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方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中药的基本知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36
文件大小:1.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方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中药的基本知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方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姚新

方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姚 新

第一节中药的基本知识植物药本草动物药矿物药部分化学、生物药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 部分化学、生物药 本草

一、中药的性能:性:药性;能:效能。是指中药的性质和作用。★中药性能的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一、中药的性能: 性:药性;能:效能。是指中药 的性质和作用。 中药性能的内容:四气、五味、 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清代医家徐灵胎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清代医家徐灵胎总结说: “凡药 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 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 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 理,可自得之.

四气五味(一)1.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一)四气五味 1.四气 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 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X它是药物作用于肌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凡能治疗寒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和温性,凡是能治疗热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和凉性

它是药物作用于肌体所发生的 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凡能治疗 寒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和温 性,凡是能治疗热性病的药物便 认为是寒性和凉性

四气四气属性用途作用功效阴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热性病阳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治寒性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

四气 四气 属性 作 用 功 效 用 途 寒凉 阴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治热性病 温热 阳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 治寒性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 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

2.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味,即滋味,至于药味的确定,最初是由口尝而得,后来,逐渐发展为利用医疗作用来说明药物的味

2.五味 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 种滋味。 味,即滋味,至于药味的确定,最初 是由口尝而得,后来,逐渐发展为利用 医疗作用来说明药物的味

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周礼天官》所载“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精,以威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穷。”由于五行学说的盛行和影响,由最初的“滋味说”遂被改造成为“五味说

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 , 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 《周礼·天官》所载“凡药以酸养骨,以 辛养精,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 以滑养窍.” 由于五行学说的盛行和影响, 由最初的“滋味说”遂被改造成为“五味 说”

属性五味入五脏作用用途辛肺发散、行气、和血治疗表证、气滞、血瘀阳甘 (淡)脾补益、和中、缓急治疗气虚、调和、疼痛酸 (涩)肝收敛、固涩治疗各种滑脱不禁苦心清热、泻火、降逆、治疗热证、肺气阴燥湿上逆、湿证肾咸软坚、散结、润下治疗療、便秘淡渗湿、利尿治疗湿证、小便下利

五 味 属性 入五脏 作 用 用 途 辛 阳 肺 发散、行气、和血 治疗表证、气滞、 血瘀 甘(淡) 脾 补益、和中、缓急 治疗气虚、调和、 疼痛 酸(涩) 阴 肝 收敛、固涩 治疗各种滑脱不 禁 苦 心 清热、泻火、降逆、 燥湿 治疗热证、肺气 上逆、湿证 咸 肾 软坚、散结、润下 治疗瘰疠、便秘 淡 渗湿、利尿 治疗湿证、小便 下利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