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师范学院:《植物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

植物学教案 第一章植物细胞 1.本章重点:是真核细胞的一般结构及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壁和细胞后含物是植物细胞独有的构造,对其 结构和化学组成应重点掌握。 2.本章难点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及植物体生长、发育概念的把握,以及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植物细胞有丝 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植物细胞,所处分裂期的判断。 3.基本要求 1)掌据真核植物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的基本构造及化学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细胞质的结构及细 胞器的种类及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正确辨别植物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细胞形态特征;搞清植物体生 长、发育的内因。 3)了解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真核和原核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51、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一、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研究史 1、细胞学的创立时期 1665年,英国人虎克发现细胞(Cel 德国植物学家施菜登(1838)和动物学家施旺(1839)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被称为十九世纪自然 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一1898) 受精现象(187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880)、动植物减数分裂(1883.1886)、植物受精现象 (1888)、线粒体(1894)、高尔基体(1898)、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相继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1898一1953) 口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1865) 口1924年孚尔根等首次介绍了DNA反应的方法。 01934年本斯米等用超速离心机将细跑内线粒体分离出来。 口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发现,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4、分子/现代细胞学时期(1953一现在)
植物学教案 第一章 植物细胞 1.本章重点::是真核细胞的一般结构及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壁和细胞后含物是植物细胞独有的构造,对其 结构和化学组成应重点掌握。 2.本章难点: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及植物体生长、发育概念的把握,以及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植物细胞有丝 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植物细胞所处分裂期的判断。 3.基本要求: 1)掌握真核植物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的基本构造及化学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细胞质的结构及细 胞器的种类及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正确辨别植物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细胞形态特征;搞清植物体生 长、发育的内因。 3)了解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真核和原核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1、1 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一、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研究史 1、细胞学的创立时期 1665年,英国人虎克发现细胞(Cell)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38)和动物学家施旺(1839)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被称为十九世纪自然 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 —1898 ) 受精现象(187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880)、动植物减数分裂(1883、1886)、植物受精现象 (1888)、线粒体( 1894 )、高尔基体( 1898 )、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相继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1898—1953) 1900年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1865) 1924年 孚尔根等首次介绍了DNA反应的方法。 1934年 本斯米等用超速离心机将细胞内线粒体分离出来。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发现,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4、分子/现代细胞学时期(1953—现在)

01961年,通过尼伦堡等人的研究,确立了每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DN八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使细胞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现代细胞 学阶段,使细胞的研究从超微水平发展到份子水平阶段,并相应产生许多新兴分枝学科如细胞分子生物学,细胞工 程学以及带有综合特点的细胞生物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目的是认识讨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单纯观察发 展到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细胞,使人类进入有目的的改造细胞的阶段 三、细胞的多样性 1、形状多样(与其功能相适应) 口游离的生长在疏松组织中的细胞球形、椭圆形(皮层细胞、髓 口起保护作用的细胞-一多面体,彼此嵌合紧密(表皮细胞): ·起支持和疏导作用的细胞-一圆柱形、纺锤形(韧皮部、木质部细胞)。 2、细胞大小差异很大 0高等植物细胞直径:数ym一数十个ym,多数15-30um。 0最小细跑,如枝原体,直径0.1一0.15um。 少数大细胞,如番茄果肉、西瓜细胞直径可达1mm,肉眼可见,最长的棉花纤维细胞长可达650mm 四、原核细胞(procaryotic cell) (1)无核膜,仅有些比较集中的核区: (2)核区内分布环状DNA丝, (3)细胞质内无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分化。 (4)细胞质内有游离的质粒(plasmid),是裸露的核外DNA,可遗传. 枝原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低等植物由原核细胞构成。 五、非细胞结构的生命一病毒(virus) 病毒无细胞结构,有生命的特殊有机体 (1)大小:比细菌小,比P大,介于100-3000A之间. (2)组成:Pr外壳包围若核酸芯子 (3)形状:在电镜下病毒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 (4)生活方式:不能在非生命物质上生长而需在活的有机体上生存,能感染细菌、动物和植物形成动植物病 害。 因此,病毒是简单原始的生命形式,细胞是生物有机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1、2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一、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 (一)原生质protoplasm一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成成分,名
1961年,通过尼伦堡等人的研究,确立了每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使细胞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现代细胞 学阶段,使细胞的研究从超微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阶段,并相应产生许多新兴分枝学科如细胞分子生物学,细胞工 程学以及带有综合特点的细胞生物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目的是认识讨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单纯观察发 展到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细胞,使人类进入有目的的改造细胞的阶段 三、细胞的多样性 1、形状多样(与其功能相适应) 游离的生长在疏松组织中的细胞-球形、椭圆形 (皮层细胞、髓); 起保护作用的细胞- 多面体,彼此嵌合紧密(表皮细胞); 起支持和疏导作用的细胞-圆柱形、纺锤形(韧皮部、木质部细胞)。 2、细胞大小差异很大: 高等植物细胞直径:数μm—数十个μm,多数15—30 μm。 最小细胞,如枝原体,直径0.1—0.15 μm。 少数大细胞,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细胞直径可达1mm,肉眼可见,最长的棉花纤维细胞长可达650mm。 四、原核细胞(procaryotic cell) (1)无核膜,仅有些比较集中的核区; (2)核区内分布环状DNA丝; (3)细胞质内无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分化。 (4)细胞质内有游离的质粒(plasmid),是裸露的核外DNA,可遗传。 枝原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低等植物由原核细胞构成。 五、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病毒(virus) 病毒:无细胞结构,有生命的特殊有机体 (1)大小:比细菌小,比Pr大,介于100—3000Å之间。 (2)组成:Pr外壳包围着核酸芯子 (3)形状:在电镜下病毒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 (4)生活方式:不能在非生命物质上生长而需在活的有机体上生存,能感染细菌、动物和植物形成动植物病 害。 因此,病毒是简单原始的生命形式,细胞是生物有机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2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一、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 (一)原生质protoplasm —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成成分,名 称)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1)、水和无机盐 A、水结合态(结构部分】 游离态(溶剂) 一般旺盛生长的幼苗及嫩叶中含水量较高,(60-90%),衰老的叶子含水量低,休眠种子含水量最低,只占 鲜重的10一14%。 B、无机盐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Fe、Mg一与叶绿素形成有关 S、N、P一与Pr的合成有关 (2)、蛋白质(Protein)(三级结构) ·组成:P是以氨基酸为单位构成的长链分子,分子量很大,可从五干到百万以上。 Pr占原生质干重60%。 口Pr按其功能分为三类 0O结合Pr:组成原生质的结构物质 ☐②酶P:催化作用(专化性、高效性、多样性:植物中有2000多种) 口③贮藏Pr:贮藏的营养物质 (3)核酸(nucleic acid) 口组成:由小分子的单位一核苷酸相连形成的长链纷子, 口两种类型: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布于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RNA):分布于细胞质中 口功能作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4)脂类(ipid:甘油+脂肪酸 口包括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脂肪性物质,如油、脂肪、磷脂、蜡、角质、栓质和固醇等,它们都 是长链化合物,但分子链比核酸短的多。 功能作用: ①结构物质(如磺脂与P结合构成生物膜系统), ②形成角质、木栓质、蜡,参与细跑壁形成(脂类具疏水性,不透水)。 (5)糖类(saccharide) D组成:化学通式为(CH2O)n 口功能作用: ①是光和作用的产物,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能源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1)、水和无机盐 A、水 结合态(结构部分) 游离态(溶剂) 一般旺盛生长的幼苗及嫩叶中含水量较高,(60-90%),衰老的叶子含水量低,休眠种子含水量最低,只占 鲜重的10—14 %。 B、无机盐-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Fe、Mg—与叶绿素形成有关 S、N、P—与Pr的合成有关 (2)、蛋白质(Protein) (三级结构) 组成:Pr是以氨基酸为单位构成的长链分子,分子量很大,可从五千到百万以上。 Pr占原生质干重60 % 。 Pr按其功能分为三类 : ①结合Pr:组成原生质的结构物质 ②酶Pr:催化作用(专化性 、高效性、多样性:植物中有2000多种) ③贮藏Pr:贮藏的营养物质 (3)核酸(nucleic acid) 组成:由小分子的单位一核苷酸相连形成的长链分子, 两种类型:脱氧核糖核酸 (DNA):分布于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 (RNA):分布于细胞质中 功能作用: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4)脂类(lipid):甘油+脂肪酸 包括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脂肪性物质,如油、脂肪、磷脂、蜡、角质、栓质和固醇等,它们都 是长链化合物,但分子链比核酸短的多。 功能作用 : ①结构物质(如磷脂与Pr 结合构成生物膜系统)。 ②形成角质、木栓质、蜡,参与细胞壁形成(脂类具疏水性,不透水)。 (5)糖类(saccharide) 组成:化学通式为(CH2O)n . 功能作用: ①是光和作用的产物,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能源

②同时也是构成原生质、细胞壁的主要物质 ③合成其它有机物的原料 口类型:单糖核糖(伍碳糖)、脱氧核糖伍碳糖、葡萄糖(六碳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 多糖:纤维素、淀粉、果胶物质 (6)其它生理活动物质: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索 总之,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C、H、O、N占植物鲜垂大,约99%以上,另外还有K、P、Ca、S、Fe等 微量元素:B.Cu、Mn、Zn、Na、CI等十几种 (三)原生质的物理性质: 口(1)无色半透明半流动状态的粘稠液体,比重比水大 0(2)是一种亲水胶体 口(3)原生质胶粒带有电荷,它使原生质具很大的吸水力及对物质的吸附作用,如胶体破坏,原生质也就丧失活 性,失去生命特性 (四)原生质的生理特性: 具有生命现象,即具新陈代谢的能力(同化-光和:异化一呼吸)· 二、原生质体(protoplast) —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明显区分为:细胞质+细胞核 (一)细胞质:(cytoplasm) 1、质膜(plasmalemma:plasma membrane) 细胞质紧帖细胞壁的膜状结构,也叫细胞膜。 A主要成分:磷脂(55一57%)和蛋白质,厚约80A B、生理功能: (1)使细胞与外环境隔离,保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 (2)具选择吸收的功能: (3)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 (④)有大量的确,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 (5)协调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与组装 2.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
②同时也是构成原生质、细胞壁的主要物质 ③合成其它有机物的原料 类型:单糖:核糖(五碳糖)、脱氧核糖(五碳糖)、葡萄糖(六碳糖) 双糖: 蔗糖、麦芽糖 多糖 :纤维素、 淀粉、果胶物质 (6)其它生理活动物质:酶 、维生素、 激素、抗菌素 总之,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C、H、O、N占植物鲜重大,约99%以上,另外还有K、P、Ca、S、Fe等 微量元素:B、Cu、Mn、Zn、Na、Cl等十几种 (三)原生质的物理性质: (1)无色半透明半流动状态的粘稠液体,比重比水大。 (2)是一种亲水胶体。 (3)原生质胶粒带有电荷,它使原生质具很大的吸水力及对物质的吸附作用, 如胶体破坏,原生质也就丧失活 性,失去生命特性。 (四)原生质的生理特性: 具有生命现象,即具新陈代谢的能力(同化-光和;异化-呼吸)。 二、原生质体(protoplast ) ——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明显区分为:细胞质+细胞核 (一)细胞质:(cytoplasm) 1、质膜(plasmalemma;plasma membrane) 细胞质紧帖细胞壁的膜状结构,也叫细胞膜。 A、主要成分:磷脂(55—57%)和蛋白质,厚约80Å B、生理功能: (1)使细胞与外环境隔离,保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 (2)具选择吸收的功能; (3)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 (4)有大量的酶,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 (5)协调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与组装 2、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

A、定义: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称胞基质。 B、主要成分:水、无机盐等小分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中等分子;Pr、脂蛋白、RNA、多酶等 生物大分子。 C、在生活的细胞中,胞基质做有规律的特续流动:1)转动式运动2)循环式运动 3、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基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 1)、质体(plastid): 绿色植物特有的一类合成或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被双层膜,由前质体(ptoplastid)发育而来。 A、白色体(eucoplast):不含色素,多存在于幼嫩细胞、贮藏组织和一些植物表皮中,并根据贮藏物质的不 同分为造粉体amyloplast)洁油体(elaiopas)和造蛋白体 (proteinoplast). B、有色体(chromoplast):内含大量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而呈现黄、红或橙色,这类质体常存在于花瓣、果实 或一些植物的根(胡萝卜)中。 C.叶绿体(chloroplast):存在于植物绿色的薄壁细胞中、主要是叶肉细胞中。所含数量因细胞而异,从十多 个到数百枚不等, 色素:叶绿素A(蓝绿)、叶绿素B(黄绿) 胡萝卜素(橙黄)、叶绿素(黄)这些色素都分布在内部片层上, 结构:叶绿体呈球形、卵形,其内有基粒(granum)及基质(stroma或natrix)片层 功能:(1)光合作用D(2)合成自身的DNA.RNA.PrO(3)酶集中的场所 2)、线粒体(mitochondria) 形状:球形、棒形域细丝状颗粒, 结构特点:由双层膜包裹,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靖。 功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的“"动力厂”,含自身的DNA,能独立合成Pr。 3)、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结构:以各种形状沿伸、扩展,形成各种管、泡、腔交织的复杂网状管道系统。 分类:光面内质网:与脂类、糖类的合成关系密切 粗面内质网:膜表面附着许多核糖体小颗粒,合成P酶。 功能:口(1)合成、包装和运输一切代谢产物、P酶、脂类、糖: 口(2)是许多细胞器的来源 口(3)提供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的表面积: 口(4)通过胞间连丝中内质网的活动,保持细胞间的联系。 4)、高尔基体(dictyosome或GoIgi-body)
A、定义: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称胞基质。 B、主要成分:水、无机盐等小分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中等分子;Pr、脂蛋白、RNA、多酶等 生物大分子。 C、在生活的细胞中,胞基质做有规律的持续流动:1)转动式运动2)循环式运动 3、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基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 。 1)、质体(plastid): 绿色植物特有的一类合成或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被双层膜,由前质体(ptoplastid )发育而来。 A、白色体(leucoplast ):不含色素,多存在于幼嫩细胞、贮藏组织和一些植物表皮中,并根据贮藏物质的不 同分为造粉体(amyloplast)造油体(elaioplast)和造蛋白体 (proteinoplast)。 B、有色体(chromoplast):内含大量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而呈现黄、红或橙色,这类质体常存在于花瓣、果实 或一些植物的根(胡萝卜)中。 C、叶绿体(chloroplast):存在于植物绿色的薄壁细胞中、主要是叶肉细胞中。所含数量因细胞而异,从十多 个到数百枚不等。 色素: 叶绿素A(蓝绿)、叶绿素B(黄绿) 胡萝卜素(橙黄)、叶绿素(黄) 这些色素都分布在内部片层上。 结构:叶绿体呈球形、卵形,其内有基粒(granum)及基质(stroma 或matrix)片层 功能:(1)光合作用(2)合成自身的DNA、RNA、Pr(3)酶集中的场所 2)、线粒体(mitochondria ) 形状:球形、棒形或细丝状颗粒。 结构特点:由双层膜包裹,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功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的“动力厂”,含自身的DNA,能独立合成Pr。 3)、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结构:以各种形状沿伸、扩展,形成各种管、泡、腔交织的复杂网状管道系统。 分类:光面内质网:与脂类、糖类的合成关系密切。 粗面内质网:膜表面附着许多核糖体小颗粒,合成Pr酶。 功能:(1)合成、包装和运输一切代谢产物、Pr酶、脂类、糖; (2)是许多细胞器的来源; (3)提供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的表面积; (4)通过胞间连丝中内质网的活动,保持细胞间的联系。 4)、高尔基体(dictyosome或Golgi-body )

结构:由一叠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囊组成,扁囊边缘收缩形成膜质小泡,通过缢缩断裂,小泡从扁囊上脱离下 功能:多糖合成,糖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 5)、溶睛体lysosome) 结构:由一单层膜组成,膜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以酸性磷酸酶为特有的酶。 功能:(1)消化作用;(2)自身吞噬;(3)自溶作用。 6)、圆球体(Spherosome) 结构:由一单层膜组成,膜内除含水解酶外,还有脂肪南 功能:(1)同溶酶体 (2)起储存细胞器的作用 7)、微体(Microbody) 结构:也由单层膜包围而成。 类型:植物中含两种微体 (1)过氧化物体peroxisome):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与叶绿体、线粒体配合,参与乙醇酸循环,把乙 醇酸转化为己糖(光呼吸)。 D(2)乙醛酸循环体(gy0 xysome:油粒种子萌发时,与圆球体、线粒体配合,把储存的脂肪转化为糖类。 8)、液泡(Vacuole) 结构:是被一层液泡膜包有,膜内充满若细胞液。 功能:①调节渗透压,控制水分出入细胞, ②维持一定的膨压,使细胞处于紧张状态,具坚实性: ③是各种养料的代谢产物的贮藏场所。 9)、核糖体(Ribosome) 结构:有两个半圆形的亚单位形成,无膜结构。 主要成分:约40%Pr+60%RNA. 功能:合成Pr的场所。 10)、细胞骨架系统 微管microtubule:微管Pr围成直径20-30nm的长管结构。 组微丝microfilaments:由肌动Pr和肌球Pr组成的直径约为5-6nm的细长丝 成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ber:直径约10nm, 微梁microtrabeculae:直径3-5nm的很细很短的纤维。 功能:形成错综复杂的立体网络系统,共同起着细胞支架以及连接细胞内各种结构,使其能执行各自的功能
结构:由一叠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囊组成,扁囊边缘收缩形成膜质小泡,通过缢缩断裂,小泡从扁囊上脱离下 来。 功能:多糖合成,糖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 5)、溶酶体(lysosome) 结构:由一单层膜组成,膜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以酸性磷酸酶为特有的酶。 功能:(1)消化作用;(2)自身吞噬;(3)自溶作用。 6)、圆球体(Spherosome) 结构:由一单层膜组成,膜内除含水解酶外,还有脂肪酶 功能:(1)同溶酶体 (2)起储存细胞器的作用 7)、微体(Microbody) 结构:也由单层膜包围而成。 类型:植物中含两种微体 (1)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与叶绿体、线粒体配合,参与乙醇酸循环,把乙 醇酸转化为己糖(光呼吸)。 (2)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油粒种子萌发时,与圆球体、线粒体配合,把储存的脂肪转化为糖类。 8)、液泡(Vacuole) 结构:是被一层液泡膜包着,膜内充满着细胞液。 功能: ①调节渗透压,控制水分出入细胞; ②维持一定的膨压,使细胞处于紧张状态,具坚实性; ③是各种养料的代谢产物的贮藏场所。 9)、核糖体(Ribosome) 结构:有两个半圆形的亚单位形成,无膜结构。 主要成分:约40%Pr+60%RNA。 功能:合成Pr的场所。 10)、细胞骨架系统 微管microtubule:微管Pr围成直径20-30nm的长管结构。 组 微丝microfilaments:由肌动Pr和肌球Pr组成的直径约为5-6nm的细长丝。 成 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ber:直径约10nm。 微梁microtrabeculae:直径3-5nm的很细很短的纤维。 功能:形成错综复杂的立体网络系统,共同起着细胞支架以及连接细胞内各种结构,使其能执行各自的功能

(二)细胞核(nucleus) 核膜(nuclear membrane):双层膜,上有核孔 核仁(nucleolus):呈小球体,折光性强,是RNA与某些Pr合成的基地,是装配核糖 的场所, 染色质chromatin:染色质丝 核质(nucleoplasm)染色体(chromosome) 核液(nucleochylema):核内无明显结构的基质 ·功能:即控制细胞的遗传、生长和发育。 三、后含物(内含t物)(ergastic substance) 定义:细胞生长过程中,原生质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活动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叫后含物。是一些非原生质, 无生命的有机或无机物质。 口类型:D就其存在的部位来讲:有的存在于细跑液(cel‖sap)中; 有的存在于细胞质(cytoplasm)中. 口就其对细胞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来讲:贮藏的营养物质 生理活性物质 代谢中间产物 细胞内含物的种类和含量随植物种类、部位、生长发育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 1、贮藏的营养物质 A.、淀粉粒((starch grain):一般由造粉体转化而成,围绕一至多个脐形成轮纹。不同植物淀粉粒形状不同, 可作为商品检验和生药鉴定的依据。 B.、蛋白质:非活性,较稳定,遇K呈黄色 结晶状 糊粉粒(aleurone grain)(无定形)胡桃、花生、大豆、蓖麻种子中含量多. C、脂类:高能量贮藏物质,以油滴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遇苏丹引滴染立即呈现橙黄或桔红色 2、生理活动物质:酶、维生素(vitamin)、植物激素(Hormone) 功能:保证cl内一切生化反应正常进行,调节控制植物 生长、发育、繁殖等。 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生长发育) 脱落酸、乙烯(抑制)。 3.其它物质 A、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如甘蔗、甜菜
(二)细胞核(nucleus) 核膜 (nuclear membrane):双层膜,上有核孔 核仁(nucleolus):呈小球体,折光性强,是RNA与某些Pr合成的基地,是装配核糖 的场所, 染色质chromatin:染色质丝 核质 (nucleoplasm) 染色体(chromosome) 核液(nucleochylema):核内无明显结构的基质 功能:即控制细胞的遗传、生长和发育。 三、后含物(内含物)(ergastic substance) 定义:细胞生长过程中,原生质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活动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叫后含物。是一些非原生质、 无生命的有机或无机物质。 类型:就其存在的部位来讲:有的存在于细胞液(cell sap)中; 有的存在于细胞质(cytoplasm)中。 就其对细胞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来讲:贮藏的营养物质 生理活性物质 代谢中间产物 细胞内含物的种类和含量随植物种类、部位、生长发育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 1、贮藏的营养物质 A、淀粉粒(starch grain):一般由造粉体转化而成,围绕一至多个脐形成轮纹。不同植物淀粉粒形状不同, 可作为商品检验和生药鉴定的依据。 B、蛋白质:非活性,较稳定,遇KI呈黄色 结晶状 糊粉粒(aleurone grain)(无定形) 胡桃、花生、大豆、蓖麻种子中含量多。 C、脂类:高能量贮藏物质,以油滴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遇苏丹III滴染立即呈现橙黄或桔红色。 2、生理活动物质:酶、维生素(vitamin)、植物激素(Hormone) 功能:保证cell内一切生化反应正常进行,调节控制植物 生长、发育、 繁殖等。 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促进生长发育) 脱落酸、乙烯(抑制)。 3、其它物质 A、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如甘蔗、甜菜

B、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如果实酸味 C、酚类化合物:酚、单宁、黑素和木质素 单宁(tannin):一种缺N的有机化合物,有涩味,遇铁盐呈现蓝色以至黑色,可用于制革、防腐、印染 医药、钻井等方面。 D、精油:挥发性芳香物质,是一种烃,具杀茵作用,可制香水 E、类黄酮(价avonoid):花色素、黄酮醇和查耳酮与植物颜色有密切关系。花色素常见的有花青素 (cyanidin)、花器素、花葵素等. 花青素:植物体内普遍存在,通常溶解在细胞液中。花青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PH值有关,酸一红,中一紫, 碱一蓝。 F、植物碱:一种含N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6000),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咖啡、茶叶一咖啡碱;烟草 一烟碱:罂粟一罂粟碱;黄莲素、三棵针牙膏一小檗碱,半夏、乌头一半夏碱(哑药),许多植物碱是重要的医 药。 G、无机盐类和结晶体:有的呈溶解态,有的呈结晶体,如草酸钙结晶 H、其它:橡树一橡胶,松柏类植物一松脂 四、细胞壁cell wall: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一个坚韧的外壳 (一)细胞壁的功能 1)支持、保护作用。相当于动物的骨骼,称外骨骼: 2)还参与植物体吸收、分泌、蒸腾和细胞间运输等, 3)有P,参与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等生理活动. 0组成:1纤维素2.半纤维素3.果胶多德4.蛋白质:占细胞壁干重的5%,10% 5.细胞壁的其他化学成分:木质、角质、栓质、矿质等, (二)细胞壁的发生与分层 1、胞间层(intercellular layer)(中层):主要成分为果胶质 2、初生壁primary wall): 3.、次生壁secondary wal):分内、中、外三层 4、纹孔(p):细胞壁增厚时,并非全面均匀增厚,其中常留有不增厚的部分称纹孔。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孔, 而是一些薄壁的区域。 类型:具缘纹孔(bordered pit)、单纹孔((simple pit)、半具缘纹孔half bordered pit) 5.、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 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分子的胞间运输功能。 (三)细胞壁的超微结构 微纤丝(microfibril) —电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纤维状细丝
B、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如果实酸味。 C、酚类化合物:酚、单宁、黑素和木质素 单宁(tannin) :一种缺 N的有机化合物,有涩味,遇铁盐呈现蓝色以至黑色,可用于制革、防腐、印染、 医药、钻井等方面。 D、精油:挥发性芳香物质,是一种烃,具杀菌作用,可制香水。 E、类黄酮(flavonoid):花色素、黄酮醇和查耳酮与植物颜色有密切关系。花色素常见的有花青素 (cyanidin)、花翠素、花葵素等。 花青素:植物体内普遍存在,通常溶解在细胞液中。花青素的颜色与细胞液的PH值有关,酸→红,中→紫, 碱→蓝。 F、植物碱:一种含 N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6000),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咖啡、茶叶→咖啡碱;烟草 →烟碱;罂粟→罂粟碱;黄莲素、三棵针牙膏→小檗碱,半夏、乌头→半夏碱(哑药),许多植物碱是重要的医 药。 G、无机盐类和结晶体:有的呈溶解态,有的呈结晶体,如草酸钙结晶 H、其它:橡树→橡胶,松柏类植物→松脂 四、细胞壁cell wall: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一个坚韧的外壳 (一)细胞壁的功能 1)支持、保护作用。相当于动物的骨骼,称外骨骼; 2)还参与植物体吸收、分泌、蒸腾和细胞间运输等; 3)有Pr,参与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等生理活动。 组成:1.纤维素2.半纤维素3.果胶多糖4.蛋白质:占细胞壁干重的5%-10% 5.细胞壁的其他化学成分:木质、角质、栓质、矿质等。 (二)细胞壁的发生与分层 1、胞间层(intercellular layer)(中层):主要成分为果胶质 2、初生壁(primary wall): 3、次生壁(secondary wall):分内、中、外三层 4、纹孔(pit):细胞壁增厚时,并非全面均匀增厚,其中常留有不增厚的部分称纹孔。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孔, 而是一些薄壁的区域。 类型:具缘纹孔(bordered pit)、单纹孔(simple pit)、半具缘纹孔(half bordered pit ) 5、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 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分子的胞间运输功能。 (三)细胞壁的超微结构 微纤丝(microfibril)——电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纤维状细丝

·光镜下可见在次生壁的外、中、内三层中,微纤丝的排列方向互不一致,增加了细胞壁的坚固性 (四)细胞壁的生长和特化 1、细胞壁的生长(面积、厚度) 2、细胞壁的特化: A、木化(lignifacation):+木质(亲水性物质)加强机械支持作用,可透水。例:导管、管胞、木纤维。 B、角化(cutinication):+角质(脂类化合物)不易透水,多为表皮cell,防止水分过度蒸腾和微生物的侵 袭。同时角质还在表皮细胞外堆积成层,叫角质层(cuticle)。 C、栓化(suberization)):+栓质(脂类化合物)富于弹性,如软木塞。不透水透气,多为死细胞。一股分布在 植物茎、秆、枝及老根的外层,以防止水分蒸腾,保护细胞受恶劣条件的侵袭 D、矿化:+矿质(Ca、Si02)多见于茎、叶的表皮细胞.矿化细胞硬度大,增加植物的支持力,并保护植物 不受动物的侵害,如甜秆表皮细胞。 51、3植物细胞的分裂 一、细胞周期(cell cycle) 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过程。 典型的细胞周期可包括间期和细胞分裂期(mitosis)两部分 间期包括一个DNA合成期(S期synthesis)及S期前后两个间隙期(G1期gap1,G2期gap2)。 二、有丝分裂(mitosis) 细胞分裂期则包括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主要过程。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染色体形态的变化特征可分为前期(pro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 (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 特点:在间期每个染色体复制成两条相同的染色单体,在分裂时有规律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中。 三、减数分裂(meiosis):高等植物中发生在大、小孢子形成时期(单核胚囊和单核花粉粒形成时期)包括两次 连续的分裂,其中DNA只复制一次,染色体仅仅分裂一次,经过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跑染色体数目比母 细胞减少一半。 第一次分裂 前期: 1、细线期:diakinesis2、偶线期:diplotene3、粗线期pachytene4、双线期diplotene5、终变期 diakinesis 中期、后期1、末期 第二次分裂 前期、中期1、后期1、末期: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四、无丝分裂(amitosis))
光镜下可见在次生壁的外、中、内三层中,微纤丝的排列方向互不一致,增加了细胞壁的坚固性。 (四)细胞壁的生长和特化 1、细胞壁的生长(面积、厚度) 2、细胞壁的特化: A、木化(lignifacation):+木质(亲水性物质)加强机械支持作用,可透水。例:导管、管胞、木纤维。 B、角化(cutinication):+角质(脂类化合物)不易透水,多为表皮cell,防止水分过度蒸腾和微生物的侵 袭。同时角质还在表皮细胞外堆积成层,叫角质层(cuticle)。 C、栓化(suberization):+栓质(脂类化合物)富于弹性,如软木塞。不透水透气,多为死细胞。一般分布在 植物茎、秆、枝及老根的外层,以防止水分蒸腾,保护细胞受恶劣条件的侵袭。 D、矿化:+矿质(Ca、SiO2)多见于茎、叶的表皮细胞。矿化细胞硬度大,增加植物的支持力,并保护植物 不受动物的侵害,如甜秆表皮细胞。 §1、3植物细胞的分裂 一、细胞周期(cell cycle) 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过程。 典型的细胞周期可包括间期和细胞分裂期(mitosis)两部分 间期包括一个DNA合成期(S期synthesis)及S期前后两个间隙期(G1期gap1,G2期gap2)。 二、有丝分裂(mitosis) 细胞分裂期则包括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主要过程。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根据染色体形态的变化特征可分为前期(pro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 (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 特点:在间期每个染色体复制成两条相同的染色单体,在分裂时有规律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中。 三、减数分裂(meiosis):高等植物中发生在大、小孢子形成时期(单核胚囊和单核花粉粒形成时期)包括两次 连续的分裂,其中DNA只复制一次,染色体仅仅分裂一次,经过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比母 细胞减少一半。 第一次分裂: 前期I: 1、细线期:diakinesis 2、偶线期:diplotene 3、粗线期pachytene 4、双线期diplotene 5、终变期 diakinesis 中期I、后期I、末期I 第二次分裂 前期II、中期II、后期II、末期II: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四、无丝分裂(amitosis)

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时,核仁先行分裂,继而细胞核延长并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拉长并分裂,形成两个 子细胞。整个过程看不到染色体的变化。无丝分裂还有出芽、碎裂等不同方式. 思考题: 1.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何区别,在各种细胞是否都存在? 2.什么是胞间连丝,有何作用? 第二章植物组织 1。本章重点:是组织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组织种类的区别,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复合组织、组织系统的特征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本章难点:维管束的种类及对不同维管束类型的判断,不同维管束的组织构成特点及空间排列形式。 3.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组织的分类和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搞清各类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分 布。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52.1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形式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及脱分化 (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长。受遗传因子的控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二)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指同源cell逐渐变为结构、功能、生化特征相异的细胞的过程(功能 上、结构上的特化)。 (三)细胞的“全能性”及细胞分化、脱分化的本质。 (1)ce全能性:在一个有机体内每个生活c©l均具有同样的或基本相同的成套的遗传物质,而且具有发育成 完整有机体或分化为任意细胞所必须的全部基因。 (2)细胞分化、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的本质 二、植物组织概念 1、组织(ts5Ue):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群,称组织。不同的组织结合成 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组织的形成 从个体发育讲是ce分化的结果, 从系统发育讲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3、组成植物组织的细胞,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 4、组织具相互转化的能力. 52.2组织的类型 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形态构造的差异,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 织、分泌组织 一、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tissue或neristem
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时,核仁先行分裂,继而细胞核延长并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拉长并分裂,形成两个 子细胞。整个过程看不到染色体的变化。无丝分裂还有出芽、碎裂等不同方式。 思考题: 1.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何区别,在各种细胞是否都存在? 2.什么是胞间连丝,有何作用? 第二章 植物组织 1.本章重点:是组织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组织种类的区别,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复合组织、组织系统的特征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本章难点:维管束的种类及对不同维管束类型的判断,不同维管束的组织构成特点及空间排列形式。 3.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组织的分类和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搞清各类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分 布。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2.1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形式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及脱分化 (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长。受遗传因子的控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二)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指同源cell逐渐变为结构、功能、生化特征相异的细胞的过程(功能 上、结构上的特化)。 (三) 细胞的“全能性”及细胞分化、脱分化的本质。 (1)cell全能性:在一个有机体内每个生活cell 均具有同样的或基本相同的成套的遗传物质,而且具有发育成 完整有机体或分化为任意细胞所必须的全部基因。 (2) 细胞分化、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的本质 二、植物组织概念 1、组织(tissue):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群,称组织。不同的组织结合成 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组织的形成 从个体发育讲是cell分化的结果。 从系统发育讲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3、组成植物组织的细胞,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 4、组织具相互转化的能力。 §2.2 组织的类型 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形态构造的差异,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 织、分泌组织 一、 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tissue或meristem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集宁师范学院:《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Zoological ExperimentⅠ(2022版).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Ⅰ(2022版).pdf
- 集宁师范学院:《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s Experiment(2022版).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experiment I(2022版).pdf
- 集宁师范学院:《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Human anatomy and Animal physiology(2022版).pdf
- 集宁师范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2022版).pdf
- 集宁师范学院:《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s(生物科学专业).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2022版).pdf
- 西北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授课教案(实验指导).pdf
- 西北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授课教案(实验指导).pdf
-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合集).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微生物学教案(生科实验,石河子大学:胡文革).doc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微生物学教案(生物科学,石河子大学:胡文革).doc
- 石河子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微生物学讲稿(任课教师:张亚平).doc
- 石河子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园艺微生物教案.doc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生物技术教案.doc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基础免疫学教案(共十九章).doc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微生物与人类健康.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四 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六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测数及斜面接种.ppt
- 集宁师范学院:《动物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pdf
- 集宁师范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docx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被子植物木兰亚纲.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绪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琴).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植物的光合作用.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植物的矿质营养.pdf
- 集宁师范学院:《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植物的水分生理.pdf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doc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doc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细菌形态观察和染色实验.ppt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材,PDF电子书,16开本,共四篇).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微生物菌落制片技术.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细菌的特殊染色技术.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别.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微生物显微直接计数法.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ppt
- 新疆大学:《微生物学》课程各章作业习题(含参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