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节 中西科技文化比较

中西科技文化比较
中西科技文化比较

李约瑟难题:从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角度*关于课程名称的一点说明:“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谜”,它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宇1964年提出的“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发生7问题,并且引出了一系列新的追问。*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仍然不能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我国既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也缺乏世界一流科学大师2005年,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担忧。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李约瑟之谜”与“钱学森之问”,一个是对中国历史的描述,一个是对中国现实的审度,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
李约瑟难题: 从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角度 关于课程名称的一点说明: “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谜”,它是由英国学者 李约瑟于1964年提出的“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发生” 问题,并且引出了一系列新的追问。 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仍然不能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 破,我国既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也缺乏世界一流科学大师。 2005年,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 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担忧。这就是著名的“钱学 森之问”。 ——“李约瑟之谜”与“钱学森之问”,一个是对中国历史的 描述,一个是对中国现实的审度,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根 源

续前“科学文化比较角度”*关于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广义的文化包括三层次:器物、产品;行为、体制世界观、价值观*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关于科学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续前 “科学文化比较角度” 关于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包括三层次:器物、产品;行为、体制; 世界观、价值观 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 关于科学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 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科学文化的基本内涵*两种视角:*一日从文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科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人类思想观念的一种形态科学文化即科学* 二日科学的文化。*科学化或科学性的特征,即:客观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知识(基础)、科学方法钥匙、科学思想(支撑)、科学精神灵魂
科学文化的基本内涵 两种视角: 一曰从文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 科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人类思想观念的一种形态。 科学文化即科学—— 二曰科学的文化。 科学化或科学性的特征,即:客观性、系统性和精 确性 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科学知识(基础)、科学方法钥匙、科学思想(支撑)、科学 精神灵魂

*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将从中西方传统科学思想比较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初步思考;*通过学习,促进对于中外传统科学文化的初步认识:引导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文化传统的更深层次来思考科学、科学发展乃至文化发展,培养理性批判精神,并提供综合能力的锻炼。*授课方式:*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考核成绩:*读书报告,写小论文,课堂研讨参与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将从中西方传统科学思想比较的角度, 对该问题进行初步思考; 通过学习,促进对于中外传统科学文化的初步 认识;引导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文化传统 的更深层次来思考科学、科学发展乃至文化发 展,培养理性批判精神,并提供综合能力的锻 炼。 授课方式: 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考核成绩: 读书报告,写小论文,课堂研讨参与

课程内容安排“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其背景国内学者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讨论三、古希腊自然哲学脉络与西方科学传统的形成*四、中国传统自然哲学演进的脉络,以及李约瑟关于《周易》、“道家”与中国古代科学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观点*五、关于近代东西方社会与近代科学革命的讨论*六、关于如何看中医中药的科学性的讨论*七、“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的进一步思考*八,中国科学创新文化建设及未来展望
课程内容安排: 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二、国内学者关于“李约瑟难题” 的讨论 三、古希腊自然哲学脉络与西方科学传统的形成 四、中国传统自然哲学演进的脉络,以及李约瑟关 于《周易》、“道家”与中国古代科学关系等方面 的基本观点 五、关于近代东西方社会与近代科学革命的讨论 六、关于如何看中医中药的科学性的讨论 七、 “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的进一步思 考 八,中国科学创新文化建设及未来展望

阅读参考书目刘钝、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陈立夫译/李约瑟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张孟闻编.《李约瑟博士及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李约瑟博士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论文和演讲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8【法莱昂.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美托马斯.L.金汉斯.《科学与启蒙运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R.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起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美]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0*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一一任鸿隽文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阅读参考书目 刘钝、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陈立夫译/李约瑟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张孟闻编.《李约瑟博士及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1989.5 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李约瑟博士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论文和演 讲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8 [法]莱昂.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美]托马斯.L.金汉斯.《科学与启蒙运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R.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起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美]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商务印书 馆2000. 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 技出版社2002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吾淳著《古代中国科学的范型》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周济著《中西科学思想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尚智丛.《传教士与西学东渐》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栾建军《中国人谁将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以及有关道家、儒家和《周易》的自然观、宇宙观及其和科学的关系方面的论文著作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吾淳 著《古代中国科学的范型》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2 周济 著《中西科学思想比较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 尚智丛.《传教士与西学东渐》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8 栾建军《中国人谁将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发展出 版社2003 以及有关道家、儒家和《周易》的自然观、宇宙观及其 和科学的关系方面的论文著作

李约瑟(JosophNeedham,1900-1995)中国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史C看科学思群史科学革命金转自: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李约瑟 ( Josoph Needham, 1900-1995 ) 转自: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引子:何为李约瑟难题?(1/2)*1、李约瑟难题页(NeedhamThesis)的准确表述:*关于“李约瑟难题”一般认为是李约瑟在1964年发表的《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提出的,有两种表述形式:*第一、“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取得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得多?”,也就是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曾经有过辉煌,其发达的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原因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近代科学或者说科学革命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产生。*为什么近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西方兴起?这些问题被科学史家称为“李约瑟难题关于这一问题存在多种多样的回答
引子:何为李约瑟难题?(1/2) 1、李约瑟难题(Needham Thesis)的准确表述: 关于“李约瑟难题”,一般认为是李约瑟在1964年发表的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提出的,有两种表述形式: 第一、“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 明在取得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 方文明有成效得多?”也就是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曾经有 过辉煌,其发达的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原因是什么? 第二,为什么近代科学或者说科学革命没有产生在中国, 而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产生。 为什么近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西方兴起? ——这些问题被科学史家称为“李约瑟难题” 关于这一问题存在多种多样的回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科技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节 中国科技文化发展历史.ppt
- 《科技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节 西方科技文化发展历史.ppt
- 《科技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节 科技文化的内涵层次特质.pptx
- 《科技文化》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节 文化的一般理解.ppt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重点难点剖析.pdf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样题及答案.pdf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养老保险.doc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医疗保险.doc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失业保险.doc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大纲.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自我认知 第四节 气质.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自我认知 第六节 价值观.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自我认知 第五节 技能.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自我认知 第二节 兴趣.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自我认知 第三节 性格.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自我认知 第一节 自我认知的内容与方法.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职业选择.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调适.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策略.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环境分析.ppt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STUDY Guide Minor Economie(syllabus,2013,economicsofinnovation).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Introduction.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Innovation - Definitions and Measurement.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Sources and types of Innovation.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R&D and company performance.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Market failure and Government Incentives for Innovation.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Market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Diffusion and Adoption of Innovations.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Systemic Character of Innovation.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Innovative companies and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Strategic Management in Network Industries.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Network Industries and Open Innovation.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Innovation and the Labor Market.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pdf
-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英文)Innovation Policy.pdf
- 《科学技术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编史学部分,共十一章).doc
- 《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第九讲 关于近代技术史分期的理论探讨.ppt
- 《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第十讲 关于科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ppt
- 《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第十一讲 关于研究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若干问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