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小儿消化道畸形

1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讲稿本)题目:小儿消化道畸形专业: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七年制年级:2003级授课教师:田晓菲讲师
1 1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 (讲稿本) 题目: 小儿消化道畸形 专业: 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七年制 年级: 授课教师: 田晓菲 讲师

2小儿外科教研室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2007年3月25日第(4)次课教学方法(示教课)学时(3)专业(儿外科)班级(2003级)授课教师:田晓菲讲师授课题目:小儿消化道畸形本课目的:掌握小儿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消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小儿其它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卵黄管发育异常等)。重点:小儿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的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难点:小儿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教学方式:床旁示教,结合典型病例讲解。总80分钟1、肠旋转不良(床旁)20分钟2、先天性巨结肠(床旁)20分钟3、其它消化道畸形: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卵黄管发育异常等(床旁)15分钟4、疾病要点总结15分钟小儿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的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三、影像学示教10分钟1、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钡餐或钡灌肠X片2、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T片、B超及倒立位片
2 2 小儿外科教研室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案 2007 年 3 月 25 日 第(4)次课 教学方法(示教课) 学时 (3) 专业(儿外科) 班级(2003 级) 授课教师: 田晓菲 讲师 授课题目:小儿消化道畸形 本课目的:掌握小儿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消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 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了解小儿其它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 狭窄、卵黄管发育异常等)。 重点:小儿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的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难点:小儿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 教学方式:床旁示教,结合典型病例讲解。 总 80 分钟 1、肠旋转不良 (床旁) 20 分钟 2、先天性巨结肠 (床旁) 20 分钟 3、其它消化道畸形: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卵黄管发育异常等(床旁)15 分钟 4、疾病要点总结 15 分钟 小儿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的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三、影像学示教 10 分钟 1、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钡餐或钡灌肠 X 片 2、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CT 片、B 超及倒立位片

讲稿内容 临床见习课讲 、 病例示教、病例分析(床旁示教) 授形式 每种疾病示教1-2例,重点示教病史要点、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二、疾病要点总结及影像学示教 参考文献: 肠闭锁和肠狭窄 教材 Atresia and stenosis of the intestine 小儿外科 (一)病因: 学》人民卫生 1、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胚胎肠发育障碍-管腔再通障碍 出版社第 2、空肠中下段及回肠:肠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版、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 (一)病理, 社 1、肠狭窄:多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呈隔膜状 2、肠闭锁:以空肠及回肠多见,小肠闭锁分成【-V型 余亚雄:(小 3、病理改变:近端肠腔扩大,肠壁肥厚,蠕动功能差: 远端肠 儿腹部外科 管细小,胎粪少 学) (三)临床表现: 1、肠闭锁:完全性肠梗阻 陈沅主编 1)呕吐:进行性加重,发生时间、呕吐物性状与闭锁位置有关 《儿科症状鉴 2)腹胀:腹胀程度与闭锁位置、就诊时间有关 别诊断》 上海 3)胎便异常 科学技术出版 2、肠狭窄: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严重程度同狭窄程度有关 社2005年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月第一版 1、母孕期有羊水过多史 李正等主编: 2、新生儿时期出现持续性呕吐、进行性腹胀及无正常胎粪排出 《实用小儿外 3、肛指检查:除外无肛及巨结肠、胎粪栓塞 科学》人民卫 4、X线检查: (示教X片) 生出版社 1)腹平片 2001年10月 2)消化道造影:钡灌肠-肠闭锁钡餐-肠狭窄 第一版 (五)治疗原则: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 肠端端吻合术、除外远端有无其他梗阻
3 3 讲 稿 内 容 一、病例示教、病例分析 (床旁示教) 每种疾病示教 1-2 例,重点示教病史要点、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二、疾病要点总结及影像学示教 肠闭锁和肠狭窄 Atresia and stenosis of the intestine (一)病因: 1、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胚胎肠发育障碍-管腔再通障碍 2、空肠中下段及回肠:肠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二)病理: 1、肠狭窄:多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呈隔膜状 2、肠闭锁:以空肠及回肠多见,小肠闭锁分成Ⅰ-Ⅳ型 3、病理改变:近端肠腔扩大,肠壁肥厚,蠕动功能差;远端肠 管细小,胎粪少 (三)临床表现: 1、肠闭锁:完全性肠梗阻 1)呕吐:进行性加重,发生时间、呕吐物性状与闭锁位置有关 2)腹胀:腹胀程度与闭锁位置、就诊时间有关 3)胎便异常 2、肠狭窄: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严重程度同狭窄程度有关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母孕期有羊水过多史 2、新生儿时期出现持续性呕吐、进行性腹胀及无正常胎粪排出 3、肛指检查:除外无肛及巨结肠、胎粪栓塞 4、X线检查:(示教X片) 1)腹平片 2)消化道造影:钡灌肠-肠闭锁 钡餐-肠狭窄 (五)治疗原则: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 肠端端吻合术、除外远端有无其他梗阻 临床见习课讲 授形式 参考文献: 教材 《小儿 外科 学》人民卫生 出 版 社 第 二 版 、 第 三 版 人民卫生出版 社 佘亚雄:〈小 儿 腹 部 外 科 学〉 陈 沅 主 编 : 《儿科症状鉴 别诊断》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5 年 9 月第一版 李正等主编: 《实用小儿外 科学》人民卫 生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 第一版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intestine 概念:在胚胎期肠道以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使肠道位置发 生变异和肠系膜的附着不全,导致十二指肠受压,中肠扭转等 系列病变。 (一)病理 1、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受压(100%):Ladd's索带、盲肠 的压迫 2、中肠扭转(2/3):顺时针方向扭转 3、空肠上段膜状组织的压迫(1/3) (二)临床表现:间歇性发作的高位不全性肠梗阻,大多于新生 儿期发病 1、呕吐:呕吐物多带有胆汁,症状时轻时重、间歇性发作 2、大便异常 3、腹部体征:多无阳性体征,伴发肠扭转、绞窄时,可有腹胀 压痛、肌紧张等。 (三)诊断: 1、新生儿排过正常胎粪,又突然呕吐大量胆汁而腹部体征不多者 应考虑此病。 2、确诊主要依靠X线检查:(示教X片) 1)平片:双泡征 2)钡灌肠:盲肠和升结肠位于上腹部或左侧腹部。 3)钡餐:梗阻部位以及十二指肠、空肠起始段形态 (四)鉴别诊断 4
4 4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intestine 概念:在胚胎期肠道以肠系膜上动脉 (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使肠道位置发 生变异和肠系膜的附着不全,导致十二指肠受压,中肠扭转等一 系列病变。 (一)病理 1、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受压(100%):Ladd’s索带、盲肠 的压迫 2、中肠扭转(2/3):顺时针方向扭转 3、空肠上段膜状组织的压迫(1/3) (二)临床表现:间歇性发作的高位不全性肠梗阻,大多于新生 儿期发病 1、呕吐:呕吐物多带有胆汁,症状时轻时重、间歇性发作 2、大便异常 3、腹部体征:多无阳性体征,伴发肠扭转、绞窄时,可有腹胀、 压痛、肌紧张等。 (三)诊 断: 1、新生儿排过正常胎粪,又突然呕吐大量胆汁而腹部体征不多者, 应考虑此病。 2、确诊主要依靠X线检查:(示教X片) 1)平片:双泡征 2)钡灌肠:盲肠和升结肠位于上腹部或左侧腹部。 3)钡餐:梗阻部位以及十二指肠、空肠起始段形态 (四)鉴别诊断

5与十二指肠闭锁、狭窄,环状胰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鉴别(五)治疗:Ladd’s手术1、肠扭转复位2、松解Ladd’s索带3、松解空肠近段膜状粘连索带4、将右半结肠置于左侧腹部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 & Hirschsprung's disease由于结肠局部肠管壁内的副交感神经丛发育不良,神经节细胞缺如,局部肠管持续痉挛,以致近端结肠内容物淤积,肠管扩大形成巨结肠。(二)概述1、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2、发病率:1/2000-1/50003、性别:男:女 4:1、遗传家族倾向4%(二)病理解剖:1、巨体标本: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2、解剖分型:常见型(75%)、长段型(14%)、短段型(7%)、超短段型(2%)、全结肠型(1-2%)3、镜下改变扩张段:肌层肥厚、粘膜炎症溃疡痉挛段:肌肉间及粘膜下神经从内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大量副交感神经纤维增粗增多,交感神经纤维减少、增粗、扭曲(三)新生儿巨结肠1、典型症状:胎便延迟、呕吐、腹膨隆2、直肠指检:爆破式排便排气3、缓解期过渡到顽固性便秘4、并发症:肠梗阻、小肠结肠炎、肠穿孔腹膜炎、全身并发症5、辅助检查:1)X平片:低位肠梗阻2)钡灌肠3)肛直肠测压6、鉴别诊断:与单纯性胎粪便秘、肠闭锁、新生儿腹膜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鉴别7、.治疗治疗原则:根据患儿一般情况决定治疗方案1)非手术疗法(护理疗法):口服润滑剂、缓泻剂:塞肛;回流5
5 5 与十二指肠闭锁、狭窄,环状胰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鉴别 (五)治疗:Ladd’s手术 1、肠扭转复位 2、松解Ladd’s索带 3、松解空肠近段膜状粘连索带 4、将右半结肠置于左侧腹部 先天性巨结肠 congenital megacolon & Hirschsprung’s disease 由于结肠局部肠管壁内的副交感神经丛发育不良,神经节细 胞缺如,局部肠管持续痉挛,以致近端结肠内容物淤积,肠管扩 大形成巨结肠。 (一)概述 1、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 2、发病率:1/2000-1/5000 3、性别: 男:女 4:1 4、遗传家族倾向4% (二)病理解剖: 1、巨体标本: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 2、解剖分型:常见型(75%)、长段型(14%)、短段型(7%)、超短 段型(2%)、全结肠型(1-2%) 3、镜下改变 扩张段:肌层肥厚、粘膜炎症溃疡 痉挛段:肌肉间及粘膜下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大量副 交感神经纤维增粗增多,交感神经纤维减少、增粗、扭曲 (三)新生儿巨结肠 1、典型症状:胎便延迟、呕吐、腹膨隆 2、直肠指检:爆破式排便排气 3、缓解期过渡到顽固性便秘 4、并发症:肠梗阻、小肠结肠炎、肠穿孔腹膜炎、全身并发症 5、辅助检查: 1)X平片:低位肠梗阻 2)钡灌肠 3)肛直肠测压 6、鉴别诊断:与单纯性胎粪便秘、肠闭锁、新生儿腹膜炎、新 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鉴别 7、.治疗 治疗原则:根据患儿一般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1)非手术疗法(护理疗法):口服润滑剂、缓泻剂;塞肛;回流

6灌肠2)手术疗法:造瘘术;根治术(四)、婴幼儿及儿童巨结肠1、临床表现:长期反复排便障碍、蛙腹、直肠指检、营养不良2、辅助检查:钡灌肠、直肠黏膜吸引活检、肛直肠测压、肌电图、组织化学AchE活性检查3、鉴别诊断1)特发性巨结肠:排便习惯不良、排便心理变态、乙状结肠水份吸收过度、肛门括约肌痊挛;多发生在幼儿、儿童;肛查打及粪便、腹膨隆不明显:钡灌肠见直肠上段开始扩张:直肠测压有正常反射2)继发性巨结肠:继发于器质性原因的机械性不完全性肠梗阻3)其它便秘:甲低、大脑发育不良、维生素B1缺乏4、治疗1)手术原则及目的:切除继发的巨大结肠及部分狭窄段肠管,解除顽固性便秘,达到每天正常排便排气2)手术方式术前准备:改善营养情况、术前回流灌肠手术方式:Swenon拖出型直肠结肠切除术Duhamel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术Rehbein经腹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Soave“直肠粘膜剥离,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of the anus andrectum(一)概述1、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1/1000—1/50002、类型繁多,常合并其它先天性畸形(30-50%)3、男性稍多于女性,家族史少见4、及时诊治,死亡率低,但并发症高(二)病因:胚胎第7一8周发育异常或发育停止即形成各种肛门直肠畸形,病因可能与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环境及营养因素的作用有关。(三)分类Stephens and Smith据性别畸形位置高度修改1、高位:①直肠盲袋,位于耻骨直肠肌环以上:②肛管未
6 6 灌肠 2)手术疗法: 造瘘术;根治术 (四)、婴幼儿及儿童巨结肠 1、临床表现:长期反复排便障碍、蛙腹、直肠指检、营养不良 2、辅助检查:钡灌肠、直肠黏膜吸引活检、肛直肠测压、肌电 图、组织化学AchE活性检查 3、鉴别诊断 1)特发性巨结肠:排便习惯不良、排便心理变态、乙状结肠水 份吸收过度、肛门括约肌痉挛;多发生在幼儿、儿童;肛查扪及 粪便、腹膨隆不明显;钡灌肠见直肠上段开始扩张;直肠测压有 正常反射 2)继发性巨结肠:继发于器质性原因的机械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3)其它便秘:甲低、大脑发育不良、维生素B1缺乏 4、治疗 1)手术原则及目的:切除继发的巨大结肠及部分狭窄段肠管, 解除顽固性便秘,达到每天正常排便排气 2)手术方式 术前准备:改善营养情况、术前回流灌肠 手术方式:Swenon 拖出型直肠结肠切除术 Duhamel 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术 Rehbein 经腹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 Soave 直肠粘膜剥离,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of the anus and rectum (一)概述 1、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1/1000-1/5000 2、类型繁多,常合并其它先天性畸形(30-50%) 3、男性稍多于女性,家族史少见 4、及时诊治,死亡率低,但并发症高 (二)病因:胚胎第7—8周发育异常或发育停止即形成各种肛门 直肠畸形 ,病因可能与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环 境及营养因素的作用有关。 (三)分类 Stephens and Smith据性别畸形位置高度修改 1、高位:① 直肠盲袋,位于耻骨直肠肌环以上;② 肛管未

7发育,内括约肌发育差,外括约肌不明显,伴会阴部发育不全;③有瘘:膀胱瘘、直肠尿道球部瘘、直肠阴道瘘;2、中位:①盲袋穿过部分耻骨直肠肌环:②肛门发育不全、内括约肌退化、外括约肌存在;③有瘘:直肠尿道膜部瘘,直肠阴道下段或前庭瘘;3、低位:①盲袋穿过耻骨直肠肌环及肛提肌,离肛门皮肤1.5-2CM内;②肛门内外括约肌发育正常;③无瘘:肛门狭窄、肛膜未破;有瘘:女性-肛管前庭瘘(短)、肛门皮下瘘,男性-肛门皮肤瘘(四)临床表现1、症状:低位肠梗阻1)无胎便排出或少量胎便经尿道、会阴口排出;2)呕吐:呕吐物含胆汁或粪汁2、体征:低位肠梗阻表现--腹膨隆、无正常肛门开口1)无瘘组表现:①低位闭锁一肛膜未破,哭闹时外膨,刺激肛皮肤见括约肌收缩②中高位闭锁一肛门皮肤凹陷色深,哭闹时无膨出、刺激无反应2)有瘘组表现:①直肠会阴瘘:肛门,会阴,阴囊根部或阴唇后联合之间有小裂隙,少量胎粪排出,细小②直肠尿道瘘:尿粪分开,先排胎粪,尿液澄清③直肠膀胱瘘:尿粪混杂,绿色,有气体④直肠舟状窝瘘:生后数月无排便困难,会阴部反复红肿,大便干燥后排便困难被发现③直肠阴道瘘:阴道排出大便,排便困难,可继发巨结肠,及粪块;当稀便溢出,阴唇,会阴发生红肿,瘘管无括约功能,粪便污染外阴或并发尿道炎,膀胱炎,阴道炎3、辅助检查7
7 7 发育,内括约肌发育差,外括约肌不明显,伴会阴部发育不全; ③ 有瘘:膀胱瘘、直肠尿道球部瘘、直肠阴道瘘; 2、中位:①盲袋穿过部分耻骨直肠肌环;②肛门发育不全、内 括约肌退化、外括约肌存在;③有瘘:直肠尿道膜部瘘,直肠阴 道下段或前庭瘘; 3、低位:①盲袋穿过耻骨直肠肌环及肛提肌,离肛门皮肤1.5- 2CM内;②肛门内外括约肌发育正常;③无瘘:肛门狭窄、肛膜 未破;有瘘:女性 -肛管前庭瘘(短)、肛门皮下瘘,男 性-肛门皮肤瘘 (四)临床表现 1、症状:低位肠梗阻 1)无胎便排出或少量胎便经尿道、会阴口排出; 2)呕吐:呕吐物含胆汁或粪汁 2、体征:低位肠梗阻表现-腹膨隆、无正常肛门开口 1)无瘘组表现: ①低位闭锁 — 肛膜未破,哭闹时外膨,刺激肛皮肤见括约肌收 缩 ②中高位闭锁—肛门皮肤凹陷色深,哭闹时无膨出、刺激无反应 2)有瘘组表现: ①直肠会阴瘘:肛门,会阴,阴囊根部或阴唇后联合之间有小裂 隙,少量胎粪排出,细小 ②直肠尿道瘘:尿粪分开,先排胎粪,尿液澄清 ③直肠膀胱瘘:尿粪混杂,绿色,有气体 ④直肠舟状窝瘘:生后数月无排便困难,会阴部反复红肿,大便 干燥后排便困难被发现 ⑤直肠阴道瘘:阴道排出大便,排便困难,可继发巨结肠,扪及 粪块;当稀便溢出,阴唇,会阴发生红肿,瘘管无括约功能,粪 便污染外阴或并发尿道炎,膀胱炎,阴道炎 3、辅助检查

81)x线检查:倒立侧位摄片注意事项:A生后12~24小时进行:B.抬高臀部5~10分或倒置3分钟C.肛门皮肤凹陷处贴金属标志D.侧位、头低足高、屈髓70度E.X线对股骨粗隆垂直照射(吸气末)P一C线耻骨(pubis)联合上缘与尾(coccyx)关节连线I线坐骨(ischium)M线-中间线高位:盲端在P-C线上方>1.8cm(2.0cm)低位:盲端在P-C线下方<1.1cm(1.5cm)中位:盲端在M线附近1.1~1.8cm(1.5~2cm)影响因素:A空气未达盲端,导致距离过长B倒立位时间短,空气未充分积达盲端C肌肉收缩盲端近端移位,导致距离长D盲端过度膨胀,远端移位,导致距离短E部过度伸屈,X线入射角偏斜F呼吸时盲端移位2)超声:直接测量直肠盲端与肛门皮肤的距离,与检查者的经验水平有关,有瘘不准,无瘘时准确;3)瘘管造影:显示瘘管方向、长度、位置、与直肠关系。4)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5)直肠盲端直接造影(五)治疗1、手术时间1)低位:生后即手术2)高位:先造瘘,6-12月后手术3)有瘘者根据瘘管型、粗细、排便状况、全身状况,选择适当手术时机8
8 8 1)X线检查: 倒立侧位摄片 注意事项:A. 生后12~24小时进行; B. 抬高臀部5~10分或倒置3分钟 C. 肛门皮肤凹陷处贴金属标志 D. 侧位、头低足高、屈髋70度 E. X线对股骨粗隆垂直照射(吸气末) P-C线 耻骨(pubis)联合上缘与骶尾(coccyx)关节连线 I 线 坐骨(ischium) M线– 中间线 高位:盲端在P-C线上方 > 1.8 cm(2.0cm) 低位: 盲端在P-C线下方 < 1.1cm (1.5cm) 中位: 盲端在M线附近 1.1~1.8cm(1.5~2cm) 影响因素:A 空气未达盲端,导致距离过长 B 倒立位时间短,空气未充分积达盲端 C 肌肉收缩盲端近端移位,导致距离长 D 盲端过度膨胀,远端移位,导致距离短 E 骶部过度伸屈,X线入射角偏斜 F 呼吸时盲端移位 2)超声:直接测量直肠盲端与肛门皮肤的距离,与检查者的经验 水平有关, 有瘘不准,无瘘时准确; 3)瘘管造影:显示瘘管方向、长度、位置、与直肠关系。 4)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 5)直肠盲端直接造影 (五)治疗 1、手术时间 1)低位:生后即手术 2)高位:先造瘘,6-12月后手术 3)有瘘者根据瘘管型、粗细、排便状况、全身状况,选择适当 手术时机

92、手术方式选择1)低位:肛门狭窄-扩肛、肛门成形肛膜未破-切开,扩肛闭锁-经会阴肛门成形2)高中位:骶、会阴肛门成形骶一腹一会阴肛门成形Pena术式3、术后并发症1)肛门狭窄2)肛门失禁3)瘘管复发4)粘膜脱垂5)术后便秘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1、由于幽门肌层增生肥厚,使幽门管狭窄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2、为新生儿常见疾病,男:女=5:1;3、病理:幽门环肌明显增厚,肿块呈橄榄状,色泽苍白,质如橡皮。4、临床表现:1)呕吐:生后2周开始,进行性加重,典型者呈喷射状,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2)腹块:右上腹可及橄榄样包块;3)营养不良4)电解质紊乱5、辅助检查1)B超:幽门肌肥厚;2)钡餐:幽门管延长,管腔狭窄;6、治疗: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
9 9 2、手术方式选择 1)低位: 肛门狭窄-扩肛、肛门成形 肛膜未破-切开,扩肛 闭锁-经会阴肛门成形 2)高中位:骶、会阴肛门成形 骶-腹-会阴肛门成形 Pena术式 3、术后并发症 1)肛门狭窄 2)肛门失禁 3)瘘管复发 4)粘膜脱垂 5)术后便秘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1、由于幽门肌层增生肥厚,使幽门管狭窄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 2、为新生儿常见疾病,男:女=5:1; 3、病理:幽门环肌明显增厚,肿块呈橄榄状,色泽苍白,质如 橡皮。 4、临床表现: 1)呕吐:生后 2 周开始,进行性加重,典型者呈喷射状,为胃 内容物,不含胆汁; 2)腹块:右上腹可及橄榄样包块; 3)营养不良 4)电解质紊乱 5、辅助检查 1)B 超:幽门肌肥厚; 2)钡餐:幽门管延长,管腔狭窄; 6、治疗: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先天性髋脱位.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先天性心脏.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马蹄内翻足.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脊柱侧弯.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股骨头无菌性坏死.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漏斗胸、后外侧疝.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尿道下裂.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唇腭裂.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骨关节感染.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先天性胆管扩张症.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小儿神经管发育畸形.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唇腭裂制.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小儿神经管发育畸形.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血管瘤.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先心病.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后外侧膈疝.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脊柱侧弯.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肠闭锁、肠旋转不良.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肾积水.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鞘膜积液.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小儿急腹症.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小儿消化道畸形.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消化道畸形.doc
- 《小儿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隐睾.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影像本科).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本科).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3年度临床心脏讲义.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4年临床心脏超声诊断讲稿.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3年度临床心脏彩超教案.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4年临床心脏诊断教案.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3年度临床腹部诊断讲义.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3年度临床腹部诊断教案.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4年临床腹部超声诊断讲稿.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5年临床腹部诊断教案.docx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6年临床本科班教案、教历(腹部部分).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2年影像本科心脏彩超教案.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2年影像本科心脏超声诊断学讲义.doc
- 石河子大学:《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2013年度影像心脏诊断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