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切诊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4
文件大小:106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切诊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切诊第四节运用双手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获得辨证资料的诊察方法。脉诊一按脉搏察脉象按诊一对病体肌肤、手足、胸腹及其它部位的触摸按压

第四节 切 诊 运用双手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 进行触、摸、按压,以获得辨证资 料的诊察方法。 脉诊—按脉搏 察脉象 按诊—对病体肌肤、手足、胸腹及 其它部位的触摸按压

脉诊口脉诊医护人员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的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动脉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口古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之分。口后世以寸口诊法为主。寸口又称气口、脉口

一、脉诊  脉诊_医护人员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 定的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动脉应指的形 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 察方法 。  古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之分。  后世以寸口诊法为主。寸口又称气口、脉口

寸关尺诊脉寸关尺部位图

脉诊的原理及意义(一)口脉一脉道,是气血运行的道路口脉象一心动应脉,脉动应指的形象非血不充,非气不行,非经隧则散漫不就轨口可诊察气血的盛衰,判断病位、病性,推断疾病的预后

(一)脉诊的原理及意义 脉—脉道,是气血运行的道路 脉象—心动应脉,脉动应指的 形象 非血不充,非气不行,非经隧则散漫不就轨 可诊察气血的盛衰,判断病位、 病性,推断疾病的预后

《素》:“胃之大络,名日虚里,出于左乳22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口《濒湖脉学》:“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气如yao,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一呼一息,四至为则。-金+竹

 《素》:“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 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  《濒湖脉学》:“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 之隧道,气息应焉。其象法地,血之府也。 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 义。气如橐yao,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 下循环。 一呼一息,四至为则。 鑰-金+竹

(二)切脉的部位1、脉诊的部位一寸口(脉口、气口),即是桡动脉搏动处。分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对应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2、寸口的脏腑对应区右寸候肺,右关候胃,右尺候命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左为心肝,右为肺牌。肾与命门,居两尺部”。)

1、脉诊的部位——寸口(脉口、气口),即是 桡动脉搏动处。分寸、关、尺三部。掌后高 骨对应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2、寸口的脏腑对应区 右寸候肺,右关候胃,右尺候命门 左寸候心,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 (“左为心肝,右为肺脾。肾与命门,居两尺 部” 。) (二)切脉的部位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四)1、诊脉的时间常以平旦(清晨)最佳,最少“五十动息”2、布指定位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大致与心脏同高3、调息切脉平定气息,权衡脉息4、指法一用轻重不同的指力,诊察脉象

(四)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诊脉的时间 常以平旦(清晨)最佳,最少“五十动息” 2、布指定位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大致与心脏同高 3、调息切脉 平定气息,权衡脉息 4、指法—用轻重不同的指力,诊察脉象

(五)平脉与生理变异(常脉)1.平脉口一般特征①脉位之平不浮不沉,三部有脉②脉息之平不迟不数,节律一致③脉形之平不大不小,从容和缓④脉势之平不强不弱,尺脉沉取有力

1.平脉(常脉)  一般特征 ①脉位之平——不浮不沉,三部有脉 ②脉息之平——不迟不数,节律一致 ③脉形之平——不大不小,从容和缓 ④脉势之平——不强不弱,尺脉沉取有力 (五)平脉与生理变异

(五)平脉与生理变异1.平脉正常人的生理脉象,称为平脉。平脉从容和缓流利,一息脉来4至或5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72到80次平脉具有三个特点:①有胃气主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和营养状况的优劣应指冲和。脉象有中庸和畅之意最主要是和缓从容、流利。②有神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反映。是高度概括一形态是和缓有力。体现在有胃气的基础上,即脉来和缓之中还有:有力、有序的特征

(五)平脉与生理变异 1.平脉 正常人的生理脉象,称为平脉。平脉从容和缓 流利,一息脉来4至或5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72到80次。 平脉具有三个特点: ①有胃气——主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和营养状况的优劣。 --应指冲和。脉象有中庸和畅之意。 最主要是和缓从容、流利。 ②有神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反映。是高度概括。 --形态是和缓有力。体现在有胃气的基础上,即 脉来和缓之中还有:有力、有序的特征

③有根脉之根反映人体的肾气。有根与否,是肾中元气盛衰的重要标志一主要反映在尺部沉取不绝,或沉取不绝。*“尺以候肾”、“沉取候肾”*临床不能单凭脉象论证*胃、神、根,三者共存为“常”(正常脉)

③有根——脉之根反映人体的肾气。有根与 否,是肾中元气盛衰的重要标志。 --主要反映在尺部沉取不绝,或沉取不绝。 *“尺以候肾” 、 “沉取候肾” * 临床不能单凭脉象论证 * 胃、神、根,三者共存为“常”(正常脉)

共2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