菌(Cyanobacteria).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4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真核微生物概述.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2 酵母菌.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3 丝状真菌——霉菌.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4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1 病毒(1/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1 病毒(2/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2 亚病毒.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3 病毒与实践.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1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