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6)王弼与魏晋玄学
第六章王弼与魏晋玄学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1 第六章 王弼与魏晋玄学
学习目的】认识与理解玄学 的名义,分析玄学产生的原因; 掌握何晏、王弼玄学体系的思想 内容与基本特点;追踪阮籍、嵇 康、张湛玄学思想的发展变迁历 程;了解玄学的理论贡献与历史 影响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2 • 【学习目的】 认识与理解玄学 的名义,分析玄学产生的原因; 掌握何晏、王弼玄学体系的思想 内容与基本特点;追踪阮籍、嵇 康、张湛玄学思想的发展变迁历 程;了解玄学的理论贡献与历史 影响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 青年思想家王弼,以“贵无”为 本,建构独到的玄学理论模式; 裴頠则逆而行之,以“崇有”为 其思想之大宗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3 • 魏晋时期, “玄学” 兴起 • 青年思想家王弼,以“贵无”为 本,建构独到的玄学理论模式; • 裴頠则逆而行之,以“崇有”为 其思想之大宗
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从自 然论角度描述名教之本根; 郭象“玄冥独化”论之倡导,将 玄学推进到一个更为抽象之水平 魏晋玄风之起,不仅流贯于哲学 思想界,而且影响于文学艺术等 诸多领域。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4 • 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从自 然论角度描述名教之本根; • 郭象“玄冥独化”论之倡导,将 玄学推进到一个更为抽象之水平。 • 魏晋玄风之起,不仅流贯于哲学 思想界,而且影响于文学艺术等 诸多领域
玄学名义及其形成的社会 田林 原因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5 一、玄学名义及其形成的社会 思想原因
)“玄学”之称 玄学之称起于西晋。《陆云传》: (陆)云.至一家便寄宿,见 少年美风姿,共谈《老子》 辞致深远,向晓辞去。行十许里 至故人家,云:此数十里中无人 居。云意始悟,却寻昨宿处,乃 王弼冢。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 殊进。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6 (一)“玄学”之称 • 玄学之称起于西晋。《陆云传》: • (陆)云……至一家便寄宿,见 一少年美风姿,共谈《老子》, 辞致深远,向晓辞去。行十许里, 至故人家,云:此数十里中无人 居。云意始悟,却寻昨宿处,乃 王弼冢。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 殊进
西晋以来,文献多涉“玄学”概念 沈约《宋书·雷次宗传》谓 ·元嘉十五年,征次宗至京师,开馆 于鸡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佘人。 会稽朱膺之、颍川庾蔚之并以儒学 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 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 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见。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7 • 西晋以来,文献多涉“玄学”概念 • 沈约《宋书·雷次宗传》谓: • 元嘉十五年,征次宗至京师,开馆 于鸡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余人。 会稽朱膺之、颍川庾蔚之并以儒学, 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 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 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见
“玄学”即“形而上学” “玄”盖本于老子《道德 经》:“女之又玄,众妙之 门”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8 • “玄学”即“形而上学” • “玄”盖本于老子《道德 经》:“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魏晋之玄学家奉《周易》、《老 子》、《庄子》为“三玄”,以 道释儒,具有抽象思辩色彩。 魏晋玄学之“玄”: 日“玄远” 二曰“名理”; ·三日“虚胜”。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9 • 魏晋之玄学家奉《周易》、《老 子》、《庄子》为“三玄”,以 道释儒,具有抽象思辩色彩。 • 魏晋玄学之 “玄” : • 一曰“玄远”; • 二曰“名理”; • 三曰“虚胜
何劭《荀粲传》云: 粲诸兄并以儒术议论,而粲独 好言道,常以子贡称夫子之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然则六 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粲兄 吴难日:《易》云“圣人立象 以尽意。系辞言以尽 则 微言胡不可得而闻见哉?粲答 日: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 举也。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Friday, February 15, 2002 10 • 何劭《荀粲传》云: • 粲诸兄并以儒术议论,而粲独 好言道,常以子贡称夫子之言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然则六 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粲兄 吴难曰:《易》云“圣人立象 以尽意,系辞言以尽言”,则 微言胡不可得而闻见哉?粲答 曰: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 举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5)道教产生及其早期哲学.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3)董仲舒的崇天哲学与谶纬.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2)汉代黄老之学的勃兴.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1)秦王朝的统一与儒家经学的曲折流布.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引言.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目录(詹石窗).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8)兵家的军事哲学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7)法家的由来与法治哲学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6)管仲学派及其科技哲学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5)墨家的经验论哲学与名家.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4)儒家以仁道为核心的 哲学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3)道家以“法自然”为主体的哲学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编 先秦的中国哲学(1.23)《周易》的恩想体系与历史影响.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先秦的中国哲学专题课——易学的人文智慧与科技进步 Humanistic Wisdom of Yixu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ppt
-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PT教学课件_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范彩娥).ppt
- 《印度哲学》PDF电子书(姚卫群编著).pdf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四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十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十一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六讲).doc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2.8)范缜与魏晋南北朝的反宗教思潮.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编 秦代至南北朝的中国哲学引言(詹石窗).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1)隋朝至初唐政治哲学的主要建树.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2)儒家经学的发展及其哲学倾向.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3)隋唐佛教宗派的兴盛与思想发展.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4)隋至盛唐道教地位的提高与重玄哲学.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6)韩愈、李翱心性哲学与反佛思想.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7)刘禹锡、柳宗元的天人哲学与历史观.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编 隋唐五代的中国哲学(3.8)晚唐五代道教哲学的新动向.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1)陈抟与宋代理学的初步建立.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2)张载与气本论哲学的日趋完善.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3)二程兄弟在理学思想发展中的贡献.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4)朱熹的学术生涯及其理学集大成.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5)陆九渊、王守仁以 “心”为本的哲学.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6)明末清初儒家的历史反思与思想总结.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7)清代汉学与颜元戴震的理性反思.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编 宋元明清的中国哲学(4.8)明清道教与民间宗教.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编 近现代中国哲学(5.1)近代哲学的先驱.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编 近现代中国哲学(5.3)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探索.ppt
- 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编 近现代中国哲学(5.5)近现代佛学研究之复兴.ppt