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公共政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十一章,沈阳师范大学:郭蕊)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46
文件大小:131.2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政策体制 第四章 公共政策价值 第五章 公共政策工具 第六章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规划与抉择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公共政策学》教案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期:20203-2024-2授课班级:2023级行政管理授课单位:管理学院授课教师:郭蕊

《公共政策学》教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期:20203-2024-2 授课班级:2023 级行政管理 授课单位: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郭蕊

第一章导论学时4周次单元第一章导论第1教学周教学环境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活动介绍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方法、要求以及课程主要的内容结构;让学教学目的生了解该门课程的实用性与重要性,树立学生学习好该门课程的信心。知识点:社会问题与政策活动、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的发展历史与演进。重点:公共政策学的基本含义、本质、特征;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重点难点共政策学的新发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难点:政策、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概念的界定;公共政策学的学科特性;决策科学的形成:公共政策学的新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模拟演示、练习、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1.内容导入及设计请各位同学列出你最关心的问题TOP5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至今尚不统一。究其原因,一是在这门学科最早产生并且至今最为发达的美国,其英语名称有数个并行于世,如PolicySciences,Public Policy Sciences,Policy Analysis,Public PolicyAnalysis,PolicyResearch,PolicyStudies,Policy Inquiry,PublicPolicyResearch,PublicPolicyStudies等;二是在将这些英语名称对教学设计译为中文时,常常出现不同的译名,如PolicySciences,有译为“政策及教授内科学”者,也有译为“政策学”者,等等。英文名称的差异,主要反映了1L容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学者在两个问题的认识上的差异:其一是这门学科的科学性问题;其二是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的公共性问题。在中国大陆,这门学科是改革开放以后才着手引进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量的和基础性的研究成果是为大学本科教育编写的教材,所使用的学科名称有这样几种:①公共政策学;②政策学;③政策科学;④政策分析;③公共政策分析;③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虽然不同的学者会使用不同的学科名称,但是这些名称都是对同一学科的称谓,就学科要素而言彼此则没有什么差异,因此可互相替代。思考与练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习2.如何呢理解“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有权威的分配”1

1 第一章 导论 单元 第一章导论 学时 4 周次 第 1 教学周 教学环境设计 使用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活动 教学目的 介绍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方法、要求以及课程主要的内容结构;让学 生了解该门课程的实用性与重要性,树立学生学习好该门课程的信心。 重点难点 知识点:社会问题与政策活动、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的发展历史与演进。 重点:公共政策学的基本含义、本质、特征;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 共政策学的新发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难点:政策、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概念的界定;公共政策学的学科特性; 决策科学的形成;公共政策学的新发展。 教 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模拟演示、练习、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 学设计 及 教授内 容 1.内容导入及设计 请各位同学列出你最关心的问题 TOP5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至今尚不统一。究其原因,一是在这门学科最早产 生并且至今最为发达的美国,其英语名称有数个并行于世,如 Policy Sciences,Public Policy Sciences, Policy Analysis, Public Policy Analysis, Policy Research, Policy Studies, Policy Inquiry, Public Policy Research, Public Policy Studies 等;二是在将这些英语名称对 译为中文时,常常出现不同的译名,如 Policy Sciences,有译为“政策 科学”者,也有译为“政策学”者,等等。英文名称的差异,主要反映了 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学者在两个问题的认识上的差异:其一是这门学科的 科学性问题;其二是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的公共性问 题。在中国大陆,这门学科是改革开放以后才着手引进和逐渐发展起来的, 大量的和基础性的研究成果是为大学本科教育编写的教材,所使用的学科 名称有这样几种:①公共政策学;②政策学;③政策科学;④政策分析; ⑤公共政策分析;⑥政策研究;⑦公共政策研究。虽然不同的学者会使用 不同的学科名称,但是这些名称都是对同一学科的称谓,就学科要素而言 彼此则没有什么差异,因此可互相替代。 思 考与练 习 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2.如何呢理解“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有权威的分配

1.【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第一章关于政治的科学阅读文献2.【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第一章,公共政策之研究;第七章政策研究和公共利益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节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内涵(2学时)一、社会问题与政策活动导例:A家庭夫妇只有一个女儿。让女儿在国内读大学,花钱少,但某些自然科学门类的实验条件和师资水平赶不上欧美名牌大学;到国外著名大学读理科,学的理论知识新、使用技术多,但花钱也多。夫妇两人再三商量后,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让女儿出国深造。B企业是一个由好几个股东投资才办成的私营玩具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的主导性产品是儿童玩具。在市场调研中,公司董事长发现眼下生子女越来越多,而且家长们更喜欢购买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玩具。董事长在和其他股东及经理层商量后决定多生产适合女孩玩的高级洋娃娃。C国在人口普查中发现,由于某些医院迎合某些家庭重男轻女的观念,对胎儿作性别测定,一些夫妇想方设法要怀上一个男孩。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国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调。政府有关部门在调查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土,做出决定,禁止医院作这类测定。D鉴于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地球供人类未来存在和发展的资源越来越少。但不少国家只顾眼前的经济增长,对现有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召开了由各国首脑参加的会议,签署宣言,承诺各国的经济增长应以不影响后代发展为前提。请思考下面的问题:①家庭中解决问题的手段属于公共政策吗?②企业中的决策并不是董事长一个人或董事会中的几个人拍脑袋就完事的。企业决策也带有公共性,但它是公共政策吗?③在全球治理中,解决哪些问题的政策才算是公共政策?含义:政策是人们通过谋划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工具。从一般政策到公共政策,突出的是政策活动中公共性的增强。公共政策正是具有公共性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这里讲的公共性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二是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执2

2 阅读文献 1.[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第一 章 关于政治的科学 2.[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第一 章,公共政策之研究;第七章 政策研究和公共利益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第一节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内涵(2 学时) 一、社会问题与政策活动 导例:A 家庭夫妇只有一个女儿。让女儿在国内读大学,花钱少,但某些自然科学门 类的实验条件和师资水平赶不上欧美名牌大学;到国外著名大学读理科,学的理论知识 新、使用技术多,但花钱也多。夫妇两人再三商量后,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让女儿出 国深造。 B 企业是一个由好几个股东投资才办成的私营玩具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的主导性产 品是儿童玩具。在市场调研中,公司董事长发现眼下生子女越来越多,而且家长们更喜 欢购买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玩具。董事长在和其他股东及经理层商量后决定多生产适合女 孩玩的高级洋娃娃。 C 国在人口普查中发现,由于某些医院迎合某些家庭重男轻女的观念,对胎儿作性 别测定,一些夫妇想方设法要怀上一个男孩。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国人口性别比例 的失调。政府有关部门在调查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土,做出决定,禁止医院作这类测定。 D 鉴于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地球供人类未来存在和发展的资源越来越少。但不少国 家只顾眼前的经济增长,对现有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联合国召开了由各国首脑参加的会议,签署宣言,承诺各国的经济增长应以 不影响后代发展为前提。 请思考下面的问题:①家庭中解决问题的手段属于公共政策吗?②企业中的决策并 不是董事长一个人或董事会中的几个人拍脑袋就完事的。企业决策也带有公共性,但它 是公共政策吗?③在全球治理中,解决哪些问题的政策才算是公共政策? 含义:政策是人们通过谋划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从一般政策到公共政策,突出的是政策活动中公共性的增强。 公共政策正是具有公共性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这里讲的公共性有四个方面的含 义:一是强调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二是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执

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三是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利益:最后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坚持的是公共价值。二、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一般;2.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一参谋结构矩阵结构3.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三、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一)政治学视角。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二)管理学视角。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计划和步骤,服从一定的指挥和原则,从而使个人和各个方面的活动协调一致,以便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管理科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决策科学。(三)经济学视角。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一门学科。(四)社会学视角。社会学对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对社会问题、种族关系、家庭问题、犯罪学和社会变革所进行的研究。(五)伦理学视角。伦理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政策研究中的价值分析,这将在最后一节进行探讨;二是政策研究本身的伦理规范,或者说是政策分析的职业伦理。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1学时)3

3 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三是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 利益;最后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坚持的是公共价值。 二、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 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 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一般; 2.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 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 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①线性结构 ②职能结构 ③线性— 参谋结构 ④矩阵结构 3.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 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政策过程是一 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 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三、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一)政治学视角。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二)管理学视角。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计划和步骤,服从一定的指挥和原则,从 而使个人和各个方面的活动协调一致,以便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管理科 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决策科学。 (三)经济学视角。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 的一门学科。 (四)社会学视角。社会学对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对社会问题、种族关 系、家庭问题、犯罪学和社会变革所进行的研究。 (五)伦理学视角。伦理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 政策研究中的价值分析,这将在最后一节进行探讨;二是政策研究本身的伦理规范,或 者说是政策分析的职业伦理。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1 学时)

一、公共政策学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按照政策科学奠基人拉斯韦尔的观点,政策科学所关注的是政策相关知识,即公共决策过程知识和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知识。由此定义来看,可以说政策科学源远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随着文明的出现尤其是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就需要处理公共的或社会问题,就必须有政策研究活劫,用相应的研究程序和方法,产生政策相关知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种、专门化活动的政策研究以及研究者的角色地位,政策相关知识产生的程序和方法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人类文明进化到这样的阶段,即人类开始自觉地反思知识与行动的关系,追求政策相关知识的时候,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就发端了。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和经验研究的成长,政策研究或政策相关知识的产生逐步变成一种相对自主的、由它自己的特殊程序所指导的活动,并逐步建立在系统的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进入20世纪,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主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及行政学的职业化。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1971)和《政策科学构想》(1971)的出版。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二、公共政策学的中国化进程概括起来说,推动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现实需要是推动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强大动力,一方面是党政领导机关决策的需要,这一需要推动着专门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设立;另一方面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这一需要推动着教师撰写教材和学术论著。第二,关于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内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越来越多,对党政领导部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不断地发展,体制外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越来越多地成立起来;第三,公共政策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4

4 一、公共政策学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 按照政策科学奠基人拉斯韦尔的观点,政策科学所关注的是政策相关知识,即公共 决策过程知识和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知识。由此定义来看,可以说政策科学源远流长,几 乎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随着文明的出现尤其是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就需要处理公共的 或社会问题,就必须有政策研究活劫,用相应的研究程序和方法,产生政策相关知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种、专门化活动的政策研究以及研究者的角色地位,政策 相关知识产生的程序和方法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人类文明进化到这样的阶段,即人 类开始自觉地反思知识与行动的关系,追求政策相关知识的时候,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 就发端了。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和经验研究的成长,政策研究或政策相关知识的产 生逐步变成一种相对自主的、由它自己的特殊程序所指导的活动,并逐步建立在系统的 经验数据的基础上。 进入 20 世纪,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主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如经 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及行政学的职业化。 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 程》(1968)、《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1971)和《政策科学构想》(1971)的出版。 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二、公共政策学的中国化进程 概括起来说,推动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现实需要是推 动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强大动力,一方面是党政领导机关决策的需要,这一需要推动着 专门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设立;另一方面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这一需要推动着教 师撰写教材和学术论著。第二,关于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内的公共 政策研究机构越来越多,对党政领导部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不断地发展,体制 外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越来越多地成立起来;第三,公共政策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

要。未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还要在以下面努力: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重视本土资源;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学习方法与意义(1学时)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研究程序的设计;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一)研究程序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确定假设;收集系统资料;资料分析;做操作性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收集。(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矛盾分析方法3、历史分析方法;4、比较分析方法;(步骤:确定比较研究的范围:进行个案研究;类型分析:设定比较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5、个案分析方法:(步骤: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实施个案研究;整理分析材料;起草研究报告)6、经济分析方法;7、制度分析方法;8、价值分析方法二、学习公共政策学的意义【教学反思】1注重概念基础知识的深度讲解2.以案例形式对社会救助发展历程进行讲解5

5 要。 未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还要在以下面努力:强化研究者的主 体意识;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重视本土资源;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 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学习方法与意义(1 学时)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研究 程序的设计;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确定假设;收 集系统资料;资料分析;做操作性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收集。 (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1、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矛盾分析 方法 3、历史分析方法;4、比较分析方法;(步骤:确定比较研究的范围;进行个案研 究;类型分析;设定比较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5、个案分析方法;(步骤:明确个案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实施个案研究;整理分析材料;起草研究报告)6、 经济分析方法;7、制度分析方法;8、价值分析方法 二、学习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教学反思】 1.注重概念基础知识的深度讲解 2.以案例形式对社会救助发展历程进行讲解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第二章公共政策单元学时周次4第2教学周的基本内涵教学环境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活动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构成与功能,理解制定公共政策和实施政策是政府存在的基础。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教学目的和分析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在解决公共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知识点:公共政策的含义、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构成与功能重点难点重点:公共政策的含义、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构成与功能难点: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模拟演示、练习、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1.公共政策的类型有哪些?思考与练2.公共政策有哪些功能?习3.通过实例分析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成因1.伍启元,《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1989阅读文献2.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上篇: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0.5学时)一、公共政策的内涵在公共政策学领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依据不同标准,对公共政策的内涵和范围做出过不同的判断。据此可以做出如下基本划分:1.强调政府的作为2.重视公共政策的目的3.突出公共政策的特征4.体现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性5.强调公共政策结果的地位。公共政策系统的产出,通常以条例、规章、法律、法令、法庭裁决、行政决议以及其他形式出现。通过公共政策系统不同的产出状态,反6

6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单元 第二章 公共政策 的基本内涵 学时 4 周次 第 2 教学周 教学环境设计 使用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活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构成与功能,理解制 定公共政策和实施政策是政府存在的基础。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 和分析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在解决 公共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 重点难点 知识点:公共政策的含义、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构成 与功能 重点:公共政策的含义、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构成与 功能 难点: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模拟演示、练习、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 思考与练 习 1.公共政策的类型有哪些? 2.公共政策有哪些功能? 3.通过实例分析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成因 阅读文献 1.伍启元,《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1989 2.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上篇: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0.5 学时) 一、公共政策的内涵 在公共政策学领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依据不同标准,对公共政策的内 涵和范围做出过不同的判断。据此可以做出如下基本划分: 1.强调政府的作为 2.重视公共政策的目的 3.突出公共政策的特征 4.体现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性 5.强调公共政策结果的地位。公共政策系统的产出,通常以条例、规章、法律、 法令、法庭裁决、行政决议以及其他形式出现。通过公共政策系统不同的产出状态,反

映出公共事务处理中的地位差异。6.突出公共政策的回应性。美国学者拉雷,N.格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由那些掌握或影响官方政府职能的人们所作的基本决策、承担的义务与其行为的结合。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组合由那些要求变化者、决策者和受到该政策影响的人们之间相互的作用而产生,最后由合法当局为回应政府外部和内部的人的压力,被迫重新做出合理的决定。这一判断,说明公共政策活动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形态,而是社会生活各种活动的集中表现,受到企业组织主体和社会组织主体社会活动的影响。分人占有它们。换句话说,…一项政策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西方学者有关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成果被引进中国以后,中国学者综合这些学术文献中对公共政策所做的界定,提出了能够全面地揭示“公共政策”概念内涵的定义。例如,台湾中兴大学张世贤教授认为:“公共政策乃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经由政治过程,所产出的策略”。他说,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似可归纳为以下三个不同角度:①以目标取向(Goal-O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达到公共目标所采用的策略;②以问题取向(Problem-O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策略;③以过程取向(Process-O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政治过程的产出。国家行政学院张德信教授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威机关为了解决特定的公共问题而表明的行动意图或如何行动的计划。”国家行政学院张金马教授给公共政策下的定义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二、本课对公共政策的理解综合上述各种界定,我们对公共政策给出如下定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这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第二,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一一它表征公共权力机关想于什么、为什么千、怎样千、不想千什么、为什么不想干。所以,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当今世界各国的政策体制各有不同,公共权力机关的构成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权力配置各有不同,因此,公共政策7

7 映出公共事务处理中的地位差异。 6.突出公共政策的回应性。美国学者拉雷.N.格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由那些掌 握或影响官方政府职能的人们所作的基本决策、承担的义务与其行为的结合。在多数情 况下,这些组合由那些要求变化者、决策者和受到该政策影响的人们之间相互的作用而 产生,最后由合法当局为回应政府外部和内部的人的压力,被迫重新做出合理的决定。 这一判断,说明公共政策活动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形态,而是社会生活各种活动的集中 表现,受到企业组织主体和社会组织主体社会活动的影响。分人占有它们。换句话 说,.一项政策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 西方学者有关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成果被引进中国以后,中国学者综合这些学术文献 中对公共政策所做的界定,提出了能够全面地揭示“公共政策”概念内涵的定义。例如, 台湾中兴大学张世贤教授认为:“公共政策乃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经 由政治过程,所产出的策略”。他说,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似可归纳为以下三个不同角 度:①以目标取向(Goal-O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达到公共目标所采用的策略; ②以问题取向( Problem-0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策略;③ 以过程取向( Process-O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政治过程的产出。国家行政学院 张德信教授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威机关为了解决特定的公共问 题而表明的行动意图或如何行动的计划。”国家行政学院张金马教授给公共政策下的定 义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形 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等。” 二、本课对公共政策的理解 综合上述各种界定,我们对公共政策给出如下定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 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这 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 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第二,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 权力意志的表现——它表征公共权力机关想于什么、为什么干、怎样干、不想干什么、 为什么不想干。所以,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当今世界各国的政策体制各有不 同,公共权力机关的构成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权力配置各有不同,因此,公共政策

的制定方式和过程也就各有不同。第三,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前者能够不能够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聚合公民的愿望、意向和利益。第四,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公共问题的提出来自政治系统的环境的挑战以及政治系统自身的维持和存续的需要,而解决公共问题的轻重缓急的次序的认定则取决于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作的考量;公共目标的设定既可能是公共权力机关理性(虽然事实上是有限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非理性活动的产物。不管怎样,公共目标的设定标志着公共政策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虽然事实上几乎每一项政策实施的结果总是一部分公民受益而另一部分公民受损。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它通过规范、引导机关、团体和公民个人的社会行为,有效地分配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稀有资源。对某一项具体政策而言,价值分配则在与该政策直接相关的群体和个体范围内进行。第六,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形式的政策,包括政府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公然采取的行动。消极形式的公共政策则包括,政府官员就人们要求政府介入某一事务,做出的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做任何事情的决定。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在总体上或某一特定的范围内遵循一种放任主义或不干涉主义的政策。这种无为政策可能对社会或社会中的某些团体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类型与特征(1学时)一、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一)从内容特征上划分:公共政策的内容特征指的是具有不同的政策效力的各项公共政策构成一个统一的、相互作用的政策体系。1、以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关系划分:①元政策②基本政策③部门政策;(相互关系: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基本政策衍生自元政策,是元政策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延伸和具体体现;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2、将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划分:①战略:就是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所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8

8 的制定方式和过程也就各有不同。 第三,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 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前者能够不能够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 聚合公民的愿望、意向和利益。 第四,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公共问题的提出来 自政治系统的环境的挑战以及政治系统自身的维持和存续的需要,而解决公共问题的轻 重缓急的次序的认定则取决于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作的考量;公共目标的设定 既可能是公共权力机关理性(虽然事实上是有限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非理性 活动的产物。不管怎样,公共目标的设定标志着公共政策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谋 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虽然事实上几乎每一项政策实施的结果总 是一部分公民受益而另一部分公民受损。 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它通过规范、引导机关、团体和公 民个人的社会行为,有效地分配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稀有资源。对某一项具体政策而言, 价值分配则在与该政策直接相关的群体和个体范围内进行。 第六,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形式的政策,包括 政府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公然采取的行动。消极形式的公共政策则包括,政府官员 就人们要求政府介入某一事务,做出的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做任何事情的决定。换句话 说,就是政府在总体上或某一特定的范围内遵循一种放任主义或不干涉主义的政策。这 种无为政策可能对社会或社会中的某些团体具有头等重要意义。”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类型与特征(1 学时) 一、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 (一)从内容特征上划分:公共政策的内容特征指的是具有不同的政策效力的各项 公共政策构成一个统一的、相互作用的政策体系。 1、以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关系划分:①元政策② 基本政策③部门政策;(相互关系: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 摄的关系;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基本政策衍生自元政策,是元 政策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延伸和具体体现;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 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 2、将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划分:①战略:就是政 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所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

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也就是大政策,也称为“宏观政策”②策略:是政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③战术: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也称为“微观政策”(相互关系:战略是全局的,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是服从服务于战略,战术是微观的,针对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在战略的指导下完成特定方面的目标,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涉及面不同,战略、策略、战术依次递减)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划分:①政治政策②经济政策③社会政策④教育、科技、文化政策4.其他分类方法:(1)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数量为标准划分:①单目标政策②多目标政策:(2)以政策主体决策时有无现行规范可遵循进行划分:①程序性政策②非程序性政策;(3)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划分:①实质性政策②程序性政策(4)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①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②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5)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①分配性政策②调节性政策③自我调节性政策④再分配政策(6)由美国学者洛维为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而做的一种类型划分:①分配性政策②限制性政策③再分配性政策(7)以政策的结果是双赢还是一方所得为他方所失为标准划分:①零和博奔政策②非零和博奔政策(8)以同一政策的始创或调整为标准划分:①初始政策②反馈政策(9)内容构成以政策结果的可预测性为标准划分:①确定型政策(如全国统考制度)②不确定型政策③风险型政策(建立股票市场)④竞争型政策(10)以政策主体希望的行为选择的范围为标准划分:①鼓励性(扩大性)政策②限制性政策(11)以政策主体是否行为为标准划分:①积极性政策②消极性政策(改革初期对私企发展的不行动的政策)(12)以面向未来还是面向现实为标准划分:①能动型政策②被动型政策(二)从形式特征上划分: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指的是一项政策是由谁制定、它的9

9 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也就是大政策,也称为“宏观政策” ②策略:是政 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③战术: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 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也称为“微观政策”(相互 关系:战略是全局的,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是服从服务于战略,战术是微观的,针对 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在战略的指导下完成特定方面的目标,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涉 及面不同,战略、策略、战术依次递减) 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划分:①政治政策 ②经济政策 ③社会政 策 ④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4.其他分类方法: (1)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数量为标准划分:①单目标政策②多目标政策; (2)以政策主体决策时有无现行规范可遵循进行划分:①程序性政策②非程序性政 策; (3)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划分:①实质性政策②程序性政策 (4)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①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②符号性(或象征性)政 策; (5)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①分配性政策②调节性政策③自我调 节性政策④再分配政策 (6)由美国学者洛维为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而做的一种类型划分:①分配性政策② 限制性政策③再分配性政策 (7)以政策的结果是双赢还是一方所得为他方所失为标准划分:①零和博弈政策② 非零和博弈政策 (8)以同一政策的始创或调整为标准划分:①初始政策②反馈政策 (9)内容构成以政策结果的可预测性为标准划分:①确定型政策(如全国统考制度) ②不确定型政策③风险型政策(建立股票市场) ④竞争型政策 (10)以政策主体希望的行为选择的范围为标准划分:①鼓励性(扩大性)政策②限 制性政策 (11)以政策主体是否行为为标准划分:①积极性政策②消极性政策(改革初期对私 企发展的不行动的政策) (12)以面向未来还是面向现实为标准划分:①能动型政策②被动型政策 (二)从形式特征上划分: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指的是一项政策是由谁制定、它的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