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7)法家的由来与法治哲学思想

第七章法家的由来与 法治哲学思想
1 第七章 法家的由来与 法治哲学思想

【学习目的)了解法家的思想发端和主 要著述,结合其先驱人物的有关事迹著 述,认识其基本特点; 了解战国前期与中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 物及其思想;掌握法家的集大成学者韩 非子的法治哲学思想,正确认识法家的 历史教训与影响 2/15/023:47PM
2/15/02 3:47 PM 2 ◼ 【学习目的】 了解法家的思想发端和主 要著述,结合其先驱人物的有关事迹著 述,认识其基本特点; ◼ 了解战国前期与中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 物及其思想;掌握法家的集大成学者韩 非子的法治哲学思想,正确认识法家的 历史教训与影响

法家的思想发端 基本特点与先驱人物 2/15/023:47PM
2/15/02 3:47 PM 3 一、法家的思想发端、 基本特点与先驱人物

法家”以重视法治而见 称。司马谈《论六家要 旨》指出:“法家不别 亲疏。不殊贵贱。一断 于法 99 2/15/023:47PM
2/15/02 3:47 PM 4 ◼ “法家”以重视法治而见 称。司马谈《论六家要 旨》指出:“法家不别 亲疏,不殊贵贱,一断 于法

《汉书艺文志》说:“法家者流, 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 制。 《易》曰:先王以明罚饰法,此 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 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 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2/15/023:47PM
2/15/02 3:47 PM 5 ◼ 《汉书艺文志》说:“法家者流, 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 制。 ◼ 《易》曰:先王以明罚饰法,此 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 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 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一)关于法家研究的文献十种 相魏文侯,富国强矢。。名悝 1、《李子》三十二篇 ■2、《商君》二十九篇。名鞅, 姬姓,卫后也,相秦孝公。 2/15/023:47PM
2/15/02 3:47 PM 6 (一)关于法家研究的文献十种 1、《李子》三十二篇。名悝, 相魏文侯,富国强兵。 ◼ 2、《商君》二十九篇。名鞅, 姬姓,卫后也,相秦孝公

3、《申子》六篇。名不害,京兆人 相韩昭侯,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 4、《处子》九篇。《史记》云:赵 有处子。 ■5、《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 韩,申韩称之 2/15/023:47PM 7
2/15/02 3:47 PM 7 ◼ 3、《申子》六篇。名不害,京兆人, 相韩昭侯,终其身, 诸侯不敢侵韩。 ◼ 4、《处子》九篇。《史记》云:赵 有处子。 ◼ 5、《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 韩,申韩称之

6、《游棣子》一篇 7、《韩子》五十五篇。名非, 韩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杀之, 8、《晁错》三十一篇。此为西 汉晁错所著。 2/15/023:47PM
2/15/02 3:47 PM 8 ◼ 6、《游棣子》一篇。 ◼ 7、《韩子》五十五篇。名非, 韩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杀之。 ◼ 8、《晁错》三十一篇。 此为西 汉晁错所著

9、《燕十事》十篇。不知作者 10、《法家言》二篇。不知作者。 2/15/023:47PM 9
2/15/02 3:47 PM 9 ◼ 9、《燕十事》十篇。不知作者。 ◼ 10、《法家言》二篇。不知作者

(二)法家的思想渊源 早期法家思想都可以追溯到姜太 公望 管子也对后来的法家思想造成 定的影响 法家学派与道家也有密切关系。 2/15/023:47PM 10
2/15/02 3:47 PM 10 (二)法家的思想渊源 ◼ 早期法家思想都可以追溯到姜太 公望。 ◼ 管子也对后来的法家思想造成一 定的影响。 ◼ 法家学派与道家也有密切关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6)管仲学派及其科技哲学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5)墨家的经验论哲学与名家.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4)儒家以仁道为核心的 哲学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3)道家以“法自然”为主体的哲学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23)《周易》的恩想体系与历史影响.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先秦的中国哲学专题课——易学的人文智慧与科技进步 Humanistic Wisdom of Yixu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ppt
-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PT教学课件_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范彩娥).ppt
- 《印度哲学》PDF电子书(姚卫群编著).pdf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四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十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十一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六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八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五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二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九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三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七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一讲).doc
- 《生命伦理学与人的克隆问题》讲义.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8)兵家的军事哲学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目录(詹石窗).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引言.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1)秦王朝的统一与儒家经学的曲折流布.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2)汉代黄老之学的勃兴.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3)董仲舒的崇天哲学与谶纬.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5)道教产生及其早期哲学.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6)王弼与魏晋玄学.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8)范缜与魏晋南北朝的反宗教思潮.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引言(詹石窗).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1)隋朝至初唐政治哲学的主要建树.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2)儒家经学的发展及其哲学倾向.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3)隋唐佛教宗派的兴盛与思想发展.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4)隋至盛唐道教地位的提高与重玄哲学.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6)韩愈、李翱心性哲学与反佛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7)刘禹锡、柳宗元的天人哲学与历史观.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8)晚唐五代道教哲学的新动向.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1)陈抟与宋代理学的初步建立.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2)张载与气本论哲学的日趋完善.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3)二程兄弟在理学思想发展中的贡献.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