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4
文件大小:236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血液科陈林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血液科 陈林

概述 一.定义:是指体内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 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发病率 据WHO调查世界人口的10%一20%存在缺铁。 卫生部最新资料,全国约有2亿人口缺铁。育龄 妇女和婴幼儿发病率很高

概述  一. 定义:是指体内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 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  二、发病率  据WHO调查世界人口的10%-20%存在缺铁。 卫生部最新资料,全国约有2亿人口缺铁。育龄 妇女和婴幼儿发病率很高

铁的代谢 铁的来源和吸收 内源性: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每天可供人体再利用 的铁21mg。正常成人含铁总量, 男性50mg/kg,女性 35mg/kg. 外源性:主要来自食物中的肉类,肝、鱼及餐具中铁 锅。 铁的吸收:每日食物中的铁约含10g,一般为三价铁 的有机化合物,经胃酸还原作用成为正铁盐(即二价 铁)后,约1mg在肠粘膜被吸收。 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粘膜

铁的代谢  一、 铁的来源和吸收  内源性: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每天可供人体再利用 的铁21mg。正常成人含铁总量,男性50mg/kg,女性 35mg/kg。  外源 性:主要来自食物中的肉类,肝、鱼及餐具中铁 锅。  铁的吸收:每日食物中的铁约含10mg,一般为三价铁 的有机化合物,经胃 酸 还原作用成为正铁盐(即二价 铁)后,约1mg在肠粘膜被吸收。  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粘膜

铁的运输 兼铁十转(运)铁蛋白=血清铁 转铁蛋白为一种B一球蛋白,由肝细胞合 成,生理状况下,仅有1/3与铁结合, 称为血清铁,2/3未与铁结合转铁蛋白 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二者之和为血清 总铁结合力。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 (33%一35%)

二、 铁的运输 铁+转(运)铁蛋白 = 血清铁 转铁蛋白为一种ß-球蛋白,由肝细胞合 成,生理状况下,仅有1/3与铁结合, 称为血清铁,2/3未与铁结合转铁蛋白 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二者之和为血清 总铁结合力。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 (33%-35%)

三、铁的分布和贮存 (一)功能性铁 包括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各种细 胞内的酶和辅酶,在血浆中运输的铁。主 要在血红蛋白中,占70%左右。 (二)贮存铁(占30%左右) 主要是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主要存在于 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一 旦需要,这部分的铁即可转化为功能性铁

三、 铁的分布和贮存 (一)功能性铁 包括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各种细 胞内的酶和辅酶,在血浆中运输的铁。主 要在血红蛋白中,占70%左右。 (二)贮存铁(占30%左右) 主要是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主要存在于 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一 旦需要,这部分的铁即可转化为功能性铁

四、 铁的排泄 ◆正常人通过皮肤,尿,胆汁和大便排铁 每日仅约1mg,常与铁的吸收平衡

四、 铁的排泄 正常人通过皮肤,尿,胆汁和大便排铁 每日仅约1mg,常与铁的吸收平衡

病因及发病机制 缺铁由以下因素单独或联合引起 ◆一。食物中铁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偏食,减肥 食物。 拳二、 需要增加:生长期婴幼儿需要铁增加,妊娠期 妇女尤其是多胎妊娠妇女由于胎儿生长,分娩失血, 产后哺乳等需铁量增加。 三、吸收不良:胃酸缺乏,胃切除后肠蠕动加快,慢 性腹泻,长期饮浓茶等。 四、慢性失血:月经过多,胃十二指肠溃疡,钩虫病 反复献血,痔疮等。失血1ml丧失铁0.5mg(而每日食 物中吸收1mg)

病因及发病机制 缺铁由以下因素单独或联合引起 一.食物中铁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偏食,减肥 食物。  二、需要增加: 生长期婴幼儿需要铁增加,妊娠期 妇女尤其是多胎妊娠妇女由于胎儿生长,分娩失血, 产后哺乳等需铁量增加。  三、吸收不良:胃酸缺乏,胃切除后肠蠕动加快,慢 性腹泻,长期饮浓茶等。  四、慢性失血:月经过多,胃十二指肠溃疡,钩虫病 反复献血,痔疮等。失血1ml丧失铁0.5mg(而每日食 物中吸收1mg)

临床表现 与各种贫血类似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心悸气急,头昏眼花 等。 二、 缺铁的特异性表现(四方面) 1. 外胚叶组织营养缺乏所致指甲萎缩,平 甲,甚至反甲,皮肤干燥,头发无光泽,易 脱落。 2.粘膜损害常见:口角炎,舌炎,萎缩性 胃炎与胃酸缺乏,胃肠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一、 与各种贫血类似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心悸气急,头昏眼花 等。 二、缺铁的特异性表现(四方面)  1. 外胚叶组织营养缺乏所致指甲萎缩,平 甲,甚至反甲,皮肤干燥,头发无光泽,易 脱落。  2. 粘膜损害常见:口角炎,舌炎,萎缩性 胃炎与胃酸缺乏,胃肠功能障碍

缺铁的特异性表现 3、神经精神系统异常 多见于小儿,13可有神经痛,重者可有颅 内高压,易误诊为颅内肿瘤。有异嗜症。 小儿可表现情感、智能障碍,经铁剂治疗 可恢复(易被略) ·4、感染率增加 体内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可以 导致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功能障碍

缺铁的特异性表现  3、神经精神系统异常  多见于小儿,1/3可有神经痛,重者可有颅 内高压,易误诊为颅内肿瘤。有异嗜症。 小儿可表现情感、智能障碍,经铁剂治疗 可恢复(易被略)  4、感染率增加  体内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可以 导致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查 、血象 低色素性贫血,几乎均为小细胞性。 2 .网织红细胞素正常或增高,绝对值降低 3. RDW>16%(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少于 4%) 4.白细胞血小板正常。 5.涂片检查: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区扩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 1.低色素性贫血,几乎均为小细胞性。  2 .网织红细胞素正常或增高,绝对值降低。  3. RDW>16%(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少于 14%)  4.白细胞血小板正常。  5.涂片检查: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区扩 大

共2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