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贸易经济)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4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贸易经济)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1010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数】4【适用专业】贸易经济【学时数】64一、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过程《国际贸易》作为一门课程,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是高等院校对外经济贸易以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介绍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实务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其他相关课程,以及毕业后能顺利从事对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技能与方法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教授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课程重点:国际分工理论、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课程难点:分工理论的演进背景及原因、非关税措施的实施条件、新时代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解决办法:针对分工理论的演进原因,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科技发展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历史线条,以时代演进为大背景讲述贸易分工理论的演进,并辅以当前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涉及的贸易理论展开实训讨论,加深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2010103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 学分数 】 4 【适用专业】 贸易经济 【 学时数 】 64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国际贸易》作为一门课程,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是高等院校 对外经济贸易以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介绍 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实务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其他相关课程,以及毕 业后能顺利从事对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技能与方法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 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 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教授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 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 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 际市场接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 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 做到学以致用。 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 国际分工理论、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课程难点: 分工理论的演进背景及原因、非关税措施的实施条件、新时代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新形势。 解决办法: 针对分工理论的演进原因,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科技发展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的历史线条,以时代演进为大背景讲述贸易分工理论的演进,并辅以当前经济生活中各种现 象涉及的贸易理论展开实训讨论,加深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

针对非关税措施的实施条件,借助案例教学,以点带面形成直观认识。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除了对近年来发生的涉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事件追踪分析,更需加入可能发生的事件拓展讨论。三、整体学时分配理论实验章节序号章节名称学时学时4第1章《国际贸易》导论610第2章国际分工第3章4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第4章4对外贸易政策第5章6关税措施6第6章非关税措施6第7章4贸易促进措施4第8章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6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4第10章世界贸易组织四、课程内容安排(一)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主要内容:国际贸易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国际贸易研究的对象与任务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统计概念与分类、国际贸易的基本统计概念。国际贸易的分类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重点难点主要集中在贸易术语的基本概念理解上。通过举例法解决。其它教学环节:开展教学讨论,理清学生的知识框架,形成良性互动课后讨论题:对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数据,中美两国历来存在较大争议,你认为原因何在?

针对非关税措施的实施条件,借助案例教学,以点带面形成直观认识。 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除了对近年来发生的涉及区域经济一体化 事件追踪分析,更需加入可能发生的事件拓展讨论。 三、整体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 章节名称 理论 学时 实验 学时 第 1 章 《国际贸易》导论 4 第 2 章 国际分工 6 10 第 3 章 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4 第 4 章 对外贸易政策 4 第 5 章 关税措施 6 第 6 章 非关税措施 6 6 第 7 章 贸易促进措施 4 第 8 章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4 第 9 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6 第 10 章 世界贸易组织 4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 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国际贸易研究的对象 与任务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统计概念与分类、国际贸易的基本统计概 念。国际贸易的分类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 的区别。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加深对 国际贸易的认识。 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主要集中在贸易术语的基本概念理解上。通过举例法解决。 其它教学环节: 开展教学讨论,理清学生的知识框架,形成良性互动 课后讨论题:对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数据,中美两国历来存在较大争议,你认为原因 何在?

(二)第二章国际分工主要内容: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是基础,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地理方向、商品结构等。世界市场发展、形成与构成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国际分工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分工理论及产业内贸易理论等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社作用,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以及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一些交易方式,及当代国际市场发展的特征和进入世界市场的各种途径。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重点各种贸易分工理论的内容,难点在各贸易理论的演进原因。解决办法是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科技发展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历史线条,以时代演进为大背景讲述贸易分工理论的演进,并辅以当前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涉及的贸易理论展开实训讨论,加深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其它教学环节:开展“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及其蕴含的国际分工理论”实训讨论,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贸易经济现象展开分析,寻找其中蕴含的理论依据。(三)第三章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主要内容: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市场价格、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与贸易条件、贸易条件的相关概念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价值的定义、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价格,及影响国际价值的各种因素,为合理确定出口商品的价格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应掌握价值规律的作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及贸易条件的确定。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国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解决方法:引入案例对比,使学生对世界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形成感性认识。其它教学环节:开展教学讨论,理清学生的知识框架,形成良性互动

(二)第二章国际分工 主要内容: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 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是基础,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地理方向、商品结构等。 世界市场发展、形成与构成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国际分工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 典分工理论及产业内贸易理论等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国 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社作用,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以及通过本章 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一些交易方式,及当代国际市场发展的特征 和进入世界市场的各种途径。 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重点各种贸易分工理论的内容,难点在各贸易理论的演进原因。解决办法是在授课过程 中,加入科技发展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历史线条,以时代演进为大背景讲述贸易分工 理论的演进,并辅以当前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涉及的贸易理论展开实训讨论,加深学生对系 统知识的掌握。 其它教学环节: 开展“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及其蕴含的国际分工理论”实训讨论,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贸 易经济现象展开分析,寻找其中蕴含的理论依据。 (三)第三章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主要内容: 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市场价格、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与贸 易条件、贸易条件的相关概念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价值的定义、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价格,及影响国际价 值的各种因素,为合理确定出口商品的价格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应掌握价值规律的作用、 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及贸易条件的确定。 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国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解决方法:引入案例对比,使学生对世界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形成感性认识。 其它教学环节: 开展教学讨论,理清学生的知识框架,形成良性互动

课后讨论:世界价值与世界价格的形成与劳动价值论是否背离?(四)第四章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内容:国际贸易政策概述、重商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理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的依据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了解贸易政策的变化规律,理解各种贸易政策的目的及作用解决方法:引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政策的案例,阐释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效果。其它教学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参与举例讨论。课后讨论:为什么我国对大排量汽车征收高额进口税?请结合我国的贸易政策分析。(五)第五章关税措施主要内容:关税概述、关税的保护程度、关税的征收、关税保护度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关税的概念、关税的作用、关税的种类征收关税的依据和方法征收关税的效应及其图形解释;关税水平和有效保护率。其它教学环节: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关税的分类、关税的效应。通过模型分析加深理解。其他教学环节:课后讨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定位对我国外贸的关税利得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六)第六章非关税壁垒主要内容:第一节非关税壁垒概述第二节非关税壁垒的种类第三节技术性贸易壁垒第四节绿色贸易措施教学要求:

课后讨论:世界价值与世界价格的形成与劳动价值论是否背离? (四)第四章 对外贸易政策 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重商主义、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理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的依据 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了解贸易政策的变化规律,理解各种贸易政策的目的及作用 解决方法:引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政策的案例,阐释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效果。 其它教学环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参与举例讨论。 课后讨论:为什么我国对大排量汽车征收高额进口税?请结合我国的贸易政策分析。 (五)第五章 关税措施 主要内容: 关税概述、关税的保护程度、关税的征收、关税保护度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关税的概念、关税的作用、关税的种类征收关税的依据和方法; 征收关税的效应及其图形解释;关税水平和有效保护率。 其它教学环节: 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关税的分类、关税的效应。通过模型分析加深理解。 其他教学环节: 课后讨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定位对我国外贸的关税利得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六)第六章 非关税壁垒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非关税壁垒概述 第二节 非关税壁垒的种类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四节 绿色贸易措施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定义、特点和种类及各种非关税壁垒对不同国家的影响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实施条件解决方法:展开案例教学讨论,以中国近年来遭遇到的非关税壁垒案例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非关税壁垒实施的目的、条件及作用其他教学环节:中欧光伏贸易战案例讨论实训课(七)第七章贸易促进措施主要内容:第一节鼓励出口措施第二节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特区措施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出口补贴、商品倾销、外汇倾销等鼓励出口的措施:及各种出口管制措施。特别是外汇倾销促进进口和出口的双重作用。掌握出口加工区对就业、外汇收入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影响。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贸易促进措施的种类,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其它教学环节:开展教学讨论,理清学生的知识框架,形成良性互动课后讨论:谈谈你知道的我国施行的贸易促进措施(八)第八章国际贸易贸易条约和协定主要内容:第一节贸易条约和协定概述第二节贸易条约和协定的种类第三节国际商品协定和商品综合方案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中经常使用的一些主要条约和协定,掌握这些协定和条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贸易协定的总类及针对对象。其他教学环节:课后作业:谈谈我国坚持发展中国家及市场经济国家定位的贸易待遇意义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定义、特点和种类及各种非关税壁垒对不同国家的影 响 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实施条件 解决方法:展开案例教学讨论,以中国近年来遭遇到的非关税壁垒案例展开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非关税壁垒实施的目的、条件及作用 其他教学环节:中欧光伏贸易战案例讨论实训课 (七)第七章 贸易促进措施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鼓励出口措施 第二节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特区措施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出口补贴、商品倾销、外汇倾销 等鼓励出口的措施;及各种出口管制措施。特别是外汇倾销促进进口和出口的双重作用。掌 握出口加工区对就业、外汇收入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影响。 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贸易促进措施的种类,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 开展教学讨论,理清学生的知识框架,形成良性互动 课后讨论:谈谈你知道的我国施行的贸易促进措施 (八)第八章 国际贸易贸易条约和协定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贸易条约和协定概述 第二节 贸易条约和协定的种类 第三节 国际商品协定和商品综合方案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中经常使用的一些主要条约和协定,掌握这些协定和条约 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 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贸易协定的总类及针对对象。 其他教学环节: 课后作业:谈谈我国坚持发展中国家及市场经济国家定位的贸易待遇意义

(九)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内容: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四节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简介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各种形式及其之间的区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世界上主要的一体化组织及现状、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趋势解决方法:东盟十国集团的产生发展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看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积极意义课后讨论:从英国退出欧元区事件谈谈其对欧洲经济带来的影响(十)第十章世界贸易组织主要内容:第一节从GATT到WTO第二节WTO协定的主要内容第三节WTO的宗旨、职能与基本原则第四节WTO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第五节多哈回合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关贸总协定的生产、作用、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和宗旨、关贸总协定的成就;了解乌拉圭回合的各项成果;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过程、原则和宗旨;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联系与区别: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的历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WTO的主要内容,WTO与中国其他教学环节:课后讨论:WTO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讨论。五、教材与学习资源冯德连徐松主编:《国际贸易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

(九)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第四节 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简介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各种形式及其之间的区别、区域经济 一体化发展的原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世界上主要的一体化组织及现状、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趋势 解决方法:东盟十国集团的产生发展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看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积极意义 课后讨论:从英国退出欧元区事件谈谈其对欧洲经济带来的影响 (十)第十章 世界贸易组织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 GATT 到 WTO 第二节 WTO 协定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WTO 的宗旨、职能与基本原则 第四节 WTO 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 第五节 多哈回合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关贸总协定的生产、作用、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和宗旨、关贸总 协定的成就;了解乌拉圭回合的各项成果;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过程、原则和宗旨;世 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联系与区别;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的历程;中国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的机遇、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WTO 的主要内容,WTO 与中国 其他教学环节: 课后讨论:WTO 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讨论。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冯德连 徐松主编:《国际贸易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年版

徐松、沈明其:国际贸易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冯德连: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冯德连: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六、先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先修课要求: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针对本课程的特点,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现象,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本课程理论做出独立的自我见解,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分析能力。习题课安排:每章节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并分阶段分章节的进行课堂练习,集中讲解七、考核方式考试撰写人:何忠盛审核人

徐松、沈明其:国际贸易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年。 冯德连: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年。 冯德连: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年。 六、先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先修课要求: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 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针对本课程的特点,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现象,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本 课程理论做出独立的自我见解,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分析能力。习题课安排:每章节布置 相关的思考题,并分阶段分章节的进行课堂练习,集中讲解 七、考核方式 考试 撰写人: 何忠盛 审核人: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