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3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Microbiology 0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第三节

Microbiology 自养微生物的CO,固定 生物固氮 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 生物固氮 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Microbiology 一、自养微生物的C0)固定 各种自养微生物在其生物氧化磷酸化, 发酵和光合磷酸化中获取的能量主要用于 C0,的固定。 在微生物中固定C02的4条途径: Calvin循环 厌氧乙酰=CoA途径 逆向TCA循环途径 羟基丙酸途径
一、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 各种自养微生物在其生物氧化磷酸化、 发酵和光合磷酸化中获取的能量主要用于 CO2的固定。 在微生物中固定CO2的4条途径: Calvin循环 厌氧乙酰-CoA途径 逆向TCA循环途径 羟基丙酸途径

Microbiology (一)Calvin循环(Calvin cycle) Calvin循环又称Calvin-Benson循环 Calvin-Basshami循环、核酮糖二磷酸途径或 还原性戊糖磷酸循环。 这一循环是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 固定CO,的主要途径
(一)Calvin循环(Calvin cycle) Calvin循环又称Calvin-Benson循环、 Calvin-Bassham循环、核酮糖二磷酸途径或 还原性戊糖磷酸循环。 这一循环是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 固定CO2的主要途径

Microbiology 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ibulose biphosphate carboxylase,简称RuBisC0)和磷酸核酮糖激酶 (phosphoribulokinase)是本途径中两种特有的酶。 利用Calvin循环进行c0,固定的生物包括绿色 植物、蓝细菌、多数光合细菌(光能自养型)和 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化能自养型)
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ibulose biphosphate carboxylase,简称RuBisCO)和磷酸核酮糖激酶 (phosphoribulokinase)是本途径中两种特有的酶。 利用Calvin循环进行CO2固定的生物包括绿色 植物、蓝细菌、多数光合细菌(光能自养型)和 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化能自养型)

Microbiology 6c0 12甘油酸 -3-磷酸 -12 ATP ① 6核酮棘 -1,5-二磷酸 12甘油酸 Calvin循环 -1,3-二磷酸 2NADPH2 由6分子C0还原成1分子 6ADP+6Pi ② 果糖-6-磷酸的过程:①为 6ATP- →I2NADP 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②为磷 6核酮糖 12甘油醛 -3-磷酸 酸核酮糖激酶;图中18ATP来 -5-磷酸 自光反应或氧化磷酸化, 方子套特10甘油 I2 NADPH:来自光反应或逆电 用于 果糖-6-磷酸 生物合成 子流传递 -3-磷酸 缩合 →己糖聚合 →双糖(蔗糖等) ·多糖(淀粉、纤维素等) 甘油醛-3-磷酸 还原 →甘油酯化→磷脂,脂肪,油 氧化→乙酰-CoA一→羧酸氨基化,氨基酸聚盒蛋白质

Microbiology 如果以产生1个葡萄糖分子来计算, 则Calvin循环的总式为: 6C0,+12NAD(P)H2+18ATP- C6H1206+12NAD (P)+18ADP+18Pi
如果以产生1个葡萄糖分子来计算, 则Calvin循环的总式为: 6CO2+12NAD(P)H2+18ATP→ C6H12O6+12NAD(P)+18ADP+18Pi

Microbiology (二)厌氧乙酰-CoA途径 (anaerobic acytyl-CoA pathway) 厌氧乙酰-C0A途径又称活性乙酸途径 (anaerobic acetic acid pathway ) 这种非循环式的C02固定机制主要存在于一些 产乙酸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化能自养 细菌中
厌氧乙酰-CoA途径又称活性乙酸途径 (anaerobic acetic acid pathway)。 这种非循环式的CO2固定机制主要存在于一些 产乙酸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化能自养 细菌中。 (二)厌氧乙酰-CoA途径 (anaerobic acytyl-CoA pathway)

Microbiology (三)逆向TCA循环 (reverse TCA cycle) 自学
(三)逆向TCA循环 (reverse TCA cycle) 自 学

Microbiology (四)羟基丙酸途径 (hydroxypropionate pathway) 自学
(四)羟基丙酸途径 (hydroxypropionate pathway) 自 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2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1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4 培养基.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3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1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3 病毒与实践.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2 亚病毒.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1 病毒(2/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1 病毒(1/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4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3 丝状真菌——霉菌.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2 酵母菌.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真核微生物概述.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4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3 蓝细菌(Cyanobacteria).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2 放线菌(actinomyces).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 细菌 bacteria(2/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 细菌 bacteria(1/2).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1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3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4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5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2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3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4 基因工程.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5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3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4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1 传染.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2 非特异性免疫.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3 特异性免疫.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4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5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ppt
- 浙江工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结束语——21世纪的微生物.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