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思考题 1、简述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略) 2、讨论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答: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以下4个方面: (1)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含量、待测组分的性质: (2)共存组分的信息及对测定的影响: (3)对测定的准确度、灵敏度要求: (4)现有的条件、测定成本及测定的周期等。 3、简述一般试样的分析过程。 答:试样的分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步: 取样、试样的处理与分解、分离与富集、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与 评价。 4、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邻苯二甲酸氢钾和二水合草酸都可用作基准物质,你认为选择 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答:邻苯二甲酸氢钾更好,因为(1)分子量较大:(2)稳定性好。 5、基准物NaCO3和NaBO,1OHO都可用于标定HC的浓度,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更好? 为什么? 答:NB:O10H0更好,因为其分子量较大,称量误差小。 6、用基准物NaCO,标定HC溶液时,下列情况会对HCI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偏高、偏 低或没有影响)? a.滴定时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的HC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 答:偏低,因为测定的HC的体积过大: b.称取NaC03时,实际质量为0.1834g,记录时误记为0.1824g: 答:偏低,因为消耗的HC的体积比0.1824g消耗的多: c.在将HC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之前,没有用HC溶液荡洗滴定管: 答:偏低,因为HC标准溶液别滴定管中的水稀释了: d维形瓶中的NaCO,用蒸馏水溶解时,多加了50mL蒸馏水: 答:无影响,因为NaCO3的量不变: e.滴定开始之前,忘记调节零点: 答:偏高,因为测量的HC的体积比实际消耗的少:
第一章 思考题 1、简述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略) 2、讨论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答: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以下 4 个方面: (1)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含量、待测组分的性质; (2)共存组分的信息及对测定的影响; (3)对测定的准确度、灵敏度要求; (4)现有的条件、测定成本及测定的周期等。 3、简述一般试样的分析过程。 答:试样的分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步: 取样、试样的处理与分解、分离与富集、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与 评价。 4、标定 NaOH 溶液浓度时,邻苯二甲酸氢钾和二水合草酸都可用作基准物质,你认为选择 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答:邻苯二甲酸氢钾更好,因为(1)分子量较大;(2)稳定性好。 5、基准物 Na2CO3 和 Na2B4O7·10H2O 都可用于标定 HCl 的浓度,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更好? 为什么? 答:Na2B4O7·10H2O 更好,因为其分子量较大,称量误差小。 6、用基准物 Na2CO3 标定 HCl 溶液时,下列情况会对 HCl 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偏高、偏 低或没有影响)? a. 滴定时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的 HCl 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 答:偏低,因为测定的 HCl 的体积过大; b. 称取 Na2CO3 时,实际质量为 0.1834g,记录时误记为 0.1824g; 答:偏低,因为消耗的 HCl 的体积比 0.1824g 消耗的多; c. 在将 HCl 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之前,没有用 HCl 溶液荡洗滴定管; 答:偏低,因为 HCl 标准溶液别滴定管中的水稀释了; d. 锥形瓶中的 Na2CO3 用蒸馏水溶解时,多加了 50mL 蒸馏水; 答:无影响,因为 Na2CO3 的量不变; e. 滴定开始之前,忘记调节零点; 答:偏高,因为测量的 HCl 的体积比实际消耗的少;

£滴定管旋塞漏出HC溶液: 答:偏低,因为测量的HC的体积比实际消耗的多: g称取NaCO时,少量NaCO撒在天平盘上: 答:偏高,因为实际参加反应的NCO,比理论值少: h.配制HC溶液时没有混匀。 答:不确定。 7、若将CzO,·20基准物质不密封,长期置于放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用它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答:偏低。 8、假设用HC标淮溶液滴定不纯的NCO样品,若出现第7题中所述的情况,将会对分 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略,题意不明确)
f. 滴定管旋塞漏出 HCl 溶液; 答:偏低,因为测量的 HCl 的体积比实际消耗的多; g. 称取 Na2CO3 时,少量 Na2CO3 撒在天平盘上; 答:偏高,因为实际参加反应的 Na2CO3 比理论值少; h. 配制 HCl 溶液时没有混匀。 答:不确定。 7、若将 H2C2O4·2H2O 基准物质不密封,长期置于放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用它标定 NaOH 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答:偏低。 8、假设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不纯的 Na2CO3 样品,若出现第 7 题中所述的情况,将会对分 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略,题意不明确)

习题 1、解:c=03250x1000-00198nml.Lr 65.39×250 2、解:设需要加入VmL,则:0.1000×(480+V)=0.0982×480+0.5000xV 得V=2.16 9.21×1000 3、解:c=3683x30=0050mol1L 对Za的滴定度为T-0050x10x3×6539=00490gmL- 1000×2 4、解:设消耗NaOH溶液25mL时需要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mg,则: Q50250am1 同理可计算消耗NaOH溶液30mL时需要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1.2g 5、解:反应方程式为5C,0+2MO:+16H=10C0,+2Mn2++8H,0 6、解:设S的质量分数为则x047_0108×282 32.0661000×2 得0.104 7、解:设aF的质量分数为,则50.00x0.1000-0.0500×2420。xx1.00 1000 41.988×2 得0.3183 8、解:设CaC0,的质量分数为,则25.0x0.2600-0.2450x650_x×0.2500×2 1000 100.09 得:=0.9824 9、解:设MgS0:60的质量分数为x,样品的质量为mg。 m×x×246.47 +m×(1-x) 则230.0 =1.0096 得:0.1218
习题 1、解: 1 0.01988mol L 65.39 250 0.3250 1000 − = c = 2、解:设需要加入 VmL,则:0.1000 (480 +V) = 0.0982 480 + 0.5000V 得 V=2.16 3、解: 1 0.0500mol L 368.35 500 9.21 1000 − = c = 对 Zn 的滴定度为 1 0.00490g mL 1000 2 0.0500 1.00 3 65.39 − = T = 4、解:设消耗 NaOH 溶液 25mL 时需要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 mg,则: 1000 204.23 0.2 25 m = ,得 m=1.02 同理可计算消耗 NaOH 溶液 30mL 时需要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为 1.2g 5、解:反应方程式为 5C O 2MnO 16H 10CO 2Mn 8H2O 2 4 2 2 2 4 + + = + + − − + + 设 Na2C2O4 的浓度为 cmol·L -1,则 cV 2 = 0.02V 5 ,得 c=0.05 配制 100mL 溶液需要的 Na2C2O4 质量为 0.05×0.1×134.00=0.67g 6、解:设 S 的质量分数为 x,则 1000 2 0.108 28.2 32.066 0.471 = x 得 x=0.104 7、解:设 NaF 的质量分数为 x,则 41.988 2 1.000 1000 50.00 0.1000 0.0500 24.20 = − x 得 x=0.3183 8、解:设 CaCO3 的质量分数为 x,则 100.09 0.2500 2 1000 25.00 0.2600 0.2450 6.50 = − x 得:x=0.9824 9、解:设 MgSO4·6H2O 的质量分数为 x,样品的质量为 mg, 则 1.0096 (1 ) 230.0 246.47 = + − m m x m x 得:x=0.1218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三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六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酸碱滴定.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络合滴定.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光光度法.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课件(物理化学讲稿)第十三章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课件(物理化学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课件(物理化学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课件(物理化学讲稿)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课件(物理化学讲稿)第七章 电化学.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课件(物理化学讲稿)第六章 相平衡.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课件(物理化学讲稿)第十章 界面现象.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课件(物理化学讲稿)第五章 化学平衡.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有机化学讲稿)第十二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课件(物理化学讲稿)第四章 溶液(Solution).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国家标准)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误差和数据处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张 绪论.ppt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九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氮含量的测定.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国家标准)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拓展)如何检测化学武器.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7-重量分析法.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6-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5-氧化还原滴定法.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4-配位滴定法.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3-酸碱滴定法.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2-误差与数据处理.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1-概论.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