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三章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框架、途径与方法

第三章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框架、途径与方法 2
第三章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框架、途径与方法 2

3.1理论框架 经验观(the experience view) 突显观(the prominent view) 注意观(the attentional view) 3
3.1 理论框架 经验观(the experience view) 突显观(the prominent view) 注意观(the attentional view) 3

○、概述 Ungerer&Schmid(2000:92-109)把认知语言学 视为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认为当今认知语 言学主要有三种方法表征: ()经验观,包括原型图式、隐喻与转喻、文 化模式、概念化等; (2)突显观,包括图形与背景等理论; (3)注意观,包括框架与图样理论。 4
〇、概述 Ungerer & Schmid(2000:92-109)把认知语言学 视为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认为当今认知语 言学主要有三种方法表征: (1)经验观,包括原型图式、隐喻与转喻、文 化模式、概念化等; (2)突显观,包括图形与背景等理论; (3)注意观,包括框架与图样理论。 4

自乔姆斯基革命以来,美国形成了两个认知 语言学研究中心: 以Lakoff、Fillmore、P.Kay等为首的“伯克利学 派”的认知语义学; 以Ronald Langacker为首的“圣地亚哥学派”的 认知语法学。 5
自乔姆斯基革命以来,美国形成了两个认知 语言学研究中心: 以Lakoff、Fillmore、P. Kay等为首的“伯克利学 派” 的认知语义学; 以Ronald Langacker为首的“圣地亚哥学派” 的 认知语法学。 5

Langacker(1999):语言研究领域有两个: 描写领域 功能领域 结构 功能 句子 话语 认知表征 实际的言语行为 共时的语言结构 语言变化 个别语言 语言类型和共性 习得语言系统 习得过程 心理表现 神经基础 理论和描写 实际应用 形式主义语言学承认以上对语言研究领域的区分,并 且认为应着重研究描写领域;功能主义语言学则不 承认这一区分,并且认为应优先考察第二领域。 6
Langacker(1999):语言研究领域有两个: 形式主义语言学承认以上对语言研究领域的区分,并 且认为应着重研究描写领域;功能主义语言学则不 承认这一区分,并且认为应优先考察第二领域。 描写领域 功能领域 结构 功能 句子 话语 认知表征 实际的言语行为 共时的语言结构 语言变化 个别语言 语言类型和共性 习得语言系统 习得过程 心理表现 神经基础 理论和描写 实际应用 6

Langacker (1999)认为,关键不在于优先考察哪 个领域,而在于以取长补短方式同时研究两个 领域。认知语言学研究应包括三个方面: (1)一组体系和描写概念等,能用来对语言的成分 和结构进行明晰的描写。一认知语法学的重 点研究对象 2)一组语言中具有类典型特征的结构,包括其类 典型的程度。一语言类型学和共性语言学的 重点研究对象 3)在(1)和(2)的基础上,再进行功能的解释。 其他许多认知和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Langacker(1999)认为,关键不在于优先考察哪 个领域,而在于以取长补短方式同时研究两个 领域。认知语言学研究应包括三个方面: (1)一组体系和描写概念等,能用来对语言的成分 和结构进行明晰的描写。——认知语法学的重 点研究对象 (2)一组语言中具有类典型特征的结构,包括其类 典型的程度。——语言类型学和共性语言学的 重点研究对象 (3)在(1)和(2)的基础上,再进行功能的解释。—— 其他许多认知和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7

认知语言学潮流由众多核心人物构成,其中 的 主角一从形式语言学阵营分裂出来的R. Langacker,.C.Fillmore,G.Lakoff等; 支流一一功能语言学派,语言共性和类型学 派人物T.Givon,L.Talmy,J.Haiman,W.Croft 等。 8
认知语言学潮流由众多核心人物构成,其中 的 主角——从形式语言学阵营分裂出来的R. Langacker,C. Fillmore,G. Lakoff等; 支流——功能语言学派,语言共性和类型学 派人物T.Givon,L.Talmy,J.Haiman,W.Croft 等。 8

以下主要介绍几种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理论方法: (1)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 (2)Lakoff等的“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 (3)Fauconial的“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概念整合理论” (4)Langacker的“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 (5)Fillmore、Lakoff、.Kay、O'Connor的“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6)Adele A.Goldberg等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 9
以下主要介绍几种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理论方法: (1)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 (2)Lakoff等的“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 (3)Fauconia的“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 概念整合理论” (4)Langacker的“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 (5)Fillmore、Lakoff、Kay、O’Connor的“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6)Adele A. Goldberg等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 9

一、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及句法结构意义的一种 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Fillmore-一直从事“ 语义框架”(semantic frame.)研究。由于“语 义框架”概念在认知语言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中 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语义框架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10
一 、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及句法结构意义的一种 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Fillmore一直从事“ 语义框架”(semantic frame)研究。由于“语 义框架”概念在认知语言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中 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语义框架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10

Fillmore(1975,1976)把计算机科学家Minsky 的“框架概念”引入语言学,部分原因是针对 意义的“清单理论”,即一个语言形式的意 义是以能满足该形式能恰当使用的条件清 单来表达的。 在框架语义学中,词义是用框架来描写的。 框架”是一种概念系统、经验空间或认知结 构,表达个人或言语社团总结出来的经验 并集中体现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式上。一 个语言表达式,例如词,将激活该词正常 涉及到的一整套经验 11
Fillmore(1975,1976)把计算机科学家Minsky 的“框架概念”引入语言学,部分原因是针对 意义的“清单理论” ,即一个语言形式的意 义是以能满足该形式能恰当使用的条件清 单来表达的。 在框架语义学中,词义是用框架来描写的。 “ 框架”是一种概念系统、经验空间或认知结 构,表达个人或言语社团总结出来的经验 ,并集中体现在具体的语言表达式上。一 个语言表达式,例如词,将激活该词正常 涉及到的一整套经验。 1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6 心理学基础——转喻理论(metonymy).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5 心理学基础——隐喻理论(metaphor).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4 认知模式理论(概念的组织方式).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3 意象图式理论.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2 原型范畴理论.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2.1 象似性理论.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1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2.2 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一章 认知科学的远近渊源.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绪论(郭曙纶).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_毕业论文撰写规范.doc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_毕业论文撰写规范.doc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_期末考试试题.doc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六章 寻找良知.ppt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五讲 向往自由.ppt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二章 青春的呼号.ppt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九讲 诗意地栖居.ppt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三张 仁爱、天地最美.ppt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七讲 星空让人敬畏.pptx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第一章 大学之魂.pptx
-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课程PPT)绪论.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四章 由汉语看汉民族认知特点 4.1 由汉语语音看汉民族认知特点.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第四章 由汉语看汉民族认知特点 4.2 由汉语词汇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思考和练习题.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语言与文化——明天见(谣言止于语言学).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课程论文写作.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汉语看汉民族的认知特点——距离动因与DN、DdN的语义差别.pptx
-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_期末考试参考试题.doc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莱考夫《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George Lakoff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张敏,分上下篇共八章).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Introduction to 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英文版).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什么是科学(北京大学:吴国盛).docx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科学问题.docx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困境与走向(北京师范大学:刘晓力).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认知语言学扩展阅读文献:古代有关语言起源的实验——西方语言学史拾遗.pdf
- 安康师专学报:汉语与认知(认知语言学)阅读文献——从语言创世神话看先民的语言观.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认知语言学扩展阅读文献:Comment on “Phonemic Diversity Supports a Serial Founder Effect Model of Language Expansion from Africa”.pdf
-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阅读文献:艾伦·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