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1 象似性理论

上游充通大粤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2.1象似性理论 ©1.符号、征候、信号 国2.三种符号观 e3.象似性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2
2.2.1象似性理论 1.符号、征候、信号 2.三种符号观 3.象似性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2

上降充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待号、征候、信号 1.1符号(指号)一人类用来指称事物、 事件的标记,是约定俗成地用来代表甲事 物的乙事物。 © 语言学用“符号”一词语(词、句子等 )是其所指称的实体、事件等(或其概念 )的符号。 table、桌子→家具的一种 war、战争→一类互相残杀的武力行为 圈咳嗽→有人来了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3
1.符号、征候、信号 1.1 符号(指号)——人类用来指称事物、 事件的标记,是约定俗成地用来代表甲事 物的乙事物。 语言学用“符号”——词语(词、句子等 )是其所指称的实体、事件等(或其概念 )的符号。 table、桌子→家具的一种 war、战争→一类互相残杀的武力行为 咳嗽→有人来了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3

上降充通大学 SHANGHAI JLAO TONG UNIVERSITY 语言待号的特征 (1)人为性(arificial).: 其反面是“天 然性”。 以此区别于动物、昆虫的“语言”,动物 的语言几乎都是天生的、本能的,而非人 为的。 (2)规定性(prescriptive): 同义词是 “任意性”(arbitrary、arbitrariness) 或“约定俗成”性,其对立面是“理据性 】 (motivation)或“象似性”(iconcity 202.3-12 以此区别于“征候”。 4
语言符号的特征 (1)人为性(arificial):其反面是“天 然性” 。 以此区别于动物、昆虫的“语言” ,动物 的语言几乎都是天生的、本能的,而非人 为的。 (2)规定性(prescriptive):同义词是 “任意性”(arbitrary、arbitrariness) 或“约定俗成”性,其对立面是“理据性 ”(motivation)或“象似性”(iconcity )2。022-3- 12 以此区别于“ 学征习态度候决定学习 ” 效果。 4

上浒充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3)指称性(referential).:符号与所指 称的甲事物(事件)之间没有天然的(必 然的)、固定的联系,只有指称( signification)关系,即“A一指称→B关 系。“指称性”区别于“征候”。 (4)开放性(opened):数量通常难以 一一列举。以此区别于信号(如交通信号 等)。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5
(3)指称性(referential):符号与所指 称的甲事物(事件)之间没有天然的(必 然的)、固定的联系,只有指称( signification)关系,即“A—指称→B”关 系。 “指称性”区别于“征候” 。 (4)开放性(opened):数量通常难以 一一列举。以此区别于信号(如交通信号 等)。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5

上浒充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5)多义性(polysemy):以此区别于 动物语言、征候、信号。 (6)生成性(generative):下级单位可 以按照一定规则组成高一级复杂单位。以 此区别于动物语言、征候、信号。 (7)通用性:对整个社会通用,几乎适用 于一切场合,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交际 工具。以此有别于非语言信号。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6
(5)多义性(polysemy):以此区别于 动物语言、征候、信号。 (6)生成性(generative):下级单位可 以按照一定规则组成高一级复杂单位。以 此区别于动物语言、征候、信号。 (7)通用性:对整个社会通用,几乎适用 于一切场合,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交际 工具。以此有别于非语言信号。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6

上降充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2征候(征兆、症候、 预兆) 代表或预示客观事物或事件,并且与所指 示、预示的事物或事件之间存在自然联系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7
1.2 征候(征兆、症候、 预兆) 代表或预示客观事物或事件,并且与所指 示、预示的事物或事件之间存在自然联系 。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7

盒 上浒充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生话中的征候 乌云 →即将下雨 鲜花 →即将结果、长籽 脚印 →有人走过;敌人的踪 迹;猎物的踪迹 炊烟 →有人居住或做饭;猎 人的篝火;失火 发抖、咳嗽、头晕、心 跳快、流血、脸苍白、 →疾病;情绪 虚汗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8
生活中的征候 乌云 →即将下雨 鲜花 →即将结果、长籽 脚印 →有人走过;敌人的踪 迹;猎物的踪迹 炊烟 →有人居住或做饭;猎 人的篝火;失火 发抖、咳嗽、头晕、心 跳快、流血、脸苍白、 虚汗 →疾病;情绪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8

上游充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生话中的征候→信号 当人们约定好使用某事物、事件代替或指称 另一事物、事件的时候, 征候就成了信号, 而不再是征候了。 乌云 →人工降雨的信号 →慰问病人;欢迎贵 鲜花 宾;爱情;尊敬 脚E印 →传递情报 烽烟 →敌人来了 咳嗽 →有人来了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9
生活中的征候→信号 乌云 →人工降雨的信号 鲜花 →慰问病人;欢迎贵 宾;爱情;尊敬 脚印 →传递情报 烽烟 →敌人来了 咳嗽 →有人来了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9 当人们约定好使用某事物、事件代替或指称 另一事物、事件的时候,征候就成了信号, 而不再是征候了

上游充通大粤 SHANGHAI JLAO TONG UNIVERSITY 征候的特征 (1)天然性(非人为性),与其代表的事 物或事件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 (2)固定性(非规定性),与其代表的事 物或事件之间具有固定不变的关系。 (3)多义性,即在不同环境里具有不同的 意义。如“鲜花”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10
征候的特征 (1)天然性(非人为性),与其代表的事 物或事件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 (2)固定性(非规定性),与其代表的事 物或事件之间具有固定不变的关系。 (3)多义性,即在不同环境里具有不同的 意义。如“鲜花”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10

上游充通大粤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3信号 信号是固定(或临时)约定用来传递消息 或命令的光、电波、声音、动作、实物等 如陆地交通的红绿灯;海洋交通的旗语; 田径比赛的起跑发令枪;军队作战的信号 弹、冲锋号、进军鼓、收兵锣等。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11
1.3 信号 信号是固定(或临时)约定用来传递消息 或命令的光、电波、声音、动作、实物等 。 如陆地交通的红绿灯;海洋交通的旗语; 田径比赛的起跑发令枪;军队作战的信号 弹、冲锋号、进军鼓、收兵锣等。 2022-3-1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1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1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2.2 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一章 认知科学的远近渊源.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绪论(郭曙纶).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_毕业论文撰写规范.doc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_毕业论文撰写规范.doc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_期末考试试题.doc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六章 寻找良知.ppt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五讲 向往自由.ppt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二章 青春的呼号.ppt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九讲 诗意地栖居.ppt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三张 仁爱、天地最美.ppt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七讲 星空让人敬畏.pptx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一章 大学之魂.pptx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绪论.pptx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共十六章).doc
- 《成为记忆大师》教学资源:简单版本“快速记忆三十六记忆”.doc
- 上海交通大学:《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一讲 人类发展各阶段的语言生活.ppt
- 上海交通大学:《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导言.ppt
-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商务汉语综合》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2单元 品牌战略.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诗歌导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09 “用身体思想”——读穆旦的爱情诗.pdf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2 原型范畴理论.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3 意象图式理论.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4 认知模式理论(概念的组织方式).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5 心理学基础——隐喻理论(metaphor).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6 心理学基础——转喻理论(metonymy).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三章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框架、途径与方法.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四章 由汉语看汉民族认知特点 4.1 由汉语语音看汉民族认知特点.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四章 由汉语看汉民族认知特点 4.2 由汉语词汇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思考和练习题.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语言与文化——明天见(谣言止于语言学).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课程论文写作.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距离动因与DN、DdN的语义差别.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_期末考试参考试题.doc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莱考夫《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George Lakoff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张敏,分上下篇共八章).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Introduction to 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英文版).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什么是科学(北京大学:吴国盛).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