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七章 临终护理学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48.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七章 临终护理学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封皮)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对象:总学时:选用教材:教师姓名及职称:授课时间: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 授课对象: 总学时: 选用教材: 教师姓名及职称: 授课时间:

护理学院讲稿 (首页)授课时间:中月日(周单元教材内容第十七章临终护教学任务或了解:(章、节)教学目标1.临终关怀的发展历程理2.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的方法熟悉:户体护理的方法掌握:1.临终关怀的概念2.死亡的分期及判断标准3.临终患者心理及生理反应及护理重点:重点难点1.科学评价死亡的标准2.临终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反应的表现及护理要点重点: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及护理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方法教学内容福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一节概述新驿一、临终关怀二、濒死与死亡第二节临终患者和家属的生理反应及护理视频及图片导入临终患者生理反应与护理临终患者心理变化与护理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第三节死亡后护理、户体护理二、死者家属的护理作业和作业:学生学习参1.名词解释:临终关怀、灏死、死亡、脑死亡考文献2.脑死亡的临床诊断有哪些?3.简述临终关怀的理念?4.户体护理的操作要点?参考文献:1.基础护理学(第5版)主编:李小寒2.护理与临终关怀主编:李向东3.安宁护理与缓和医学主编:施永兴临终关怀是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完整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课后小结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周 ) 单元 教材内容 (章、节) 第十七章 临终护 理 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 了解: 1.临终关怀的发展历程 2.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的方法 熟悉: 尸体护理的方法 掌握: 1.临终关怀的概念 2.死亡的分期及判断标准 3.临终患者心理及生理反应及护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科学评价死亡的标准 2.临终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反应的表现及护理要点 重点: 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及护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第十七章 临终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临终关怀 二、濒死与死亡 第二节 临终患者和家属的生理反应及护理 一、 临终患者生理反应与护理 二、 临终患者心理变化与护理 三、 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 第三节 死亡后护理 一、尸体护理 二、死者家属的护理 讲述 讨论 分析 理解 记忆 视频及图片导入 作业和 学生学习参 考文献 作业: 1.名词解释:临终关怀、濒死、死亡、脑死亡 2.脑死亡的临床诊断有哪些? 3.简述临终关怀的理念? 4.尸体护理的操作要点? 参考文献: 1.基础护理学(第 5 版) 主编:李小寒 2.护理与临终关怀 主编:李向东 3.安宁护理与缓和医学 主编:施永兴 课后小结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完整 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 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导课】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死亡是生命过程的最后阶段。护理的对象是人,因此护理的范畴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第十七章 临终护理第一节概述一、 临终关怀(一)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关怀(hospicecare),不同地域又称安宁照顾、临终照顾、舒缓疗护、安息护理、终末护理。临终关怀的概念含义有两方面:其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是对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料。其二,临终关怀是一门研究临终患者生理、心理特征,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照料的一门新兴学科。(二)临终关怀的理念1:治愈(cure)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护(care)2.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time)转变为提高其生命质量(quanlity)3.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dignity)和权利(rights)4. 维护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mental support)5. 进行死亡教育(三)临终关怀的起源与发展1.古代的临终关怀2.现代的临终关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其标志是1967年7月英国女医生西斯莉·桑德斯博士(Dr.D.C.saunders)在伦敦郊区创建的世界上第家现代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St:Christophers Hospice).1988年7月我国天津医学院在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的资助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一南汇护理院

【导课】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死亡是生命过程的最后阶段。护 理的对象是人,因此护理的范畴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 第十七章 临终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不同地域又称安宁照顾、临终照顾、 舒缓疗护、安息护理、终末护理。 临终关怀的概念含义有两方面:其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服 务,是对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料。其二,临终关怀是 一门研究临终患者生理、心理特征,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照料 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临终关怀的理念 1.治愈(cure)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护(care) 2.延长患者生存时间(time)转变为提高其生命质量(quanlity) 3.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dignity)和权利(rights) 4.维护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mental support) 5.进行死亡教育 (三)临终关怀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代的临终关怀 2.现代的临终关怀 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其标志是 1967 年 7 月英国女医生西 斯莉·桑德斯博士(Dr.D.C.saunders)在伦敦郊区创建的世界上第一 家现代临终关怀院 —— 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St. Christopher’ s Hospice)。 1988 年 7 月我国天津医学院在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的资助下,成 立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 10 月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 临终关怀医院一南汇护理院

(四)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1.临终关怀院2.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3.居家照料(五)临终关怀的社会化构成公共关怀的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1.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政策2.志愿者组织3.关怀弱者的公共管理理念和社会风气二、濒死与死亡(一)死与死亡的定义1. 灏死(dying)即指临终状态,患者已接受各种治疗后,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结束,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2.死亡(death)是指个体的生命功能的永久终止3.脑死亡(brain death)即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目前仍然沿用根据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脑死亡标准为:1)无感受性及反应性2)无运动、无呼吸3)无反射4)脑电波平坦上述标准24h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除体温过低(低于32℃)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影响,即可作出脑死亡的诊断【新增知识点】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患者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患者无痛苦地死去。中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驱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基本分类

(四)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1.临终关怀院 2.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 3.居家照料 (五)临终关怀的社会化 构成公共关怀的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1.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政策 2.志愿者组织 3.关怀弱者的公共管理理念和社会风气 二、濒死与死亡 (一) 濒死与死亡的定义 1.濒死(dying) 即指临终状态,患者已接受各种治疗后,但 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结束,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2.死亡 (death) 是指个体的生命功能的永久终止。 3.脑死亡(brain death)即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丧失的不 可逆转的状态。 目前仍然沿用根据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脑死亡标准为: 1)无感受性及反应性 2)无运动、无呼吸 3)无反射 4)脑电波平坦 上述标准24h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除体温过低(低于32℃)及 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影响,即可作出脑死亡的诊断。 【新增知识点】 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患者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患者无痛苦 地死去。中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 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 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基本分类

主动安乐死:按病人要求,主动为病人结束生命(例如透过注射 方式)。 被动安乐死:被动安乐死是按病人意愿停止疗程(例如除去病 人的维生系统或让病人停止服药),使其自然死亡。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异同点: 首先,临终关怀是安乐死的补救办法:其二,都是为志者的临终而 采取的手段,目的和目标是一致的。但临终关怀和安乐死采取的手段 是截然相反,安乐死是解除临终者的痛苦而结束其生命的,而临终关 怀是为临终者提供姑息性服务,解除其痛苦而直至生命自行完结。另 外,服务时间上,临终关怀服务将贯穿于整个临终过程中,而安乐死 则是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的。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1.旗死期(dying stage) 特点:可逆性脑干以上功能抑制 临床表现:意识模糊、呼吸微弱、心跳减弱、细胞代谢障碍 2.临床死亡期(clinical death stage) 特点:可逆性大脑皮层下、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 临床表现: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科 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 持续时间:此期一般持续一6min 3.生物学死亡期(biological death stage)) 特点:不可逆性 临床表现:各种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停止:尸体相继出现尸冷、尸斑、 尸僵、尸腐 尸冷:最先出现,约24与环境温度相同 尸斑:死亡后2-4h出现 尸僵:死后1~3h出现,4~6h扩展到全身,12一16h发展至高峰, 24h后缓解 尸腐:死亡24h后出现,从右下腹开始

主动安乐死:按病人要求,主动为病人结束生命( 例如透过注射 方式 )。 被动安乐死:被动安乐死是按病人意愿停止疗程 ( 例如除去病 人的维生系统或让病人停止服药),使其自然死亡。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异同点: 首先,临终关怀是安乐死的补救办法;其二,都是为患者的临终而 采取的手段,目的和目标是一致的。但临终关怀和安乐死采取的手段 是截然相反,安乐死是解除临终者的痛苦而结束其生命的,而临终关 怀是为临终者提供姑息性服务,解除其痛苦而直至生命自行完结。另 外,服务时间上,临终关怀服务将贯穿于整个临终过程中,而安乐死 则是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的。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1.濒死期(dying stage) 特点:可逆性脑干以上功能抑制 临床表现:意识模糊、呼吸微弱、心跳减弱、细胞代谢障碍 2.临床死亡期(clinical death stage) 特点:可逆性大脑皮层下、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 临床表现: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 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 持续时间:此期一般持续 5—6min 3.生物学死亡期(biological death stage) 特点:不可逆性 临床表现:各种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停止;尸体相继出现尸冷、尸斑、 尸僵、尸腐 尸冷:最先出现,约 24h 与环境温度相同 尸斑:死亡后 2-4h 出现 尸僵:死后 1~3h 出现,4~6h 扩展到全身, 12~16h 发展至高峰, 24h 后缓解 尸腐:死亡 24h 后出现,从右下腹开始

第二节临终患者和家属的生理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临终患者生理反应和护理 1.肌张力丧失 临床表现:无法进行自主躯体活动,大小便失禁,便秘,尿潴留,希 氏面容 护理措施:促进舒适:更换卧位,勤翻身,做好皮肤、口腔、大小便 等的护理 2.胃肠道蠕动减弱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呃逆、腹胀、便秘、脱水、口干 体重减轻 护理措施:营养支持:增进食欲(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做好心理支持。 必要时,胃肠外营养)保证营养、加强监测 3.呼吸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呼吸表浅或频率不规则或出现鼻翼呼吸、潮式呼吸、张口 呼吸等 护理措施:改善呼吸:通风、吸氧(神志清醒者半卧位、昏迷者头偏 向一侧)、吸痰 4疼痛 临床表现:烦躁不安,生命体征改变,瞳孔放大,不寻常的姿势,疼 痛面容 护理措施:减轻疼痛:止痛药物(0推荐的三步阶梯疗法)、针灸 按摩松弛术、音乐疗法等 5.视觉改变 临床表现:逐渐减退,由模糊到只有光感,最后消失,眼部分泌物增 多,眼脸干燥 护理措施:保护眼角膜:湿纱布拭去眼部分泌物,如眼脸不能闭合, 涂红霉素眼音或覆盖凡士林纱布,禁忌肥皂水洗眼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1.否认期

第二节 临终患者和家属的生理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临终患者生理反应和护理 1.肌张力丧失 临床表现:无法进行自主躯体活动,大小便失禁,便秘,尿潴留,希 氏面容 护理措施:促进舒适:更换卧位,勤翻身,做好皮肤、口腔、大小便 等的护理 2.胃肠道蠕动减弱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呃逆、腹胀、便秘、脱水、口干、 体重减轻 护理措施:营养支持:增进食欲(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做好心理支持, 必要时,胃肠外营养)保证营养、加强监测 3.呼吸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呼吸表浅或频率不规则或出现鼻翼呼吸、潮式呼吸、张口 呼吸等 护理措施:改善呼吸:通风、吸氧(神志清醒者半卧位、昏迷者头偏 向一侧)、吸痰 4.疼痛 临床表现:烦躁不安,生命体征改变,瞳孔放大,不寻常的姿势,疼 痛面容 护理措施:减轻疼痛:止痛药物(WHO 推荐的三步阶梯疗法)、针灸、 按摩松弛术、音乐疗法等 5.视觉改变 临床表现:逐渐减退,由模糊到只有光感,最后消失,眼部分泌物增 多,眼睑干燥 护理措施:保护眼角膜:湿纱布拭去眼部分泌物,如眼睑不能闭合, 涂红霉素眼膏或覆盖凡士林纱布,禁忌肥皂水洗眼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1.否认期

护理措施:坦诫相待,耐心倾听,言语一致:经常陪伴,主动关心,循 循善诱,既不揭穿患者的防御机制,也不要欺骗患者 2.愤怒期 护理措施:愤怒是患者发泄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有利方式。向 患者家属解释并劝慰指导家属一起认真倾听:给予宽容、关爱和理解。 适当制止破坏性行为 3.协议期 护理措施:是志者最积极参与治疗的时期。加强指导、护理,灌输临终 关怀精神方面、死亡教有的内容,尊重信仰,鼓励患者宜泄内心感受 4.忧郁期 护理措施:多同情照顾,给予精神支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如:安排亲朋好友见面、相聚,并尽量让家属陪伴身旁,防自杀 5.接受期 护理措施:予安静、舒适环境:不勉强与人交谈,继续尊重陪伴,关 心支持,让其安详宁静告别人间 三。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 (一)满足需要 (二)解释沟通 (三)参与照顾 第三节死亡后护理 一.尸体护理 【目的】 L.维持良好的尸体外观,易于辨认。 2.安慰家属,减轻哀痛。 【评估】 1.死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抢救过程、死亡原因及时间。 2.死者身体清洁程度、有无伤口、引流管等。 3.死者亲属对死亡的态度,死者本人有无特殊的宗教信仰等。 【计划】

护理措施:坦诚相待, 耐心倾听,言语一致;经常陪伴,主动关心, 循 循善诱,既不揭穿患者的防御机制,也不要欺骗患者 2.愤怒期 护理措施:愤怒是患者发泄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有利方式。向 患者家属解释并劝慰指导家属一起认真倾听;给予宽容、关爱和理解, 适当制止破坏性行为 3.协议期 护理措施:是患者最积极参与治疗的时期。加强指导、护理,灌输临终 关怀精神方面、死亡教育的内容, 尊重信仰,鼓励患者宣泄内心感受 4.忧郁期 护理措施:多同情照顾, 给予精神支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如:安排亲朋好友见面、相聚,并尽量让家属陪伴身旁,防自杀 5.接受期 护理措施:予安静、舒适环境;不勉强与人交谈,继续尊重陪伴,关 心支持, 让其安详宁静告别人间 三.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 (一)满足需要 (二)解释沟通 (三)参与照顾 第三节 死亡后护理 一.尸体护理 【目的】 1.维持良好的尸体外观,易于辨认。 2.安慰家属,减轻哀痛。 【评估】 1.死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抢救过程、死亡原因及时间。 2.死者身体清洁程度、有无伤口、引流管等。 3.死者亲属对死亡的态度,死者本人有无特殊的宗教信仰等。 【计划】

1.用物准备 2.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 3.环境准备安静、肃穆,屏风遮挡,劝慰家属,请死者家属 暂离病房或把死者家属安置在休息区。 【实施】见教材P377 【注意事项】 1,尸休护理应在患者死亡后尽快进行,防止尸体僵硬。 2.操作中态度严肃,尊重死者,注意维护尸体的隐私权。 3.传染病患者的尸体应用消毒液擦洗,并用消毒液浸泡的棉花 填塞各孔道。尸体用一次性裹尸单包裹,装入不透水的袋中,并作传 染标志。 二,死者家属的护理 (一)死者家属的心理反应 (二)影响调适因素 L.对死者的依赖程度 2.病程的长短 3.死者的年龄与家人的年龄 4.其它支持系统 5.失去亲人后的生活改变 (三)对死者家属的护理 1.做好尸体护理 2.鼓励家属宣泄感情 (1)安全依恋型 (2)不安全-逃避型 (3)不安全-矛盾型 (4)不安全-不一致型 3.尽量满足丧亲者的需要 4.鼓励丧亲者之间互相安慰 5.尽力提供生活指导、建议 6.必要时丧亲者随访

1.用物准备 2.护士准备 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 3.环境准备 安静、肃穆,屏风遮挡,劝慰家属,请死者家属 暂离病房或把死者家属安置在休息区。 【实施】见教材 P377 【注意事项】 1.尸休护理应在患者死亡后尽快进行,防止尸体僵硬。 2.操作中态度严肃,尊重死者,注意维护尸体的隐私权。 3.传染病患者的尸体应用消毒液擦洗, 并用消毒液浸泡的棉花 填塞各孔道。尸体用一次性裹尸单包裹,装入不透水的袋中,并作传 染标志。 二.死者家属的护理 (一)死者家属的心理反应 (二)影响调适因素 1.对死者的依赖程度 2.病程的长短 3.死者的年龄与家人的年龄 4.其它支持系统 5.失去亲人后的生活改变 (三)对死者家属的护理 1.做好尸体护理 2.鼓励家属宣泄感情 (1)安全依恋型 (2)不安全-逃避型 (3)不安全-矛盾型 (4)不安全-不一致型 3.尽量满足丧亲者的需要 4.鼓励丧亲者之间互相安慰 5.尽力提供生活指导、建议 6.必要时丧亲者随访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