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体育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一章 体育概念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9
文件大小:44.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体育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一章 体育概念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一章体育概念【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如何运用逻辑学的基本法则给体育下定义,并从身心合一、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重点掌握体育的本质。【教学重点】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体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教学难点】从身心合一、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理解体育的本质。【新知识点】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体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身心关系与体育的本质;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的本质。【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及讨论等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中、日、美等国体育概念的比较(一)中国我国古代没有体育这个词,当时一些类似体育活动的事物用养生、导引、武术等名词来表述。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传入我国,很多兴办的洋学堂中开设了“体操科”,直到1904年,基督教天津青年会干事饶伯森在京、津各校宣传“西洋体育”时,才开始出现“体育”一词。1923年,在北洋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的《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这一官方文件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此后“体育”一词逐渐取代了“体操”一词被广泛使用。(二)日本

第一章 体育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 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如何运用逻辑学的基本法则给体育下定义,并从身心合一、 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重点掌握体育的本质。 【教学重点】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体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从身心合一、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理解体育的本质。 【新知识点】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体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身心关系与体育的本质;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的本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及讨论等 方法。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中、日、美等国体育概念的比较 (一)中国 我国古代没有体育这个词,当时一些类似体育活动的事物用养生、导引、武 术等名词来表述。19 世纪中叶以后,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传入我国,很多兴办 的“洋学堂”中开设了“体操科”,直到 1904 年,基督教天津青年会干事饶伯森在 京、津各校宣传“西洋体育”时,才开始出现“体育”一词。1923 年,在北洋 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的《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这一官方文件中, 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此后“体育”一词逐渐取代了“体操”一词 被广泛使用。 (二)日本

日本在1868年(明治初年)已经在使用“体操”一词,它来自欧洲的gymnastics”,最初被翻译成“体术”、”体学”、“锻炼法”,后来又统1命名为“体操”,学校中的体育课程也被命名为“体操科”。体育作为一个新词则由日本学者近藤镇三首创。1876年他在《独逸教育论抄》中将”身体教育”译成“体育”,第一个使用了“体育”这一词。1882年横井琢磨出版了《体育学》一书,1886年大阪体育会成立,这样体育这个词就逐渐取代了体操,在日语中固定下来并为一般人所接受。(三)美国美国百科全书对体育等有关概念的解释是较为准确的。它指出,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是关于人体构造、身体发展的教育,包括人体生理机能、力学原理及其有效运用的研究。这一教育过程,当儿童学会基本的有助于身体发展的运动方式后就得开始,并在儿童后期掌握复杂一些的运动方法的过程中持续进行。体育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要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帮助制定一种最适宜的身体运动标准。这种适宜的身体运动标准能够保证体质增强和终身受益。为了达到体育预定的目标:就必须要寻求适合不同个体的身体运动标准。要我到达个标准,关键在于了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明确认识身体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四)结论通过对中、日、美、英、苏联等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总的看来,世界各国一般都是把体育看作是教育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体育、运动及其相关的名词概念尽管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内涵是大同小异的

日本在 1868 年(明治初年)已经在使用“体操”一词,它来自欧洲的 “gymnastics”,最初被翻译成“体术”、”体学”、“锻炼法”,后来又统一 命名为“体操”,学校中的体育课程也被命名为“体操科”。体育作为一个新词 则由日本学者近藤镇三首创。1876 年他在《独逸教育论抄》中将”身体教育” 译成“体育”,第一个使用了“体育”这一词。1882 年横井琢磨出版了《体育 学》一书,1886 年大阪体育会成立,这样体育这个词就逐渐取代了体操,在日 语中固定下来并为一般人所接受。 (三)美国 美国百科全书对体育等有关概念的解释是较为准确的。它指出,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是关于人体构造、身体发展的教育,包括人体生理机能、 力学原理及其有效运用的研究。这一教育过程,当儿童学会基本的有助于身体发 展的运动方式后就得开始,并在儿童后期掌握复杂一些的运动方法的过程中持续 进行。体育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要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帮助制定一种最适宜的 身体运动标淮。这种适宜的身体运动标准能够保证体质增强和终身受益。为了达 到体育预定的目标.就必须要寻求适合不同个体的身体运动标准。要找到达个标 准,关键在于了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明确认识身体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四)结论 通过对中、日、美、英、苏联等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 论: 1、总的看来,世界各国一般都是把体育看作是教育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体育、运动及其相关的名词概念尽管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述,但其 内涵是大同小异的

3、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个词、有不同的内涵及社会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体育,会得出不同的结论。4、同一名词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或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达,更名现象在各国都有所表现。二、体育的基本概念(一)定义的步骤根据逻辑学的规范,确定体育的概念一般要采用下定义的方法,下定义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法:被定义项=邻近属概念+种差(二)体育的定义及其分析1、用什么来做体育的属概念?(1)单纯以教育作为体育上位概念偏窄。体育和教育不应该是属种(即包含)关系,而是交又关系,即有的体育是教育,而有的体育不是教育,因此教育不能作为体育的邻近属概念。(2)以“人的活动”作为体育的上位概念偏宽。人的活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以“人的活动”作为体育的属概念不能很好地反映体育的特有属性。(3)“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现代社会中通过体育能提高生活质量与改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就要求从文化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体育。从本质上讲,体育应该是人的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2、什么是体育的本质特点一一体育的种差?

3、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个词、有不同的内涵及社会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 观察体育,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4、同一名词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或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达,更名现象在各国都有所表现。 二、体育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的步骤 根据逻辑学的规范,确定体育的概念一般要采用下定义的方法,下定义的最 基本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法: 被定义项=邻近属概念+种差 (二)体育的定义及其分析 1、用什么来做体育的属概念? (1)单纯以教育作为体育上位概念偏窄。 体育和教育不应该是属种(即包含)关系,而是交叉关系,即有的体育是教 育,而有的体育不是教育,因此教育不能作为体育的邻近属概念。 (2)以“人的活动”作为体育的上位概念偏宽。 人的活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以“人的活动”作为体育的属概念不能很 好地反映体育的特有属性。 (3)“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 现代社会中通过体育能提高生活质量与改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这就要求从文化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体育。从本质上讲,体育应该是人的一种文化 活动,因此“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 2、什么是体育的本质特点——体育的种差?

首先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它必须有其明确的目的,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它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与医疗卫生、营养、健康教育等活动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通过人的身体运动这种特殊的手段来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这是体育的本质特点。因此“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作为体育的种差,体现了体育促进身心发展的手段的独特性,这样就能将体育与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区别开来,也能将体育与艺术、医疗卫生、健康教育、营养等健康文化活动区别开来。3、体育的定义及特点综上所述,我们把邻近属概念和种差和起来,就可以给体育下定义了: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从体育的定义来看,体育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它们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第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体育不过是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而自觉改造自我身心的活动。第二,从主体与客体、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来看,体育的主体与客体(对象)、动机与效果都统一于人的自身。第三,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体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都统一于人的身体运动。(三)体育与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与体育运动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第一,它们的主体都是人,第二,它们都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第三,它们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第四它们都会使人的身心发生变化。生产劳动与体育运动的相异之处:前者的客体是大自然,是人们身心以外的物质世界,后者的客体主要是人的自我身心;前者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是生产物质

首先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它必须有其明确的目的,体育作为一种 文化活动,它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与医疗卫生、营养、健康 教育等活动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通过人的身体运动这种特殊的手段来达到增强 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这是体育的本质特点。因此“以 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作为体育的种差,体现了体育促进身心发展 的手段的独特性,这样就能将体育与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区别开来,也能将体育 与艺术、医疗卫生、健康教育、营养等健康文化活动区别开来。 3、体育的定义及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把邻近属概念和种差和起来,就可以给体育下定义了:体育 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从体育的定义来看,体育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它们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第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体育不过是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 和社会需要而自觉改造自我身心的活动。 第二,从主体与客体、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来看,体育的主体与客体(对象)、 动机与效果都统一于人的自身。 第三,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体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都统一于人的身体运 动。 (三)体育与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与体育运动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第一,它们的主体都是人,第二, 它们都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第三,它们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第四 它们都会使人的身心发生变化。 生产劳动与体育运动的相异之处:前者的客体是大自然,是人们身心以外的 物质世界,后者的客体主要是人的自我身心;前者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是生产物质

财富,后者则主要是改善人的身心,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前者是维系人类生存的社会基本实践活动,后者则是优化和强化人类自身的特殊实践活动。(四)体育与艺术首先从本质上来看,舞蹈和杂技等艺术形式要服从艺术活动的规律一一它们都是通过形体语言(艺术形象)去展示或表演某种预定的情节或程式,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人的智慧。这种表演和表现正是包括杂技、舞蹈在内的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这是与体育运动根本不同的。其次艺术演员运动的自的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表现这些运动技艺,供人们欣赏。三、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的本质(一)属性与本质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称事物的属性。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与属性有联系也有区别。一个事物在与另一个事物发生关系时便会表现出多种属性,只有反映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根本区别的特有的属性才是本质属性,才是事物的本质。(二)体育的多种属性1、健身性体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人的身体运动来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主要表现为人通过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对自己的身体所进行的培育、锻炼和养护等实践活动,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健身是体育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基础阶段,也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2、教育性

财富,后者则主要是改善人的身心,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前者是维系人类生存的 社会基本实践活动,后者则是优化和强化人类自身的特殊实践活动。 (四)体育与艺术 首先从本质上来看,舞蹈和杂技等艺术形式要服从艺术活动的规律——它们 都是通过形体语言(艺术形象)去展示或表演某种预定的情节或程式,从而表现 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人的智慧。这种表演和表现正是包括杂技、舞蹈在内的艺术 活动的本质特征,这是与体育运动根本不同的。其次艺术演员运动的目的不是为 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表现这些运动技艺,供人们欣赏。 三、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的本质 (一)属性与本质 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称事物的属性。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与属性有联系也有区别。一 个事物在与另一个事物发生关系时便会表现出多种属性,只有反映这一事物与另 一事物的根本区别的特有的属性才是本质属性,才是事物的本质。 (二)体育的多种属性 1、健身性 体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人的身体运动来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 主要表现为人通过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对自己的身体所进行的培育、锻炼和养护等 实践活动,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健身是体育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基础阶 段,也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 2、教育性

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学者把教育看作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如把“教育”当成体育的本质,“教育”可以使体育区别于文化、艺术、娱乐等实践活动,但“教育”并个能使体育区别于德台、智育、美育。3、文化性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已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体育界掀起了体育文化研究热,这是关注体育的文化属性探讨的结果。4、竞赛性竞赛性是体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在竞技体育比赛中,体育的竞赛性特征更是彰显无遗。但是在体育运动中必须正确运用比赛的手段,有时候对体育来说,竞争或竞赛不见得是最理想的手段和方法。所以,竞赛性只是体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但不是体育的本质。5、技能性在体育运动中,参与体育的人无论是想提高运动能力,还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但是,运动能力在不同社会形态里有着不同的作用,技能性这个特点在体育和运动中的份量是不同的。6、娱乐性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发挥娱乐性的特点,能够调动人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游戏、娱乐不仅对儿童少年是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对成年人也未尝不是劳逸结合、增进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7、社会性

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学者把教育看作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如把“教 育”当成体育的本质,“教育”可以使体育区别于文化、艺术、娱乐等实践活动, 但“教育”并个能使体育区别于德台、智育、美育。 3、文化性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已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20 世纪 80 年代 后,我国体育界掀起了体育文化研究热,这是关注体育的文化属性探讨的结果。 4、竞赛性 竞赛性是体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在竞技体育比赛中,体育的竞赛性 特征更是彰显无遗。但是在体育运动中必须正确运用比赛的手段,有时候对体育 来说,竞争或竞赛不见得是最理想的手段和方法。所以,竞赛性只是体育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属性,但不是体育的本质。 5、技能性 在体育运动中,参与体育的人无论是想提高运动能力,还是增强体质、增进 健康,都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但是,运动能力在不同社会形 态里有着不同的作用,技能性这个特点在体育和运动中的份量是不同的。 6、娱乐性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发挥娱乐性的特点,能够调动人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从 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游戏、娱乐不仅对儿童少 年是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对成年人也未尝不是劳逸结合、增进健康、改善生活方 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7、社会性

体育是提升人的健康意识和水平的实践活动。只要是人的活动,就必然打上“社会”的烙印,具有“社会性”。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不仅要注意人的发展也要关注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促进体育的社会化发展。(三)体育的本质一一根本属性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体育的本质虽然属于抽象的体育原理问题,但是它直接指导体育领域的实践活动,在现实的体育实践之中处处都有它的体现。从宏观上看,对体育本质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体育目标的确立体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体育发展战略和各项体育方针、政策的确定,以及体育投入等等:从微观上看,对体育本质的不同把握将直接影响着人们正确体育观的形成。因此认真研究和明晰体育本质,对树立科学体育观具有重要意义。体育的本质应该是带有目的性倾向的体育属性,所以不应该把“教育”作为体育的本质,也不能把身体运动这样的属性作为体育的本质属性。只有以人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以增进人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社会文明发展、提升社会的现代化水平相统一为宗旨,体育才有可能符合现实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将体育单纯理解为娱乐、运动或者是脱离人体培育、锻炼和养护内容的其他教育,都是违背体育的本质的。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论我们强加给体育多少个属性,多少个性质,体育都将是一种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文化活动,因此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这便是体育的本质。四、身心关系与体育的本质(一)身心关系辨析首先身心之间存在看看得见、摸得看的实实在在的联系。其次身心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第三,身心还应该是合一的关系

体育是提升人的健康意识和水平的实践活动。只要是人的活动,就必然打上 “社会”的烙印,具有“社会性”。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不仅要注意人的发展, 也要关注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促进体育的社会化发展。 (三)体育的本质——根本属性 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体育的本质虽 然属于抽象的体育原理问题,但是它直接指导体育领域的实践活动,在现实的体育 实践之中处处都有它的体现。从宏观上看,对体育本质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体育目标的确立, 体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体育发展战略和各项体育方针、政策的确定,以及体育投入等等;从微 观上看,对体育本质的不同把握将直接影响着人们正确体育观的形成。因此认真研究和明晰体育 本质,对树立科学体育观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的本质应该是带有目的性倾向的体育属性,所以不应该把“教育”作为 体育的本质,也不能把身体运动这样的属性作为体育的本质属性。只有以人的身 心发展为中心,以增进人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社会文明发展、提升社会的现 代化水平相统一为宗旨,体育才有可能符合现实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任何将体育单纯理解为娱乐、运动或者是脱离人体培育、锻炼和养护内容的其他 教育,都是违背体育的本质的。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论我们强加给体育多少个属 性,多少个性质,体育都将是一种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 活质量的文化活动,因此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 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这便是体育的本质。 四、身心关系与体育的本质 (一)身心关系辨析 首先身心之间存在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联系。其次身心之间又是 相互影响的关系。第三,身心还应该是合一的关系

(二)身心合一,协调发展是体育本质的诉求人的构成有3个层面:生物学层面、心理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从生物学层面看,身体的发展包括3个方面,即形态、机能和活动能力。从心理学层向看心理的发展包括2个方面,一是认知的发展,如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二是意志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等。从社会层面看,可以区分严格意义上的“人”与社会意义上的“人”。严格意义上的“人”具有自我意识、合理性、能够自由选择,并且有道德感。社会意义上的“人”是由于他们的社会角色以及他们与人类社群的关系才能被视为“人”的,如婴儿、儿童、老年人等。生物学和心理学层面是“人”作为一个实体的必要条件,而社会层面则是一个实体成为“人”的充分条件。只有弄清楚人的本质,理性认识并处理好身心关系,才能体现出体育的人文关怀,准确把握体育的本质。【课后小结】体育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体育专业学习的入门知识,本章阐明了学习体育概念的重要性,介绍了近现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并借助逻辑学的基本法则给体育概念下了简明的定义,揭示了体育概念与体育本质的关系,从身心合一、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明确论述了体育的本质。【复习思考题】1、如何运用逻辑学的法则给体育概念下定义?2、如何分析和评价我国目前的体育概念问题?3、如何从体育属性分析体育概念的分类?4、什么是体育本质?5、为什么要从身心关系考察体育的本质?6、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是什么关系?

(二)身心合一,协调发展是体育本质的诉求 人的构成有 3 个层面:生物学层面、心理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从生物学层 面看,身体的发展包括 3 个方面,即形态、机能和活动能力。从心理学层向看, 心理的发展包括 2 个方面,一是认知的发展,如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二 是意志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等。从社会层面看,可以区分严格意义上的 “人”与社会意义上的“人”。严格意义上的“人”具有自我意识、合理性、能 够自由选择,并且有道德感。社会意义上的“人”是由于他们的社会角色以及他 们与人类社群的关系才能被视为“人”的,如婴儿、儿童、老年人等。 生物学和心理学层面是“人”作为一个实体的必要条件,而社会层面则是一 个实体成为“人”的充分条件。只有弄清楚人的本质,理性认识并处理好身心关 系,才能体现出体育的人文关怀,准确把握体育的本质。 【课后小结】 体育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体育专业学习的入门知识,本章阐明了学习体育概 念的重要性,介绍了近现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并借助逻辑学的基本法则 给体育概念下了简明的定义,揭示了体育概念与体育本质的关系,从身心合一、 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明确论述了体育的本质。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运用逻辑学的法则给体育概念下定义? 2、如何分析和评价我国目前的体育概念问题? 3、如何从体育属性分析体育概念的分类? 4、什么是体育本质? 5、为什么要从身心关系考察体育的本质? 6、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是什么关系?

【参考资料】1.体育概论编写组.体育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周西宽主编,体育基本理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鲍冠文主编。体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叶加宝主编,体育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8.韩丹,论当代世界对体育的法学界定.体育与科学,2001(2)9.张岩,陈正,彭丽.有关体育基本理论若干问题的讨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

【参考资料】 1.体育概论编写组. 体育概论.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2.周西宽主编. 体育基本理论.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3.鲍冠文主编. 体育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4.叶加宝主编. 体育概论.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5.杨文轩,陈琦. 体育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卢元镇. 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7.李明. 体育产业学导论.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8.韩丹. 论当代世界对体育的法学界定. 体育与科学,2001(2) 9.张岩,陈正,彭丽. 有关体育基本理论若干问题的讨论. 成都体育学院学 报,2001(6)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