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十 细菌的凝集反应

实验十细菌的凝集反应 何伟06一04
实验十 细菌的凝集反应 何伟 06-04

实验目的 #了解血清学方法的原理 #血清学方法在微生物诊断中的作用 #学会利用血清稀释法测定免疫血清的效 价
实验目的 了解血清学方法的原理 血清学方法在微生物诊断中的作用 学会利用血清稀释法测定免疫血清的效 价

实验原理 #颗粒性抗原(如细菌或红血球)的悬液与含有特 异性抗体的血清混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情 况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称为凝集反应。参加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其 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凝集反应的机制 是由于抗原与其相应抗体间存在着相对应的极 性基。极性基的相互吸附,使抗原外周的水化 膜除去,由亲水溶胶变成憎水溶胶。由于电解 质具有降低电位的作用,使抗原颗粒间的排斥 力消除,从而产生了凝集现象。进行细菌的抗 原分析、鉴定及分型,也可应用已知细菌检查 未知血清的抗体
实验原理 颗粒性抗原(如细菌或红血球)的悬液与含有特 异性抗体的血清混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情 况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称为凝集反应。参加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其 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凝集反应的机制 是由于抗原与其相应抗体间存在着相对应的极 性基。极性基的相互吸附,使抗原外周的水化 膜除去,由亲水溶胶变成憎水溶胶。由于电解 质具有降低电位的作用,使抗原颗粒间的排斥 力消除,从而产生了凝集现象。进行细菌的抗 原分析、鉴定及分型,也可应用已知细菌检查 未知血清的抗体

其 有些细菌即使用生化反应很难区别,但其细菌抗 原成份(包括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却不同。利 用已知的特异抗体测定有无相应的细菌抗原可以 确定菌种或菌型。常用的方法为玻片凝集反应 用己知的特异免疫血清与待鉴定的细菌在玻片上 做凝集反应,如出现凝集菌团侧为阳性,说明该 菌有相应的特异抗原。检测抗原的另一优点为在 应用了抗生素治疗后,细菌生长被抑制,利用培 养方法不能检出的细菌,因尚有抗原存在,在短 期内仍可被检出,从而有助于明确病因。个别情 况下还可利用噬菌体对细菌抗原型别分析,用于 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有些细菌即使用生化反应很难区别,但其细菌抗 原成份(包括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却不同。利 用已知的特异抗体测定有无相应的细菌抗原可以 确定菌种或菌型。常用的方法为玻片凝集反应, 用已知的特异免疫血清与待鉴定的细菌在玻片上 做凝集反应,如出现凝集菌团则为阳性,说明该 菌有相应的特异抗原。检测抗原的另一优点为在 应用了抗生素治疗后,细菌生长被抑制,利用培 养方法不能检出的细菌,因尚有抗原存在,在短 期内仍可被检出,从而有助于明确病因。个别情 况下还可利用噬菌体对细菌抗原型别分析,用于 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斜面培养物,大肠杆菌悬液(含 10×109个/ml大肠杆菌的生理盐水悬液, 并经60℃加热1h灭活)。 #大肠杆菌免疫抗血清。 #生理盐水、载片、小试管、试管架、移 液管(1ml刻度、5ml)、水浴锅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斜面培养物,大肠杆菌悬液(含 10×109个/ml大肠杆菌的生理盐水悬液, 并经60℃加热l h灭活)。 大肠杆菌免疫抗血清。 生理盐水、载片、小试管、试管架、移 液管(1m1刻度、5ml)、水浴锅

实验步骤 #玻片凝集反应 (1)取洁净干燥的载片一片,用笔划分两区,一端 注明为试验,一端注明为对照。 (2)用接种环取生理盐水,置二滴于对照中心:同 法滴大肠杆菌免疫血清于试验中心。 (3)用接种环取少量大肠杆菌培养物分别研磨乳化 于盐水及血清内,并均匀混合。 (4)将玻片赂为反复摆动后静置于50℃恒温水浴 表面上保温5~10min。 (⑤)观察是否有凝集块出现,如有则记为阳性,没 有则记为阴性
实验步骤 玻片凝集反应 (1)取洁净干燥的载片一片,用笔划分两区,一端 注明为试验,一端注明为对照。 (2)用接种环取生理盐水,置二滴于对照中心;同 法滴大肠杆菌免疫血清于试验中心。 (3)用接种环取少量大肠杆菌培养物分别研磨乳化 于盐水及血清内,并均匀混合。 (4)将玻片赂为反复摆动后静置于50 ℃恒温水浴 表面上保温5~10 min。 (5)观察是否有凝集块出现,如有则记为阳性,没 有则记为阴性

试管凝集反应 #此法为免疫血清定量测定效价法。 (1)取清洁干燥的小试管10支,排列在试管架上。 (2)用移液管加入生理盐水0.5m1于各试管中。 3)取免疫血清0.5m1加入另一试管,并加4.5ml生理盐 水混合,制成稀释1:10的免疫血清。 (4)用移报管吸取斜面培养18h的大肠杆菌培养物、稀 释1:10的免疫血清0.5m1,注入第一管,并吸吹三次 混匀;然后由依次吸取0.5ml注入第二管、第二管到第 三管.如此类推到第九管为止。从第九管吸出 o.5m1弃去,第十管不加血清,以作对照
试管凝集反应 此法为免疫血清定量测定效价法。 (1)取清洁干燥的小试管10支,排列在试管架上。 (2)用移液管加入生理盐水0.5m1于各试管中。 (3)取免疫血清0.5m1加入另一试管,并加4.5ml生理盐 水混合,制成稀释1:10的免疫血清。 (4)用移报管吸取斜面培养18h的大肠杆菌培养物、稀 释1:10的免疫血清0.5m1,注入第一管,并吸吹三次 混匀;然后由依次吸取0.5m1注入第二管、第二管到第 三管.如此类推到第九管为止。从第九管吸出 o.5m1弃去,第十管不加血清,以作对照

#(5)在每管中加入0.5m1经处理的大肠杆菌 菌悬液,作为抗原。摇匀,并置45℃水浴 中2h后,初步观察结果,转置冰箱,次日 再观察结果。观察结果时勿摇动试管 试 管 1 2 3 4 5 6 ? 8 9 10 生理盐水/ml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加1:10血清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稀释)注 入第一管 血清的稀释度1:20 1:40 1:801:160 1:320 1:640 1:12801+25601:5120 0 细菌悬液/ml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最后血清 稀释度 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1:25601:51201:10240 0 结果
(5)在每管中加入0.5m1经处理的大肠杆菌 菌悬液,作为抗原。摇匀,并置45℃水浴 中2h后,初步观察结果,转置冰箱,次日 再观察结果。观察结果时勿摇动试管

实验结果 #观察管底是否有凝集现象。记录结果 ①完全凝集,凝集块完全沉于管底,液体 澄清,以“十十十十”记录。 ②凝集块沉于管底,液体稍混,以“十十 干”记录。 ③部分凝集,液体混浊,以“十十”记录。 ④极少凝集.液体混浊.以“十”记录。 ⑤无变化记以“一”* #取“十十”的稀释度作为免疫血清的效价
实验结果 观察管底是否有凝集现象。记录结果 ①完全凝集,凝集块完全沉于管底,液体 澄清,以“十十十十”记录。 ②凝集块沉于管底,液体稍混,以“十十 十”记录。 ③部分凝集,液体混浊,以“十十”记录。 ④极少凝集.液体混浊.以“十”记录。 ⑤无变化记以“一”* 取“十十”的稀释度作为免疫血清的效价

问题与讨论 #(一)凝集反应为何要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 情况下才能进行? #(二)生理盐水中的电解质在凝集反应中有 什么作用? #(三)试管凝集反应与玻片凝集反应各有什 么优点?
问题与讨论 (一)凝集反应为何要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 情况下才能进行? (二)生理盐水中的电解质在凝集反应中有 什么作用? (三)试管凝集反应与玻片凝集反应各有什 么优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9 Microbial Ecology.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8 Microbial Genetics.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7 Microbial Growth.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6 Microbial Metabolism.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5 Microbial Nutrition and Culture Medium.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4 The Viruses.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3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2 Prokaryotic Microorganism.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1 Introduction of Microbiology.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中文版)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microbiological ecology).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中文版)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学.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中文版)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中文版)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调节.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中文版)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中文版)第四章 病毒.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中文版)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中文版)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中文版)第一章 绪论 Microbiology.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中文版)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ppt
- 江南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和废水的生物处理.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十一 水的微生物学检查.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一 细菌的单染色及油镜的使用.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及细菌特殊结构观察.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三 霉菌、放线菌形态观察及微生物菌落观察.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四 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大小的测定.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五 培养基的制备、器具包扎和灭菌.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六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及分离纯化.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七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八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ppt
- 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实验九 噬菌体的分离.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微生物基本术语(英汉对照词汇).pdf
-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DNA的结构.ppt
-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有机体、染色体和基因.ppt
-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DNA复制(DNA Replication).ppt
-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DNA损伤、修复和突变.ppt
-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RNA转录(RNA transcription).ppt
-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蛋白质翻译(Protein Translation).ppt
-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ppt
- 河北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